Skip to main content
東吳華語週記 Learning Chinese at Soochow University

東吳華語週記 Learning Chinese at Soochow University

By clcsu

這個是東吳大學華語中心製作的Podcast,跟著我們的腳步,一起輕鬆學華語,認識台灣吧!
This is a podcast from Chinese Language Center, Soochow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Let's have fun in learning Chinese!
Available on
Apple Podcasts Logo
Google Podcasts Logo
Pocket Casts Logo
RadioPublic Logo
Spotify Logo
Currently playing episode

EP10 台灣印象:台灣小吃-小籠包 Taiwanese Image: Taiwanese Local Dishes-Xiao Long Bao

東吳華語週記 Learning Chinese at Soochow UniversityFeb 19, 2021

00:00
05:25
EP48 那些日子我們一起學的華語:漢字的故事「夏」 Those Days We Learned Chinese Together: Chinese Characters' Stories "Xia" (Summer)

EP48 那些日子我們一起學的華語:漢字的故事「夏」 Those Days We Learned Chinese Together: Chinese Characters' Stories "Xia" (Summer)

逐字稿

Transcript

本集的主題是「那些日子,我們一起學的華語:漢字的故事」。華語中的漢字如果認真算起來可高達七八萬字,一般生活中會用到的大約六七千字。無論是七八萬個,還是六七千個字,每一個字都有它的小故事喔。

想要知道每個字後面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嗎? 跟著「漢字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一一來認識吧! "

天氣越來越熱,下個星期就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夏至」了。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一年四季當中,夏天,「夏」這個漢字的由來。

「夏」這個字其實原本不是代表季節。大家可以看一下單元圖片最左邊「夏」的甲骨文以及旁邊的金文。看起來像是一個又高又大,人的形象。這個又高又大的民族,其實就是「夏」民族。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個詞「華夏」,指的就是「中國」。一說到「華夏民族」,大家就會知道是「中國人」。這是為什麼呢?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就是「夏」,因此古代漢民族會認為自己是夏族的後代,稱自己為華夏兒女。

中國文字的造字方式共有六種,稱為「六書」,其中一種造字方式稱做假借。因為「夏天」的「夏」的發音與民族「夏」的發音相同,因此沒有額外造字,而直接使用「夏」來代表一年當中第二個季節。

「夏」,在現今最常見的詞語有「夏天」,Summer,「夏天」。 「炎夏」,Hot Summer,「炎夏」。除了代表季節以外,如同前面提到的,「夏」還有又高又大的意思。這也是為什麼中文裡面我們會稱高大的樓房為「大廈」。在古代,「大廈」的「廈」跟「夏天」的「夏」,是通用字。到了現代,則加上了代表房屋的部首,「广」部。夏:夏天、炎夏、華夏。

你還知道什麼關於夏天的詞語嗎?快留言告訴我們吧!


參考資料 Reference:

于丹 (2019)。于丹品漢字:24節氣.14個歲時節慶:從甲骨文到古詩詞, 邂逅古典時光之美。

黃思賢 魏明揚 (2014)。漢字中的自然之美。


Music credit: In the Temple Garden- Aaron Kenny






Jun 17, 202204:25
EP47 台灣印象:台灣美食-粽子 Taiwanese Image: Taiwanese Food - Zongzi

EP47 台灣印象:台灣美食-粽子 Taiwanese Image: Taiwanese Food - Zongzi

逐字稿

Transcript    

    每年的六月份就是熱鬧端午節的開始,端午節一定要吃的食物就是粽子了。為什麼樣吃粽子的原因大家可以在第23集的Podcast當中找到答案喔!其實在台灣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粽子,也有很多賣粽子的名店,粽子有分很多種類,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台灣的粽子吧!   

    首先我們先來見介紹鹹的粽子。鹹的粽子有分成,素粽跟肉粽。素粽裡面最常見的就是單純包花生的菜粽,另外比較豐富的素粽就會包入香菇、杏鮑菇、素肉等等。至於肉粽,可以分為南部粽跟北部粽。每到端午節,台灣就會掀起一波南北粽的戰爭。兩種粽子都各自的支持者。其實南部粽跟北部粽最大的不同就是製作的方式。南部粽是將糯米直接浸泡軟了以後,加入豬肉、香菇、栗子、蛋黃......等等餡料,用麻竹葉包上,放入水中水煮; 而北部粽則是將糯米加入醬油炒至半熟,加入餡料以後,用筍殼、又稱桂竹葉包裹,再去蒸熟。 吃起來的口感,有人會說,北部粽像油飯,吃起來比較有嚼勁,南部粽吃起來像糯米腸。香氣的部分南部粽使用的麻竹葉,會讓糯米及內餡吃起來有淡淡的紅茶清香,北部粽吃起來則有竹筍的香氣。   

    除了鹹的粽子以外,我們來認識一下甜的粽子。甜的粽子在台灣最常見的是甜粽跟鹼粽。甜粽的內餡會放紅豆沙。鹼粽的做法是將糯米加入鹼水,糯米就會像果凍一樣QQ的,顏色會因為鹼水呈現亮黃色。鹼粽有時候也會包入紅豆餡,或者不包餡料,淋上糖水或者蜂蜜,就已經是一道好吃的甜點了。  

     以上介紹的都是在台灣常見的粽子,其他還有常以月桃葉當粽葉的原住民粽、新竹老街特有的野薑花粽、潮州粽等等。每一種都很有特色。   

     介紹了這麼多種粽子,大家有想好端午節的時候要吃哪一種了嗎?雖然都很好吃,但是一天不要吃超過兩顆喔,不然熱量就會太高了,一顆鹹粽的熱量落在450-600卡路里之間,品嚐美食的同時也不要忘記注意一下健康喔!祝大家端午節快樂!每個人都可以吃到自己喜歡的粽子!


Music by Invisible Beauty - Aakash Gandhi


May 20, 202205:39
EP46 世界大小事:母親節 Stories of the World: Mother's Day

EP46 世界大小事:母親節 Stories of the World: Mother's Day

逐字稿

Transcript


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大家有準備什麼驚喜給自己的媽媽嗎?是豐盛的大餐?美麗的康乃馨?還是蛋糕呢?今天就讓我們好好來聊聊關於母親節的故事吧。 

  母親節是由一位美國的教師安娜·賈維斯(Anna Jarvis)所創立的。在安娜母親生前,安娜一直都很尊敬也很照顧母親,在1905年5月份的時候,安娜的母親過世了,那一天剛好是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安娜為了完成母親的遺願:希望大家都能夠重視母親這個重要的角色,於是開始致力於創立屬於天下每一位媽媽們的節日「母親節」。直到1913年美國國會終於通過認定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   

  在母親節我們最常會拿來送給媽媽的花就是「康乃馨」了。安娜當時用來紀念母親所使用的康乃馨是白色的。流傳到現在大家依然使用「白色康乃馨」來懷念過世的母親。除此之外,康乃馨還有許多其他的顏色:「紅色」是用來祝福母親健康長壽、「粉紅色」象徵母親不朽的愛、「黃色」的康乃馨是用來祝福母親永遠青春美麗。   

  西元1931年,在至今約90年前還是日治時期時候的台灣,台北女子高等學院,現在改為台北國語實小舉辦了第一次母親節的慶祝活動。從那個時候到現在的台灣母親節一直是大家所重視的節日。學校裡老師會教大家做母親節卡片、百貨公司會贈送免費的康乃馨、各個家庭會有屬於自己的慶祝方式。像有許多小朋友,因為沒有什麼錢,所以會製作幫媽媽按摩的券或者幫忙做家事的券,讓媽媽可以跟自己的小孩兌換,在母親節這天可以實際上幫媽媽們減輕壓力,讓媽媽過上開心的一天。   

   你的國家會過母親節嗎?有沒有特別的慶祝方式?分享讓我們知道吧!東吳大學華語中心祝全天下的媽媽們「母親節快樂」!


Music by: Frozen in Love - Aakash Gandhi

May 06, 202204:50
EP45 世界大小事:世界地球日 Stories of the World: World Earth Day

EP45 世界大小事:世界地球日 Stories of the World: World Earth Day

逐字稿

Transcript

       你有聽過世界地球日嗎?你可能知道跟環境保護還有愛護地球有關,但實際上我們應該做什麼來保護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呢?透過本及的Podcast,一起更認識世界地球日吧!今天是4月22日,世界地球日(Earth  Day)。第一屆的地球日開始於1970年。世界地球日的發起人是美國威斯康辛州的參議員蓋洛德·尼爾森(Gaylord   Nelson)。蓋洛德·尼爾森受到1969年的加州聖塔芭芭拉嚴重漏油事件的影響,還有反戰運動的啟發,選定在美國大學期末考前的4月22日舉辦第一屆的地球日,希望人們重視當時日漸嚴重的空氣汙染以及水污染問題。很快的,這個活動在全美引起了熱烈的迴響,多達2000萬美國人參加。到了1990年,全世界有高達141國響應世界地球日的活動。每一年的世界地球日都會有一個主題,今年2022年的主題是「投資我們的地球」:Invest   in Our   Planet.強調綠色經濟、永續的商業模式。消費者有意識地購買環保的商品,企業基於環境保護,以友善環境的方式製作商品。例如:太陽能、風力發電、使用生物燃料等等,都是業者在生產商品時可以考慮的替代能源。   

      除了環境污染的減少、資源重複使用…...等等比較常見的環保概念,這幾年還出現了一個關於環保的詞語「碳足跡」。我們都知道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暖化的溫室氣體。如果生活當中,大家都有意識的去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那或許地球暖化的速度就能夠減緩。減少「碳足跡」的方式除了吃素食、使用替代能源以外,其實還有許多小細節是我們只要在生活中多注意一點,就能夠減少碳排放的方法。例如:節約用電、節省用水等等。另外,有一些比較意想不到的像是:減少電子郵件的發送,以及取消訂閱電子報。根據英國研究者邁克·伯納斯·李(Mike Berners-Lee)的研究結果,一封電子郵件會產生4克的二氧化碳。因此就連減少電子報的訂閱,都可以為「減少碳」足跡盡一份心力喔。從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問世以來,在網路上看影片、追劇已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了。如果大家在看影片的時候,選擇較低畫質的影片,也能夠有效減少碳排放。

     從千禧年左右開始,由於「快時尚」的興起,衣服從生產到被丟棄的過程當中,也製造出不少「碳足跡」。「快時尚」是指時尚產業在很短的時間內產生出一種追隨潮流的商業模式。一般的人衣服隨著一年四季會更換,但是追求「快時尚」的人,會為了追隨潮流,兩周左右就購買一次新衣服。因此如果我們在買衣服的時候,選擇適合自己又耐穿的衣服,不追隨潮流,也是其中一個能夠減少生活中「碳足跡」的方法。   

      台灣從2002年開始翻譯世界地球日的網站資訊,漸漸地每年也都會舉辦與世界地球日相關活動。2017年開始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與綠藤生機發起了「綠色生活21天」的活動。在21天當中,有21個能夠實踐減碳環保的綠行動。像是使用電子發票存入載具、一天不使用潤髮乳、一天少使用一個一次性的餐具……等等。透過改變生活當中的一點小習慣,每個人都可以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你在生活中還有發現什麼可以減碳、保護地球的方式嗎?留言告訴我們,讓我們一起一天養成一個減碳的小習慣,為地球的永續生命一起努力吧!


Music Credit by Invisible Beauty-Aakash Gandhi

Apr 22, 202207:22
EP44 台灣印象:台灣美食-鳳梨酥 Taiwanese Image: Taiwanese Food -Xiao Pineapple Cake

EP44 台灣印象:台灣美食-鳳梨酥 Taiwanese Image: Taiwanese Food -Xiao Pineapple Cake

逐字稿

Transcript


說到來台灣要買的伴手禮,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會是什麼呢?沒錯「鳳梨酥」絕對會在必買的清單上面。本集的節目我們來聊聊鳳梨酥的故事。鳳梨酥在台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名的呢?又為什麼能夠成為外國人來台的伴手禮首選呢?知名的鳳梨酥糕餅店:佳德、微熱山丘,還有好多好多鳳梨酥名店,集結起來,每年為台灣的鳳梨酥市場創造了兩百億的產值。他們又有著什麼不一樣的故事呢?一起來一探究竟吧!

說到台灣鳳梨酥的起源,就不得不從主角「鳳梨」開始介紹。鳳梨的原產地是南美洲,後來陸續傳到了歐洲、中國、在清朝的時候才傳入台灣的。而鳳梨在台灣真正發揚光大是從日治時期1902年開始,那個時候才真正有了鳳梨的加工廠。鳳梨酥最早其實是出現在傳統婚禮,訂婚儀式當中六禮之一的「大餅」。鳳梨餡是大餅中常見的一種口味。在台灣許多糕餅店都會製作鳳梨酥,所以哪一家是第一家,眾說紛紜,已經無法確定。但是可以知道的是,因為台灣的各式鳳梨種類,所以產生了許多特色的鳳梨酥,各家都有各家的擁護者。

像是2008年竄起的品牌「微熱山丘」,他們的特色是使用「土鳳梨」為內餡,酸酸甜甜還能吃得到鳳梨纖維是他們與其他鳳梨酥品牌最大的不同。早期的鳳梨酥使用的鳳梨果肉纖維比較粗、也比較酸,吃起來口感不好,所以通常都會加入冬瓜餡料,混合製作而成。有一些糕餅店甚至會直接使用冬瓜餡料取代鳳梨。到了近代,鳳梨的品種經過改良,甜度提高、果肉也較細緻,因此許多店家開始製作純鳳梨餡料的鳳梨酥。另外一家知名的糕餅店:「佳德糕餅」創立於1975年,製作傳統冬瓜餡料混合鳳梨餡料的鳳梨酥,口味上因為冬瓜餡料的加入,所以比較甜。原本生意普通,2007年的創意鳳梨酥競賽,佳德糕餅靠著蔓越莓鳳梨酥得到了比賽的第一名,從此之後在台灣鳳梨酥市場有著屹立不搖的地位。

介紹完了鳳梨酥味道上的魅力,大家知道鳳梨酥除了是好吃的點心以外,還有另外一個成為送禮首選的原因嗎?鳳梨在閩南語裡面是「旺來」,音調上有「吉利興旺」的意思,所以拿鳳梨酥來送給別人,本身就有祝福對方的意思。

你有吃過鳳梨酥嗎?最喜歡哪一家的鳳梨酥呢?留言告訴我們吧!


Apr 08, 202205:40
EP43 台灣節日故事:清明節 II Taiwanese Festival Stories: Tomb Sweeping Day II

EP43 台灣節日故事:清明節 II Taiwanese Festival Stories: Tomb Sweeping Day II

逐字稿

Transcript

    隨著季節的更替,清明節又將到來。去年我們介紹清明節的時候講到了最早的清明節其實跟寒食節比較有關,說了介之推的故事。本集的節目我們來介紹另外一個關於清明節的故事:漢高祖「劉邦」的故事。秦朝末年的時候,漢高祖劉邦打贏了西楚霸王項羽,光榮的返回故鄉。返回故鄉後的劉邦想要去父母親的墳前祭拜。因為連年的戰爭,墓地裡的墳墓上都長滿了雜草、而且有很多毀損,沒有辦法辨識墓碑上的文字。劉邦很難過找不到父母的墳墓,就在傷心之時,劉邦最後想出了一個方法,他拿出了一張紙,用手撕成了許多小碎片,將小碎片捏在手中,並且對上天祈禱說:「如果父母在天上聽得到的話,現在發刮得這麼大,我將這些小紙片拋向空中,如果紙片落在一個地方,風都吹不動的話,那就是我父母的墳墓了。」說完,劉邦便將紙片拋向空中,果然有一片紙片落在一座墳墓上,風都吹不動。劉邦趕緊向前一看,真的是自己父母的墓碑。劉邦馬上請人重新修建父母的墳墓,之後的每一年清明節劉邦都一定會前往祭拜、掃墓,然後都一定會用幾個小土塊壓著幾張紙片,代表這是有人祭祀的墳墓。   

     在清明節最主要的活動就是各戶人家會回到祖墳祭祀、悼念祖先。除此之外,民間也有許多有關清明節的習俗。例如:插柳,將柳條插在門戶上及墳墓上。這個習俗的由來是為了紀念掌管農業播種與收稻的神:「神農」而來的。而插柳有著什麼樣的意義呢?柳樹的枝葉不管插在哪裡都能夠活,因此這象徵著旺盛的生命力。另外還有一個說法是「柳」有避邪的作用。   

     傳統的習俗當中,清明節還會放風箏。放風箏就是"Fly a kite."   據說放風箏,有消除災禍的作用。風箏飛上天,象徵災禍也跟著風箏飛離開。   另外一個與風箏有著相似象徵意義的清明節活動是「盪秋千」,「秋千」在英文裡面是"Swing"。古代傳說盪秋千可以驅除百病,盪得越高,生活越美好。   你的國家也有像清明節這樣,祭祀祖先的節日嗎?你們都是用什麼方式還念祖先的呢?有沒有什麼特殊的活動?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吧。


Music Source: In the Temple Garden- Aaron Kenny



Mar 25, 202205:37
EP42 聽流行音樂學華語:魚丁糸 Learning Chinese from Mandarin Pop Music: Oaeen

EP42 聽流行音樂學華語:魚丁糸 Learning Chinese from Mandarin Pop Music: Oaeen

逐字稿 

Transcript     

     本集要介紹的歌曲是「魚丁糸」的〈無與倫比的美麗〉。「魚丁糸」這個名字可能大家有點陌生,如果說「蘇打綠」大家可能馬上就可以列舉出許多好聽的歌曲。過去由同樣成員組成的團體「蘇打綠」於2004年出道,到今年是第18年。2020年,「蘇打綠」以分身樂團「魚丁糸」重新出發,發表新的歌曲。「魚丁糸」的是由主唱青峰、Bass手馨儀、鋼琴及中提琴手阿龔、吉他手阿福、電吉他手家凱,以及鼓手小威組成的。以分身樂團「魚丁糸」發行的歌曲與「蘇打綠」的風格很不一樣,原本清新的風格,加入了更多調皮、趣味以及多樣性的變化,讓聽眾聽到許多有別於以往的作品。這次挑選的作品〈無與倫比的美麗〉是在「蘇打綠」時期發行的作品,也是其中一首大眾所熟知的歌曲。   

    〈無與倫比的美麗〉這首歌是主唱青峰寫給歌手張懸的歌,歌詞描述兩個人深刻的友情。當朋友之間需要對方的時候,兩個人都會支持著彼此的意思。歌詞當中的蝴蝶及草原,分別象徵著青峰及張懸能夠在對方心情低落沮喪的時候,給予對方的後盾。關於歌詞的內容,青峰曾經說過,很多部分是兩個人簡訊聊天的內容。整首歌用很淺白的歌詞,堆疊出兩個人最深厚的友誼。   

從這首歌裡面我們可以學習到華語的三個語法。第一個我們來學「在」。「天上風箏在天上飛,地上人兒在地上追。」「在」在這邊代表動作所在的場所,比如說:「我在客廳看電視」或者「弟弟在公園玩」。「天上風箏在天上飛,地上人兒在地上追」,很清楚地描繪出「風箏飛在天上」以及「人們在地面上追逐奔跑」的畫面。
     第二個我們要介紹的是「有」。「擁有」一個東西的意思。舉例來說:「我有一本書」、「他有一台電腦」。〈無與倫比的美麗〉歌詞裡面「妳有我的蝴蝶」跟「我有你的草原」。像前面提到的,「草原」跟「蝴蝶」是青峰及張懸自己原本擁有東西的象徵。


     第三個華語常用的副詞「才」。當我們與別人說話有不同或者相反意見的時候,可以用「才」。比如一個人說:「雞排是夜市裡最好吃的食物。」另一個人回答:「滷味才是最好吃的食物。」這代表了第一個人說的話,第二個人並不同意。回答的人認為滷味比雞排好吃。歌詞當中副歌第一句青峰唱道:「你形容我是這個世界上無與倫比的美麗」,下一句接著唱「我知道你才是這世界上無與倫比的美麗。」代表青峰認為張懸更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每有其他人能夠相比。   接下來我們來介紹幾個單字。第一個,「無與倫比」的意思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比得上。倫:代表類別、種類,所以沒有任何其他的類別可以與這個東西相比較。「無與倫比的美麗」,代表這件事、這個人、這個東西是世界上最美的。


     歌詞當中的另外一個單字「掩護」,代表遮蔽、保護。一個人受到「掩護」,代表被別人保護、處在安全的環境裡面。「逃兵」,就是指戰爭當中,私自逃離軍隊的士兵。一位士兵的職責就是上戰場面對敵人,「逃兵」代表這個人躲避責任,不願意面對該完成的事情。   現在我們介紹完了歌曲的內容,請大家再點選連結,去聽聽〈無與倫比的美麗〉這首歌吧!魚丁糸最近重新錄製了過去的《同名專輯》,這次改稱叫做《不同名專輯》,想要聽聽「魚丁糸」怎麼重新詮釋「蘇打綠」的歌曲嗎?不要錯過這一次的復刻計畫囉!


〈無與倫比的美麗〉〈Incomparable Beauty〉原曲 MV:https://youtu.be/NA4otP-v6iI

   作詞:青峰
   作曲:青峰

   天上風箏在天上飛
   地上人兒在地上追
   你若擔心你不能飛
   你有我的蝴蝶

   天上風箏在天上飛
   地上人兒在地上追
   我若擔心我不能飛
   我有你的草原

   嘿 嘿 你形容我是這個世界上無與倫比的美麗
   嘿 嘿 我知道你才是這世界上無與倫比的美麗   天上風箏在天上飛
   地上人兒在地上追
   你若擔心你不能飛
   你有我的蝴蝶

   嘿 嘿 你形容我是這個世界上無與倫比的美麗
   嘿 嘿 我知道你才是這世界上無與倫比的美麗

   嘿 嘿 你知道當你需要個夏天我會拼了命努力
   嘿 嘿 我知道你會做我的掩護 當我是個逃兵

   嘿 嘿 嘿 嘿
   嘿 嘿 你形容我是這個世界上無與倫比的美麗
   嘿 嘿 我知道你才是這世界上無與倫比的美麗

   嘿 嘿 嘿 嘿

   天上風箏在天上飛
   地上人兒在地上追
   你若擔心你不能飛
   你有我的蝴蝶

   我若擔心我不能飛
   嘿 嘿 我有你的草原



Background Music Source: Invisible Beauty by Aakash Gandhi



Mar 11, 202207:24
EP41 那些日子我們一起學的華語:漢字的故事「虎」 Those Days We Learned Chinese Together: Chinese Characters' Stories "Hǔ" (Tiger)

EP41 那些日子我們一起學的華語:漢字的故事「虎」 Those Days We Learned Chinese Together: Chinese Characters' Stories "Hǔ" (Tiger)

逐字稿

Transcript

今年是「虎」年,今天我們要來介紹的漢字就是「老虎」的「虎」了。在開始之前,大家可以先看一下單元圖片,由左至右是「虎」這個字,從甲骨文到楷書的演變。在甲骨文的階段,老虎是側身向左,呈現站立姿態。在這個時候,老虎身上的紋路還是很清楚地呈現在文字上面。到了小篆就有比較明顯的變形,老虎的手掌與尾巴的部分位置都改變。到了楷書,就只剩下老虎頭的部分跟原來的形狀相似。「虎」字的部首是「虍」,代表頭部及手掌的部分,許多有這個部件的其他字其實都與「虎」的本意有很大的關係,比如說:

「彪」,代表老虎身上的花紋,斜斜的三撇是老虎身上花紋的光彩。「虔誠」的「虔」原本也是代表老虎身上的花紋,「虔」代表老虎身上花紋讓人感到畏懼。不過現代漢語當中已經沒有畏懼的意思,取而代之的是「誠心」的意思。"

"     接著我們要來說一個關於「虎」的成語故事。這個成語是「馬馬虎虎」。「馬馬虎虎」在現在是什麼意思呢?可能有很多同學已經學過了,「馬馬虎虎」就是代表一個人處理事情很隨便、很粗心的意思。那很粗心、漫不經心又與「馬」和「老虎」有什麼關係呢? 故事是這樣的,中國的宋代有一位畫家,他作畫的方式非常隨自己的意思,想怎麼畫就怎麼畫。有一天,畫家正在畫一隻老虎,才剛完成老虎頭部的部份的時候,就來了一位客人,他說:「我想要你幫我畫一匹馬。」但是這位畫家覺得自己畫到一半,要重新畫一匹馬太麻煩了,於是就連著老虎的頭繼續畫了馬的身體。畫完了之後,客人詢問:「這幅是什麼?」畫家回答:「馬馬虎虎」。客人看了看覺得這不是他想要的畫,於是就離開了。這位畫家想著,這畢竟是我辛辛苦苦完成的一幅畫,於是就把它掛在家中的牆壁上。

     不久,畫家的大兒子回家了,詢問畫家說:「畫上的是什麼?」畫家說道:「是隻老虎。」接著小兒子也回家了,指著牆上的畫問道:「這個畫的是什麼?」這時畫家回答:「是一匹馬。」 有一天大兒子出去打獵,看到了一匹馬,他立刻覺得這匹馬是老虎,於是馬就被當成老虎射死了。這匹馬的主人很生氣的與畫家討了一筆賠償金。 又有一次,小兒子在外面碰上了正在休息的一隻老虎,小兒子以為這是一匹馬,便想騎上去,沒想到老虎就這樣把小兒子給咬死了。畫家得知之後十分的傷心,他便想一切都是這「馬虎圖」害的,長子依著這幅畫射死了一匹馬,小兒子依照著幅畫沒了性命。「馬虎圖」造成的悲劇於是傳開,後來的人就用馬虎馬虎、馬馬虎虎來形容一個人做事情隨便、粗心大意了。"

虎,是凶猛的動物,同時也是很有氣勢的動物。像是在虎年,大家常常會聽到:「虎虎生風」或者「福虎生風」的祝福語,意思是希望每個人都能夠跟老虎一樣強壯、有氣勢。關於老虎的詞語你還知道什麼呢?在留言區分享讓我們知道吧!


Feb 25, 202207:05
EP40 世界大小事:西洋情人節 Stories of the World: Valentine's Day

EP40 世界大小事:西洋情人節 Stories of the World: Valentine's Day

     

逐字稿

Transcript

    每年的2月14日都是巧克力熱賣的日子。在台灣,許多餐廳會推出情人節特餐,有人說這是商人創造出來的節日。那麼情人節真正的由來是什麼呢?今天東吳華語週記較要來為大家介紹介紹「西洋情人節」。   西洋情人節為什麼是在2月14日呢?這要從西元三世紀的古羅馬開始說起。在古羅馬時期,有一位殘暴的君主名字叫做克勞多斯(Claudius),在距離克勞多斯的宮殿不遠的地方有一座神廟,神廟裡面有一位修士名叫做瓦倫丁(Valentine)。羅馬人非常的尊敬瓦倫丁,不論男女老幼、貧窮或者有錢人都時時的圍繞在他身邊,聽他的祈禱。
     西元三世紀的古羅馬,戰爭不斷,克勞多斯一直需要有年輕強壯的士兵出去打仗。可是人民普遍都捨不得離開家庭、孩子,所以克勞多斯便下令大家都不准結婚,甚至已經訂婚的人也要取消,結了婚的也要離婚。這道令指一下,大家都十分的傷心。有一對情侶,想到了要來找修士瓦倫丁幫忙。修士瓦倫丁於是幫助他們偷偷地舉行了婚禮。之後就越來越多情侶來找他幫忙,越來越多人結婚的消息傳開之後,被克勞多斯發現了,於是克勞多斯就把修士瓦倫丁給抓走了。最後修士瓦倫丁在監獄中過世的。悲傷的眾人將瓦倫丁埋葬,那一天是西元270年2月14日,這一天於是就變成了情人節的日期。大家可能也知道,情人節的英文就是Valientines'   Day 也就是代表瓦倫丁的節日。   

    關於情人節要送巧克力,這個就真的跟商業行為比較有關係了。一家日本的糖果及蛋糕公司摩洛克夫(Morozoff)是第一家發送情人節應該要送巧克力廣告的公司,那是在1936年的時候。1958年Mary   Chocolate在日本知名的百貨公司舉行情人節巧克力的特賣,但當時只賣出了三個。之後是1960年的森永制菓(Morinaga)這家公司,在情人節舉辦了買巧克力就有機會獲得名錶的活動。隨著一年一年商人的促銷,漸漸的人們開始習慣情人節把巧克力當作禮物。到了今天,情人節送巧克力的文化,還分了許多類別:送給喜歡的人的巧克力叫做「本命巧克力」,送給同事或者同學的叫「義理巧克力」,送給好朋友的叫做「友情巧克力」.......等等。   

    在台灣,每年的西洋情人節真的猶如商人們的戰場,除了各家糖果、巧克力、糕餅店會使出渾身解數舉辦活動以及優惠之外,像是飯店或者餐廳會推出專屬於情人節的住房優惠及餐點。比如訂房會贈送冠軍巧克力、知名插畫家的畫作。另外像是便利商店也會推出各種情人節限定包裝的零食,像是餅乾以及糖果…...等等。   西洋情人節是一個全世界共通的節日,在你們國家都是怎麼過的呢?留言讓我們知道吧!

Feb 11, 202206:28
EP39 台灣電影:月老 Taiwanese Movies: "Till We Meet Again"

EP39 台灣電影:月老 Taiwanese Movies: "Till We Meet Again"

逐字稿

Transcript

今天要介紹的電影是「月老」。「月老」也稱作「月下老人」是中國古代掌管男女愛情的神。本集節目會分成兩個部分來討論,第一部份我會介紹「月下老人」的由來。第二部份會聊聊「月老」這部由導演九把刀拍攝的電影作品。   

關於月下老人的由來,傳說在中國古代唐朝的時候,有叫做韋固的人。有一次他來到了熱鬧的城裡,晚上走在街上散步,看到了一個老人靠著一個布袋子在月光下坐著,讀著一本書。韋固好奇上前詢問老人在看什麼書?老人回答:「天下人的婚書。」韋固再問老人:「那麼布袋子裡裝的是什麼呢?」老人回應:「都是紅色的繩子。只要男女雙方兩個人的腳被紅線繫上了,不論兩人的身分背景如何、有錢或者貧窮、家住得多遠,都註定最後會成為夫妻,一輩子在一起。」韋固於是問了自己未來的結婚對象,老人翻了翻書說道:「你的未婚妻是一位賣菜的瞎眼老婆婆的女兒,現在她三歲。」韋固聽了很不高興,回去之後便派僕人刺殺這個小女孩,最後僕人並沒有成功,但是韋固並不知道。多年以後,韋固遇到了一位漂亮的姑娘,但是額頭上總是貼著朵花,他好奇的詢問了這位姑娘的母親,母親說明了自己女兒的故事,韋固才驚訝地發現,原來這是當年自己派僕人刺殺的小女孩,頭上的花遮著當時的傷疤。眼前的姑娘便是賣菜老婆婆的女兒。韋固明白了這是天意,便心甘情願的跟這位姑娘在一起了。這個故事,被廣為流傳,到現在大家都相信,月下老人所牽的紅線,真的能夠決定每個人的結婚對象。而在台灣的寺廟裡面,也會有「月老」,想要有好姻緣的男女,都會去祭拜「月老」。   

今天要介紹的電影「月老」便與這個這神話故事息息相關。電影「月老」是由導演九把刀於2007年所寫的同名小說《月老》所改編的。九把刀以剛剛先前提到月老的神話故事為主題背景,加以發想出了這個愛情奇幻故事。在電影裡面,主要的劇情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以及被同伴背叛,500年前被同伴砍下頭的土匪:鬼頭成。故事的男主角叫做阿綸,他因為被雷打到所以死掉了,死後他來到了冥界。「冥界」就是指人死後進入的世界。冥界有規定,要累積一定的陰德才能夠再轉生為比較好的物種或者是人類,所以有一些陰德不夠的人,他們會決定透過擔任神職來累積陰德。男主角阿綸,就決定要透過神職:「月老」,幫人牽紅線,促成姻緣來累積他的陰德。女主角叫做小咪,她是阿綸生前從小到大一起長大的朋友,還沒有變成男女朋友,但是阿綸從很小就開始追小咪了。   

兩個不同的故事,在電影當中不斷交錯,看起來沒有關聯的劇情,但是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冥界的阿綸與鬼頭成,都有一些在當人的時候未完成的事情,而這些事情讓他們一直放不下,心裡一直很掛念,很想要完成。阿綸的放不下是對小咪的「愛」,而鬼頭成對於人間的放不下是「恨」,分別是兩個不同方向的強烈情緒。運用冥界以及人間的概念,這部電影也介紹了在華人世界常見的「輪迴」及「投胎」的概念。「輪迴」是指一個生命結束過後,還會重新的回到世界上,也就是相信生命的歷程不是只有一次,而是會一直延續下去的,形成一個循環。「投胎」的概念與「輪迴」是接在一起的,人或者動物、植物死後都會進入「輪迴」,而投胎成下一個人、動物、或者植物。透過「月老」這部電影,觀眾不僅可以看到感人的愛情故事,還有透過趣味的方式能夠理解華人社會及宗教當中的生死觀念。作者兼導演九把刀把冥界打造得很有趣,讓人好像對死後的世界有另外一種認識。   

想要體驗一下九把刀的愛情奇幻風格、或者想要了解華人世界對於死後的想像,透過「月老」這部電影你將會更認識華人社會的各種神以及生死觀。快點進戲院去看看吧!

Music Source by Love Letter-Aaron Kenny

Jan 14, 202208:29
EP38 台灣節日故事:元旦 Taiwanese Festival's Stories: New Year's Day

EP38 台灣節日故事:元旦 Taiwanese Festival's Stories: New Year's Day

逐字稿

Transcript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日子是「元旦」。12月31日是一年的最後一天,許多地方都會舉辦跨年演唱會。過了12月31日,新的一年就來了。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在華語裡面有一個特殊的名稱叫做「元旦」。「元旦」,「元」代表開始,「旦」是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樣子,意思是白天,也有一天正式開始的意義。「元旦」兩個字放在一起,代表新的一年的早晨。

關於元旦的日期的轉變,大家知道嗎?從漢朝時期開始,「元旦」是指農曆的一月一日。那為什麼到了今天,大家指的「元旦」都是陽曆或者說是西曆的一月一日呢?這個更改的由來是源自於1911年的辛亥革命。1911年10月,孫中山先生推翻了滿清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了與世界上其他國家所使用的陽曆統一,孫中山先生於是於隔年的一月一日宣布,1912年一月一日開始為中華民國元年也就是第一年,而每年的一月一日就是開國紀念日,也稱作「元旦」。至於原本被稱作「元旦」的農曆一月一日則改稱為「春節」。在台灣,每年的元旦都會有什麼活動呢?

元旦的前一天台灣各地都會舉辦跨年演唱會,邀請當紅的偶像明星來唱歌。凌晨12點整的時候會放煙火,慶祝新年的到來。元旦當天的早上,其中一個台灣人會參加的活動就是總統府前的升旗典禮。升旗典禮的時間都很早,大家清晨4點就會開始排隊進場,經過一連串的樂儀旗隊表演,大約6點半左右會舉行升旗典禮。2022年的元旦升旗典禮,為了感謝醫護人員過去這一年的辛勞,會特別舉辦感謝醫護的內容,並邀請由急診室醫師所組成的「重症搖滾」樂團參與演出。在新年的一大早,看著國旗緩緩升起,象徵對於新的一年充滿期許以及希望。這是大家想要參加升旗典禮的原因。

除了升旗典禮以外,有些人會選擇到花蓮、台東或者高山上看新年的第一個日出,又稱為新年的「第一道曙光」。台北市立天文館每年都會製作第一道曙光的時間及地點圖表。像是2022年的第一道曙光是在台中的南湖大山。觀看第一道曙光的熱門景點還有:台東的太麻里、蘭嶼的東清灣,或者像是高海拔的南投合歡山……等等。看著太陽從遠方透出一絲光線,到緩緩升起後照亮整個大地,在新的一年裡象徵著希望、充滿光明的意思。新的一年各地都會有這樣追曙光的活動,在新年的這一天看到第一道曙光,讓人有幸運一整年的感覺。

元旦這一天你打算怎麼過呢?不論是選擇升旗典禮或者追曙光都代表著新的一年會變得更好的意思,快和朋友一起去參加元旦的慶祝活動吧!

參考資料:于丹(2019)。于丹品漢字:24節氣‧14個歲時節慶:從甲骨文到古詩詞,邂逅古典石棺之美。野人文化出版。165-170。

Music by Love Letters-Aaron Kenny

Dec 31, 202106:50
EP37 世界大小事:聖誕節的顏色 Stories of the World: The Colors of Christmas

EP37 世界大小事:聖誕節的顏色 Stories of the World: The Colors of Christmas

逐字稿

Transcript


聖誕節即將到來。說到聖誕節,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關於聖誕節裡面會使用到的顏色。在充滿歡樂的聖誕節裡,你最先想到的顏色是什麼呢?是聖誕老公公衣服上的紅色?聖誕樹的綠色?還是大雪紛飛,雪的白色呢?或者是聖誕樹最頂端的星星,金色?紅色、綠色、白色、金色,是聖誕節最常見的四種顏色。這四種顏色,分別代表什麼意思呢?   

說到紅色,在聖誕節,聖誕老人會穿著一身紅色外套、褲子還有紅帽子。這個打扮,是根據基督教當中「主教」的長袍所設計的。除了聖誕老人的裝扮以外,還有什麼是紅色的呢?大家猜到了嗎?冬青這種植物的果實,也是紅色的。紅色同時也被人們認為是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在聖誕節當中更是別具意義。   

關於白色,在北半球的國家,對聖誕節的印象大概都是非常寒冷、或者下著大雪的銀白世界吧?   另外還有聖誕老人的白鬍子以及在他衣服手腕、還有帽子頂端的白色絨毛裝飾,這些都是白色在聖誕節當中經典的展現。另外,在西方國家,白色也代表著「純潔」以及「和平」的意思,十分符合聖誕節平安的氣氛。   

那麼綠色呢?聖誕節在每年的12月,這個時候天氣非常寒冷,在北方還會下大雪。很久很久以前,人們就開始會使用綠色的植物,讓寒冷的冬天看起來更有活力、充滿生氣一點。會使用的植物像是:常春藤、冬青、或者是常用於聖誕樹的杉樹、松樹或者柏樹。這些綠色的長青植物,也象徵著寒冷的冬天就快過去了,溫暖的春天就要到來,讓人們充滿希望,這樣就不會感覺到這麼冷了。   

除了綠色以外另外一個在聖誕節帶給大家溫暖、陽光的感覺就是「金色」了。聖誕樹的最頂端是金色的星星。聖誕樹頂端之所以會放置星星,是因為這顆星星代表耶穌基督誕生時,在伯利恆的天空上出現的那一顆星星,這顆星星幫助智者找到耶穌基督。金色的光芒、溫暖的色系,讓聖誕節充滿著希望,大家的內心就不會像天氣一樣寒冷了。   在聖誕節裡,你最喜歡哪一種顏色呢?紅色、白色、綠色還是金色呢?為什麼你選擇這個顏色呢?留言告訴我們吧!
東吳大學華語中心先預祝大家聖誕節快樂!

Music Source: Christmas Village-Aaron Kenny


東吳大學華語中心臉書 Soochow University (Taiwan) Facebook Page:https://www.facebook.com/clcscu

東吳大學華語中心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cuclc/


Dec 17, 202106:14
EP36 那些日子我們一起學的華語:漢字的故事「冬」 Those Days We Learned Chinese Together: Chinese Characters' Stories "Dong" (Winter)

EP36 那些日子我們一起學的華語:漢字的故事「冬」 Those Days We Learned Chinese Together: Chinese Characters' Stories "Dong" (Winter)

逐字稿

Transcript

「冬」:冬天   Winter、「冬」:冬眠 hibernation、「冬」: 冬瓜 white   gourd。到了12月份,大家是不是覺得越來越冷了呢?這個月份我們也將迎來今年的「冬至」。「冬至」是一年當中夜晚最長、白天最短的一天。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冬至」的「冬」這個漢字的由來,它本來是什麼意思呢?   

在解說字型之前,大家可以先看一下本集的單元圖片。從左至右分別是甲骨文、金文、小篆以及楷書。「冬至」的「冬」,在甲骨文裡面是一個象形文字。它是一條繩子,左右兩邊各有一個繩結。在古時候的中國,還沒有文字的發明以前,大家是使用繩結來記得事情的。在繩子上面打結,代表有事情要處理,一個繩結代表一件事情。甲骨文上的「冬」呈現倒V字型,結尾打了兩個結,代表「終了」。這就是「冬」最初的意思:「結束、終了」。到了金文,我們可以看到,「冬」字的樣貌是一個太陽,被繩子包在裡面。被包住的太陽就不溫暖了,所以就有寒冷的意思,這是金文裡面的「冬」。到了小篆時期的字體,是最接近楷書的字型,上面一樣是結繩記事的樣子,下方的太陽不見了,變成了「冰」的甲骨文。「冰」,冰塊的冰。「冰」的甲骨文寫得像是兩個倒寫的V字。用「冰」來表示了冬天的寒冷,並且用繩子保留了「終了」的意思。   

到了現代,「冬」這個字最簡單的表示就是一年四季當中的最後一個季節「冬天」。同時包含著一年的最後以及寒冷的季節的意思。在台灣的閩南語語言裡面,「冬」有時候也會被當作「年」來使用,例如:「三冬」,就是代表「三年」的意思。   你還認識什麼跟「冬」有關的詞語呢?想一想留言告訴我們吧!


Music Source: Invisible Beauty-Aakash Gandhi

Dec 03, 202105:37
EP35 世界大小事:感恩節 Stories of the World: Thanksgiving Day

EP35 世界大小事:感恩節 Stories of the World: Thanksgiving Day

逐字稿

Transcript

今天我們要來介紹的是美國的「感恩節」。「感恩節」在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大家對「感恩節」的印象是什麼呢?是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火雞大餐?很多很多的南瓜派?還是隔天黑色星期五的大減價購物呢?

感恩節的由來與從英國來到美洲的清教徒,以及美國的原住民:印地安人有關。16世紀末到17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讓英國的清教徒被迫離開英國。西元1620年,英國的清教徒坐著名為「五月花」號的船,來到美洲。剛抵達美洲的清教徒,因為不熟悉環境,加上寒冷的天氣,許多人因此病死了。度過了寒冷的冬天,來到了第二年的春天。這時候印地安人出現了,印地安人告訴這些清教徒,酋長請他們來看看情況。這時清教徒們訴說著自己辛苦悲慘的經歷與心情,印地安人則認真的聽著。酋長馬撒索得知此事之後決定要幫助他們。印地安人於是開始教導清教徒如何打獵、捕魚、種植南瓜、玉米等等的作物。1621年的秋天,隨著第一個豐收的到來,這群英國人除了原本就會感謝上帝賜予的收成以外,他們決定同時要感謝印定安人的協助。於是就邀請印地安人一同慶祝豐收。這就是第一次的感恩節慶祝活動。

在豐收之際,英國人原本是習慣吃鵝肉來慶祝收成的。但是因為當時他們到達的地方沒有「鵝」,所以就用當地的「火雞」代替。食用火雞的方法一般都會搭配蔓越莓醬。火雞是感恩節大餐的主要食物,另外還會有收成作物製成的南瓜派。常見的食物還有馬鈴薯泥,通常還會淋上肉汁。感恩節與聖誕節在美國都是很受到重視的節日,是全家人會團聚在一起的日子。

"吃完了感恩節大餐,在美國要做的重要事情便是去大賣場購物。因為隔天就是各地商家大減價的「黑色星期五」。其實在感恩節的晚上這個大減價就開始了。大賣場通常都會徹夜不關門,或者凌晨開門,並且都會開出相當優惠的折扣。感恩節的下一個月便是聖誕節了,家家戶戶都會趁著這個時刻購買聖誕節的禮物、必需品……等等。像是大家會趁這個時候購買平常下不了手,較高單價的電器產品,因為真的都會變得非常便宜。大賣場在半夜都會充滿排隊的人潮,參與店家的限時限量優惠活動,跟平常到了七八點店家都關門了的景象真的很不同。

「黑色星期五」之所以叫做黑色星期五,是因為過了感恩節,便是聖誕節購物開始的日子,所以店家開始忙碌,業績會越來越好。如果業績的數字是負數,店家就會用「紅色」標註,而如果是正的數字就會是「黑色」,這就是為什麼這一天叫做「黑色星期五」。"

今天我們聊了美國的感恩節,大家對感恩節是不是有多一點的了解了呢?還有什麼想要認識的節日,歡迎告訴我們喔!


Music by Aakash Gandhi-Invisible Beauty



Nov 19, 202107:01
EP34 聽流行音樂學華語:告五人 Learning Chinese from Mandarin Pop Music:Accusefive

EP34 聽流行音樂學華語:告五人 Learning Chinese from Mandarin Pop Music:Accusefive

逐字稿

Transcript

      今天我們要來介紹的歌曲是由台灣樂團:告五人的〈披星戴月的想你〉。在介紹歌曲之前,我們先來聊聊告五人這個樂團。告五人的名字起源很隨興也很有趣,三位團員當時在一個佈告欄前面,各自指向公告上的一個字,於是就產生了:「告、五、人」這三個字。告五人的成員分別是:男主唱兼木吉他手,潘雲安、女主唱犬青以及鼓手哲謙。2017年的第一張EP《迷霧之子》就受到許多人的喜愛。在2018年的時候獲得金音獎最佳新人獎的肯定,受到了更多大眾的注目。   

      本集要介紹的歌曲〈披星戴月的想你〉是告五人一首炙手可熱的歌曲。在一次訪問中,三位團員對於這首歌,有著不太一樣的見解。鼓手哲謙跟女主唱犬青對於〈披星戴月的想你〉這首歌本身沒有太多的感覺。哲謙覺得就是一首歌,而犬青覺得這就是一首好聽的歌。哲謙表示表示,每次在表演〈披星戴月的想你〉的時候,台下觀眾不同的反應,都會帶給他對於這首歌不同的感受。犬青除了對於歌曲認為好聽以外,她覺得這首歌就像一個人一樣,一直陪伴在身邊。男主唱兼木吉他手:雲安則認為現在看這首歌的想法與當初創作的時候不太一樣了,在高中時期寫的〈披星戴月的想你〉,到了現在,經歷過了比賽、組樂團......等等的經驗過後,這首歌的意義從想念一個人變成自我反省。


   三位團員對於〈披星戴月的想你〉的看法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這首歌似乎是一首會隨著時間變化的歌,陪著團員們一起成長,代表的意義也一起跟著改變。簡單介紹了一下〈披星戴月的想你〉這首歌的背景故事之後,我們來看看歌詞當中出現的兩個詞語。第一個是「唏噓」這個詞。「唏噓」在字典裡面的意思是「感慨、悲嘆」。放到歌詞的句子裡面「遠方煙火越來越唏噓」,有著過去的事物離得越來越遠的感覺,同時之間,透露著惋惜,沒有辦法再回到過去的意思。


     第二個要為大家介紹的詞語是歌名當中的「披星戴月」這個成語。「披星戴月」原本是用來形容一個人早出晚歸、連夜趕路。歌詞當中,「我會披星戴月的想你」,就有日以繼夜、每天每天都在想一個人的意思。   這首歌裡面我想要特別來介紹的句型有兩個。第一個是「我會披星戴月的想你」跟他的下一句「我會奮不顧身的前進」。當中的「會」的用法。這個「會」代表著可能性,未來非常有可能發生,語氣是很肯定的、確定的。所以「我會披星戴月的想你」,就是代表著一個人非常想另一個人。下一句「我會奮不顧身的前進」,則是說話者確定自己會堅定的往前走。另一個句型是「遠方煙火越來越唏噓」,當中的「越來越」。「越來越」的句型有事物隨著時間變化的意思,在這句歌詞裡表達的就是煙火,聲音、畫面……等等都隨著時間漸漸的減少、消失不見。這個是具體的意象,比較抽象意思是過去的事情就像煙火一樣燦爛的事物,隨著一年一年的時間過去,都變得不那麼清楚的感覺。   

 〈披星戴月的想你〉這首歌,歌詞有淺白的地方,就像是寫日記一般的樸質,也有許多抽象的表達。大家可以多聽幾遍,每次都會有不同的新發現喔。


歌詞全篇

Lyrics

告五人
   披星戴月的想你
   作詞:潘燕山
   作曲:潘雲安

   突如其來的美夢
   是你離去時捲起的泡沫
   踢著石頭 默默的走
   公車從旁擦身而過

   突如其來的念頭
   幻想化成流星的你我
   明亮的夜 漆黑的宇宙
   通通來自夜空   我會披星戴月的想你
   我會奮不顧身的前進
   遠方煙火越來越唏噓
   凝視前方身後的距離

   順其自然的藉口
   像森林般圍繞著你我
   消極的笑 痛快的哭
   生命真的很難形容

   順其自然地回答
   你要喝咖啡還是泡茶
   下班後你 快樂的上哪
   我是真的不想回答


Background Music by Invisible Beauty- Aakash Gandhi

Nov 05, 202107:16
EP33 世界大小事:萬聖節 Stories of the World: Halloween

EP33 世界大小事:萬聖節 Stories of the World: Halloween

逐字稿

Transcript

大家對於萬聖節的印象是什麼呢?最期待的事情又是什麼呢?是不是最期待能夠跟好朋友們,穿上搞怪或者恐怖的裝扮一起去各個店家參加「不給糖就搗蛋」的活動呢?

關於萬聖節的故事其實是這樣的:在天主教裡面,11月1日是「諸聖節」。11月一整個月是「煉靈月」。這個節日及月份代表的意思是:追思已離世的親友,還有未他們祈禱。英文叫做 All saint's day. 「諸聖節」的前一天在英文裡面稱作All Hallow's eve. 因為愛爾蘭口音的影響,讀成了 "Halloween", 中文翻譯作「萬聖節」。萬聖節跟「凱爾特人」有很大的關係。「凱爾特人」是一個以前居住在西歐的族群。他們除了將11月1日視為冬天的開始以外,同時他們也認為,11月1日是新的一年的開始。11月1日,是他們的「薩溫節」。凱爾特人認為每年的10月31日與11月1日之間,是死去的人跟活著的人存在地方模糊的時候,也就是一年當中陰界與陽界,模糊的時間點。逝去的人會在10月31日晚上回到陽界探望親人。同時之間,死去的人也很容易來到陽界找替身,代替自己回到陰界。這個跟華人社會中的中元節及農曆七月:鬼月的概念很相像。華人社會是用「祭拜」的方式來渡過這一個月,而「凱爾特人」則是想到一個方法。那就是把自己打扮得讓死去的人分不出來自己是活的人,還是死掉的人,這樣就不會被抓去陰界了。同時之間,裝扮還會很恐怖,這樣才能讓幽靈分不出人跟幽靈的差別。

初步介紹了萬聖節的由來之後,我們來認識一下充滿於萬聖節布置當中的「南瓜燈」。每到萬聖節,小朋友們就會提著南瓜燈到處去要糖果。那麼大家有想過萬聖節提南瓜燈的傳統又是怎麼來的呢?南瓜燈是源自於愛爾蘭的一個民間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叫做傑克,傑克是一個詭計多端的人,他愛喝酒、是個很不好的人、作惡多端,連死神都敢欺騙。因此傑克死後沒有辦法去天堂,但是因為他又得罪了死神,所以地獄也不讓他進去。他只能遊走在天堂與地獄之間,居無定所。死神只給他一個燈籠,是用大蘿蔔做的,裡面放一個炭火,讓他在人間遊蕩。後來的愛爾蘭人,因為這個傳說故事,所以會在家門口,放置雕刻成恐怖臉孔的大蘿蔔,裡面放置蠟燭,希望能夠把傑克及幽靈嚇跑。 

這個習俗隨著愛爾蘭人來到美國。來到美國之後,他們發現用南瓜雕刻更為方便,容易雕刻。因此就把大蘿蔔燈改成南瓜燈了。

而「不給糖就搗蛋」的活動,也與11月1日的「諸聖節」有關係。在「諸聖節」這一天,天主教徒會到各個村莊去討「靈魂之餅」。「靈魂之餅」是一種用含有野莓的糕餅。一但有人家願意提供「靈魂之餅」,天主教徒就會幫這戶人家過世的親人祈禱,讓已故的親人早點安息,回歸主的懷抱。

到了近代,這個活動才轉變成小朋友們最期待的活動,到各戶人家去要糖果吃。

現在每到萬聖節,大家的裝扮除了會有恐怖的鬼怪以外、也會有可愛動物:像是小兔子、漂亮的公主、鬥士、或者是超人……等等。另外,根據當年度上映的電影,小朋們就會打扮成電影裡的主角。帶著特殊裝扮,到各戶人家或者商家去要糖果。 

在台北,每一年的天母地區,都會有「天母搞什麼鬼」的活動,是難得在台灣也有的萬聖節大型慶祝活動。如果10月底的時候,你也剛好在台北,穿上自己喜歡的裝扮,到天母一起歡度萬聖節吧!


Music by Invisible Beauty-Aakash Gandhi

Oct 22, 202108:00
EP32 台灣節日故事:雙十節 Taiwanese Festival Stories: Double Ten Day

EP32 台灣節日故事:雙十節 Taiwanese Festival Stories: Double Ten Day

逐字稿

Transcript

今天我們要來介紹的台灣節日就是「雙十節」。雙十節在每年的十月十日,是台灣的國慶日,National Day。十月十日這個日子是怎麼來的呢?這個要追溯到清朝末年的時候,當時的人民認為舊式的帝王制度很不好,在全世界裡面,中國比不上別的國家。於是有一群人便開始發動革命,要推翻當時的清朝政府。十月十日這一天,就是革命開始的日期。這個革命叫做「辛亥革命」,開始於西元1911年10月10日。這一群人最後成功的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華民國,成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結束了中國歷史上兩千多年的帝王制度。隨著1949年中華民國來到台灣,中華民國的國慶日就移來台灣慶祝了。

今年是中華民國第110個生日,在台灣我們將會怎麼慶祝國慶日呢?每一年最讓台灣人期待的就是國慶日的煙火了。國慶日的煙火最早開始在1953年的時候開始,以往每一年都會在總統府的附近舉辦。到了2000年,政府決定將國慶煙火的美麗綻放到各個城市,於是每一年各個城市開始輪流舉辦國慶煙火大會。

每一年的國慶日都會有一個主題。今年2021年的主題是「民主大聯盟,世界加好友」。主視覺的雙十是由設計企劃公司IF OFFICE 的創辦人馮宇所設計的。圖案的名稱叫做「金陽雙十」,兩個十字是以六條繩線組合而成的。六條繩線分別代表:民主、自由、平等、人權、希望、還有和平的意思。

今年中華民國110年,西元2021年的國慶煙火將在高雄舉辦,距離國慶煙火上一次在高雄舉辦已經是20年前了,因此別具意義。相比於20年前的高雄,如今高雄除了建設了方便的高雄捷運以外,充滿藝文氣息的駁二特區、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等等,都是遊客們很喜歡的熱門景點。這麼多新的建設在高雄,讓人格外的期待今年的國慶煙火。

國慶日的連假,大家打算做些什麼呢?去高雄看看絢爛的煙火?或著在電視上看轉播?一起慶祝中華民國的國慶日吧!

Music by Cocktail Hour-Aaron Kenny

Oct 08, 202105:22
EP31 台灣節日故事:教師節 Taiwanese Festival Stories: Teachers' Day

EP31 台灣節日故事:教師節 Taiwanese Festival Stories: Teachers' Day

逐字稿

Transcript

我們從幼稚園開始,到大學畢業,會遇到很多很多教我們不同科目的老師。你知道在台灣有一個專屬於老師們的節日嗎?這個節日就叫做「教師節」。「教師節」是在什麼時候呢?就是每年的9月28日。為什麼是這一天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教師節的由來。

9月28日是華人社會中被尊稱為「至聖先師」:孔子的誕生日。孔子最著名的就是他是一位「因材施教」的老師。孔子會根據學生不同的能力及個性,安排不同的教學方式。他認為,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如果只有一種教學方式,可能有的學生聽得懂,有些學生則不一定聽得懂。因此用不同的教法,配合每一位學生的特性,是他最有名的主張。

除了「因材施教」以外,「有教無類」的理念也是孔子之所以被稱為「至聖先師」的其中一個原因。「有教無類」的意思就是無論學生的背景是有錢還是沒有錢,不論貴賤,只要他有心想要好好學習,老師都應該好好的教導他。「因材施教」及「有教無類」的想法,一直延續至今。而孔子的教育方式,也一直是現在老師們所依循及想要學習的。

雖然華人社會中的大家都很尊敬孔子,但是在台灣,並不是一開始就有教師節的喔!而且原本的教師節也不是9月28日。

在1931年的時候,曾經有人提出應該要設置一個屬於老師們的節日,希望能夠透過這個節日,改善老師們的待遇。當初提議是設定在每年的六月六日。但是都沒有真正的確定日期,也沒有慶祝活動。

直到1952年,政府才真正的頒訂國曆9月28日同時為「孔子誕辰紀念日」及「教師節」。在台灣,教師節這一天,各地的孔子廟都會舉辦「祭孔大典」,表示對孔子的尊敬。同時各個學校也會舉辦感謝老師的「謝師」活動。

台北孔廟位在圓山捷運站旁,如果你在教師節有機會來台北,不要忘記去孔廟看一看,參與這一年一度紀念孔子的盛會。在教師節這一天,也不要忘記對教導過你的老師,表達感謝。東吳華語週記預祝所有的老師們「教師節快樂」!

Music by Aakash Gandhi - Invisible Beauty

Sep 24, 202105:49
EP30 台灣節日故事:中秋節 Taiwanese Festival Stories: Moon Festival

EP30 台灣節日故事:中秋節 Taiwanese Festival Stories: Moon Festival

逐字稿

Transcript

再過不久就是中秋節了。「月圓人團圓」,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日就是中秋節了,也是一年當中月亮最圓的時候。中秋節是華人除了過新年以外,另一個很重要的日子。在這一天全家人會相聚在一起。一起吃飯、吃月餅、柚子、以及賞月。在台灣大家通常還會聚在一起烤肉。這些習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中秋節的各種習慣跟小故事吧!


說到中秋節,就不得不來介紹一下《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是后羿的妻子。而后羿又是誰呢?后羿是古代的一名英雄。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不像今天一樣,只有一個太陽,而是有九個。九個太陽,大家可想而知,天氣當然就是會非常非常的炎熱。當地的所有居民都受不了這樣酷熱的天氣。於是后羿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決定用弓箭,把天上的八個太陽射下來,只留下一個。他成功了之後,當地的居民們,都十分的感謝他。
 

而后羿的妻子:「嫦娥」,就是中秋節故事當中的主角了。有一天,后羿遇見了天上的王母娘娘,王母娘娘是天上的一位神仙。王母娘娘給了后羿兩顆長生不老藥,吃下去之後,便也能成為天上的神仙,不用待在人間辛苦過日子。 后羿拿到了藥以後,便想著有一天跟妻子嫦娥,各服下一顆,一起升天成仙。有一天嫦娥竟然趁著后羿不在家的時候,拿著這兩顆藥丸想著:「這個是能夠長生不老的藥,如果吃下去應該能夠永遠保持年輕吧?」於是嫦娥毫不猶豫的,把兩顆藥丸,一起吞下去了。嫦娥沒想到的是,吞下兩顆藥丸之後,身體竟然漸漸飄起,越飄越高、越飄越高,最後飄到了月亮上面去了。

后羿回家之後,發現嫦娥飛上月亮不能再下來之後,十分悲痛。那天正是農曆的八月十五日,此後后羿及當地的人們,每年都會準備嫦娥愛吃的食物,遙望月亮,祈求嫦娥在月亮上面能夠平安。

除了介紹最有名的中秋節故事《嫦娥奔月》以外,我們也來聊聊,中秋節要做些什麼事情吧!這一天全家人除了聚在一起吃飯以外,一定要吃的兩樣食物就是月餅跟柚子了。

不論在哪一個族群的文化當中,通常都會有一位與月亮相關的:「月神」。像是希臘神話當中及中國傳統神話當中,都有這樣一個「月神」。人們為了祭祀月神,因此製作了月餅,在農曆八月十五日,月亮最圓的這一天,吃月餅慶祝月亮滿月。至於水果「柚子」呢,除了在中秋節期間是盛產的時節,同時之間「柚子」的「柚」和「保佑」的「佑」同音,因此有「保佑平安」的意思。

中秋節是華人地區重要的節日,大部分就是像剛剛提到的一樣,全家人會聚在一起,吃月餅、吃柚子、以及賞月。但是在台灣,有一個非常特別的活動喔,那就是:「烤肉」。大家會準備各式各樣的食材,像是:肉片、蔬菜等等,一起聚在空曠的戶外用碳火烤肉、賞月。

這個烤肉的由來,並不是什麼神話故事。我先讓大家先猜一下,中秋節為什麼要烤肉呢?答案就是:烤肉醬的廣告。這是源自於萬家香於1980年代拍的烤肉醬廣告。當時在正值中秋節,一句廣告詞「一家烤肉,萬家香。」轟動一時,除了家家戶戶興起中秋節烤肉的活動以外,烤肉醬確實也賣得很好。就是從這個意外成功的廣告開始,對台灣人來說,每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烤肉,可能不一定會吃月餅,但是一定會烤肉喔。

聽完了中秋節的故事及習俗,趕快去買柚子、月餅、跟烤肉食材,準備好好賞月過節囉!

Music by Aaron Kenny- In the Temple Garden

Sep 10, 202108:12
 EP29 台灣印象:台東熱氣球 Taiwanese Image: Taitung Hot Air Balloon

EP29 台灣印象:台東熱氣球 Taiwanese Image: Taitung Hot Air Balloon

逐字稿

Transcript

今天我們要來介紹的是每年8月份都會在台灣台東鹿野高台舉辦的「台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到今年2021年,這個熱氣球嘉年華已經來到了第11個年頭了。每年的熱氣球樣式都不同,以往也有許多外國的熱氣球來台東造訪。今年很特別喔,台東縣政府跟日本三麗鷗公司合作,打造了Hello Kitty凱蒂貓的熱氣球。這個凱蒂貓不是普通的凱蒂貓喔,而是穿上台東地區原住民族當中,布農族傳統服飾的凱蒂貓。

大家有沒有很好奇,為什麼今天的台東會有熱氣球嘉年華呢?這個每年都令人期待的活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啊?台東的熱氣球可以追溯回2011年。當時,台東縣政府面臨飛行傘活動熱潮的衰退,觀光人次減少。位在東台灣的台東,因為交通上相對於西半部有高鐵來說,不是很便利,所以觀光產業備受挑戰。在這樣的情況下,台東縣政府想到了一個好方法,那就是讓熱氣球在原本盛行飛行傘活動的鹿野鄉升空,藉此吸引遊客來到台東欣賞熱氣球之美。果然這個計劃成功的在這10年間,為台東人帶來大量的觀光人潮。許多人的必去旅遊清單上,因此加上了:台東熱氣球。2020年的台東熱氣球嘉年華更是突破了百萬人次到場觀看的紀錄。

那麼,各式圖案的熱氣球是怎麼飛到天上的呢?熱氣球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大大的氣球本身是用聚酯纖維製成的,藉由氣球底下的燃燒器,讓空氣變熱之後產生浮力,這樣就可以載著旅客飛上天了。但因為熱氣球基本上是隨風而飛行的,控制方向上並不是很容易,所以只要遇到天氣不好,像是:下雨、風大的天氣,活動就會宣布取消了。另外,當天的氣溫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喔,如果有打算去台東看熱氣球的朋友們不難發現,觀看熱氣球的時間都是訂在清晨或者傍晚。因為只要氣溫超過攝氏32度的話,也是不利熱氣球飛行的。

在鹿野高台除了觀賞五顏六色的熱氣球以外,配合熱氣球光雕秀的「光雕音樂會」也是眾所期待的。每年台東都會邀請不同的歌手來參加這場盛會,讓大家在欣賞熱氣球的同時,也能來一場聽覺饗宴。

去年2020年疫情之下,台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是全世界唯一有舉辦的熱氣球嘉年華。今年台灣的疫情加劇,熱氣球嘉年華變成了「台東人限定版」的活動了,只有台東人能夠參加。雖然能夠現場觀看熱氣球的人變少了,不過能夠透過新聞或者是電視,看見身著布農族衣服的凱蒂貓熱氣球升空,還是一件令人感動的事情。希望明年,世界各地的旅客都能再次聚集到美麗的台東,觀賞各式各樣、漂亮的熱氣球升空。大家一起期待一下吧。

Music Source Frozen in Love- Aakash Gandhi

Aug 27, 202106:14
EP28 台灣節日故事:七夕情人節 Taiwanese Festival Stories: Chinese Valentine's Day

EP28 台灣節日故事:七夕情人節 Taiwanese Festival Stories: Chinese Valentine's Day

逐字稿

Transcript

今天東吳華語週記要來跟大家談談七夕情人節。

七夕情人節是在每年農曆的七月七日。什麼是七夕呢?為什麼這一天是情人節呢?

七夕是出自於「牛郎與織女」的故事。相傳玉皇大帝,也就是天帝,祂有七個女兒,最小的女兒叫做「織女」,她擅長編織。織女與凡人編織出來的織品是不同的,她編織的是天上的雲彩。男主角:「牛郎」,是一個孤兒,與一隻老牛相依為命。後來牛郎才發現,這隻老牛,原來是天上的神牛。老牛知道牛郎孤單一人,便想找機會讓牛郎找到一個伴侶作伴。有一次織女跟她其他六位姊姊一起從天上到凡間的河邊洗澡,神牛就和小鳥們串通,把織女的衣服給偷走了,故意讓牛郎有機會把衣服還給織女。六位姊姊看見凡間的男子「牛郎」,便被嚇跑了,留下織女在原地。在傳統故事當中,天上的神仙跟地上平凡人是不能接觸的。但織女看到了牛郎便與牛郎相愛了,並且還結婚生下一對兒女,開心的在凡間過著日子。天帝得知織女未經同意,就與凡人結婚,十分的生氣,下令神兵要把織女帶回天上,不再讓他們見面。天上的另一位神仙王母娘娘,於是用玉簪子在天上與凡間畫出了銀河,隔開了織女與牛郎,並且只允許織女與牛郎一年見一次面。 這一年見一次面的日子便是農曆的七月七日:七夕。在這一天,喜鵲們會搭起一座鵲橋,讓織女與牛郎在銀河的中間碰面。因為這個一年才能見一次的淒美愛情故事,就變成戀人的專屬節日:情人節。那麼在台灣七夕情人節除了是屬於情侶的節日以外,還有什麼其他特別的活動嗎?

織女因為排行第七,又被人們稱作七姊、七娘媽。相傳,七夕同時也是織女誕生的日子,所以又稱作「七娘媽生」。在七夕這一天,父母希望女子都能如織女一樣,手能夠很靈巧,所以這一天也稱作「乞巧節」。在台灣的台南,在七夕這一天,會舉辦16歲的成年禮,稱作「做16歲」。這是源自於早期的年代,因為醫學不發達,常常小孩子出生就夭折了,沒有辦法平安長大。父母因為擔心這件事情,便會準備香燭、花果、七娘媽亭,七娘媽亭是一種紙糊的燈座,向七娘媽祈願,祈求子女平安,有一點像是把孩子託付給七娘媽,交給她撫養的意思。到了16歲這一天,子女成年了,便會舉行成年禮,以感謝七娘媽。

在台灣除了台南有特殊的成年禮祭典以外,在台北的大稻埕每年也會舉辦煙火節。除了在七夕這天有絢爛的煙火,也同時會有演唱會、市集等等。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延期了,等到疫情趨緩,有機會大家一定要來大稻埕看看煙火,品嚐好吃的台灣美食喔!

Aug 13, 202106:38
EP27 台灣印象:幾米繪本 Taiwanese Image: Jimmy's Picture Books

EP27 台灣印象:幾米繪本 Taiwanese Image: Jimmy's Picture Books


逐字稿

Transcript

歡迎回到台灣印象的單元,在這個單元當中,我們會介紹跟台灣有關的文化、食物、動物、故事等等。

快跟著台灣印象的腳步,一起來看看吧! 大家有聽過幾米嗎?幾米是台灣非常有名的繪本畫家。今天這一集,我們要沿著淡水河,一路去尋找幾米。

幾米的第一本繪本是在2006年發行的《謝謝你毛毛兔,這個下午真好玩》。會發行這本繪本是因為之前幾米生病了,感受到生命的有限,希望自己能夠留下一些東西給女兒,於是第一本繪本就誕生了。幾米的繪本推出之後,在台灣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他跳脫以往繪本是給兒童、小朋友閱讀的想法,他所繪畫及寫作出來的繪本,主要是給已成年的大人們看的,這在當時是一個全新的繪本風格。之後幾米的作品,開始與各界有許多的合作,比方說:有幾米作品的音樂劇:《地下鐵》、幾米作品的電影:《星空》、音樂、以及幾米公園等等。在2018年通車的淡水輕軌列車,也同時跟幾米的《閉上眼睛一下下》這本繪本結合了。除了每一個車站,都有繪本裡的小女孩、小兔子等等的動物的實體人偶以外,整點的時候,你可以搭上幾米列車,跟拿著書的小兔子坐在一起,一起閉上眼睛一下下。

透過可愛的小女孩及小動物們,我們來認識一下《閉上眼睛一下下》這本繪本。繪本的故事是由一位小女孩開始的,對於人生當中遇到的事情,常讓人想不明白,於是小女孩想:「閉上眼睛一下下,讓我好好想一想。」這本繪本當中,除了幾米溫暖人心的一張張圖畫以外,也有許多發人深省的短句,貫穿整本繪本,像是詩詞一般。繪本當中運用列車旅行的意象,讓小女孩在路上遇到各式各樣的動物,就好像一個人在人生的路上遇到各式各樣的風景。

當中有兩句貫串整本繪本的句子,一句是:「列車列車,慢慢開…… 閉上眼睛一下下,讓我好好想一想。」一下下,代表短暫的時間。在事情找不到答案的時候,或許把眼睛閉上一下,用心去感受應該怎麼做。另外一句是:「列車列車,慢慢開……有人在許願嗎?」「許願」就是:"make a wish". 這兩個句子會一直穿梭在繪本當中。除了這兩句之外,其他的句子都是成雙成對的,例如有:「有時享受夏天,冰棒涼冰冰。有時擁抱冬天,火鍋熱呼呼。」又或者是像:「有時夢裡有光,有時光裡有夢。」這些意思相反的句子,刻劃了在人生的列車上,會遇到的各種可能。繪本當中,暗示著什麼事情都是有可能的,只要「閉上眼睛一下下」。

淡水輕軌列車結合幾米這一本繪本《閉上眼睛一下下》,真的非常適合。大家可以閱讀完繪本之後,再找一天到淡水的紅樹林站,好好的體驗一趟幾米之旅吧!


Music by  Aakash Gandhi- Frozen in Love

Jul 30, 202106:29
EP26 台灣印象:12 生肖 Taiwanese Image: The Chinese Zodiac

EP26 台灣印象:12 生肖 Taiwanese Image: The Chinese Zodiac

你知道這12種動物在中華文化裡代表的意義嗎? 12生肖的故事是什麼呢? 快來看看今天的節目。

What's the twelve animals symbolize in Chinese culture? What's the story of Chinese Zodiac? Check today's episode! 


逐字稿

Transcript

本集的Podcast,我想要來聊聊12生肖。在華人社會裡面,12 生肖可以拿來計算年份或者是用來預測一個人的運勢,有點像是12星座。12 生肖可以稱作12屬相,分別是12隻動物: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那麼這個動物的選擇及順序又是怎麼訂的呢?那就要來聽聽看接下來的這個小故事了。

在過去,人們不像今天對於年、月、日及時間有這麼清楚的規範。以前的人並沒有年份的概念,像是我們現在在台灣會用西元或者民國計年、日本會用天皇的年號來計算年份。在中國古代代表「天」的玉皇大帝於是想出了一個方法:用12種動物來代表12年,這樣人們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今年是鼠年,或者後年是虎年。那麼要怎麼決定這12種動物呢?順序又該如何排呢?玉皇大帝於是決定在自己生日的那一天,準備一場「渡河大賽」。哪12隻動物最先抵達終點,便以這12隻動物來代表,並且順序也是依照抵達的速度快慢來決定的。

那麼為什麼老鼠會跑第一名呢? 據說老鼠起得很早,很早很早就到河邊了,只是不知道怎麼渡河,這個時候牛趕來了,載著老鼠渡河,到達對岸時,老鼠一個跳躍,就跳到了牛的前面,成了第一名,所以前兩名才會是鼠跟牛。 然後也有很多人在討論,為什麼12生肖裡面有狗可是沒有貓呢?據說這個也跟老鼠有關係。這個故事是這樣的:老鼠跟貓說好了,渡河大賽的當天會叫貓起床,但是到了當天,老鼠為了能夠搶先一步得到第一名,所以就故意讓貓睡過頭,沒有叫他。 之後的人們也常常用這個來解釋,為什麼現在的貓看到老鼠,便要捉來吃,似乎兩種動物是世仇。這個起源就是來自於12生肖的故事。

在華人社會中,生肖有著許多功用。 一般來說我們除了會用自己的生肖來看自己以跟別人的年紀以外,華人世界也很常拿生肖來算命,看看未來的運勢,有沒有需要注意什麼的。12個生肖為一輪,所以你可能會常常聽到別人說,他跟我的年齡相差一輪,就代表兩個人之間相差12歲。除了這個以外,比如說有結婚打算的男女朋友,可能還會算算看生肖是否相配。 之前還有新聞報導過,有的老闆特別忌諱屬老虎的人來當自己的員工。 雖然用生肖來看自己與別人合不合適可能會被說太過迷信,不過這也是華人社會中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吸收一點這方面的知識,也是滿有趣味性的。

12 生肖是用農曆來計算的,你是什麼生肖呢?翻翻月曆找找看屬於你的動物吧!


Music Source: In the Temple Garden by Aaron Kenny

Jul 16, 202106:18
EP25 台灣印象:台灣藍鵲 Taiwanese Image: Taiwan Blue Magpie

EP25 台灣印象:台灣藍鵲 Taiwanese Image: Taiwan Blue Magpie

今天我們要介紹台灣藍鵲的故事。這種鳥類有什麼特別的嗎?不要錯過今天的節目喔!


In today's episode,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the story of Taiwan magpie. How special is this kind of bird? Don't miss today's show.


逐字稿

Transcript

大家最近有沒有常常聽到這樣的鳥叫聲呢?尤其如果你是在東吳華語中心學習的同學,你應該會更熟悉。沒錯!這就是台灣藍鵲的叫聲。台灣藍鵲可是台灣的保育類動物喔!關於台灣藍鵲有什麼樣的小知識呢?今天台灣印象就讓我一起來更認識台灣藍鵲吧!

遠遠看台灣藍鵲,你會看到藍藍的身體及紅紅的鳥喙。近看你會發現,除此之外,台灣藍鵲的頭其實是黑色的。羽毛會呈現藍白相間的花紋,十分漂亮。雖然台灣藍鵲擁有這麼優雅的外表,但其實牠是很有攻擊性的喔。台灣藍鵲的天性兇悍,當我們只要太接近雛鳥寶寶的巢,藍鵲就會朝著我們的方向攻擊。聽說專門研究台灣藍鵲的人們,在接近台灣藍鵲的巢的時候,都要戴安全帽來保護自己,才能夠順利完成工作。每年的3-9月是台灣藍鵲的繁殖期,所以這段期間走在校園裡面的時候,要小心不要被台灣藍鵲給巴頭囉!

那麼大家知道台灣藍鵲吃什麼的嗎?

台灣藍鵲是屬於雜食性的鳥類,牠們喜歡吃天然的漿果比如說木瓜、同時小型哺乳類動物像是:蜥蜴、昆蟲、小老鼠......等等,也都是牠們很喜歡得食物。

關於台灣藍鵲,我們來說說個台灣藍鵲與台灣原住民「鄒族」的小故事。相傳有一年位在阿里山上的鄒族,遇上了大洪水,他們因而逃到了台灣第一高峰玉山上面。高山上很冷,沒有生火的工具,這個時候台灣藍鵲突然出現了,為族人帶來火種。台灣藍鵲在傳送火種的過程當中,把自己的鳥喙及爪子都燙傷了,最後還因此不幸喪命。台灣藍鵲犧牲生命,羽化成仙。因為這個古老的傳說,台灣藍鵲在鄒族人的心中台灣藍鵲是非常重要的,是他們的神鳥。


如果仔細觀察鄒族女子的傳統服飾,你就會發現,她們的衣服是以台灣藍鵲的代表色的:藍色、紅色、黑色、白色。用這個方式來紀念台灣藍鵲曾經對族人的幫忙。

雖然現在看到台灣藍鵲都會因為怕被牠踩頭所以離的他們遠遠的,不過其實台灣藍鵲是很有靈性的鳥類,危急時刻是會幫助人類的喔。

在陽明山腳下地區常常會看到台灣藍鵲得出沒,下次再看到牠們的時候可以好好欣賞牠們漂亮的顏色,但是不要嚇到牠們也不要靠牠們太近喔,不然會打擾到牠們的生活。

Jul 02, 202105:40
EP24 台灣印象:台灣腔 Taiwanese Image:Taiwanese Accent

EP24 台灣印象:台灣腔 Taiwanese Image:Taiwanese Accent

在台灣住一段時間之後,有沒有覺得聽不懂台灣人在說什麼呢?好像跟課本上面教的不太一樣對不對? 透過本集節目,能夠讓你在台灣溝通更無礙喔!


After living in Taiwan for a while, do you really understand what Taiwanese say? Some weird accent or words that cannot be found on the textbook? Check today's show, and you will find out some solution.



逐字稿

Transcript

歡迎回到「台灣印象」的單元。在這個單元當中,我們會介紹台灣才有的文化、食物、語言……等等。一個語言當中會存在許多不同的特殊用跟語口音,因此會產生一個地區、一個地區的人雖然講同一種語言,但是會有用法上的不同、發音上的不同。例如:同樣是英語,但是有分英式英語及美式英語。關於華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個詞叫做「台灣腔」?這是其他華人地區會對住在台灣的人所說的華語的一種形容。很多外國人提到台灣人說的華語,都會說:『怎麼跟課本上學到的完全不一樣呢?」究竟台灣腔的特色有哪些,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台灣腔的要素就是捲舌不是那麼清楚。捲舌音:Zhi chi shi ri 的發音並不會真的捲舌。但也不會像Zī cí sī這樣把發音位置放在這麼前面。這幾個音會介於中間發:「Zhi chi shi ri 」。舌尖基本上會放在牙齒後方一點點的位置。

大家有想過為什麼會這樣嗎?因為在台灣的另一個官方語言是閩南語,閩南語是沒有捲舌音的。這部分也會影響到台灣人說華語的方式。另外,如果你在台灣有待過一段時間就會發現,台灣人很常把華語混閩南語在一起講話,所以更容易不會把捲舌音發得很清楚了。 我們來舉例看看,例如台灣人會說「知道」(不捲舌音)而不會說「知道」(捲舌音)。「是不是」台灣人會說「是不是」(不捲舌)。「然後」會被說成「拿後」。


再來,除了舌頭不會捲到底以外,台灣腔裡面還有外國人最常提到的「懶音」,懶惰的懶,跟連音。例如:打招呼的時候我們會說:「大家好」會被說成「大阿好」、「摩托車」會被說成「摩喔車」、「等一下」會變成「等hia」、「這樣」跟「那樣」會變成一個字「醬」跟「釀」。


台灣跟其他華語地區還有一點很不一樣的就是語助詞。例如:有「喔」。比如說接下來這個句子:「我跟你說喔,今天天氣好好喔!」又或者是「啊」:好啊! 又或者像是一個字「蛤」?就可以代表對方聽不清楚,希望你再說一遍的意思。還有還有「嗯嗯」代表同意對方的話……等等。聽外國朋友說,這也是為什麼台灣人說華語常常會被人覺得很溫柔的其中一種原因。


除了發音上會跟課本不一樣以外,在台灣還有一些簡寫,這也有可能讓外國人聽不懂,例如:台北最主要的火車站:台北車站,大家會簡稱「北車」、隱形眼鏡contact lens,台灣人會說「隱眼」、行動充電器,台灣人會說「行充」。還有7-11便利商店,大家會直接說seven。


經過了初步對台灣腔的介紹,希望大家在跟台灣人講話的時候,比較不會被不熟悉的發音跟用語嚇到或聽不懂。下次跟台灣人聊天的時候,就比較不會愣在那邊,聽不懂啦。





Jun 18, 202105:51
EP23 台灣節日故事:端午節 Taiwanese Festival Stories: Dragon Boat Festival

EP23 台灣節日故事:端午節 Taiwanese Festival Stories: 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有什麼其他的習俗呢? 為什麼要吃粽子呢? 跟著台灣節日故事來認識端午節吧!

Besides eating rice dumplings dur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what else would people do? Why do Chinese people eat rice dumplings dur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Here's the story of Dragon Boat Festival.  


逐字稿 Transcript

端午節是在每年農曆的5月5日,今年是在西曆的6月14日。那麼「端午」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呢?「端」有開始的意思:「開端」。農曆的5月5日是在5月的開始,所以稱做「端」。「午」則是當我們用12地支來計算月份的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月份是「寅」月,而5月就是同音的「午月」,這個午是中午的「午」。所以「端午」就是指五月初,五月一開始的意思。

大家如果稍稍對端午節有了解,大概知道端午節要吃粽子、戴香包、立雞蛋跟划龍舟吧?那麼為什要做這些事情呢?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些活動代表的意義吧!

首先是吃粽子,粽子是一種將糯米及甜的或鹹的餡料包入月桃葉或者其他長長的葉子當中,之後再拿去蒸熟的一種食物。至於為什麼要吃粽子呢?這就關係到端午節的由來了。我們先說,端午節有很多種不同的由來,我們今天就介紹最常聽到的那一種。

今天的華人世界之所以會過「端午」,是因為中國古代春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春秋時期最大的國家是秦國,當時屈原建議楚懷王聯合齊國一起對抗秦國,但楚懷王聽信了別的大臣的建議,反而去親近秦國,沒有採納屈原的諫言,最後最後楚懷王的這個決定和得自己被秦王殺掉。屈原聽聞此事之後就非常的傷心,古時候的臣子常常以國家為自己的生命,遇到國家滅亡,會認為自己也不能活在世上,屈原因此投汨羅江自盡,這一天正是農曆的5月5日。楚國的人民得知了這樣的消息,都前往汨羅江去悼念屈原,漁夫們在現場想找到屈原的大體,其中有一位漁夫將飯糰丟入江水中,他覺得這樣可以讓江水中的魚蝦都去吃飯糰,就不會去咬屈原的大體了。後來的人為了祭祀屈原,每年都會將飯糰投入汨羅江中,但是怕飯糰容易散掉,所以就開始有人用葉子把飯糰包起來,成了粽子。為了紀念屈原,每一年端午節華人地區都會有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

那麼為什麼端午節要戴香包呢? 其實在屈原投汨羅江之前,大家就有過端午的習俗,在農曆5月,這個夏天的開始,被認為是流行病、蚊蟲、瘟疫都會出現的百毒之月,為了驅除蚊蟲,家家戶戶都會掛上能夠驅邪避惡的艾草及菖蒲,同時之間也會將雄黃、艾草等中藥裝入花布當中,掛在胸前,防蚊蟲。

另外還有一件事情是:端午節當天的中午12點有一個特別的活動:「立雞蛋」。立雞蛋的由來已經很少人知道了,相傳端午節這一天的地心引力會特別的強,能夠將雞蛋在端午節正午立起來的人,會有一年的好運。

另外,每年只要到了端午節,台灣各地也都會舉辦划龍舟比賽。據說划龍舟也是為了尋找屈原的遺體,而近代才演變成划龍舟競賽。

最後最後我想要來介紹一個閩南語的俚語,「未食五日節粽,破裘無甘放」。意思是說,還沒有吃到端午節的粽子,冬天的大衣及冬天的棉被還不能夠收起來,代表還是有變冷的可能。所以冬天與夏天的分界,在台灣常常會以端午節作為分界喔!

希望透過本集的節目,大家都對端午節已稍稍的了解了。祝大家有一個平安愉快的端午節。


Music Source: In the Temple Garden by Aaron Kenny

Jun 04, 202107:04
EP22 台灣印象:乖乖 Taiwanese Image: Guai Guai

EP22 台灣印象:乖乖 Taiwanese Image: Guai Guai

在台灣的便利商店你有沒有注意到「乖乖」這種餅乾呢?他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呢?跟著台灣印象一起來看看吧!

Have you ever found a cookie called Guai Guai in the convenient store in Taiwan? Why is it so popular? Check today's show for the answer!


逐字稿 Transcript

歡迎回到「台灣印象」,在這個單元當中,我們會討論台灣才有的特殊習慣、飲食、文化等等。今天我們要來介紹的是一款國民零食「乖乖」。這種餅乾除了好吃以外,在台灣還有什麼特殊的用途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乖乖是1968年開始在台灣發行的一種以玉米為主要成分零食,分別有奶油椰子、五香、跟巧克力的三種基本口味。在台灣是非常受歡迎的零食。三種口味的外包裝分別是綠色、黃色、紅色。

乖乖在台灣除了是一種很好吃的零食以外,還有一個神奇的功能,大家猜猜是什麼呢? 答案是:不論是科技業、醫療產業、還是任何公司,只要需要使用到電腦等等的電子產品,大家會把乖乖放在機器上面,希望機器不要當機,能夠運行順利。

這件事情的由來已經找不到了,不過聽說這是一位台灣的工程師發現的。有一次他的機器當機,他就想說把乖乖放在機器上面,機器會不會就不故障了呢?據說最後是很有效果的,所以大家才紛紛效仿。

「乖」這個字在華語裡面代表的意思就是聽話、好好的,平常會用在兒童身上。如果形容小孩子很「乖」,代表長輩或者父母交代的事情,小朋友都會遵守、不會違反規定。因為乖乖代表的這個意思,所以這位工程師想到將「乖乖」放在機器上面,自然就是希望機器能夠乖乖,不要故障。乖乖公司還因此出了造句包,你可以在外包裝上面寫上你希望能夠順利的事情或者哪一台機器你希望他能夠順利運行。

剛剛前面有提到,乖乖根據不同口味有不同的顏色,那麼大家知道要買哪一種乖乖,對機器順利運行才有用嗎? 大家有猜到嗎?沒錯,要買的是綠色才有用喔。因為機器故障常常會閃黃燈或紅燈,綠燈代表順暢,所以買綠色的,機器才會乖乖運作不故障。 另外還有一件事情要特別注意的,那就是乖乖絕對不能夠過期。有習慣在機器上面放乖乖的人說,一但乖乖過了有效期限,效力就沒有了,所以大家還要記得定期買新的乖乖放到機器上面去喔!

乖乖放機器上希望機器乖乖,是台灣企業當中相當特別的一種文化。雖然到現在沒有科學能夠證實為什麼放乖乖在機器上面能夠讓機器乖乖,但是也為了上班的環境增添了一種樂趣。所以,如果下次電腦當機,修不好,大家也可以試試看,放包綠色的乖乖在上面吧!


Music Source: In the Temple Garden by Aaron Kenny

May 21, 202105:04
EP21 台灣印象:華人世界的數字 Taiwanese Image: Numbers in Chinese World

EP21 台灣印象:華人世界的數字 Taiwanese Image: Numbers in Chinese World

華人社會中數字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嗎?要怎麼使用才是正確的呢?別錯過本集節目喔!

What's the special meaning of numbers in Chinese world? How to use them? Don't miss today's show!


逐字稿

Transcript


今天的主題是「台灣印象」。今天我們要來聊聊「數字」在華人社會中代表的意思。從一到十的數字當中,有哪些對華人來說是禁忌,需要避開的嗎?又有哪些是很吉祥的數字呢?跟其他國家又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呢?還有還有,代表數字的「手勢」當中,有哪些是台灣獨有的呢? 我們一起來認識吧!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數字雙數,在華人社會當中代表的意思。「雙數」跟「單數」相比,意義上是比較吉利的。「雙數」是指像2、4、6、8這些數字,而單數是指1、3、5、7。比如說成語當中我們常常說到:「成雙成對」、「好事成雙」、或者「雙喜臨門」等等的都是關於數字「雙數」代表「好」的意思。那麼數字一、二、三的「三」呢,在華語當中時常代表「多」的意思,比如像是:「三思而行」這個成語,這邊不單單只有指思考三次在行動,而是要多多考慮之後,再行動。 又例如「三令五申」,是再三告誡、提醒,代表多次提醒的意思。同樣也有「多」的意思的數字有「九」,「九」除了多以外,還有另外一個意思是「高」,很高的「高」。比方說:說一個人說話的份量很重,地位很高的成語叫做:「一言九鼎」。「鼎」是古代用來烹煮食物的金屬器具,很重。所以「一言九鼎」代表一個人說話很有份量,也很守信用。

數字「四」在華語當中有「死亡」的「死」的諧音,因此是一個華人社會當中很忌諱的數字。比方說去餐廳吃飯的時候,如果是四個人,你可能會聽到客人跟店員說三加一位。又或者,有一些飯店標示樓層時會是一、二、三、五,跳過四樓......等等。「六」跟「八」有有吉利的意思,跟「六」有關的最常聽到的詞語是「六六大順」這個俗語,現在一般代表事情都很順利。而「八」有「發財」的「發」的諧音,所以代表會「賺大錢」的意思。在台灣,你可能看過特別挑過的車牌都會有「八」,或者電話號碼也常會出現,大家相信這樣的選擇會帶來好運。

最後一個想要跟大家介紹的是「十」,「十」有完美、到達極點的意思。比方說有:十全十美、活力十足......等等關於十的形容詞。


除了數字本身代表的意思,用來代表數字的「手勢」,各國好像都不太一樣。像是數字三,在台灣是同時比出,食指、中指跟無名指,在韓國是比大拇指、食指跟中指,韓國的這種比法,在台灣代表「八」。這個就非常的不一樣。還有一個特別的就是,比出像電話的手勢,大拇指跟小指伸出的這個手勢,代表的是六,這個好像也跟許多國家不一樣。有些國家「六」是直接伸出大拇指,就代表「六」。

今天我們介紹了一到十當中,別具意義的數字,以及一些台灣特有的數字比法,希望對大家在台灣的生活能有一些幫助喔。


Music Source: In the Temple Garden-Aaron Kenny

May 07, 202105:44
EP20 台灣電影:當男人戀愛時 Taiwanese Movies: Man in Love

EP20 台灣電影:當男人戀愛時 Taiwanese Movies: Man in Love

大家看過「當男人戀愛時」了嗎?這部票房突破2.5億新台幣的電影,絕對不能錯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他有什麼特別的吧!

Did you see the movie, "Man in Love"? This movies have sold more than 250 million NTD. You should not miss it. Let's talk about what is special in this movie today!


逐字稿 Transcript

今天的台灣電影,我們要來介紹的就是票房已經破2.5億台幣的「當男人戀愛時」。「當男人戀愛時」是由台北電影節最佳男主角:邱澤及最佳女主角:許瑋甯所主演的電影。這部電影是導演殷振豪的第一部劇情長片。

「當男人戀愛時」是改編自韓國2014年的電影「不標準情人」。整部電影的架構很簡單,男主角:阿成以討債為生。女主角:吳浩婷的父親欠了阿成很多錢,但是現在已臥病在床,沒有辦法還錢。有一次,阿成來到醫院討債的時候,愛上了浩婷,因此而展開一系列的追求。

導演殷振豪在一次訪問中提到,「當男人戀愛時」這部電影的主軸是:男主角「阿成」這個落魄男子成長紀錄。阿成改變關鍵點就是這部電影的名字,當他愛上了一個女孩之後,開始變得不一樣。

故事的角色設定,阿成是一個「中二的直男」。「中二」這個形容詞是源自於日文。原本的意思是指國中二年級的學生,在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常會出現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有自己的一套說話方式,跟世界接不上軌道……等等的表現。通常會伴隨著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很厲害,但思想及行為其實很不成熟。現在這個詞語,已經不限於形容中學二年級的學生了,所有年紀的人,只要出現以上的行為都會被人以「中二」來形容。「阿成」就是這樣一個中二的男生。

而什麼是「直男」呢?最直接的意思就一個男性的性取向是喜歡女生的意思,由英文的「Straight」異性戀而來。原本沒有不好的意思,但是隨著時間的演化,現在如果說一個人是「直男」,就還會伴隨著貶意,形容一個一個男性是大男人主義、不照顧女生的感受、不重視穿著、生活美感.......等等。

整部電影描述了這樣憨直、醜、蠢的阿成,愛上了性格很兇的浩婷之後,開始會關心身邊的家人,開始會照顧身邊人的感受,並且開始知道喜歡一個人要及時表達。所以在電影裡你會看到一幕,當阿成愛上浩婷之後,她開始會買保健食品給自己的父親。

導演也有提到了,阿成表現愛的方式很直接,他很努力地想要以行為對浩婷表示自己的喜歡,但是手法很拙劣,常常把事情搞砸。這樣的男主角雖然看起來什麼事都常常完成不了,但他表達方式其實是最純真、可愛、直線條的。阿成的個性及行為模式,也刻劃了某一部分台灣男性的樣子。阿成內心的掙扎也許也是觀眾心中面對愛情的掙扎。

在電影裡面,大家會看到女主角浩婷常常一臉面無表情,對阿成很兇很兇。可能因為照顧長期生病的父親照顧到對於周遭的人、事、物已經沒有感覺了。這樣的浩婷,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對阿成從厭惡到接受的呢?我想應該是在阿成把浩婷的父親當成自己的父親在照顧的那一刻開始。阿成會幫浩婷的父親照料生活起居,以及最後浩婷的父親不幸過世時,阿成看到浩婷剩下自己一個人,於是幫浩婷的父親辦了隆重莊嚴的喪禮。女主角許瑋甯也有提到:「阿成想要照顧浩婷,於是把浩婷的全世界都照顧到了。」

主角及劇情的介紹到這邊先告一個段落。接下來我們要來談談「當男人戀愛時」裡的「台灣味」。「當男人戀愛時」雖然是改編自韓國的電影,但是因為是台灣的電影,導演殷振豪在一次訪問裡有提到,劇本改編的第一步就是修改人物關係跟場景。看「當男人戀愛時」你一定能感受到濃濃的台灣味。從一開場阿成是在宮廟門口討債,手上拿著的水果是甘蔗開始,就幫電影的風格定調了。再例如:阿成最喜歡吃的食物是「粉蒸肉」、浩婷跟阿成約會時手上拿著的是「棒棒冰」,這些都是台灣最常見的食物或點心。關於人物設定,導演有提到,台灣男性跟韓國男性在這兩個版本的劇本裡最大的不同就是:韓國男性是完全的大男人主義,而台灣男性則是常常口是心非。意思就是說出來的話,跟心裡想的常常不一樣。

在「當男人戀愛時」裡面,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典型台灣人的個性、台灣人喜歡吃的東西以及台灣人與家人之間的關係。包含傳統冰店、麵攤及街道的場景,都可以帶給觀眾身歷其境的感覺。好了好了,再說下去就劇透了,剩下的內容,就留給大家進電影院看吧!

Music Source: Watercolor Lilies by Aaron Kenny


Apr 30, 202107:54
EP19 那些日子我們一起學的華語:漢字的故事「春」 Those Days We Learned Chinese Together: Chinese Characters' Stories "Spring"

EP19 那些日子我們一起學的華語:漢字的故事「春」 Those Days We Learned Chinese Together: Chinese Characters' Stories "Spring"

今年的春天快要結束了,關於「春」這個漢字,除了代表一個季節以外,還有什麼其他的用法呢? 聽完本集的Podcast,你就會知道囉!

This spring is almost over. Except of representing a season, what else the word, "chun" (spring) we use in the Chinese world? Check today's episode for the answer!


逐字稿 Transcript

「春」是一年當中的第一個季節,當然農曆過年期間一定是「春天﹞,所以大家可能也會常常聽到有人把農曆新年叫做「春節」,「春節」期間要貼「春聯」,春天的旅行叫做「春遊」。這些詞語,除了跟季節有關,還有什麼其他隱藏在這個字底下的意思呢?今天漢字的故事,我們就來介紹一年當中的第一個季節「春」這個字吧!

在開始介紹「春」之前,大家可以先看看本集的單元圖片,分別由左到右是:甲骨文、金文、小篆及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楷書。觀察一下,就不難發現,「春」這個字可以說是「會意」文字當中,形體從甲骨文到楷書改變很大的一個字。唯一不變的大概只有「春」底下的「日」字。從一開始的甲骨文來看,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春」本來的意思。左上方及右上方是「艸」(草)字,左下角有一個「日」。中間有一個「草根」,長得很像是植物從土壤中發芽了。結合「草」、「太陽」、及「發芽的植物」,這便是「春」這個字的原始意思:草木生長、日光照射、大地回春,植物都長出來了。春天的樣貌全部縮影在了「春」這個漢字當中。


關於「春」的甲骨文正中間「草根」的部分,有專家學者研究發現,認為它是「屯」這個字。事實上如果去查詢「屯」這個字的甲骨文,就不難發現,它跟「春」中間這個草根長得非常的像,而「屯」本身就是種子發芽的意思。如果中間的這個部件是「屯」的話,那「春」這個字除了是以「會意」造字以外,同時也是「形聲字」。


再來我們來說說「春」除了代表「春天」這個季節以外的其他意思。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春酒」這個詞呢?通常「春酒」是在過年後的開工日,公司會舉辦「春酒」,是用來感謝員工的一個聚會。提到了「春酒」就讓人想到了,「春」本來就是「酒」的一個名字喔。所以古代講到「春」,其實有的時候會是直接等於「酒」的。另外「春」也可以當作計算時間的單位。其中一個是當作月份的「三春」:「孟春」、「仲春」、「季春」,分別代表農曆的一月、二月、及三月。三國時期的詩人曹植寫的《雜詩》當中就有一個句子是這樣的:「自期三年歸,今已歷九春」,這裡的「九春」,是代表三年,因為一年有三春。而另外的「三春」,也可以單純指「三年」,這個時候是因為一年當中有一個春天,「三春」則代表「三年」。要怎麼判斷「三春」是只三個月還是三年呢?這個就要根據前後文來判斷了。

除了季節、時間以外,「春」這個字,從本意上就有草木重生的意思,所以也代表著「生機」。因此我們在形容一位醫生的醫術很好的時候,會用到「妙手回春」,代表這個醫生能使病人重獲新生。

今年的春天即將要在本月底結束了,大家要好好把握今年最後的春天,感受一下萬物充滿生命的感覺喔!

參考書籍:許輝 (2012)。《這個字,原來有這樣的身世:第二輯》。頁90-91

Music Source: In the Temple Garden-Aaron Kenny

Apr 23, 202106:25
EP18 台灣電影:返校 Taiwanese Movie: Detention

EP18 台灣電影:返校 Taiwanese Movie: Detention

歡迎來到全新的系列「台灣電影」。在這個系列當中,我們將會介紹一些台灣製作的電影。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電影叫做「返校」。趕快一起來聽聽電影的介紹吧!

Welcome to our new series, “Taiwanese Movie”. During this series, we will introduce movies that produced by Taiwanese Team. Today,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the movie, “Detention”. Check this episode for the introduction!

逐字稿

Transcript

「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哈囉!大家好,歡迎收聽東吳華語週記,我是Alice。

大家最近好嗎?

假如你曾經在台灣長時間住過,想必有聽過一個日子:二二八和平紀念日,當時大家應該會覺得,哇!超開心!才剛放完農曆春節的假,都還不願意面對要上班上課的現實,就又可以放假,但是多數台灣放假的日子,都和過去中華文化中的傳統習俗相關,比如中秋節、端午節等等,所以比較好理解。

但是這個二二八和平紀念日,究竟是為什麼而放的呢?

這就和我們今天要分享的這部台灣電影「返校」有關。

在正式介紹劇情之前,我們先來看這部電影的名稱:「返校」。「返校」這個詞,就是返回學校的意思,在台灣的中小學,寒暑假雖然放假,但學校會安排返校日,讓學生在返校日回到學校。當天,學生會幫忙打掃校園,老師們也會跟學生說一些放假時要外出小心安全、不要亂跑……等等。還有要記得寫功課的注意事項,有一點像是要讓學生慢慢收心,為開學做準備。

因此,我們從電影的名稱,就可以得知電影是以學校為場景。

接下來我們就要來介紹這部電影的時代背景。

「返校」這部作品最初其實是一個恐怖冒險解謎遊戲改編而成,在遊戲推出後,廣受好評,在網路上引起許多的話題以及討論,所以除了被電影之外,也被改為小說以及電視劇。

在前面我們跟大家提到,這部電影和二二八和平紀念日有關。其實原因就在於這部電影就是以1960年代的台灣作為電影的背景。當時的台灣,是處於威權統治之下的「戒嚴時期」,「戒嚴」的意思,就是在戰爭或是國家、社會處於非常混亂不安的時期,政府以軍事管制的措施來控制人民。

在那個時期,人民沒有言論的自由,看什麼書、聽什麼歌、參加什麼社團活動,一舉一動都受到政府嚴密的監視與管控,更不用說參與政治、討論社會政策,只要有一點點批評政府的言行被發現,甚至不用有明確的證據,人人都可以向情報單位檢舉,只要成為被檢舉的人,原本無罪也會被情報單位逼供、拷打,很多人就因為無法忍受這樣的痛苦,就自己認罪了。所以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當時的社會氛圍是多麼可怕,人與人之間就連親朋好友都無法信任,因為誰都不知道自己何時會被出賣。

回到返校這部電影,故事的劇情主要描述位在山區一座名為翠華中學的高中校園裡,高中生魏仲廷、方芮欣被困在學校中,兩人要想辦法逃出學校,但是卻發現在學校發生的各種事物與他們看到的許多場景,都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

為了不要暴雷劇透,我只會挑幾個我覺得這部電影不錯的點,介紹給大家

首先第一點,如果你想要知道1960年代台灣校園長怎麼樣的人,在這部電影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包括制服、學校教室的擺設、老師訓話的內容,甚至關於那個年代的文化、風俗民情等等都可以在這部電影看到。

再來是懸疑氛圍的營造,不管是音效或是場景呈現上,都讓觀看的人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情,以及配合故事情節的走向,屬於那個年代的壓迫感、戒嚴時期沉重肅殺的氛圍,彷彿讓人身歷其境。會讓你和主角一般,陷入痛苦的抉擇之中。

最後一個是我個人非常推薦電影的主題曲「光明之日」。在弦樂及鋼琴聲搭配下,緩緩流出的聲音,看似相當輕巧的呢喃,但卻唱出深沉的念想,以及最後的口白,「請平凡而自由地生活吧」這句話。這句話,對生活在可以隨心所欲、自由生活的我們而言,似乎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但其實我們不該忘記,這樣的自由生活,是多麼珍貴,是經過很多人努力爭取才換得的自由,得來不易,應該好好珍惜。

還記得節目一開始,我念的一段話嗎?

「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這裡要跟大家補充一下,一般我們不會這樣用,在這一句話中,是電影編劇,想要呈現一種確認與強調的感覺,所以請大家在使用上,還是要小心留意喔!

好的:聽完今天的分享,你有什麼想法呢?

不知道在你的國家,或你所在的地方,是不是也曾經發生過類似讓人如此傷痛的事情呢?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喔!如果你對這部電影或者遊戲有興趣的話,都歡迎上網搜尋喔!

東吳華語週記,我們下次見,掰掰!


Music Source: Watercolor Lilies by Aaron Kenny

Apr 16, 202106:46
EP17 台灣印象:大甲媽祖繞境 Taiwanese Image: Dajia Mazu Pilgrimage

EP17 台灣印象:大甲媽祖繞境 Taiwanese Image: Dajia Mazu Pilgrimage

今天的台灣印象要介紹一個台灣特有的宗教慶典:大甲媽祖繞境。一起來看看這個每年在台灣中部熱鬧的活動吧!

Today's episode is about a special religious festival in Taiwan: Dajia Mazu Pilgrimage. Let's take a look at the most popular activity in the middle part of Taiwan every year!


逐字稿

Transcript

歡迎回到「台灣印象」。今天台灣印象要為大家介紹的是即將於今天晚上登場,要在台灣中部地區為期九天八夜的「大甲媽祖繞境」。「大甲媽祖繞境」,或許你很陌生,或許你已經稍有了解了,這一集就讓我們來聊聊這個每年在台灣中部最重要的民間信仰慶典吧!

首先我們先來介紹在台灣民間信仰中非常重要的海神「媽祖」。「媽祖」生於中國歷史上的宋朝,原名叫做「林默」。因為祂出生的時候完全沒有哭聲,與一般的初生嬰兒十分不同,所以被取名「默」字,「沉默」的「默」。不過,大家可能比較常聽到媽祖的原名叫做「林默娘」,因為「娘」是古時候對女子的稱呼。

那麼信仰「媽祖」又怎麼成為台灣人心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呢? 傳說在媽祖28歲的時候,祂的父親在出海捕魚的時,遇到了船難,媽祖為了救祂的父親,不幸喪身。媽祖過世之後登天得道,成為海神。之後在台灣及大陸沿海一帶,時常傳出海上的漁民被媽祖拯救的故事,因此媽祖就成為台灣海峽沿海居民的重要信仰,認為媽祖就是海上的守護神。

再來我們來說說「繞境」這個詞語的意思。「繞境」是指神明巡視轄區的意思,也就是神明會從廟宇出發,經過所負責的區域,安定人的心。神明繞境的時候,民間信仰該神明的信徒,就會發起「進香團」,跟著神明一起繞境。跟隨著神明一起繞境主要的原因有:答謝神明、祈求神明保佑平安、以及向神明贖罪……等等。

媽祖的生日是在每年的農曆的三月二十三日。每年的元宵節的時候呢,廟方會「擲筊」詢問媽祖,來確定繞境的起始日期及時間。「擲筊」在台灣通常是以閩南語發音作:[poa̍h-poe] 。這個「筊」通常是用木頭做成的,形狀如新月,是人用來詢問神指示的工具。今年的媽祖繞境,在經過[poa̍h-poe]之後,確定是在今天晚上的十一點零五分從台中大甲鎮瀾宮出發!繞境的隊伍會持續九天八夜,中途會經過彰化、雲林、嘉義。抵達嘉義的新港奉天宮之後,繞境隊伍就會「回鑾」。「回鑾」就是指按著原路線返回大甲鎮瀾宮。

虔誠的信徒在跟隨媽祖繞境時會拿著進香旗,每支進香旗都是代表媽祖派遣的神兵。帶著旗子代表自己是隨著媽祖繞境的「隨香」身分。在每天啟程之前,持進香旗的人,要拿著旗子在香爐上繞行三圈,稱作「起馬」,向媽祖報告,即將要跟著媽祖的隊伍前進了。同樣的,每天晚上媽祖停駐在宮廟時,也要向媽祖報告,自己平安的抵達,這個時候這個動作叫做「落馬」。

這邊要非常注意,拿著進香旗的人是不能夠進廁所或者浴室的喔! 也不能將旗子倒插,否則就是對神明不尊敬。

大家在看媽祖繞境的新聞或者影片的時候,應該很常會看到的一個畫面就是信眾會讓媽祖的神轎從自己的身上經過。這個活動稱作「鑽轎腳」[nǹg kiō-kha]。這個自己鑽入暫停的神轎,或者讓神轎從自己身上經過的用意,是希望得到媽祖的保佑。或者是說信眾如果曾經向媽祖許願,而當他的願望實現時,就會鑽轎腳來答謝媽祖。

除了以上幾個媽祖繞境的規定以外,一般一起參與的民眾還有一些事項需要特別注意喔!例如:參加媽祖繞境活動時需要穿著新的衣服、跟隨隊伍的期間,去程需要吃素,也就是不能吃肉。懷孕的人、拿進香旗還有配戴平安符的人不能鑽轎腳……等等的規定。跟隨媽祖繞境是一個神聖的活動,因此想要一起體驗這個特別文化的朋友們,事前要先注意以上事項,才不會對神明不敬喔!

媽祖繞境雖然說是傳統的宗教活動,不過近幾年,隨著台灣的現代化及國際化,台中市政府已經將這個宗教文化活動稱作「臺中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在媽祖繞境的期間,每年還會跟著當年的情況舉辦自行車、路跑、舞蹈大賽……等等。這個活動十分熱鬧,想要體驗台灣傳統文化的朋友們千萬別錯過囉!從今天開始,還有九天的時間,有空去台中看看吧!

Music Source: In the Temple Garden by Aaron Kenny



Apr 09, 202107:54
EP16 台灣節日故事:清明節 I Taiwanese Festival Stories: Tomb Sweeping Day I

EP16 台灣節日故事:清明節 I Taiwanese Festival Stories: Tomb Sweeping Day I

清明節是華人社會當中重要的節日之一,在當天應該要做些什麼呢?跟著台灣節日故事一起來了解吧!

Tomb Sweeping Day (Qing Ming) is a very important day in Chinese culture. What should we do on that day? Don't miss today's show!


逐字稿

Transcript

歡迎來到「台灣節日故事」,在這個單元當中,我們將會介紹華人社會中一些特別的日子及節日,現在就跟著「台灣節日故事」一起來看看365天裡面有哪些與眾不同的日子吧!

再過兩天就是清明節了,「清明」同時也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第三個節氣,還不清楚什麼是二十四節氣的聽眾朋友們,可以先回到上兩集的節目當中,收聽完你就會很清楚囉!這一集我們會跟大家介紹,為什麼「清明」會成為「二十四節氣」當中,唯一也是節日的日子呢?在清明節這一天要做什麼呢?現在就一起來聽聽看清明節的故事吧!

只要一提到「清明節」,華人社會裡的印象,一定就是要祭祀祖先,回到祖墳掃墓。但大家可能不太知道的是,原本「清明」只是一個節氣,代表「物生清淨明潔」,是春天的一種樣貌。而真正要掃墓的節日其實是在「清明」前的一兩日,這個節日叫做「寒食節」。更正確的說法是,冬至後的105天為「寒食節」。「寒食節」顧名思義是在這個節日的三日內不能夠開火,只能夠吃冷的食物。也就是不能夠用「火」煮食。為什麼會有這個節日呢?這個要說回到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當時晉國的公子:重耳,因為他的父親晉獻公的妃子:驪妃想要殺害重耳,所以重耳便開始逃亡。當時公子重耳身邊追隨的臣子叫做:介之推。逃難的19年當中,有一次遇到了沒有食物的情況,介之推為此割了自己腿上的一塊肉給重耳充飢。後來,重耳回到了晉國,成為了國君:晉文公。想要封賞所有追隨他的臣子、隨從,但是介之推以需要照顧母親為由,與母親隱居綿山,不願接受任何賞賜。晉文公當時心想:介之推十分孝順母親,如果放火燒了綿山的話,那介之推肯定會為了保護母親下山的。但誰也沒想到的是,介之推及母親因此就被燒死在了一棵柳樹下。晉文公得知消息後,非常的傷心,下令每年這一天禁止生火,大家只能吃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在介之推不幸過世之後的隔年,晉文公回到了當時介之推被燒死的柳樹下,此時的柳樹,已經長出翠綠的嫩條,晉文公走向前折了一支柳條下來,編成圈戴在頭上,以此懷念介之推。到了隋唐時代,「寒食節」除了不能生火以外,也漸漸有了轉變。因為在清明前的一兩日,時間很相近,所以漸漸的與「清明」合併成了一個節日。當時有一句話叫做「寒食上墓」,意旨「寒食節」的時候要祭拜祖先。久而久之到了清朝,「清明節」甚至取代了「寒食節」,大家比較少提起「寒食節」,而是在 「清明節」的時候吃冷食、緬懷祖先。

在台灣現在還保有「寒食節」氣氛所吃的冷食常見有:潤餅和棗糕。這類的食物,都可以事先準備好材料,在「清明節」的時候不需要加熱,就可以吃了。例如潤餅,是以薄薄的麵粉餅皮,裡面包著高麗菜、豬肉、煎雞蛋絲、花生粉、蔥、蒜……等等的配料。這些配料都是事先準備好的,要吃的時候再包在一起,就可以了。

「清明節」最主要的活動還是回到家鄉的祖墳。這個時候,全家人會聚在一起,打掃打掃祖墳四周、修整祖墳,一同祭祀祖先,祭祖的活動有後代子孫不忘感恩祖先的意思。由於「清明」是在風光明媚的春天,所以大家除了掃墓以外,也會順便去郊外走走踏青。也因為清明節與台灣的兒童節相近,在台灣會有較長的連假,也稱作「春假」,大家會出門旅遊、祭祀祖先。

不知道你們的國家有沒有類似這樣祭祀祖先的節日呢?歡迎大家在臉書及Instagram留言區分享給我們知道喔!

Music Source: In the Temple Garden by Aaron Kenny


Apr 02, 202107:19
EP15 台灣節日故事:24節氣 (下) Taiwanese Festival Stories: 24 Solar Terms II

EP15 台灣節日故事:24節氣 (下) Taiwanese Festival Stories: 24 Solar Terms II

華人是如何調整自己在不季節當中的飲食的?農夫該如何知道稻穗何時可以收成?24節氣就是被創造使人們有所依循的。一年當中有四季,跟隨著24節氣,你將會發現萬事萬物是如何自然運行的。

What do Chinese people eat in different seasons? How do the farmers know when will be the rice harvest? 24 solar terms were created for people to follow! There are four seasons in a year. Follow the 24 solar terms and you will find out how does everything work in nature.

2021 24節氣日期 24 Solar Terms Date

小寒01月05日Slight Cold               Jan 5th 

大寒01月20日Great Cold               Jan 20th

立春02月03日 Spring Begins         Feb 3rd

雨水02月18日 The Rains                Feb 18th

驚蟄03月05日 Insects Awaken        Mar 5th

春分03月20日 Vernal Equinox        Mar 20th

清明04月04日 Clear and Bright      Apr 4th

穀雨04月20日 Grain Rain               Apr 20th

立夏05月05日 Summer Begins       May 5th

小滿05月21日 Grain Buds              May 21st

芒種06月05日 Grain in Ear            Jun 5th

夏至06月21日 Summer Solstice    Jun 21st

小暑07月07日 Slight Heat             Jul 7th

大暑07月22日 Great Heat             Jul 22nd

立秋08月07日 Autumn Begins      Aug 7th

處暑08月23日 Stopping the Heat Aug 23rd

白露09月07日 White Dews          Sep 7th

秋分09月23日 Autumn Equinox   Sep 23rd

寒露10月08日 Cold Dews            Oct 8th

霜降10月23日 Hoar-frost Falls      Oct 23rd

立冬11月07日 Winter Begins        Nov 7th

小雪11月22日 Light Snow           Nov 22nd

大雪12月07日 Heavy Snow         Dec 7th

冬至12月21日 Winter Solstice     Dec 21st

逐字稿 Transcript

歡迎來到「台灣節日故事」,在這個單元當中,我們將會介紹華人社會中一些特別的日子及節日,現在就跟著「台灣節日故事」一起來看看365天裡面有哪些與眾不同的日子吧!

歡迎大家回到「台灣節日故事:24節氣」的單元。上一集我們介紹了一些有著相同漢字的節氣,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24節氣」當中,有哪些不一樣的日子吧!按照順序我們先從春天的「雨水」開始介紹。

「雨水」代表雪融解了,雨水漸漸充沛,農民開始耕種了。接下來是「驚蟄」,「蟄」這個字很特別,它代表著昆蟲冬天藏在土壤裡的意思,所以「驚蟄」是指:春天的雷聲「驚」動了「蟄」伏在土壤中的昆蟲。經過冷冷的寒冬,昆蟲及動物們,在這一天都會從冬眠中醒過來喔。   

「清明」則代表萬物皆潔淨、空氣「清」新、風景「明」麗,所以稱作「清明」。這一天同時也是華人掃墓、祭祀祖先的「清明節」,是「24節氣」當中唯一節氣與重要節日重疊的一天喔!

下一個節氣與「雨水」有關,這個節氣就是「穀雨」,「稻穀」的「穀」。「穀雨」的時候,穀物都已耕種完畢,農民會期盼著雨水,因此稱作「穀雨」。緊接著是「小滿」,「小滿」就是指稻穗開始飽滿了。在台灣,過了這一天之後,梅雨季節就會來臨了,有經歷過台灣5、6月份的朋友們應該知道,台灣的5、6月大雨可是下不停的,雖然出門因為一直下雨很不方便,不過對於農業來說,充沛的雨量能夠讓稻作長得更好。

經過了梅雨季節,就會來到了「芒種」,「芒」代表「芒作物」。什麼是「芒作物」呢?像是稻米、麥子、小米都算是「芒作物」。「芒種」就代表這些稻米、麥子、小米都已經成熟了,非常飽滿。

經過了炎炎的夏日,到了「處暑」代表酷熱的天氣要正式結束了。「處」有「住」的意思,表示暑氣從此打住。大家有發現嗎?「處暑」是在「立秋」之後喔,所以這個節氣可是被歸類在秋天裡的呢。華語中有一個詞叫做「秋老虎」,指的其實就是「處暑」,代表明明已經進入秋天了,天氣應該轉涼了,但在「處暑」這一天,突然變得很熱很熱,像是老虎突然發威一般。現在我們都知道了,要過了「處暑」這個節氣,夏天才真正過去唷。

一到了「白露」,天氣就轉涼了,這時候就不會再變熱了。植物上面會開始有露水,因此稱作白露。到了「寒露」,露水就會凝結成霜,代表天氣又更冷了一些。秋天的最後會來到「霜降」這個節氣,天氣變得更冷,這個時候很適合吃柿子,有防寒保暖的作用喔。

這2集Podcast我們陸續介紹了24個節氣代表的意思,從中國古代至今,華人的社會一直都是依靠這「24節氣農耕及生活的。到了哪個節氣該做什麼事?該吃什麼東西?只要對照一下每一年的年曆就一目了然。 2016年的時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更是將「24節氣」列入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什麼時候天氣會變熱?什麼時候天氣會變冷? 大家未來可以對照著每年的24節氣來看看唷!

Music Source: In the Temple Garden- Aaron Kenny


Mar 26, 202106:20
EP14 台灣節日故事:24節氣 (上) Taiwanese Festival Stories: 24 Solar Terms I

EP14 台灣節日故事:24節氣 (上) Taiwanese Festival Stories: 24 Solar Terms I

華人是如何調整自己在不季節當中的飲食的?農夫該如何知道稻穗何時可以收成?24節氣就是被創造使人們有所依循的。一年當中有四季,跟隨著24節氣,你將會發現萬事萬物是如何自然運行的。

What do Chinese people eat in different seasons? How do the farmers know when will be the rice harvest? 24 solar terms were created for people to follow! There are four seasons in a year. Follow the 24 solar terms and you will find out how does everything work in nature.


2021 24節氣日期 24 Solar Terms Date

小寒01月05日Slight Cold               Jan 5th 

大寒01月20日Great Cold               Jan 20th

立春02月03日 Spring Begins         Feb 3rd

雨水02月18日 The Rains                Feb 18th

驚蟄03月05日 Insects Awaken        Mar 5th

春分03月20日 Vernal Equinox        Mar 20th

清明04月04日 Clear and Bright      Apr 4th

穀雨04月20日 Grain Rain               Apr 20th

立夏05月05日 Summer Begins       May 5th

小滿05月21日 Grain Buds              May 21st

芒種06月05日 Grain in Ear            Jun 5th

夏至06月21日 Summer Solstice    Jun 21st

小暑07月07日 Slight Heat             Jul 7th

大暑07月22日 Great Heat             Jul 22nd

立秋08月07日 Autumn Begins      Aug 7th

處暑08月23日 Stopping the Heat Aug 23rd

白露09月07日 White Dews          Sep 7th

秋分09月23日 Autumn Equinox   Sep 23rd

寒露10月08日 Cold Dews            Oct 8th

霜降10月23日 Hoar-frost Falls      Oct 23rd

立冬11月07日 Winter Begins        Nov 7th

小雪11月22日 Light Snow           Nov 22nd

大雪12月07日 Heavy Snow         Dec 7th

冬至12月21日 Winter Solstice     Dec 21st


逐字稿 Transcript

歡迎來到「台灣節日故事」,在這個單元當中,我們將會介紹華人社會中一些特別的日子及節日,現在就跟著「台灣節日故事」一起來看看365天裡面有哪些與眾不同的日子吧!

今天我們來聊聊「24節氣」。大家知道什麼是「24節氣」嗎?在華人社會裡面,「24節氣」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喔!24節氣顧名思義是一年當中的24個時節。而為什麼叫做「節氣」呢? 「節」代表「季節」Seasons,「氣」代表氣候,Climate。 這樣大家有猜到「24節氣」為什麼重要了嗎? 在中國古代,農夫耕作的時,便是按照這「24個節氣」來判斷何時要播種、何時要灌溉、何時要收成、何時要存糧。把24個節氣分散在一年當中,大約15天是一個節氣。至於每一年每一個節氣各是在哪一天呢?「24節氣」是根據太陽運行的位置來決定的,所以每一年大約會相差個2到3天。正確的日期按照每一年的年曆有所不同。這邊大家要注意,「24節氣」是看陽曆或者是說西曆的喔!

首先第一個出現相同的字是「立」,「站立」的「立」,這個「立」在這裡當作「開始」的意思。根據春、夏、秋、冬就有「立春」、「立夏」、「立秋」、以及「立冬」。我們所說的一年四季就是按照著個劃分的喔!再來,我們來談談「小」這個字。我們現在提到的「小」是搭配著後面還有一個「大」。「小」在這裡代表「微」,一點點的意思。接續著有「小暑」、「小寒」、「小雪」。「小暑」,「暑」代表炎熱,「小暑」則表示天氣開始炎熱;「小寒」代表天氣變得寒冷;「小雪」則代表開始下雪。

接下來的一組節氣是「夏至」及「冬至」,「至」有極的意思,「極點」的「極」,「北極」的「極」。「夏至」之後天氣會更熱;同樣的「冬至」之後會更寒冷。另外這2個節氣還有一個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夏至」是一年當中日照最長的日子,白天最常;而「冬至」則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長。與「小」相呼應的就是「大」了。「24節氣」當中包含「大」字的有「大暑」代表「酷熱」、「大雪」代表「降雪量變大」、還有「大寒」代表「天氣最冷」。夏天及冬天有「冬至」與「夏至」,另外兩個季節有什麼呢?「春天」及「秋天」則都有用到了「分」這個字,「分鐘」的「分」。分別是「春分」及「秋分」。這2天的共同點是,它們的白天及晚上是相同長度的,晝夜等長。因為這2個節氣在熱與冷的交替之間,所以天氣狀況相對其他時節,是十分不穩定的。

以上我們介紹了「24節氣」當中有著相同代表字的節氣,大家對節氣是不是稍稍有瞭解啦? 明天就是春分了喔,白晝與夜晚將等長。位在季節交替的時候,要注意保暖,在「春分」時要多吃吃綠色蔬菜可以保護肝臟喔!

談過了24節氣在四季當中大致上的分類,下一集我們會來聊聊除了這些有著關聯性以外的節氣喔! 想知道很熱很熱的夏天會在什麼時候結束呢? 還是說冬眠的小動物們都是在什麼時候醒過來的呢?那千萬不要錯過台灣節日故事:24節氣的「下集」喔!那我們就下集再見吧!


Music Source: In the Temple Garden- Aaron Kenny


Mar 19, 202107:22
EP13 那些日子我們一起學的華語:漢字的故事「牛」 Those Days We Learned Chinese Together: Chinese Characters' Stories: "Ox"

EP13 那些日子我們一起學的華語:漢字的故事「牛」 Those Days We Learned Chinese Together: Chinese Characters' Stories: "Ox"

今天要介紹的漢字是「牛」。「牛」除了是動物,還有什麼衍生的意思呢?通常華語裡的「牛」會用來形容什麼呢?跟著「漢字的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Today's Chinese character is "ox". Besides as being an animal, what are the other meanings do "ox" have? Check out today's episode, and you may find something fun in learning Chinese characters.


逐字稿 Transcript

今天的主題是「那些日子,我們一起學的華語:漢字的故事」。華語中的漢字如果認真算起來可高達七八萬字,一般生活中會用到的大約六七千字。無論是七八萬個,還是六七千個字,每一個字都有它的小故事喔。

想要知道每個字後面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嗎? 跟著「漢字的故事」,讓我們一一來認識吧! 

2月份我們才剛過完了農曆新年,大家還記得過完農曆新年,新的一年是什麼年嗎? 沒錯沒錯,就是「牛」年。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關於「牛」這個字的由來與故事吧!

關於牛的字型,大家可以看看本集的單元圖片,從最早最早甲骨文的字型當中,看出牛的樣子了嗎?沒錯,牛的造字方式就是「象形」。從甲骨文「牛」的字型看起來是一隻正面的牛,上面的U字型是牛角,下面的V字型則是牛的耳朵。中間一直線是牛的鼻樑。到了金文的字體,「牛」的耳朵就被拉成一直線成橫的,而到了現今的楷書,牛的牛角則被拆開成了一撇再一橫。華語當中,「牛」這個字除了代表動物以外,到了現代的口語當中,其實發展出了許多不同的用法,以下我們就來看看幾個常見跟 「牛」有關的用詞及用語。

大家有沒有聽過「吹牛皮」呢?知道是什麼意思嗎?現在我們所使用的意思是比喻一個人喜歡說大話,說些根本不可能實現的話。別人聽到這種不切實際的話就會說「不要吹牛皮」或者「不要吹牛」。那麼為什麼說大話是吹牛皮呢?原來是因為以前黃河流域邊的居民,他們會將羊皮或牛皮,縫製在一起,將空氣吹入裡面,做成皮筏。皮筏就像船一樣,可以行駛在河面上,不同於一般我們較常聽到的竹筏,皮筏比較能夠承受湍急的水流。羊皮體積比較小,所以一個人勉強可以將它用吹的方式灌滿空氣。但牛皮就不一樣了,常常需要許多人一起,才能將牛皮充氣。所以如果有人說:「我可以吹得起牛皮」,是沒有人會相信的喔。漸漸的,黃河邊的住民,如果有人喜歡說一些誇大不實的話,身邊的人就會說:「你有本事就到黃河邊上去吹牛皮好了!」吹牛皮吹牛皮,說著說著,也有人就只說「吹牛」。

另一個跟「牛」有關的用語是「牛牽到北京還是牛」。「牛牽到北京還是牛」是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性格很固執、不知變通、無法改變。好像把一隻牛帶到哪裡都是一樣的,即便是帶到北京,北京是中國歷史上許多朝代皇帝所在的位置。所以是形容,即便已經到了尊貴的地方,也不會改變。還有其他的用語,例如:牛脾氣、牛性子,也都是形容人的個性很頑固,無法輕易改變。

接下來我們來說說牛跟台灣之間有什麼關係呢?。如果大家在台灣生活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發現,有部分的台灣人是不吃牛肉的。大家想想看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呀台灣早期是農業社會,大部分的人都是以耕田維生,在那個時候,機械還不發達,所以「牛」就是人們耕種時的好幫手,犁田時必須要「牛」的幫忙。所以大家很感謝牛,認為牛是夥伴,並不應該吃牠。也因為牛每天每天都要在田裡幫忙耕田,所以「牛」也是勤勞、勤奮的象徵喔。

說了這麼多關於「牛」的小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經充分的了解這個字了,以後再聽到有人說「吹牛」、「牛脾氣」,應該就不陌生了吧! 如果你還想要聽聽什麼其他漢字的故事,請留言告訴我們唷!

Music Source: In the Temple Garden- Aaron Kenny

Mar 12, 202106:45
EP12 聽流行音樂學華語:五月天 Learning Chinese from Mandarin Pop Music: MAYDAY

EP12 聽流行音樂學華語:五月天 Learning Chinese from Mandarin Pop Music: MAYDAY

亞洲天團五月天的「2012」來囉!快來聽聽最受台灣人喜愛的樂團,藏了什麼華語秘密再歌曲裡吧! 

Rock band MayDay is coming!!! Come listen what can we learn from song, "2012".


↓↓↓建議先聽歌再聽本集節目喔↓↓↓ Please listen to the song first↓↓↓↓↓↓

Mayday五月天【2012】MV官方完整版 https://youtu.be/YygVVvuIWm4


逐字稿Transcript

哈囉,大家好,我是Alice,又到了東吳華語週記時間。今天這集的主題是介紹據說會有比較多流量的華語流行音樂。

或許有的人會想說,學華語和華語流行音樂有什麼相關,其實透過聽音樂,也是一種學習華語的方式喔!因為創作者在進行歌詞創作時,除了注重音樂的旋律、編曲之外,歌詞更是能將創作者想要表達的心聲更明確的呈現出來,不論是創作時的心情、那個世代、當下社會關注的議題、甚至是當時的流行語等等都會被結合進歌詞之中。所以如果想要比較輕鬆的學華語,聽華語流行歌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喔。

以下我們就以亞洲天團五月天的「2012」這首歌為例子來介紹吧!

「2012」這首歌,是由五月天主唱阿信作詞作曲,這首歌主要是以馬雅文明中曾經預言在2012年的12月21數日內將會發生全球性的災難變化,而導致世界末日來臨的背景創作。

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歌詞到底講了什麼和世界末日有關的內容吧!

「再沒有時間 能去延後

再沒有後路 能去逃脫

再沒有備案 沒有逃生線索

再沒藍色天空」

這一段主要在說,不像我們看很多災難片的情節一般,假如當毀滅性的世界末日發生時,渺小的我們,沒辦法用任何方式或是計畫改變末日的到來。所以這個部分就會強調,其實當世界末日發生時,我們其實是沒有任何去改變的機會。


「我突然想到 小的時侯

總等著長大 去追的夢

就這麼活著 突然西元盡頭

卻沒有一件 真的去做」

在這一段的歌詞裡,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和我一樣很有共鳴呢? 

至少我自己是蠻有感觸的,因為小的時候總是對於長大的生活有各種幻想,或是大人都會告訴小孩,等你長大你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啦。可是呢,當我們長大後又會有更多其他限制,或者是有其他的因素,讓我們沒有辦法去實現我們自己兒時的夢想。所以這個部分,就是在強調說,在小的時候我們會有很多的憧憬,但是等到我們真正長的的話呢,其實還是會有很多遺憾產生。


「再看 最後一眼 青春的星空

燦爛 火光就像 盛夏的煙火

歡送 掙扎萬年 文明的巔峰

我們啊 將變星塵 永遠飄在 黑暗宇宙

今天 珍重 誰知道是真是夢

明天 過後 是解答或解脫」


在這裡的敘述,除了傳達了作者對於世界末日即將來臨,要送別原本生活的世界、生活的不捨之外,也再次表達人類對於整個宇宙來說,其實也只是塵土般渺小的存在。沒有人知道,到底世界末日之後,會是什麼樣的情景。


接下來的兩段歌詞,則是運用了大量的比喻。


「摘一顆星星 要蓋高樓

愛一種自由 燃盡石油

追一種富有 卻要揮霍所有

寄生地表的蟲」


作者用幾句話來形容人類耗盡地球資源,來建設高樓大廈、發展經濟,卻只是為了達到自己想要追求的財富。


然後呢想要問問大家,對最後一句「寄生地表的蟲」有沒有什麼感覺呢?沒錯,在這裡作者就是隱晦的表達他覺得人類就是寄生在地球表面的蟲,或許大家會覺得蟲的形容有點強烈,但如果往前回看,作者敘述人類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對地球做出種種傷害的行為,可能真的會覺得人類是對地球有害的蟲。


「落葉劑製造 落葉的秋

輻射塵覆蓋 清晨的冬

地球還殘喘 人就創作末日

又何必等到 上帝沒收」


在這一段,作者又再次強調因為科技快速的發展,造成很多環境的破壞,

其中,「人就創作末日」,這一句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是指以「世界末日」為主題產生的各種作品,比如電影、小說、音樂等等的真實創作,但第二個意思,搭配後面那句「又何必等到上帝沒收」一起來看的話,我們就會更清楚了解,其實就是在說人類因為自己各種自私自利的行為,而「創作」了「末日」這個作品,也就是世界末日根本就是人類自作自受造成的,怨不得別人。


接下來的這一段就和我們的漢字字型相當有相關啦!

「誰把 愉快的愉 換 偷竊的偷

難道 自找的找 是 自我的我

終於 未來的未 變 末日的末

我們啊 是先墜落 或先墜入 自甘墮落」


在解釋這一段的含意之前,我們先解釋一下關於漢字的結構,因為漢字是圖像文字,每一個漢字如果部首不同,就會有不同的意思。所以大家在學漢字時,如果沒有了解漢字的組成結構和部首,就很容易混淆或是用錯字。


我們接下來要說明在這一段歌詞中,作者運用的幾個字。第一句「愉快」的「愉」,和「偷竊」的「偷」,愉快的「愉」是表示心情,所以他的漢字中有「心」這個部首,而「偷竊」的「偷」,部首是「人」部。


第二句「自找」的「找」和「自我」的「我」,在字形上,這兩個字非常相像,「自找」的「找」。因為是要用「手」去「找尋」,所以是「手」部,而「自我」的「我」則是「戈」部。


第三句,「未來」的「未」,變成「末日」的「末」,這兩個字「未」跟「末」是在字型上,它的「未」的橫,第一個橫畫,它是比較短,而「末日」的「末」則相反過來,是第一個橫畫是比較長。也是很常會被搞混的一個漢字。


而最後一句則是「墜落」和「墮落」,「墜落」是指東西掉在地上,或是往下掉的一個狀態,「墮落」則是指人的個性或是行為變壞。所以在看這一段歌詞時,表面上看起來是對於誰造成世界末日提出疑問,但實際上就是表示世界末日是人類自己造成的。


接著又再度來到副歌的部分:

「今天 珍重 誰知道是真是夢

明天 過後 解答或解脫


如果 你在 倖存的平行宇宙

請記 得我 曾這麼預言過

這首歌預言過」


在這一段中,「倖存的平行宇宙」這一句,主要是指有一些科學理論提出:不是只有地球所在的一個宇宙,而是有好幾個宇宙,同時在運行,所以作者在歌詞中加入了這個概念。


接著我們來看最後一段歌詞:

「聽著 無人電台 最終的播送

那些 愛過的歌 像浩瀚鄉愁

花朵 長出雲朵 彈頭落在街頭

我們啊 停不下來 以為闖關 卻在闖禍」


「以為闖關,卻在闖禍」的這句話也是用了比喻的方式,把人類創造科技、克服生活的過程,比喻成象是打電動遊戲闖關卡一般,我們以為自己一直邁向成功,但其實過程中也造成很多傷害,就像在闖禍一般。


「今天 珍重 誰知道是真是夢

明天 過後 解答或解脫

如果 你在 倖存的平行宇宙

要怎麼做 要怎麼活 請你對自己說

誠實對自己說

快對自己說」


這整首歌,作者主要想要表達的想法,就是不管是否真的有世界末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要善待環境、把握當下、認真度過每一天,這樣就算世界末日真的到來,也不會有太多遺憾。

感謝大家今天的收聽,如果大家對這首歌有興趣的話,可以到YOUTUBE搜尋五月天 2012 就可以找到這首歌囉!假如大家有什麼聽的歌或者是想要了解的文化、故事,都可以留言告訴我們喔!東吳華語週記,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Music Credit to   Cocktail Hour-Aaron Kenny


#五月天 #mayday #華語學習 #chineselearning




Mar 05, 202110:29
EP11 台灣節日故事:元宵節 Taiwanese Festival Stories: Lantern Festival

EP11 台灣節日故事:元宵節 Taiwanese Festival Stories: Lantern Festival

元宵節要做些什麼呢?吃元宵?提燈籠?還是放天燈?但是為什麼要做這些事呢? 聽聽本集的Podcast來了解故事吧!

What should we do on Lantern Festival? To eat Yuanxiao? To carry the lantern? Or, to fly the sky lantern? But, why should we do these activities? Check today's podcast to find the answers!



逐字稿 Transcript

今天就是元宵節了,什麼是元宵節呢?元宵節,「宵」代表晚上。元宵節是在每年農曆的1月15日,這個時候是1年當中的第1個月亮滿月。同時之間,此時正是冬天過去,春天來臨的時候,代表全新的事物到來,人們因此也會加以慶祝。過了這一天,新年的慶祝活動才算是真正的結束。在元宵節這一天,都要做些什麼事呢? 

首先,一定要吃的食物就是元宵了。什麼是元宵呢?或許你有聽過,有人說元宵節要吃湯圓、有人說要吃元宵,究竟這兩種食物有什麼不一樣呢?應該要吃哪一種呢?我們先說答案,元宵節,當然就是吃元宵囉。元宵雖然跟冬至吃的湯圓很類似,但做法不同。元宵的做法是將甜的餡料,有可能是花生、芝麻或者紅豆,切成小塊之後,先沾一次水,之後放入裝有糯米粉的大篩子當中,篩子是用竹子做成的圓盤。之後前後搖晃,讓糯米粉能夠充分的沾在餡料的外面。之後的做法就是反覆沾水、裹粉、沾水、裹粉,剛做好的元宵比較軟,這個時候,通常會放入冷藏,一段時間之後,再拿出來沾水、裹粉大約一兩次以後,就完成了。 而湯圓的原料跟元宵其實是雷同的,外皮同樣都是用糯米做的,只是湯圓是將餡料包入捏好的糯米團當中。吃起來的差別是,元宵會比較有咬勁、湯圓則是QQ的。而為什麼要吃元宵呢?我們剛剛有提到,元宵節是過年的最後一天,接下來大家都要開始新的一年忙碌的工作了,吃元宵有團圓、祝福大家平安的意思。所以吃完元宵,大家就可以順順利利的開工囉!

而元宵節最讓人期待的活動之一就是看花燈了。這個看花燈的傳統是怎麼來的呢?原來是在漢朝時代就有的習慣了喔。當時的皇帝是漢明帝,他有一天夢見了一個金光閃閃的人,手上拿著一把弓、兩支箭,當時的官員告訴他,這金色的人就是西方的聖人:「佛」。大家有發現嗎?佛這個字是一個人旁邊有一個弓箭的弓,兩筆豎著的筆劃可以想像是兩支箭。漢明帝因此決定派人去印度,請「佛」過來中國。途中遇見兩位法師,辛辛苦苦的從印度來傳佛法,漢明帝非常感動,熱情的接待了兩位法師,還蓋了寺廟,這座寺廟便是佛教東傳進入中國後的第一座寺廟:「白馬寺」。

後來,漢明帝聽聞,兩位法師來自的摩揭陀國,在現在的印度境內,摩揭陀國將每年的1月15日視為禮拜佛、敬拜佛的最佳時刻,因此漢明帝便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皇宮跟寺廟都要點燈來敬拜佛。到了之後的唐朝,這個點燈活動更興盛了,開始出現各式各樣圖樣的花燈。

這就是元宵節要看花燈的由來。

除了看花燈,另一項與燈有關的活動就是「提燈籠」了。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元宵節要提燈籠呢?元宵節要提燈籠的故事有很多種,今天我們就來聽聽看其中一種故事。傳說傳說,古時候有一隻神鳥,誤闖稻了人間,牠在人間迷了路,結果一位獵人不知道牠是神鳥,將牠射殺了。此時,萬物最高的主宰者:天帝,聽說這件事情,就非常的生氣。祂下令,每年的1月15日,要放火燒人間,以表示對人類的懲罰。天帝的女兒,十分有憐憫之心,不希望人們遭受災難,於是就想出了一個方法。她讓大家家家戶戶都掛上紅燈籠跟提燈籠上街,紅紅的燈籠從天上看起來,就如同失火了一般,因此,天帝就會以為人間已經失火了,天帝的士兵就不會再到人間放火。這就是為什麼到了今天的元宵節,家家戶戶都掛著燈籠,晚上大家都提著燈籠出門了。到了今天,燈籠已經變成了一種藝術作品,每年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種類的燈籠。像今年是牛年,今天不要忘記上街看看,是不是有牛的形狀的燈籠喔!

元宵節除了提燈籠、逛燈會,在台灣北部的一個地方:平溪鄉有放天燈的習俗。到今日,每年每年都會吸引許多的遊客到這裡放天燈。

天燈原本是在三國時代由諸葛孔明所發明的,因此它也被稱作孔明燈。當時適用於打仗時,傳遞軍情使用。那麼,為什麼今天的平溪要放天燈呢? 據說是因為清朝的時候,中國福建地區有許多住民移民到台灣,天燈便是那個時候帶來的。那麼為什麼是元宵節這天放天燈呢?原來是當時平溪的山區,原本治安都不錯,但是每年到了年末的時候,就會有許多盜匪跟飢餓的遊民出來搶劫,居民因此就嚇得躲到山上去了。留守在平地的人,每當看到盜匪走了的時候,就會放天燈告知山上的村民可以回家囉,據說當時的日期便是農曆的1月15日。這個天燈因此就成了「報平安」的方法。用這個方法互相告知彼此平安。後來大家將願望寫在天燈上,有祈福的作用。天燈因此又被稱作「祈福燈」。

認識了元宵節,大家今天打算要怎麼過呢? 是提著花燈去街上逛逛?還是去平溪放天燈呢?或者煮碗元宵來吃吃吧~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Music Source: In the Temple Garden- Aaron Kenny

Feb 26, 202110:11
EP10 台灣印象:台灣小吃-小籠包 Taiwanese Image: Taiwanese Local Dishes-Xiao Long Bao

EP10 台灣印象:台灣小吃-小籠包 Taiwanese Image: Taiwanese Local Dishes-Xiao Long Bao

大家有吃過小籠包嗎?薄薄的外皮,中間包著內餡及肉汁的湯包,總是讓人一個接著一個吃。關於小籠包的起源,就讓我們透過這一集Podcast來認識吧!

Have you ever tried a Xiao Long Bao? It is a kind of dumplings with transparent dumpling skin with meat and meat sauce inside.  It's so tasty that you cannot stop eating Xiao Long Bao. About where did Xiao Long Bao come from? Let's find the answer through today's Podcast!


逐字稿 Transcript

今天的主題是台灣印象:台灣小吃

台灣的飲食文化當中,有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是小吃。台灣的美食實在是太多樣化了,現在就跟著我一一來認識吧~

這次我要來介紹的是台灣的「小籠包」。每次經過小籠包攤販,看著蒸籠一打開,冒出熱騰騰的蒸氣,忍不住都想要停下腳步買一籠小籠包來吃呢。在現在享譽國際的小籠包店「鼎泰豐」還未出名之前,小籠包也曾經是屬於路邊的美食。QQ的外皮,加上好吃的豬肉內餡,「它」是不可或缺的台灣小吃。但小籠包不僅僅是小籠包,他的由來可是歷史悠久喔,現在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吧~

小籠包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比較常見的有兩種。第一種是,小籠包最早是出現在宋代,當時叫做「灌湯包」。灌湯包是從饅頭演變而來的。將雞湯煮豬肉皮成凍,再將湯凍及豬肉餡包入饅頭當中。因此小籠包也稱作「小籠饅頭」。另外一種說法是在元末明初的時期,在那個戰爭的年代裡,為了飲食方便,將菜湯,灌入包子,這樣呢,就方便軍人們吃,這種吃法也因此延續至今。

現在的小籠包最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皮比較厚,肉汁較少;一種是比較被大家所熟知的,皮薄,肉汁多。不論哪一種,都有他的擁護者。兩種都很好吃喔。除此之外,小籠包隨著歷史流傳,分散到各個地區,在當地自成一格。 最有名的有上海南翔小籠饅頭、無錫小籠饅頭、蟹粉小籠……等等。而台灣有名的「鼎泰豐」比較接近上海的南翔小籠饅頭,就是皮很薄、肉汁很多。這種小籠包的吃法比較常見的是,先將外皮戳一個小孔,讓湯汁流出到湯匙,喝完湯汁之後,再享用小籠包。

而大家一定很好奇,關於台灣最有名的「鼎泰豐」當初是怎麼開始的呢? 它是如何成為《紐約時報》推薦的世界十大美食餐廳的呢?鼎泰豐最一開始在楊秉彝老闆創立時,其實是賣油的油行。後來因為沙拉油的問世,導致生意越來越差。當時復興園的唐老闆建議,將油行改成一半賣油,一半賣小籠包,沒想到小籠包的生意越來越好,後來就改成只做小籠包了。靠著真材實料的小籠包,鼎泰豐的名氣越來越大。而鼎泰豐小籠包最有名的就是它的「黃金18摺」,據說,小籠包上面的摺數可是黃金比例,如果輒數太多,皮會容易破,摺數如果太少則不夠細膩,吃起來不夠好吃。在嘗試很多次後,現在鼎泰豐的小籠包就固定在18摺,下次去鼎泰豐吃小籠包的時候,大家可以數數看喔。

小籠包不論是當點心,還是當正餐,都真的是非常好吃的美食,也絕對是在台灣不可錯過的小吃。說到這邊真的太餓了,我也想去點一籠小籠包當晚餐了。那我們就下次見囉!


Music Source: In the Temple Garden- Aaron Kenny

Feb 19, 202105:25
EP9 台灣節日故事:農曆新年 Taiwanese Festival Stories: Chinese New Year

EP9 台灣節日故事:農曆新年 Taiwanese Festival Stories: Chinese New Year

下週就是農曆新年了,先祝大家新年快樂! 關於農曆新年,一般台灣人都會怎麼過呢?跟其他地區的華人有沒有不一樣呢?如果想知道答案,千萬別錯過本集的Podcast喔!


Chinese New Year is coming next week! Wish you all have Happy Chinese New Year! How do Taiwanese celebrate the Chinese New Year? Are there any differences between Taiwan and other Chinese area? Check today's Podcast, and you will know the answer!


逐字稿 Transcript

歡迎大家來到「台灣節日故事」,在這個單元當中我們會介紹華人社會裡的傳統節日,透過這個單元的Podcast,你將會知道,台灣人是如何過節?有什麼特別的節慶習慣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說到華人社會的節日,最重要的當然就是農曆新年了。什麼是農曆新年呢?它跟西元新年有什麼不一樣呢?一般我們說的

西元新年是根據陽曆,以太陽繞著地球走一圈為一年來計算。而農曆又稱作陰曆,則是月亮繞著地球行走一個月來計算,總共12個月。我們這邊先不談陰曆及陽曆的詳細解釋,總之,陰曆及陽曆的新年每一年大約會相差1至2個月。每一年的農曆1月1日大約會落在陽曆的1月中到2月底之間。那麼華人過農曆新年有什麼特別的習俗呢?

首先要說到的當然就是年夜飯了。下週就是除夕,大家要吃年夜飯的時候了。除夕就是農曆的最後一天,12月30日,那麼什麼是年夜飯呢?「年夜飯」又稱作「團圓飯」,代表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吃晚餐。這個就好像西方世界的「聖誕節」、「平安夜」,在這一天和家人團聚是非常重要的。講到年夜飯,那一定要來說說這天晚上都要吃些什麼菜囉! 關於年夜飯桌上的菜,有一些必備菜單! 比方說,餐桌上一定有魚,為什麼呢?因為魚跟華語中的剩餘的「餘」同音,配合這道菜「魚」,有一句吉祥話叫做「年年有餘」代表著今年有很多東西都有「剩餘」。我們華人社會,希望每一年的生活都是越來越富足的,不論是財富還是糧食,都能夠多一些,所以魚這道菜顯得特別重要。這邊大家千萬要記得喔,年夜飯餐桌上的魚是不能夠吃完的,因為吃完了就沒有「剩餘」了,留下一些魚肉,代表年年都有吃不完的食物。還有還有,像是長得很像古時候的貨幣:元寶,的水餃,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道菜。又或者是代表著「年年高升」的「年糕」,大家也是一定會吃到的,吃了年糕,表示大家的工作會越來越順利喔!除了除夕吃年夜飯,大家有沒有聽過紅包呢?

過年的時候,大人會給小朋友紅包、或者說壓歲錢。這兩個意義其實不太相同,但是都是希望孩子能夠平平安安的。其實傳統上,我們會稱過年時長輩給小孩的錢叫作「壓歲錢」,發壓歲錢的時間是在除夕夜的晚上。為什麼會這樣規定呢?這個其中可是有一個小故事的喔。傳說,有一個叫做「祟」的怪獸,這個「祟」字是一個「出口」的「出」字,再加上「表示」的「示」。這個「祟」,會在除夕夜的晚上,到小孩子的床邊,觸碰他們的頭,而這個被觸碰頭的小朋友,會發燒、會變笨。因此,每年大人都害怕「祟」會來傷害小孩,所以都會進行「守祟」的活動,就是指整夜不睡覺。 有一年,有一戶人家,在「守祟」時,用八個銅錢在跟小孩玩,玩著玩著小孩累了,銅錢也就擱在了床頭。相傳這天,怪獸「祟」出現時,因為這銅錢發出了一道光,所以把「祟」給嚇跑了。這個故事傳開來,於是之後家家戶戶的父母,每年過年就會給孩子「壓祟錢」,避免怪獸來摸到孩子的頭,而帶來災難。如今久而久之,因為「年歲」的「歲」與這個怪獸的「祟」同音,因為是過年發的錢,「歲」又有年的意思,所以叫作「壓歲錢」。

關於守歲這件事情啊,除了剛剛這個關於怪獸「祟」的小故事以外,除夕夜的晚上大家「守歲」還有別的意義喔。我們現在說的「守歲」都是「年歲」的「歲」。守歲呢是指除夕夜的晚上大家要過了午夜12點才可以睡覺,有象徵過去一年的不好事情將過去的意思,希望來年平平安安。特別是小朋友,孩子在除夕夜守歲,有讓父母長壽的意思。在台灣,平常小孩子是要很早睡覺的,只有在除夕夜這個晚上可以晚睡,小孩子通常都很開心。加上過年歡樂的氣氛,全家人就這樣熱熱鬧鬧的迎接新年。

華人的過年有許多習俗,從除夕開始,一直到農曆1月15日過完元宵節才算真的結束。關於元宵節的故事,我們就之後再聊吧!

東吳大學華語中心在這邊先祝大家新年快樂,新的一年都能夠順順利利、平平安安!


Music Source: In the Temple Garden- Aaron Kenny

Feb 05, 202108:06
EP8 聽流行音樂學華語:好樂團 Learning Chinese from Mandarin Pop Music: GoodBand

EP8 聽流行音樂學華語:好樂團 Learning Chinese from Mandarin Pop Music: GoodBand

好樂團? 他們究竟有多好??!! 不要錯過本集節目,你就可以知道答案了。來聽歌學華語囉!

GoodBand? How good it is??!! Check today's podcast for the answer. Also, you are gonna learn some Chinese!



逐字稿  Transcript

今天的主題是「聽流行音樂學華語」。這個單元將會介紹台灣的華語流行音樂,讓我們跟著歌詞一起來學華語吧~

在節目開始之前,請大家先點選下方資訊欄當中的連結,去聽一下原曲,再回來繼續聽節目喔!

大家都聽完這一次要介紹的歌曲了嗎?歡迎回到「聽流行音樂學華語」。沒錯,又到了聽歌學華語的時間了。今天要介紹的歌曲是好樂團Good band 的「他們說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這首歌曲是於2020年發行的,一發行就十分受到台灣年輕朋友的歡迎,因為這首歌說出了年輕世代的心聲。首先,先來簡單介紹一下好樂團。好樂團是台灣的一個獨立樂團,是由兩位團員:主唱瓊文跟吉他手子慶組成的。一個男生,一個女生,剛好搭配了漢字中的「女」跟「子」兩個字,所以就湊成了「好」字,所以叫做「好樂團」。在一次的訪問當中主唱瓊文提到好樂團希望帶給聽眾:「不是只有你這樣,許多人也會遇到跟你一樣的困難,希望透過音樂,能夠陪著大家一起長大。」的這個想法。大家透過「他們說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可能也可以感受到好樂團要傳遞這樣的訊息。 那我們就先來介紹一下「他們說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的歌詞內容,之後再來看一些文法重點。

在台灣,有一個詞語叫做「草莓族」,是用來形容年輕的世代,經不起考驗、壓力、挫折……等等。像草莓一樣,經不起風吹雨打,需要住在溫室裡面,不然碰撞到就會壞掉。這個詞語最早其實是用來形容1961年代到1970年代出生的人,但是到了後來,每一世代的人到了中年之後,又會把這個詞「草莓族」,拿來形容比自己年輕的下一代。年輕的族群因此很常活在覺得自己不足,事情都做不好的批評底下。這首歌充分展現了好樂團的特色,表面上的歌詞並沒有要為年輕人爭論什麼,而是把大部分的年輕人的心聲說出來,陪著大家感受這份壓力。我們先從第一句來看,「你會不會和我一樣,覺得自己最多就是這樣?」這句話,簡簡單單的就說出,其實原本對自己是有期望的,但是可能大家從大學畢業懷抱夢想開始,到出了社會幾年之後,發現努力到現在,好像也沒有辦法更好了。這樣的心情,透過一句歌詞,表露無遺。

緊接著後面三句:「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知道勉強卻還在掙扎」、還有「被生活覆蓋夢想和希望」。這一段的情緒從,我就是這樣努力也沒用,接著到「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不然看看別人能不能幫我好了,再到「知道勉強卻還在掙扎」,那我也再努力看看吧,即便知道可能不成功,但是再努力看看。本段的最後,說道「被生活覆蓋夢想和希望」,道出:為了要養活自己,夢想和希望還是先放到一邊吧。

再下一段橋段的地方,有提到「小確幸」。「小確幸」這個詞語又是怎麼來的呢?這其實是源自於日文,是節錄自作家村上春樹作品當中的詞語。代表微小但確切的幸福。現在這個詞多用來形容花一點點的小錢,就很滿足。比如說買一杯珍珠奶茶,或者吃一包鹹酥雞,這樣就很幸福、很滿足的感覺。關於理想、或者較大的人生目標,因為太難達成了,所以放棄追尋。這段以「他們說的也有道理」作結束。說的是,年輕人想一想:「其實大人、年長者們,說的也沒錯,我們確實好像也是這樣。」有一點被他們說中了的感覺。

接著副歌的部分不斷重複「他們說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這個主題句。中間插著,「只顧著自己眼裡沒有其他人」,這句話,代表上一代的控訴,指年輕人自己過得好就好了,不在乎別人開不開心。「不懂得犧牲只想過得安穩」,犧牲直接翻成英文的話是Sacrifice。這句話可以從很多面向來看,比如說越來越多年輕人不想結婚跟生小孩,很大一部分除了薪水低很難成家以外,即便稍有能力的年輕人,可能會想,把錢花在小孩身上,不如自己賺錢自己花,這樣沒有責任、沒有壓力。不想「犧牲」自己的開心,來養小孩。或者,相較於很高的薪水,但壓力較大的工作,有些年輕人可能會選擇薪水少一些,壓力較小的工作。這兩者的舉例,都是希望生活過得平順,穩定、自在。其實並沒有對錯,只是每個人的選擇不同。但是不同的選擇,就會引來不同想法的聲音。

關於文法,總共有三個小重點。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主歌的部分,主歌用到了4次「會不會」這種句型的問句。這邊的「會」呢,是副詞,代表「可能」。所以「會不會」也可以說是「有沒有可能。」「你會不會和我一樣?」這個疑問,這邊問的事有沒有可能你跟我一樣是這個狀況。

第二個重點是第二段的,「我們都空有想像力」,「都」是一個副詞,代表「全部」,在英文裡面有點像是all。「空有」的空代表徒然、白費、白白的,也是一個副詞。放在這個句子裡就是,我們只有想像力,代表對於事物只會想像,並沒有實際的作為,沒有實際的行動力。

最後一個要介紹的是主題句的「他們說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當中的「沒有用」。「有」是代表「事實存在」的動詞,比如說「我有一本書」,代表「我擁有一本書的這個事實」。那「沒有」呢,就是「有」的否定用法。而「用」呢,是名詞,其中一個意思可以當「功效」,或者是「功能」,所以沒有用就代表,沒有用處,沒有功能。「他們說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就是代表這個年輕人沒有用,什麼事都不會做,這樣的意思。

最後一段的部分從「他們說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到「我知道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這邊可以看出來,與其被別人說自己沒有用,到了歌曲的結尾,不如讓自己來說。

歌曲的最後,也並沒有給出結論,最後一句歌詞,「委屈時也只能這樣喃喃自語」,是指就算受到不公平對待,或者有怨言時,也只能這樣說說而已,也只能透過這句歌詞,這樣唱出來而已。

文法跟歌曲就先講解到這邊。如果有不清楚的詞語或者文法重點,大家都可以在Podcast底下的資訊欄看看歌詞、對照本集的文法講解,如果還有疑問,歡迎大家留言,我們都可以為大家解答喔!希望透過本集的講解,大家在聽這首歌的時候,都能更了解歌詞的意思囉!



歌曲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Vtt5fT7CjU&list=RDFNJG6MsKO0k&index=5

* 你會不會和我一樣 覺得自己最多就是這樣

  你會不會和我一樣 把希望寄託在別人的身上

  你會不會和我一樣 知道勉強卻還在掙扎

  你會不會和我一樣 被生活覆蓋夢想和希望


*我們只喜歡小確幸  放棄去改變不公平

 我們都空有想像力 你們說的也有道理


*他們說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 只顧著自己眼中沒有其他人

 他們說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 不懂得犧牲只想過得安穩


*我知道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 只聽見期盼卻不曾看到未來

 我知道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 委屈時只敢這樣喃喃自語


#好樂團 #goodband #他們說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 #theuselessyoungman

#東吳大學 #東吳華語週記 #scu #scuclc


Music Credit to Cocktail Hour- Aaron Kenny


Jan 29, 202110:34
EP7 台灣印象:台灣小吃-豆花 Taiwanese Image: Taiwanese Local Dishes-Soybean Pudding

EP7 台灣印象:台灣小吃-豆花 Taiwanese Image: Taiwanese Local Dishes-Soybean Pudding

你聽過「豆花」嗎?它是什麼樣的食物呢?是甜的還是鹹的? 豆花是怎麼被發明的呢?透過這集的Podcast,你就會找到答案了喔!

Have you ever heard the food, "Dòuhuā"?  How does it taste? Is it sweet or sour? How did it be invented? Check today's Podcast to find the answer!


逐字稿 Transcript

今天的主題是台灣印象當中的台灣小吃。台灣的飲食文化當中,有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是小吃。台灣的美食實在是太多樣化了,現在就跟著我一一來認識吧~

今天這一集我想要來介紹台灣的豆花。如果有去過豆花店的朋友,一定看過櫃台前五花八門的配料吧? 像我啊每次都選好久,要粉圓呢?花生呢?還是椰果呢? 除了新引人的配料之外,大家知道主角「豆花」是怎麼被發明出來的嗎?

豆花其實是由黃豆漿凝結而成的。而為什麼會發明這種吃法呢? 相傳是中國歷史朝代上,西漢的淮南王劉安意外製成的。 原本他是在尋求長生不老的祕方。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許多人都希望自己可以活得很久,越久越好,人們時常會研究什麼吃食物可以延長壽命,而劉安也是這樣子。他在培育長生不老藥的時候,意外地將黃豆漿與石膏粉碰在了一起了,而黃豆漿就凝結成了豆腐。而豆腐與豆花的發展被認為是同一個來源,因為實際上也很相似,只是豆花比豆腐還要再更細緻一點,吃起來的口感綿綿的。這個呢就是豆花誕生的故事。

其實豆花在中國各地有許多不同的吃法,有人吃甜的、有人吃鹹的、還有人吃辣的,只是在我們台灣,大家習慣吃甜的。我們會將炒過白糖的糖水,加入豆花,就是最傳統的吃法了。最常見的豆花配料就是粉圓或者花生。到近期,許多店家發展出各式各樣的配料,粉條、湯圓、仙草、芋圓……等等。豆花可以是冰的也可以是熱的,所以無論是冬天還是夏天都是非常好的點心。

豆花本身因為是黃豆製成的,所以營養價值很高,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所以是個比其他甜點還要更健康一點點的選擇。我是覺得相比於珍珠奶茶,吃起來比較沒有罪惡感啦。但記得配料不要加太多,不然會還是會變胖的喔。

除了豆花本身的吃法和效用,吃豆花還有另外一個優點那就是「和朋友聯絡感情」。在台灣,和朋友相約除了可以約在餐廳、咖啡店聊聊天吃吃東西以外,豆花店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豆花店通常除了賣豆花,還會賣刨冰、燒仙草……等等的甜點。比如說:芒果冰、草莓冰、還是八寶冰。所以要是下午不怎麼餓的時候,但是又想找個地方和朋友聊聊天,豆花店真的是個很好的去處。

說到這邊,大家有沒有口水直流呀? 如果你在台灣,去點碗豆花試試看吧!如果你預計未來來台灣玩,把這個好吃的小吃,記在筆記本上吧,來的時候一定要去吃吃看豆花喔!


Music Source: In the Temple Garden- Aaron Kenny

Jan 22, 202105:01
EP6 那日子我們一起學的華語:漢字的故事「我」 Those Days We Learned Chinese Together-Chinese Characters' Stories: "I"

EP6 那日子我們一起學的華語:漢字的故事「我」 Those Days We Learned Chinese Together-Chinese Characters' Stories: "I"

「漢字的故事」會帶大家一起認識每個漢字背後的小故事。今天介紹的是「我」這個字。大家每天要說好多好多次的「我」,但你知道這個字原本代表的是「殺」嗎? 為什麼會和現在的用法差這麼多呢? 那就不能錯過今天的節目啦1


"Chinese Characters' Stories" will introduce the stories behind a single Chinese character. Today the character is "I" (我). We use "I" several times a day, but do you know the word was stood for "kill" in the ancient China? Why did the meaning have changed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now? Let's find out the answer through today's program!


逐字稿 Transcript

今天的主題是「那些日子,我們一起學的華語:漢字的故事」。華語中的漢字如果認真算起來可高達七八萬個字,一般生活中會用到的大約六七千字。無論是七八萬個,還是六七千個字,每一個字都有他的小故事喔。

想要知道每個字後面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嗎? 跟著「漢字的故事」,讓我們一一來認識吧! 

今天我們要來談的字是「我」。現在大家都知道,「我」是第一人稱,代表自己吧,相當於英文當中的"I"。但是你知道「我」原先真正的意思是什麼嗎?大家可以先上網查查看「我」的甲骨文,你會發現,它長得像一個工具。什麼樣的工具呢? 它其實是古代的一個兵器,是打仗時使用的。從正楷裡的「我」你可以找得出一些線索。「我」右半邊是一個「戈」,是華語漢字當中我們較熟悉代表戰爭兵器的部件。

那在很久以前,「我」是怎麼使用的呢? 在「我」還代表兵器的時候,當然不是拿來稱呼自己的,而是意想不到的「殺」,殺敵的「殺」字。以前的人說「我伐」,也就是「殺伐」的意思。伐,有派出軍隊去殺敵人的意思喔。說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越來越混亂了呢? 「我」以前原來是當「殺」使用喔? 那你一定很好奇,他是怎麼變成今天的自稱詞吧?

這個「我」字的改變起源於當人類產生一個東西不是大家的,而是個人所擁有的這個想法開始。所以呢當物品不是屬於全部的人,而是特定像是小明的,或是小華的,就產生了大家要捍衛自己所擁有東西的想法。爭執、鬥爭的概念就漸漸地產生了。當要以打仗來捍衛「自己」的東西的時候,就會用到兵器,「我」就是當時使用的兵器。而用「我」這個兵器來保護自己的東西的這個想法,就漸漸變成了用「我」來代替自己了。

當然,語言的變化也不是一天形成的,古時候的書籍裡先出現了「我」伐羌,「我討伐羌這個民族」的意思。而這句話,依然有著濃濃的戰爭意味。

於此同時,因為「我」是用來防護自己、捍衛自己的權利的,所以在許多時候,會被人認為是一個很自私的一個詞語,在「我」變成像今天這樣,當第一人稱使用之前,以前的人用自己的名字來當作第一人稱。所以,以前的人若是不用自己的名稱來稱呼自己,而是使用「我」來稱呼自己的話,人們就會認為他是一個很自私的人喔!

我,現在大家使用得很習慣了,每天會用到很多很多次,我們再也不會因為使用我,而被人會覺得是一個很自私的行為。文字的演變真的非常的神奇對吧?

知道了「我」這個字的由來之後,是不是覺得真得很有意思啊? 了解了背後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夠更容易記得這個字的寫法、用法與發音喔。


Music Source: In the Temple Garden- Aaron Kenny

Jan 15, 202105:05
EP5台灣印象:華人如何過生日? Taiwanese Image: How do Chinese People Celebrate Their Birthday?

EP5台灣印象:華人如何過生日? Taiwanese Image: How do Chinese People Celebrate Their Birthday?

現代人最常見的生日慶祝方式就是許願、吹蠟燭、吃蛋糕了吧? 但其實在台灣,有些人的慶祝方式並不相同喔! 來看看華人世界還有什麼不同的慶祝方式吧!

The most common process to celebrate birthday is: make a wish, blow out the candles, and eat the cake. Well, there might be some differences in Taiwan. Let's see what other celebrations we have in Eastern  world.


逐字稿 Transcript

今天的主題是台灣印象:華人如何過生日?現代的人過生日不外乎都是許願、吹蠟燭、吃蛋糕吧? 而且,大家許願的時候,第三個願望還不可以說出來喔,不然就不會實現了。但其實傳統的華人社會,有不同於這樣的慶祝方式喔! 是什麼樣特別的慶祝方式呢?跟著我一起來了解吧!

說到這個慶生,華人社會當中,其實只慶祝特別的歲數,並不會每一年都大肆慶祝。特別的歲數從小到大可以分為,周歲、16歲,50歲之後。50歲之後呢,每逢十年,人們會大大的慶祝一次。而這個只是初步的說法,大家可能會聽到,根據不同人,會有不同的說法。那我們今天就只介紹,普遍大家所知道的。

我們先來從周歲來說起。周歲,周,代表一輪的意思。所以周歲也代表一歲。這個時候,父母會準備很多物品,提供小朋友,進行的活動叫做「抓周」。父母希望透過「抓周」這個活動,可以知道小朋友未來的職業,未來做什麼工作呀?或者發展得好不好?例如:抓到「蔥」Scallion,代表聰明,大家有發現嗎?因為「蔥」跟「聰明」的「聰」在華語中發音相同喔。如果抓到算盤或者是計算機,未來有可能會從事商業的工作,例如:商人或者是會計師。如果抓到雞腿,代表有口福,不愁吃穿。抓到麥克風,有可能成為主持人……等等。小孩子除了周歲會有一些儀式以外,接下來到50歲以前都不會再為了生日有什麼大的慶祝儀式了。

那麼從2歲到50歲之間難道生日就和平常的日子一樣過嗎? 其實雖然不會特別慶祝,但習俗上還是會吃長壽麵,如果家境好一些,會再加上豬腳。至於這個長壽麵是什麼呢? 長壽麵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麵線。那誰是第一個開始吃長壽麵的人呢?原來呀大家會在生日當天吃長壽麵,是來自於漢朝的漢武帝。

當時漢武帝在他生日那天在跟眾大臣們聊天,就說道:「聽說人中有1吋的人能夠活100歲。」大家知道嗎?人中就是在我們鼻子跟嘴巴中間的這個距離。所以換句話說,人的臉如果很長,那就代表長壽。此時眾臣中的東方朔則哈哈大笑說:「那這樣上古時期的長壽先人:彭祖,有八百歲,那他的人中,不就有八吋長嗎?」而這個時候大家就想,那要怎麼變通這個臉長代表長壽的想法呢?

我們都知道人的臉,又可以稱做面,表面的面,面積的面,這個面跟我們平常吃的乾麵、湯麵、陽春麵的發音相同,對吧? 所以啊,當時漢武帝跟大臣們討論的結果就是,用這個麵字,來當作臉面的面。當人在生日的時候吃長長的麵,自然就代表長壽啦。麵的長度越長,則代表長壽,有的人還會製作特殊的麵條,像是一整碗只有一條麵,完全不會斷的麵。那麼為什麼加上豬腳呢? 豬腳有身體強壯的意思,當然因為是豬的腳,所以也有把人的壞運踢走的意思喔!現在,大家知道為什麼生日的時候要吃豬腳長壽麵了吧?或者是說有人會講,豬腳麵線。

對於生日的歲數,幾歲應該過,幾歲不應該過,說法有很多種。有的人說16歲以前的小孩,因為離剛出生的時間比較近,所以離「冥界」比較近,他就不應該過生日。因為過生日就好像一直提醒閻羅王小朋友的歲數似的。閻羅王呢相當於希臘神話當中的Hades,掌管地獄的神。在傳統華人觀念當中,每個人每一年都會有所謂的關卡要過,這樣一直提醒閻羅王,會使得關卡更難度過。這個想法在年紀歲數大的人身上也相同,60歲以上有人也說最好不要過生日,因為這樣就好像一直在提醒地獄之神,我年紀已經到60囉、我的年紀已經到61囉。華人社會相信,這樣會使人提早離開這個世界。

除了著些傳說故事跟習俗,華人社會還會稱生日這一天為「母難日」,母親災難(受難)的日子。因為畢竟生小孩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世界上的每一位媽媽們,都是冒著生命危險把新生命帶來這個世界的。所以生日當天,大家除了會幫壽星慶祝之外,也有的人會特別的感謝媽媽喔。

其實不論是哪一種說法,生命的誕生都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不論你選擇和家人、朋友一起過生日、聚會、吃吃飯、吹蠟燭、吃蛋糕,或者吃吃麵線,都是讓我們記得生命珍貴的方法喔。如果大家想要過過看不同於西方的生日,下次生日當天也可以吃吃看豬腳跟麵線喔,來過過有華人風味的生日吧!

Music Source: Happy Birthday Jazz Waltz- E's Jammy Jams


Jan 08, 202108:04
EP4 世界大小事:跨年習俗 Stories of the World: New Year's Eve

EP4 世界大小事:跨年習俗 Stories of the World: New Year's Eve

2021年新年快樂,剛過完新年的大家昨天是怎麼慶祝新的一年的呢?來聽聽這集的Podcast,看看你的慶祝方式跟世界各國有什麼不一樣吧!

Happy New Year! How did you celebrate for the new year last night? Listen to today's episode to find out how the world celebrate the New Year!


逐字稿 Transcript

嗨~大家好

我是Alice,又到了東吳華語週記的時間

先跟大家說一聲:新年快樂!!!

不知道大家昨晚的跨年是如何度過的呢?

雖然大家已經跨完年了,但是我們今天想跟大家介紹各國跨年的習俗。

首先來分享一下台灣的跨年。台灣的跨年,各地方的市政府會舉辦跨年的慶祝活動,通常會邀請有名的藝人上台表演,電視也會轉播。近幾年因為網路直播的技術發展很迅速,所以現在在網路平台上,也可以看到跨年晚會的表演唷。

除了藝人們勁歌熱舞的表演之外,在101大樓會從12月31號跨至1月1號短短數分鐘內,施放煙火增加慶祝的氣氛。在台北101大樓施放煙火的活動,是世界上第一次在摩天高樓上施放大型煙火,而且是全世界施放點最高的煙火,每年都吸引幾十萬人到現場觀看,成為國際及台灣最知名的跨年活動之一。

介紹了台灣的跨年文化之後,我們來看看其他國家跨年活動吧~

說到跨年倒數,大家腦海中可能會想到美國紐約的時代廣場,在當年度的最後1分鐘,象徵紐約的大水晶球會緩緩從時報廣場頂端降下,與萬人共同迎接新年的到來,而這樣的儀式已經有百年歷史,因此每年都吸引許多遊客前往朝聖。

接著我們要介紹英國的新年慶祝活動,在英國,為了表示送舊迎新,元旦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必須做到瓶中有酒,櫥中有肉。這是因為英國人認為,如果沒有剩下的酒肉,來年便會貧窮。英國的慶祝活動大多是在除夕夜舉行,通常從除夕晚上八點開始一直到凌晨結束。新年早上出門時,不管碰到熟識的朋友還是陌生人,都會互相贈送銅錢,他們認為這樣做,不但對方一年有財氣,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幸運。另外在英國中部鄉村有一個打井水的風俗,據說第一個打到井水的人就是新一年的有福之人,只是我倒是很好奇,現在英國境內的水井,真的還有水嗎?

再來要分享德國的跨年文化,據說德國人會在除夕午夜來臨的前一刻,爬到椅子上,等到鐘聲一響,他們就跳下椅子,並將一切重物拋向身後,表示甩去禍患,跳入新年。另外,孩子們會組成樂隊,穿上新衣服,拿著口琴和手風琴,列隊在街上吹奏。成人們則是手持彩旗,跟在後面吶喊唱歌。不像台灣電視台是轉播跨年表演活動,德國電視台每年跨年夜都會播放一部18分鐘的英語電影,這部電影叫做:《一個人的晚餐》,劇情是描述一位老管家在他年邁女主人每年的生日宴會,費盡心思地模仿她逝去的朋友來取悅她。影片中帶有反諷意味的名句「就跟去年一樣吧!」呈現了德國人在迎接新年的同時,也會反思過去的習慣,果然很符合德國人嚴以律己的精神啊~

噹~噹~噹~當午夜十二點的鐘聲開始敲響時,大家便爭著吃葡萄,什麼!! 吃葡萄也是一個跨年的慶祝嗎? 你沒聽錯,在西班牙的跨年傳統就和吃葡萄有關。這個傳統開始於1909年,因為葡萄的生產過量,農民便想以這個方法來消耗過多的葡萄。傳說如果能按鐘聲吃下12顆葡萄,便象徵著新年的十二個月都一切如意。所以到了今日今時,「12 顆葡萄」亦成為了元旦的同義詞。

提到新年,大家的心情應該都是愉快而且期待的吧~

但是在一些國家迎接新年的心情,是沉重而且肅穆的。

像是在印度,人們因為感嘆歲月很迅速的流逝,以及生命相當短暫,所以他們在新年第一天,會用哭泣迎接新年,甚至有些地區的人們還會從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禁食一天來迎接新的一年。

同樣也是以嚴肅的心情迎接新年的,還有一個國家,就是墨西哥,墨西哥人把一年分為18個月,每月有20天左右,按照傳統習慣,如果想獲得好運氣,一年最後五天內是不能笑的,因此人們在元旦到來的時候是不能笑的,不然新年的好運氣就會不見囉。

介紹了許多國家迎接新年的習俗,不論是歡欣愉悅的迎接或是莊敬肅穆的對待,相信都是有重要的意義存在。

2020年發生太多重大事件了,尤其是Covid-19的疫情,對國際間的各種交流活動造成很大的衝擊。包括海外旅行、學術交流、商業洽公等等,都大大受到影響。雖然如此,我們還是要對新的一年懷抱希望。同時,也應該對自己仍擁有的、對陪在自己身邊的親朋好友,表達感謝。最後祝福大家2021年新年快樂!


Music Credit to    Seaside Piazza by Aaron Kenny

Jan 01, 202106:53
EP3 世界大小事:聖誕節 Stories of the World: Merry Christmas

EP3 世界大小事:聖誕節 Stories of the World: Merry Christmas

每一年不論東西方,許多地方都會歡慶聖誕節,關於聖誕節你了解了多少呢? 你知道第一位聖誕老人是誰嗎? 快聽聽本集的Podcast 你就知道答案囉!

Ever year on December 25th , wherever you are, you would see people celebrating Christmas. But, how much you know about Christmas? Do you know who is the first Santa Claus? Listen to this episode you will know the answer!


逐字稿 Transcript

今天世界大小事要介紹的是聖誕節。聖誕節又稱作耶誕節,顧名思義是聖人誕生的日子,這位聖人大家應該都知道,祂就是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而除了這個重要的意義以外,聖誕節還有一些小故事,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這些小故事吧!

關於聖誕節,我想先來聊聊耶穌基督的誕生。在耶穌基督誕生的前一天,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平安夜。平安夜代表了什麼呢?在平安夜裡,有一群牧羊人聽見了天使從天上傳來的聲音,告訴他們耶穌即將誕生。牧羊人們就四處宣傳,告訴更多的人。據說,在這個晚上,因為耶穌即將誕生,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平安。因此這一天就被稱作平安夜。

了解了聖誕節真正的意義後,大家最喜歡的應該是會送禮物的聖誕老人了吧? 聖誕老人在華語中也被稱作聖誕老公公。那大家知道第一位聖誕老人是誰嗎? 傳說最早的聖誕老人是一位叫做尼古拉斯的人。他誕生在西元270年,是一位米拉城(在今日土耳其的位置)的主教。相傳他常常贈送禮物給人們。他特別照顧貧困需要幫助的人,因此聲名遠播,大家都很喜歡他。他過世之後,人們便稱聖尼古拉斯為聖人。這就是最早最早有聖誕老人的故事。

至於聖誕老人為什麼要爬煙囪來送禮物呢? 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奇怪的問題呢?小孩子又為什麼要在煙囪底下的爐火旁掛上聖誕襪呢? 原來是因為當時,聖尼古拉斯因為聽到有一戶貧窮的人家,他們家有三個女兒,父母沒有金錢的能力支付嫁妝(女方要嫁人的時候會需要準備一筆金錢或是貴重的物品帶到男方家,作為備用。)。而此時聖尼古拉斯聽到這個消息,便想幫助他們。他將裝滿金子的錢包扔進了這戶人家的煙囪,恰巧女兒們在爐火邊晾襪子,錢包便掉入其中一只襪子當中。這就說得通為什麼現在每到聖誕節,要把聖誕襪掛在壁爐旁邊了。也同時說明了,為什麼大家會認為聖誕老人會從煙囪爬下來了吧。

說到聖誕節,當然也不能不提到聖誕樹。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樣,每次看到聖誕樹都會有很幸福的感覺? 漂亮的布置,到了夜晚還有各色的燈飾,在冷冷的聖誕節裡,聖誕樹總是一個很溫暖的存在。

聖誕樹最早是出現在古羅馬時期的農神節,這個農神節,就是用於祭祀農神的。時間大約是在每年的12月17至24日。農神節當中,很重要的一棵樹就是「豐收樹」。這代表著農作物有豐富收成的意思。後來,德國人將12月24日訂為亞當與夏娃的節日。大家都知道,亞當跟夏娃(Adam and Eve)的故事背景發生在「伊甸園」,Eden,德國人因此在家中放上象徵伊甸園的「樂園樹」Paradise Tree。樹上的蠟燭象徵耶穌基督。這是聖誕樹最多人認為的由來。

透過這些小故事,大家應該更瞭解聖誕節了吧? 今年,大家在過聖誕節的時候,除了吃大餐,收禮物,不要忘記這些小故事,讓我們一起充滿感謝的快樂過節吧~


Music Source: Angels We Have Heard- Kevin MacLeod

Dec 25, 202006:36
EP2 台灣印象:茶文化 Taiwanese Image: Tea Culture in Taiwan

EP2 台灣印象:茶文化 Taiwanese Image: Tea Culture in Taiwan

來台灣的你一定喝過珍珠奶茶吧? 想知道珍珠奶茶除了好喝以外,還有什麼故事嗎? 那就不可以錯過這一集的Podcast啦!

If you ever been to Taiwan, you must have had bubble tea right? Besides it is so tasty, there are some other stories behind. You would not gonna miss this podcast if you looooove tea.



逐字稿 Transcript

說到有名的台灣特產,大家腦海中會想到什麼呢? 

不管你想到什麼,我猜一定會有珍珠奶茶吧!


大家一定有喝過珍珠奶茶或是聽過珍珠奶茶,但是有沒有想過珍珠奶茶是怎麼來的呢? 

絕對不是珍珠加茶加牛奶就結束啦!才沒有那麼簡單呢。


珍珠奶茶其實是從泡沫紅茶文化而來,那泡沫紅茶又是什麼呢? 

這就要回顧台灣茶文化發展的歷史啦!


在一些歷史資料提到,在台灣中南部比較高的山地,原本就有原生茶樹。在19世紀時,有許多從中國的移民來到台灣生活,帶了自己家鄉的茶樹種子,在台灣種植,而這些中國移民的製茶技術,也被帶入台灣。


在19世紀中末期時,有一位英國商人:約翰.杜德,對台灣茶業文化發展有很大的貢獻,他移進茶苗、提供技術指導、收購茶葉並將台灣的茶葉外銷到歐洲,甚至是美國紐約,當時台灣外銷的茶被稱為「Formosa Tea」。這是台灣茶葉商業化量產的開始,這位約翰先生對台灣茶業發展的貢獻是不是很大呢? 因此約翰.杜德也被稱為「台灣烏龍茶之父」。


到了20世紀前期,台灣在日本統治之下,更精進了製茶技巧,並加強推廣種植。在1937年時,日月潭紅茶以「Formosa Black Tea」為名,送至英國倫敦拍賣會,得到非常高的評價,在當時,這個日月潭紅茶,也是被拿來當作貢獻給日本天皇的茶葉。真的是很厲害耶!


在20世紀中後期,當時的政府振興了綠茶的生產,復原茶種、改良茶種、改進各種製茶方法,而與茶葉相關的產品也變得分常多樣化,在那個時候,可以說是茶葉發展的巔峰時期。但後來由於外銷生意,沒有像以前這麼興盛,北部的茶區也被慢慢地改為高爾夫球場,或被用做其他用途。茶區就開始往南部或者是高山發展,茶葉發展也從原本大規模的製作,改成小型客製化路線。

說到這裡大家一定會想問,那要怎麼泡出一杯好喝的茶呢? 

首先,茶葉依製造方法與發酵程度的不同,可分為不發酵茶、部份發酵茶和全發酵茶等三大類。像是我們熟知的綠茶、日本煎茶等就是屬於不發酵茶,泡出來的茶湯顏色比較淺。而烏龍茶、鐵觀音、金萱等,屬於部分發酵茶,泡出來的茶湯,顏色像琥珀色。最後就是以紅茶做為代表的全發酵茶,泡出來的茶湯顏色就比前面兩種茶更深。

再來就是要掌握以下三個原則:「第一個,是茶葉和水的比例、第二,茶葉浸泡在熱水裡的時間、第三,沖泡的熱水的水溫。」

茶葉和水的比例,因每個人對於茶湯濃淡的喜好不同,這部分可以依照個人喜好調整。想喝濃一點的茶,茶葉就可以多放一些。想喝淡一點茶,茶葉就可以少放一些。

在茶葉浸泡在熱水裡的時間部分,必須依茶葉的顆粒來判斷。茶葉的顆粒小,浸泡的時間就比較短;茶葉顆粒比較大,浸泡的時間就比較長。然後還有一點要注意喔,不要讓茶葉一直浸泡在茶湯裡面,不然變茶會變得很苦,就不好喝了。最後,不同茶葉應該要用不同溫度的熱水沖泡,這些就是決定這杯茶好不好喝的重點啦!但是,你要問我,什麼茶要用幾度的熱水沖泡?這個我可能就回答不了你啦!

在華人社會中,茶葉被視為相當正式的飲料。在公開的場合中,都會用茶來招待來賓;上等的茶葉很常被拿來做為贈送外賓的禮物。在各種宴會中,如果因為某些原因,不能敬酒,也就會以喝茶代替飲酒,也是一種禮貌的表現。

到了今天,順應健康飲食的風潮,茶葉也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出現在市面上。不只是茶葉沖泡的飲料,各種點心、麵包、蛋糕及料理等也紛紛將茶葉融入其中,創造出新的口味。

而最後再說回我們前面提到的泡沫紅茶,泡沫紅茶其實就是從台灣傳統茶文化,演變的創新的發展,它的做法就是在調酒用的雪克杯(shaker)中加入紅茶、冰塊、糖之後,搖晃茶飲,調出有細緻泡沫的冰紅茶。當時泡沫紅茶的口感,受到大眾的喜愛,然後隨著時代的改變,就形成現今台灣到處可見的手搖飲料。是不是很有趣呢?

聽完了這些介紹,是不是讓你對台灣的茶文化有更多了解呢? 



Music Source: In the Temple Garden- Aaron Kenny

Dec 18, 202007:18
EP1 聽流行音樂學華語:金曲新人持修 Learning Chinese from Mandarin Pop Music- The Best New Artist: ChihSiou

EP1 聽流行音樂學華語:金曲新人持修 Learning Chinese from Mandarin Pop Music- The Best New Artist: ChihSiou

「聽流行音樂學華語」這個主題,除了讓大家可以更認識華語音樂以外,從歌詞的部分,大家也可以學習到自然的用語。話不多說,這一集就讓我們趕快來聽聽持修的作品特色吧!


"Learning Chinese from Mandarin Pop Music" is for you to learn Chinese through lyrics with music. The more natural language can be found in this episode. Let's have fun in learning Chinese through ChihSiou's music!


單元歌詞 Lyrics

到底你是要不要我啦

作詞:持 修    作曲:持 修

一點也不喜歡危險 要不是你

站在這裡心臟都壞了 等你出現

根本就不想要冒險 要不是你

活到現在都還沒看過 這麼晚的街


你說我特別 特別的美

但你離開的時候 從來不回頭


能不能再等我一下

我願意等你很多下

別急著 想逃走

難道這要求過分了


能不能再等我一下

會一直在這裡呀

看著我 說出口

到底你是要不要我啦


逐字稿 Transcript 

一個單元的開始,我想從最新的流行音樂講起。今天要介紹的歌曲是剛得到2020年金曲新人獎,金曲新人:持修的作品「到底你是要不要我啦」。從歌曲名稱來看,這首歌就好像歌者在對某一個對象唱說:你要不要我? 這個「你要不要我」啊,有別於我們一開始學習華語的意思,像是你要不要喝水?或者,你要不要吃蛋糕?這樣去追求具體東西的用法。這個用法很常用在情侶或朋友之間。好像兩個人的關係是彼此擁有,所以要不要,有你要不要把我變成你的的意思。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副歌當中的歌詞。

我們先從副歌的第一句說起,「能不能再等我一下」,跟歌名:「到底你是要不要我啦」一樣,都是一個要對方回答是或是否的問句Yes Or No問句。意思就是:你能還是不能等我?跟你要還是不要我?中文會以兩個動詞當中夾一個副詞「不」來呈現。所以其實就是問對方「能」或「不能」等自己。 這句話的後半段,「等我一下」,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到的,請對方稍微等待一段時間的意思,通常是指較短的一段時間。這邊很有趣的是,常常在生活裡,如果你跟別人說等一下,而你讓對方等了非常久,你的朋友或家人就會問你說,說「一下」是要等多久? 這就代表了,大家覺得,說等一下的時候,應該是很快,一下下就可以進行下一件事情的意思。持修在這首歌的下一句加入了,「我願意等你很多下。」這個說法看似很奇怪,但其實平常在台灣的華語使用者身上很常見到喔。因為大家會覺得,有等一下、那就有兩下吧?既然等一下是指很短暫的時間,那等很多下,自然就是指等很久的意思囉!


再來我們看到副歌第一段最後一句,「難道這要求過分了嗎」。語尾助詞「嗎」代表疑問。「難道」則是反問的口氣,所以說話者的心裡其實應該是覺得,這個要求並不過分,而他反問對方,與對方確認,這樣不過分吧?以上是歌詞內針對漢語語意上的解釋。

而以整首歌來說,「你到底是要不要我啦」是一首風格很直接的歌,歌詞內容很口語、生活化。歌詞並不複雜,但是意思表達很精準到位,這讓我想到好像歌者是一個小跟班,跟著一個自己很喜歡的人,然後對方或許有透露出一點欣賞自己的意思,但卻急著要走的氣氛。我認為這是一首很適合華語學習者聽的歌。這首歌就先介紹到這邊,大家可以上網找完整的歌曲來聽聽看喔。歌詞的完整版我們會放在中心的臉書頁面上,供大家參考。今年的金曲新人獎得獎者,持修在「房間裡的大象」這張專輯當中的每一首歌,都很值得大家去聽聽看喔。

聽流行音樂學華語,是一個以輕鬆的方式學華語的單元,希望大家能夠透過歌曲,自然而然地學會一些常見的華語。如果有想要和我們討論的歌詞朋友,都可以到臉書頁面下提出你的疑問喔。

Dec 11, 202005:28
EP0 東吳大學華語中心介紹 Introduc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Center, Soochow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EP0 東吳大學華語中心介紹 Introduc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Center, Soochow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東吳大學華語中心在哪裡呢? 為什麼我們很特別呢? 一起加入這一集,聽聽看吧!

Where is the Chinese Language Center, Soochow University? What is special in here? Join us to find out!

Dec 04, 2020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