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Dr. Mama的未來實驗室

Dr. Mama的未來實驗室

By Dr. Mama

今天的孩子,即將成為2030/2040年的領袖。
爸媽、老師,今天的我們,做對了嗎?

未來實驗室,期待幫助父母與教育工作者,
在快樂安心的教養、以及掌握關鍵能力的培養中尋找精巧平衡。

------我是分隔線-----
我是三個小孩的媽媽,
老大一歲多開始讀碩士、碩士畢業前兩個月,老二出生。
然後在老三出生前一個月開始讀博士班,他四歲時,博士班畢業。

每一天,從學術論文的格式一直到今天晚餐的菜色,腦子裡總是千頭萬緒。
我研究的是教育,每天生活的場域,也是教育。活生生、血淋淋的教育現場。
每一個和小孩相處的時間,我都要用力地提醒自己溫柔一點、小聲一點、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欣賞、少一點爆炸。
書上的理論很多,有時讀到一些精辟的見解,還會覺得血脈噴張,恨不得立馬跑回家,「實驗」在自己孩子身上。
但是,教養的現場總會有神奇的變化,
在那些困頓與驚奇中,我重新思考那些非關教養方式或技巧的層面,
包括時間、價值觀、父母的自己認識、自我關照、以及對於孩子的期待等等。

沒有公式或萬靈丹,
未來實驗室,嘗試提供一個方針、一組關鍵能力的指標,
讓同為父母與教育工作者的你我,可以安心前進。
Listen on Spotify
Available on
Apple Podcasts Logo
Google Podcasts Logo
Pocket Casts Logo
RadioPublic Logo
Spotify Logo
Currently playing episode

60. 用誇獎毀了你的孩子?告訴孩子「你真是個天才」錯了嗎?Praise talent v.s. Praise effort

Dr. Mama的未來實驗室Nov 17, 2022

00:00
22:60
60. 用誇獎毀了你的孩子?告訴孩子「你真是個天才」錯了嗎?Praise talent v.s. Praise effort

60. 用誇獎毀了你的孩子?告訴孩子「你真是個天才」錯了嗎?Praise talent v.s. Praise effort

常常聽到父母這樣稱讚孩子「你好棒啊!你好聰明啊!你真是天才啊!寶寶最棒了!你好能幹啊!」試圖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Carol Dweck教授經過超過15年的研究已經可以確定,稱讚孩子的天賦與能力對孩子有害無益,完全不利於孩子思維模式的健康成長。

Nov 17, 202222:60
59. 苦練腹肌、胸肌?「智商肌」練起來!

59. 苦練腹肌、胸肌?「智商肌」練起來!

許多人有鍛鍊身體的好習慣。經過長年累月的訓練,大部分的人都可以練出令人羨慕的六塊肌、二頭肌。

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人的腦袋,也可以經過鍛鍊而變聰明。

Nov 10, 202214:59
58. 迎戰挫敗的金鐘罩:成長性思維(二)

58. 迎戰挫敗的金鐘罩:成長性思維(二)

鐵娘子柴契爾夫人說:「小心你的思想,因為它們會成為言辭;小心你的言辭,因為他們會成為行為;小心你的行為,因為它們會成為習慣;小心你的習慣,因為它們會成為性格;小心你的性格,因為他們會成為命運。」心思意念決定人的終局。

為什麼成長型思維如此關鍵?因為擁有成長型思維使人勇於--甚至樂於面對生命中必然的挑戰與挫敗,把吃苦當吃補,在「破關」的成就感中享受學習的過程。Stephen Curry 曾在初進籃壇時遭受難忍的羞辱與評價?這與成長型思維又有什麼關聯?














Nov 02, 202218:45
57. 從「不可能」到「不,可能!」成長型思維(一)改變思維、改變命運

57. 從「不可能」到「不,可能!」成長型思維(一)改變思維、改變命運

Dr. Mama回來了!若是您是這個Podcast的老朋友,好久不見!大家都好嗎?想念大家。
兩個月沒錄節目,今天打開電腦,想了半天才想起錄音的program是什麼....-_-" 人真的是被習慣強力支配的動物。

重新開麥,先來談「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
「基因影響我們的聰明才智與天賦,但影響一個人成功與否的特質,卻並非在出生時就固定。心態,才是影響個人學習、成長、人際關係、終身成就、人生道路的最重要關鍵。」
這週開始一起來探索過去十五年來北美最重要的教育思潮,以及思維在你我每天教養現場的啟發。

歡迎回來。
Oct 27, 202215:28
56. 小謀老師來了(2) 探險的力道不在於征服,而是在靜默中認識自己

56. 小謀老師來了(2) 探險的力道不在於征服,而是在靜默中認識自己

今天小謀老師繼續講故事,而這次,他從自己的故事說起。

Aug 04, 202230:25
55. 小謀老師來了(1)在冒險中成全孩子「大自然會弄髒我們的衣服,但是會洗滌我們的靈魂,讓我們回到簡單的生活」

55. 小謀老師來了(1)在冒險中成全孩子「大自然會弄髒我們的衣服,但是會洗滌我們的靈魂,讓我們回到簡單的生活」

他帶孩子上山、下海。很險的山,很深的海。容許孩子在自然的洗禮中,與自己對話,與同伴一起突破艱難。小謀老師是誰?他是台灣的歷險教育專家,師大教授,師鐸獎得主,也是美國體驗教育學會國際體驗教育卓越實踐家獎唯一非美裔得獎者。今天先來聽小謀老師講這二十年來帶孩子們冒險的故事。

Jul 28, 202235:24
54. 當孩子不是第一名,仍舊吶喊歡呼:陪伴孩子面對失敗

54. 當孩子不是第一名,仍舊吶喊歡呼:陪伴孩子面對失敗

夏天快樂。

自己放了一個小小的暑假(也許你也發現了嘻嘻),陪孩子們上山下海,其實更多的時間泡在泳池裡。我享受閒逸的時光,孩子們參加游泳隊訓練。

但嚴格來說,在泳池的時光,我更多時候是在旁邊加油吶喊。為正在游泳的孩子加油,為隊伍加油。很大聲的那種。

家裡沒有Michael Phelps,我知道三個孩子都不是奧運金牌的料,但還是使勁地呼喊,尤其在他們輸的時候。因為,那更接近人生的常態。我要他們知道:不管世界覺得你是輸是贏,我都在這裡。你只要贏自己就好。









Jul 22, 202223:25
53. 關於抉擇〈未行之路〉與GPS指出前行、左轉、右轉都會抵達的那個終點站...回應聽眾G留言

53. 關於抉擇〈未行之路〉與GPS指出前行、左轉、右轉都會抵達的那個終點站...回應聽眾G留言

這集的內容,主要是回覆聽眾G認真的留言。她分享了自己的故事與掙扎,我思考良久,有了這一集的內容,談一談我不擅長的....抉擇。

我很不擅於做決定。人生中,只有兩件事我很篤定:信仰,以及婚姻。至於其他的大小事,我有嚴重的選擇障礙。因此,談及抉擇,我明白在當中的掙扎,也因此苦過、甜過、感慨過。但,回過頭來想,能夠選擇,不也是一種特權嗎?

夜闌人靜時,心底長想起這首詩 The Road Not Taken未行之路。Robert Frost把抉擇表達地多深刻。與每一個在抉擇中,問自己「值得嗎」的你我共勉。那個答案,不在二選一、非黑即白的抉擇中,而是認真活在那個被選擇的當下,100%的活著。


The Road Not Taken 未行之路

Robert Frost 美國詩人


黃樹林裡分叉兩條路,

只可惜我不能都踏行。

我,單獨的旅人,佇立良久,

極目眺望一條路的盡頭,看他隱沒在林叢深處。

然後,踏上另外一條,似乎差不多

或許更佳美之徑

因綠草如蔭引人上路

然而若有人跡

兩者路況恐怕相差無幾

當日清晨,兩條道路皆是

滿佈落葉無人踐踏

唉,留著第一條改天再走吧!

其實我何等明白:一路通往一路

豈容有回頭機會

在許多許多年以後,在某處,

我將帶著輕輕嘆息對你述說:

黃樹林裡分叉兩條路,而我──

選擇了人煙較少的那條

而它使得一切因此而不同


The Road Not Taken Robert Frost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Jul 02, 202222:09
52. 被老師放棄的教育總監:「感謝過去的艱難」續談生命歷程與閱讀素養 Feat. Casey English教育總監Casey Part 2

52. 被老師放棄的教育總監:「感謝過去的艱難」續談生命歷程與閱讀素養 Feat. Casey English教育總監Casey Part 2

Jun 24, 202231:59
51. 英文怕怕?以親子共讀創造語言學習的友善環境~專訪兒童英語界女神Casey Part 1

51. 英文怕怕?以親子共讀創造語言學習的友善環境~專訪兒童英語界女神Casey Part 1

快閃台灣兩週,其中7天居隔。雖然很想趕快奪門而出與家人相見,但也剛好有這個契機訪問了三個難得的大人物。葛老師的慧言妙語,前兩週已經亮相了。這兩週,終於把和Casey的對談呈現給大家。

從講英文繪本故事給自己的兩個小孩聽,一直到兒童英語教學界的女神,Casey到底有什麼魅力,讓連Red和Green都分不清楚的小朋友們,在全英語的英文故事中聽得津津有味?又怎麼樣在年齡漸長、壓力漸大的英語學習歷程中,仍舊讓孩子保持學習的熱度?就算你的孩子英文已經呱呱叫,你也可以從她的分享中找到在你的家中可以運用的撇步喔!

Casey English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qF9hBR-TEJcMStC2IL5JFg

Casey English 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seyenglish3x3

Jun 21, 202232:17
50. 疫情期間的好好生活:每天三個抱抱,創造屬於你的家庭儀式感~再訪全民的「葛老師」

50. 疫情期間的好好生活:每天三個抱抱,創造屬於你的家庭儀式感~再訪全民的「葛老師」

疫情高漲,許多學校停課、或改成線上教學,在家的親子時光突然加倍又加倍。

忙碌加倍,家事加倍,對談加倍,多麽希望幸福也加倍。疫情高漲,父母的壓力也高漲。今天與葛老師的對談中提到如何善用這段「被迫黏在一起」的時間,翻轉家庭的氣氛,重新營造儀式感。

三個抱抱,一定不能錯過。

另外,也推薦家長們追蹤 「三之三好生命」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33edu/ 有許多我自己看了也非常受用的內容喔!

P.S.實在抱歉,這兩集是在台灣居家隔離期間錄製,用手機的熱點進行Zoom訪談,有時有頻寬不夠的問題,有點lag,還請大家包涵。Other than that, 請享用!

Jun 07, 202243:12
49. 疫起不抓狂~大家整天都在家?找孩子一起「開會」吧!專訪親職專家葛惠博士 Part I

49. 疫起不抓狂~大家整天都在家?找孩子一起「開會」吧!專訪親職專家葛惠博士 Part I

您聽過「花婆婆」的故事嗎?今天請來了全台第一個生命教育繪本館的創辦人、也是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的葛惠博士來開講。其實,更多人叫他「葛老師」「葛奶奶」或者「格格」,過去三十多年,葛老師陪伴了許多大朋友、小朋友長大,引導他們度過生命中許多關鍵時刻。在今天的節目中,葛老師傳授了馬上可以用在疫情之中的「定『孩』神針」,趕快來聽聽看!

精彩內容搶先看:

一、隨著孩子發展階段改變的家庭任務。

二、讓被迫「黏在一起」的疫情居家生活,成為高質量的親子時光。運用結構幫助孩子學習管理時間與責任;邀請孩子一起「開會」,讓孩子參與決定的過程。別忘了,完成了各樣責任後,要一起慶祝喔!

May 25, 202240:01
48. 吹蠟燭囉!Podcast一週年慶...像那七隻小老鼠一樣忙碌而快樂的一年X關注FB粉絲頁&填問卷

48. 吹蠟燭囉!Podcast一週年慶...像那七隻小老鼠一樣忙碌而快樂的一年X關注FB粉絲頁&填問卷

Podcast滿一週年了!
這一講,也講一年了!謝謝您的收聽與陪伴。深深一鞠躬。
其實是很努力度過的一年。努力創作的一年。因為要每週交稿,所以殷勤地閱讀、寫札記,並且強迫自己在寫稿的過程中,更嚴謹的梳理自己的觀點和理路。讓我想到之前和孩子們一起聽他們喜歡的Podcast節目 Wow in the World 其中一集裡「老鼠學開車」的研究。我就像那七隻愉快的老鼠,沒有駕照,但是在學習新事物中舒壓抗老....
老鼠學開車的研究 發表在這裡
一週年,用發佈FB粉絲專頁來慶祝。
請關注、按讚,並且幫忙分享出去喔~
生日快樂!
May 18, 202221:58
47. 飛行中,請稍候,與那些關於值得或者不值得的討論

47. 飛行中,請稍候,與那些關於值得或者不值得的討論

在歐洲與亞洲交界之處寫作,回到亞洲錄音的一集。


May 14, 202223:11
46.從善如流(三)杯子可以用來做什麼?讓創意長出腳來?創意流程與大腦運作網絡

46.從善如流(三)杯子可以用來做什麼?讓創意長出腳來?創意流程與大腦運作網絡

是說也不能夠完成相信科技,上週已經設定好在5/5放上這一集,竟碰巧Anchor網站這兩天不靈光,把我設定好的草稿全給刪了...
Anyway,這一集繼續來講創意流程與大腦運作網絡的關係。上次講理論,這次把創意流程和理論合起來,告訴你為什麼放空、散步是創意過程的必要!

May 06, 202221:21
45. 大腦這樣運作,你要從善如流(2)各司其職的三個大腦網絡&理論的作用

45. 大腦這樣運作,你要從善如流(2)各司其職的三個大腦網絡&理論的作用

人類大腦的運作有三個主要網絡(network/mode):

  • 中央執行網絡(CEN, central executive network),主管專注的研究問題
  • 預設(默認)神經網絡(DMN, Default mode network), 專長是放空(!)並整合腦中各種資訊
  • 顯著神經網絡(SN, Salience network)則負責監控,在CEN & DMN中切換,尋找完美解方。

這三個網絡在創造力的生發,各有其不可或缺的作用。

而作為地方父母&為人師長為什麼需要涉獵理論?因為理論提供思考者一個方向與架構,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視為理所當然的視角,並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吸收新知的愉悅,以及嘗試新作法的快意。何樂而不為?

Apr 29, 202219:40
44. 生活智慧王?絕世天才腦?創意還有尺寸差別? 以對話&札記深化創造力

44. 生活智慧王?絕世天才腦?創意還有尺寸差別? 以對話&札記深化創造力

這一講,也講快要一年了!謝謝您的收聽與陪伴。深深一鞠躬。

這週,在夾縫中求生存又擠出了一集,繼續談創意。

你知道有些學者把創意分了不同的尺寸嗎?大C、專業C、小C&迷你C,對於教養現場的你我來說,有什麼意義呢?

今天特別還要來談寫札記、閒聊這兩件事在生發創意上的關鍵角色。

Apr 21, 202227:29
43. 打破「網美主義」!時間管理不是為了要更有效率,而是為了要活出一種態度~家庭CEO的時間管理祕笈

43. 打破「網美主義」!時間管理不是為了要更有效率,而是為了要活出一種態度~家庭CEO的時間管理祕笈

你就是家庭CEO~千頭萬緒、疑難雜症,通通你一手包辦,比CEO還CEO. 但是,你曾否有這樣的感覺:「我覺得自己每天都好忙好累,但一天過去、孩子上床睡覺了,我回想起來又不知道自己忙了些什麼,我覺得自己一事無成」...?

是該重新思考時間管理的時候。時間管理不是要讓手上的工作更有效率,而是知道那些醒著的時間用到哪裡去了,調整一下,讓那些需要做到、會讓你快樂的事情可以完成。幾個生存心法:

1. 重新思考你我從哪裡汲取成就感與意義感

2.Reality check: 沒有人可以always productive!

3. 打破「網美主義」

4. 安排輕重緩急,能用合理的金錢解決的事,不要勞煩自己

After all, 除了各種責任,照顧自己、照顧自己、照顧自己是時間管理的重點!(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三次)

Apr 15, 202219:02
42. 用創意道愛(三)親密關係篇:「老夫老妻」的症頭,用創意怎麼解?什麼禮物送得臉紅心跳又正中下懷?三度Feat. 藝術社工師康康

42. 用創意道愛(三)親密關係篇:「老夫老妻」的症頭,用創意怎麼解?什麼禮物送得臉紅心跳又正中下懷?三度Feat. 藝術社工師康康

第一次勾選節目分類不能勾Clean要勾Explicit...情緒好複雜啊啊啊啊.....是說這一集適合熟男熟女聽一聽哈哈哈哈...

兩個年齡不大不小、婚齡加起來三十五年的中年婦女豁出去了,跟大家聊浪漫/幸福/溫馨再加上一點點辛辣的親密關係。你也在老夫老妻的恬淡(又有一點不滿足的)親密關係中等待春天嗎?何不自己製造春天呢?有時,比你想像的簡單一點。聽聽看就知道。
Apr 08, 202248:06
41. 大腦這樣運作,你要從善如流(1) 有意識的創新與雜讀

41. 大腦這樣運作,你要從善如流(1) 有意識的創新與雜讀

有人告訴過你:「你的腦袋只開發了10%?」千萬別信。近年來腦神經科學的研究證實人腦為100%開發的狀態,而影響大腦「靈光程度」的關鍵在於神經元間的連結與震盪。大腦(就跟大部分的你我一樣)不喜歡費力的勞動,因此傾向挑老路走,喜歡舊連結與老思維。問題在於:創新/創造力就是資訊的新連結,如何「強迫」神奇的大腦忙碌起來、建立新的連結,是提升創造力的關鍵。

怎麼做呢?第一:有意識的「走新路」,第二:跨領域的閱讀。

這得從一隻棕熊的故事談起....

Mar 31, 202220:35
40. 其實是用創意道愛(2)的Part 2,那還沒有機會說完的三分鐘訪後感想

40. 其實是用創意道愛(2)的Part 2,那還沒有機會說完的三分鐘訪後感想

只有三分鐘,我就不簡介了。自己聽哈!

Mar 24, 202203:04
39. 用創意道愛(2) 為你在意的關係量身打造「專案」~用創意為親子關係加分 Feat.藝術社工師康康
Mar 24, 202234:25
38. 用創意道愛(1) 社工界裡10年前沒有的工作...在古老的行業中開創新局 Feat. 藝術社工師康康
Mar 17, 202234:21
37. 用美學拯救下一代的創造力?會畫畫的孩子,總是特別會寫作?為孩子打造更平衡的教育環境
Mar 09, 202219:45
36. iPhone為什麼賣瘋?TED Talk 最多人聽過的演講在潮什麼?從創造力談被忽略的美學教育

36. iPhone為什麼賣瘋?TED Talk 最多人聽過的演講在潮什麼?從創造力談被忽略的美學教育

「iPhone賣那麼好,要感謝藝術家、設計家、音樂家!」嗯,好像有那麼一點不尋常,是嗎?為什麼這麼多人一開始使用Apple 產品,就無法脫身?這與「蘋果美學」脫不了關係。

美學教育,長久以來在教育體系中被邊緣化,原因來自於在所謂「現代教育體制」發展的初期,學校的設計基本上複製工廠的運作形態,目的是要培養能夠到工業體系裡勝任的工人。Ken Robinson在TED Talk有史以來最多人收聽的"Do schools skills kill creativity?"(學校扼殺了創造力嗎?)這個演講中,幽默而宏亮的向這個世界疾呼「每個人都是天才!舞蹈和數學一樣重要!」

花15分鐘聽今天的Podcast, 再用20分鐘聽Sir Ken Robinson的TED Talk.兩帖一起服用,保證身心健康,創意無窮。

TED Talk 連結 "Do schools skills kill creativity?" 學校扼殺了創造力嗎?

https://www.ted.com/talks/sir_ken_robinson_do_schools_kill_creativity?language=en

*備註:節目中提到此演講收看次數為6700萬次,為2020年的統計。此刻(2022.3)收看次數已達7200萬次。

Mar 02, 202219:07
35. 用減法培養創造力

35. 用減法培養創造力

大腦運作進行思考有兩種模式:專注模式(focused mode),和發散模式(diffuse mode)。為了有效學習,這兩種模式缺一不可。創造力的迸發,與大腦的兩種模式交互運作息息相關。

今天要延續前幾次對於創造力的討論,與您一同思考以「減法」在生活中激發孩子(和自己)的創造力: 

1. 給孩子大塊的時間,培養專注與好奇。 

2. 放空與留白。

Feb 24, 202220:52
34. 靈光不會「乍現」?!尤里卡突破(Eureka moment)怎麼來?阿基里得、愛因斯坦&2018年夏天寫博士論文時的小秘密....

34. 靈光不會「乍現」?!尤里卡突破(Eureka moment)怎麼來?阿基里得、愛因斯坦&2018年夏天寫博士論文時的小秘密....

今天終於有機會來講講2018快樂而瘋狂的夏天,那段充滿小孩、夏令營、旅行&博士論文書寫的時光。陪小孩睡覺時,順手從桌上抓了紙筆、在暗夜中寫下歪歪扭扭的幾行字,竟成了整本370頁論文中的最精華的篇章?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又,你知道免削鉛筆是台灣漁民發明的嗎?

本集重點:

- 我的Eureka moment

- 尤里卡突破的來由

- 突破性思考來自於(1)長時間對議題的研究與思考 (2)問題意識

- 未來社會需要創造力與革新來面對嚴肅且艱難的挑戰


延伸閱讀:

紐約時報中文網Eureka 腦洞大開的時刻

The News Lens 《創意天才的蝴蝶思考術》:如何進入天才模式,獲得「尤里卡突破」?

為什麼我說滅火器的楊大正寫「長途夜車」也經歷這個Eureka moment呢?看Youtube歌曲的說明,你就會知道我在說什麼。(離開家很多很多年了,聽這首歌,聽一次哭一次,今天再聽、還繼續哭。)

我一定會找到,回去的路 ~ 楊大正 2月底的東京,隔天就是錄音的最後一天。 已經錄完了21首歌,我卻還寫不出最後一首的歌詞, 出門到超市買午餐和咖啡,看著異鄉的街道,感受寒冷的天氣, 聽著人們用我熟悉卻不拿手的語言交談,什麼時候開始, 這些異國經驗彷彿已經變成我稀鬆平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我疑惑著,我好像屬於每個地方,也好像不再屬於每個地方。 『今天一定要完成這首歌,寫不出來就切腹吧』我對自己說, (其實我知道我快寫完了.....) 『我一定會找到 回去的路』,這是最先出現的歌詞和旋律 困難的是,我始終想不透這靈感是要我回去哪裡? 一個城市,還是一種狀態,抑或是以上皆是? 午餐後我拿起筆,在沙發上呈現焦慮狀態。 所謂初衷是一個模糊的概念, 意味著最初立下願景的時刻為自己決定的方向, 走向願景的路上,滿是荊棘, 有委屈,有妥協,當然也有幸運和驚喜, 花花世界無時無刻都在改變,此路不通繞了又繞, 頭昏眼花,要怎麼能確定初衷的確切的樣貌呢? 我再一次戴上耳機,聽著早已完成的編曲, 當初雖然只有兩句歌詞,但我直覺性的請宇辰把第二次副歌拿掉, 直接進入尾奏,因為我對各種迂迴早已感到不耐。 閉上眼睛聽了一遍又一遍,浮現眼前的畫面, 是一條漆黑的公路,奔馳在夜間的是一個裝滿心事疲憊的浪人, 他正在前往,前往決定離開,放手一搏的時刻, 向當初的自己問個清楚:『我是誰,我們要去哪裡?』 完成這首歌的時候,已經是午夜, 我洗完澡,躺在床上等待著隔天完成這首歌, 入睡後,我在夢裡遇到19歲的自己, 他跟我說:「你沒有讓我失望」 那是一個好夢。 這首歌獻給所有遠走他鄉的朋友,你們從來不孤獨,

還有我在2018.9深夜邊寫論文邊寫下的這則「不得不與人分享」跟我在台灣的妹妹分享的google chat

" I really need to tell someone about the miracle that made me write in awe. 正在寫博士論文第一版的最後一段,用的是我上週週三還是週四陪小孩在餐桌上不知道幹嘛時、靈感來了隨手寫下的筆記,後來那天晚上、在暗矇矇的房間裡面、我邊陪小孩睡覺、邊寫下結論的大標題&四小點。今天,終於寫到結論的section. 突發奇想,想看看有沒有人用過這個詞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一google竟然發現真的是一個革新的教學法、而且定義跟我腦海裡的一模一樣、更神奇的是,竟然巧妙的跟我之前專心做過的研究緊密相連(直到我看了幾篇paper才發現關聯!),然後,這個定義跟我要提出來的建言、後面的四小點完全吻合。我第一次有寫paper寫到想哭、覺得自己不禁要敬拜、敬畏上帝的感受。天哪!這本論文真的是上帝完成的!"

Feb 17, 202223:37
33. 那堂不該買的畫畫課&「那我寄一點雪給你」?!創造力與發散性思考--小心誤踩扼殺孩子創造力的地雷

33. 那堂不該買的畫畫課&「那我寄一點雪給你」?!創造力與發散性思考--小心誤踩扼殺孩子創造力的地雷

疫情期間,上過網路課程嗎?不知道你有沒有像我一樣的經驗~花了大錢買了一套課程,然後發現...我還真不希望孩子上太多這個課?!請聽我娓娓道來。

許多創業家的點子,來自於天馬行空的頭腦風暴。從異想天開、一直到瘋狂的好點子,在當中路轉峰迴,任何一個困難都有可能終止這個試錯的歷程。但讓這所有許多後來的發展成為可能的,仍是那個勇於問道"What If"的氣魄,那種「我來試試看、失敗了又怎麼樣」的勇氣。

心理學大家J. P. Guilford重新定義人格,將創造力放入原來只被IQ智力主宰的人格理論之中。在他的觀點中,創意與發散型思考密切相關。而且,創造力不只屬於少數的天才,而是取決於思考模式。親愛的大人們,你是用發散性思維、還是聚斂性思維來面對問題、以及面對孩子呢?今天,一起來討論如何成功的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啊,不是~如何避免誤踩扼殺孩子創造力的雷區。

Feb 10, 202226:29
32. 如果你需要好好哭一場,那就哭吧!

32. 如果你需要好好哭一場,那就哭吧!

今天不談教養、也不談關鍵能力,今天與你分享充滿眼淚的結婚紀念日。

Feb 06, 202222:01
31. 瘋子?藝術家?科學家?想像力使人類勇於夢想,創造力帶人類衝破困境、飛向天空!

31. 瘋子?藝術家?科學家?想像力使人類勇於夢想,創造力帶人類衝破困境、飛向天空!

你知道1919年的日全蝕巧妙的證實了的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嗎?而這個改變科學史的重大突破,竟來自於這個偉大科學家的想像與直覺?連續兩天,我在兩個樂趣破表的地方看到相同的一句話:「想像力比知識重要。」真的嗎?為什麼愛因斯坦覺得想像力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條件?

到底想像力與創造力有何異同?嫦娥奔月的神話、與萊特兄弟的光榮歷史,又有什麼關聯與差別?什麼樣的能力使人能夠完成所有不可能的任務?

又為什麼談論未來世界的關鍵能力時,各方學者一定將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創造與創新能力列在能力指標中?

從這集的節目開始,我會開始探討創造力Creativity. 準備一起大破大立吧!

Feb 03, 202223:19
30. 「你好聰明!」還是「你好認真?」成長型思維的父母這麼說,這麼做!

30. 「你好聰明!」還是「你好認真?」成長型思維的父母這麼說,這麼做!

上集討論到面對挫敗,提及史坦福大學心理學家Carol Dweck著名的「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過去二十年,成長型思維在歐美國家的中小學教育體系中儼然已成基石,我們家三個美國公立學校的產物都對於老師教的口訣朗朗上口。

但,只有孩子需要嗎?其實,父母更加需要。擁有成長型思維的父母,在面對教養大業時,可以更有前瞻性、更有方向感。最大的差別,成長型思維為著時常面對挫敗的我們開廣一條有盼望的路:挫敗,是邁向成功的途徑,而非絆腳石。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父母,會學習以未來、發展中的眼光看小孩。

讚美孩子的努力,而非聰明才智。

並且,在與孩子共同面對失敗時,能以有智慧跟她一起找尋新的策略,因為相信有路可走。

Jan 26, 202220:17
29. 覺得挫敗嗎?你不孤單。面對教養中的挫折感(2)成長性思維的父母+90秒原則(對了,你真的可以生氣)

29. 覺得挫敗嗎?你不孤單。面對教養中的挫折感(2)成長性思維的父母+90秒原則(對了,你真的可以生氣)

你聽過成長性思維,但你想過如何運用父母的成長性思維,來面對教養長路中一定會有的挫折嗎?Stanford心理學家 Carol Dweck問了一個好問題:「為什麼人們面對挫敗的態度有這麼大的差別?」這個問題的答案,帶來接下來三十年教育界的革命,答案就在於是否擁有「成長性思維」。

換句話說,成長性思維是與面對挫敗息息相關的定心法。父母的成長性思維,開啟我們看待自己、看待孩子的新眼光,使我們更寬容、也更有盼望的面對一定會有的教養坑坎,也使我們更有空間梳理情緒。

這一集的最後談到Jill Taylor提出的 90 second rule. 你可以生氣,但你也可以選擇讓怒氣不要控制你,更不要傷害自己與他人。




Jan 13, 202232:03
28. 新年快樂~2022,從學會與挫折共存開始(1)

28. 新年快樂~2022,從學會與挫折共存開始(1)

親愛的朋友們,新年快樂!送走了魔幻的2021,跨入2022年之際,您好嗎?2022年的美東,Winter break每天暖洋洋的,正要準備開學時,大雪來得正是時候(?) 孩子們樂得多賺兩天雪假,每天在後院待五六個小時,玩得小臉紅通通的。日子慢慢地過,有些像這樣的片段,溫暖而充實,深印心裡。但也有些時刻,充滿張力,要面對的是我們裡面真實且濃厚的挫折感。

事實上,這樣的挫折感,與每個認真陪伴孩子成長的我們如影隨形。

這兩集,邀請你一起來探討面對挫折感的心法。第一招:接納孩子(和自己)本來的樣子。又到了重翻媽媽血淚步履的時候。從前從前,有一個小孩很愛哭....





Jan 06, 202218:44
27. 協作最終章:協作很重要,但要怎麼教?Sign him/up-讓孩子在團隊中成長

27. 協作最終章:協作很重要,但要怎麼教?Sign him/up-讓孩子在團隊中成長

猜猜看Space X有幾個員工?「復仇者第三集:無限之戰」(Avengers: Infinity War)有多少工作人員?

要(假裝)拯救世界都需要這麼大手筆,何況解決世界現今正在面對的各種危機,沒有協力合作,人類基本上沒有出路。

協作的基礎有三:共同目標、彼此信任、分擔責任。

我們都知道協作的重要。但,協作要怎麼教?以建構式學習的概念著手,我們能夠做最有效的「安排」,是為孩子們製造環境。製造什麼環境?給他們什麼回饋?在外面、在家裡,你我又可以怎麼見招拆超?一起來聆聽。

Dec 09, 202120:44
26. 爸媽慢慢來(3) 妳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真的。

26. 爸媽慢慢來(3) 妳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真的。

這集的內容在我心裡醞釀了很久,因為,心疼。每每聽到朋友真心地感嘆:「如果我的孩子在別人家長大,可能會更幸福」,沒有別的,就是覺得心疼。承擔母職,是給了一條命、再賠上半條命。若果如此,還覺得自己不是個夠好的媽媽,那會有多傷啊?
再談一兩集協作之後,想談一談parenting style/mothering style. 這一篇,作為一個掏心挖肺的前言。請妳喜歡自己,像你的孩子好喜歡妳一樣。
Dec 02, 202114:45
25. 讓大人學協作成為孩子最好的示範:三訪冷彬

25. 讓大人學協作成為孩子最好的示範:三訪冷彬

這一集節目追加笑淚交織的故事。其實協作不是一門分立的學問,要能夠讓一個團隊以最佳狀態工作,與事者的心態、溝通技能、以及將「主場」讓渡出來的格局,都會決定案子的執行能否順暢執行。教育現場的「案子」,著重的不是績效,而是改變一個個年輕的生命,讓新的可能性出現。一起來聽故事,感動的、尷尬的、驚喜的、有笑有淚的故事。

................................................................................................................................................................................................................................

冷彬/ 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社工碩士,富邦文教基金會總幹事,青少年發聲計畫主持人,投身青少年社會工作領域二十年, 不停觀察、思考及嘗試以不同的藝術體驗、社會實踐融入兒少教育工作, 努力在工作中貫徹青少年自主培力的信念,希望藉由「青少年發聲」教育,發展台灣青少年主體性論述。近年來推動「青少年巡迴電影學校」計畫,為全台灣第一個系統性建立影像教育的嘗試,並將課程系統逐步向下延伸至國小。

富邦文教基金會 https://www.fubonedu.org.tw/content/info/index.aspx

若聽眾朋友對於訪談內容中提及的案子有興趣,可以從以下的影片連結中更多了解內容。

攝影創作課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Pj4od_6DWs&t=38s

短片營隊課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GvkIRG2SiQ&list=PLUBG0xn2WqU5LUJx7hbsUCMlLRwLCyHV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MFRhSaLTBQ

國際紀錄片影展青少年評審團課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a6rBxTRdeE&t=311s 

Dec 01, 202159:31
24. 再談協作--我的孩子是獨行俠?是個性、還是社交技巧?你的場子,可以容錯嗎?

24. 再談協作--我的孩子是獨行俠?是個性、還是社交技巧?你的場子,可以容錯嗎?

等不及想跟大家分享在節目中加入的新元素~

大家都很忙,常常覺得我們是被生活推著前進。To-do-list綿延到天邊,有時一整天腦子沒有停過,心,也疲憊。從這一集開始,加入一點新的元素 Mindfulness. 這是我讀博士班時研究的其中一個主題,但老實說,我自己是在博班畢業後、疫情期間才親身體會mindful parenting/mindful living的力道。我把平常在鋼琴上隨意彈奏的曲子錄起來,每次節目開始前,跟大家分享一個片段,邀請你送給自己一分鐘,聆聽自己的聲音,也想一想當下的你要對自己、對生活說什麼。如果你想直接聽節目內容,也可以在app上直接快轉一分鐘,就可以聽到那一集討論的內容喔!

新的嘗試,歡迎大家透過留言或者私訊告訴我你的想法與建議。

這一集繼續談協作。到底能夠與人順暢共事是個性、還是社交技巧?辨別兩者的不同,是師長、父母開始幫助孩子進步的關鍵。從球場上那個球黏在手上傳不出去的獨行下、到兄妹為著怎麼排書本而氣呼呼的家裡客廳,來談一談成人如何為下一代搭建學習協作的鷹架。

Nov 18, 202127:42
23. 大家都看電影,但你真的「看懂電影」了嗎?老師、導演、機構如何合力翻轉孩子的觀影經驗?再訪冷彬

23. 大家都看電影,但你真的「看懂電影」了嗎?老師、導演、機構如何合力翻轉孩子的觀影經驗?再訪冷彬

Digital native指的是在科技高度發展的數位時代成長的孩子。相對於這個使用電腦、智能手機、網際網路如家常便飯的世代,我們也有標籤:Digital immigrants: 從紙筆、打字機年代移民而來的「上一代」人類。不只是媒體與影像,作為教育者、教養者的我們,要面對許多類似這樣的調整,父母如此,校園中的老師們更是疲於奔命。協作,資源的巧妙搬運組合,已經漸漸成為面對孩子們各樣需求的解方。

這週的節目,再訪富邦文教基金會總幹事--冷彬,繼續從影像教育切入,談青少年工作的多樣可能性。

................................................................................................................................................................................................................................

冷彬/ 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社工碩士,富邦文教基金會總幹事,青少年發聲計畫主持人,投身青少年社會工作領域二十年, 不停觀察、思考及嘗試以不同的藝術體驗、社會實踐融入兒少教育工作, 努力在工作中貫徹青少年自主培力的信念,希望藉由「青少年發聲」教育,發展台灣青少年主體性論述。近年來推動「青少年巡迴電影學校」計畫,為全台灣第一個系統性建立影像教育的嘗試,並將課程系統逐步向下延伸至國小。

富邦文教基金會 https://www.fubonedu.org.tw/content/info/index.aspx

若聽眾朋友對於訪談內容中提及的案子有興趣,可以從以下的影片連結中更多了解內容。

短片創作課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YnXxn3icQ&t=500s

學生作品範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CEPtsEJhzM&t=17s

Nov 16, 202131:25
22. 國中生/博物館/拍電影?協作正在改變校園,你跟上了嗎?Feat. 冷彬 富邦文教基金會總幹事/青少年發聲計畫主持人

22. 國中生/博物館/拍電影?協作正在改變校園,你跟上了嗎?Feat. 冷彬 富邦文教基金會總幹事/青少年發聲計畫主持人

腦筋急轉彎:帶一群國中生到博物館去拍電影,請問,要帶什麼?

等等!這不只是腦筋急轉彎,真的有人瘋到願意做這種事!導演、博物館員、青少年工作者、跟一群高國中生,用攝影機與對話,會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呢?接下來這幾集,讓冷彬來講故事給你聽。這次,邀請這位常任我心目中"認真的女人最美麗"冠軍寶座的好朋友,用過去十年在青少年工作領域的闖蕩與觀察,告訴你不只小孩要學協作,大人也正加班趕課!

................................................................................................................................................................................................................................

冷彬/ 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社工碩士,富邦文教基金會總幹事,青少年發聲計畫主持人,投身青少年社會工作領域二十年, 不停觀察、思考及嘗試以不同的藝術體驗、社會實踐融入兒少教育工作, 努力在工作中貫徹青少年自主培力的信念,希望藉由「青少年發聲」教育,發展台灣青少年主體性論述。近年來推動「青少年巡迴電影學校」計畫,為全台灣第一個系統性建立影像教育的嘗試,並將課程系統逐步向下延伸至國小。

富邦文教基金會 https://www.fubonedu.org.tw/content/info/index.aspx

若聽眾朋友對於訪談內容中提及的案子有興趣,可以從以下的影片連結中更多了解內容。

#史前博物館的合作課程 (部落故事報導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j2AdhKexCE&list=PLUBG0xn2WqU6yojVLRhcnMNZ-_Retbk8E&index=11  (長版/四個部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0o3acSz-YE&list=PLUBG0xn2WqU6yojVLRhcnMNZ-_Retbk8E&index=7  (短版/都蘭部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MxBoKz_O9U&list=PLUBG0xn2WqU6yojVLRhcnMNZ-_Retbk8E&index=6  (短版/達魯瑪克部落)

#國家人權博物館合作綠島創作課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Vi9JxQ8-ks&t=2s

台灣歷史博物館的學生作品: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UBG0xn2WqU5bSdo5qwz5Ml7NBAUyRUce

Nov 05, 202143:47
21. 這個世界還有別人?西瓜不能只吃最甜的部分?Really?芭芭拉史翠珊&發展心理學權威異口同聲說/唱: People need people

21. 這個世界還有別人?西瓜不能只吃最甜的部分?Really?芭芭拉史翠珊&發展心理學權威異口同聲說/唱: People need people

終於有機會講到幾年前在包肥店中的事件,我等這一天等很久了。不曉得那對祖孫還好嗎?^_^|||

"People who need people, are the luckiest people in the world." 1964年 芭芭拉史翠珊 主演的Funny Girl百老匯大戲,唱出了多變的世代中不變的人性;這與發展心理學權威Dr. Michael Tomasello 指出人之異於禽獸者的關鍵差別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一集,來探索(壓榨)小孩做家事的種種好處,敬請服用。


Oct 27, 202125:02
20. 三分鐘到了,該「嗶嗶」了嗎?要公平?還是要同理?為孩子搭起學習協作的鷹架

20. 三分鐘到了,該「嗶嗶」了嗎?要公平?還是要同理?為孩子搭起學習協作的鷹架

協作,跟盪鞦韆三分鐘計時器有什麼關係?大有關係。

從建構主義的觀點,學習者是學習的中心,身邊的老師或家長,則是「搭鷹架」的建築師。依賴計時器來達成公平,是不是最好的方法?

如果我們不「引導」,孩子可以處理衝突嗎?聽聽這100種有道理的聲音。

http://parentparticipatingeducation.blogspot.com/2021/10/blog-post_16.html

真正的力量,來自於內在。你,選擇搭什麼鷹架?

Oct 21, 202117:07
19. 爸媽不出手,才知有沒有?校園中的協作,父母真的有一咖,但跟你想的不一樣?三邀 Dr. Sean Kao

19. 爸媽不出手,才知有沒有?校園中的協作,父母真的有一咖,但跟你想的不一樣?三邀 Dr. Sean Kao

“No one can whistle a symphony. It takes an orchestra to play it." – H.E. Lucckock

耶魯大學神學院教授的傳世名言,一個11歲的男孩也心領神會?(而且這個男孩我很熟哇哈哈)

Dr. Kao又來囉!今天要繼續談校園中的Collaboration. 有給學生的警世諫言、也有給爸媽「小心誤區」的警示牌。

但你更應該把音量轉大聽的部分是~如何在「隔層紗」的美國教育體系中,重新認識「你」的定位。協作,不只發生在孩子的學習模式裡,更發生在老師與家長1+1>2 的magic中!

最積極的作為,是在孩子應該自己負責的project中收手、不作為; 另一方面,突破亞洲家長的舒適圈,跟老師(正義者)聯盟,收復失土、還我河山....(到底講到哪裡去了?還是自己去聽吧!)

喜歡這個Podcast的話,請給好評,並且介紹給朋友喔!


Oct 14, 202140:15
18. 豬隊友成就好故事?Group project的眉眉角角. 再邀Dr. Kao娓娓道來

18. 豬隊友成就好故事?Group project的眉眉角角. 再邀Dr. Kao娓娓道來

你我當高中生的「古時候」,團體報告,我們偶一為之。幾年過去,project-based learning成為顯學,而協力共作成了此新型態學習的默認基礎。你的孩子是神隊友?還是豬隊友?在完成團體目標時,半大不小的準大人們怎麼在完成目標、與學習團隊合作的藝術中,找到一條海闊天空的路?

再度邀請Dr. Kao開講,帶來第一手的資料、深沈的反思、以及新鮮的觀點。這一集,其實不止講給準大人聽,也講給我們這些需要跟孩子們一起重新學習當別人的好隊友的大人聽。

Oct 06, 202119:35
17. 從「造飛機」到波音787...協力合作是美德?還是必要? Feat. 超人氣美國升學版版主Dr. Kao霸氣開講
Sep 30, 202131:51
16. Inspiration 4, 維基百科, 新冠疫苗...Mass collaboration如何改變世界?

16. Inspiration 4, 維基百科, 新冠疫苗...Mass collaboration如何改變世界?

太空旅遊、維基百科、新冠疫苗...有什麼交集?除了「我都想要!」之外,這些都是奠基於Mass collaboration之上的產物!
你知道Cooperation 與Collaboration之間,那個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的關係與區別嗎?
許多學者認為21世紀關鍵能力中,協作能力Collaboration最為關鍵,為什麼呢?今天的短篇,先從幾個改變人類生活的例子來看看,大規模協作如何改變世界。
Sep 23, 202117:25
15. 溝通=跳探戈?漲滿的情緒怎麼解?TA理論(2)角色轉換的藝術

15. 溝通=跳探戈?漲滿的情緒怎麼解?TA理論(2)角色轉換的藝術

寫完稿子裡「國中生做數學功課」的例子,隔天就跟我家的國中生在一模一樣的衝突中奮戰。眼淚,兩個人都有。如果有一點成長,希望也留在各自心頭。

做媽,容易嗎?

這一集,好難。兩個版本的稿子,我反覆刪減多次,就連錄音,都錄了兩三版。對我來說,預備每一集的內容,都是對自身狀態的重新檢視。那些我以為自己已經釐清的觀念、練成的功,原來,還得經過一些修正與淬鍊。謝謝您的聆聽,陪我一起。

孩子每天都在成長,我們也一起進步吧!

---------------------------------------------------------------------------------------------------------------------------------------------------------------------------

- 怎麼在生活中應用TA理論提及的父母型、成人型、與孩童型溝通人格?不同的配對型態,又會帶來什麼樣的火花?

- 當孩子的情緒漲得滿滿時,你我怎麼接招?用「接、問、解」三字訣來安定心神吧!

Sep 15, 202127:48
14. 每次對話都不歡而散?從TA人際溝通理論看看你是父母、成人、還是孩童(1)

14. 每次對話都不歡而散?從TA人際溝通理論看看你是父母、成人、還是孩童(1)

上集節目結束在於成人的心態轉變,在孩子漸漸長大時,我們(被迫)從唯一的權威退位,成為嚮導及同行者。以PAC溝通理論探索親子或師生溝通的提升,有這麼一點異曲同工之妙。人際溝通大師Eric Berne在九0年代中期提出的TA理論(或稱PAC理論)至今仍在應用心理學界存在很大的影響力,他認為每個人的溝通模式都由不同成份的「父母」、「成人」及「孩童」三種型態綜合而成。這一集先一起來了解這三種溝通角色的特色,也請大家自我測試一下,找出自己的樣子吧!

http://wp.chjh.tp.edu.tw/blog/apest/files/2011/11/PAC_Zodiac.pdf

Sep 02, 202114:00
13. 爸媽慢慢來(2) 當我們不再是孩子的天,就做孩子的嚮導吧!

13. 爸媽慢慢來(2) 當我們不再是孩子的天,就做孩子的嚮導吧!

當孩子小的時候,我們是孩子的天,所有的疑難雜症,我們都有解方。

漸漸的,你把孩子照顧得很好,他的羽翼漸豐。慢慢的,他飛得很高、看得很遠,帶回來的問題,我們不再有完美答案。

換個角度想,也是時候,我們不需要、也不應該有完美的答案。

需要轉變與放下的,是那個習慣堅強無畏了許多年的自己。

從抱著他走,道並肩而行,這一路的風景,也許更加美好。


Aug 20, 202109:28
12. 溝通四層次(4)Create a Joint Story共構一個故事: 玩好玩滿,溝通無礙?

12. 溝通四層次(4)Create a Joint Story共構一個故事: 玩好玩滿,溝通無礙?

你玩過「官兵捉強盜」‘「小姐與流氓」嗎?或者你看過小孩們玩「小狗與主人」?
這與你我學生時代一群人熬夜完成一個團體報告,竟然用的是類似的溝通技巧?
能夠角色扮演,是Theory of mind的高度展現。來聽聽看課堂、家庭的佈置,如何增進孩子的對話與合作能力。
Aug 20, 202114:59
11. 溝通四層次(3) Dialogue II 先同理,再處理:向孩子溫柔示範"我懂你"!

11. 溝通四層次(3) Dialogue II 先同理,再處理:向孩子溫柔示範"我懂你"!

你也期待孩子長成一個能夠體貼他人、善於與人溝通的成人嗎?

那你得「善用」這些今天令人不太愉快的衝突情境,向孩子「示範」如何理解別人的情緒,並且溫柔的完成該做的事。

「先同理、再處理」是大人能夠小贏每場戰役的心法。你的溫柔,不會輸。

Aug 18, 2021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