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哩哩叩叩
By 哩哩叩叩
三個新聞所畢業生,挖掘生活中有趣的哩哩叩叩。每個月會從一個關鍵字出發,透過聲音報導/專訪/讀書會/閒聊,用不同角度走近一個議題,敲開議題的大門。
🗣 我們是誰
Shawn,現居上海,數據新聞記者,關注個人成長、宏觀經濟、社會科學,喜歡健身、二次元。
Brenda,現居臺北,文化媒體編輯,喜歡梅雨季待在室內被雨聲包圍的感覺。
Sophie,現居臺北,暫時無法定義自己喜歡什麼,初入職場,每天都在重新認識自己。
📢 每週四中午12點更新
🔍 IG搜尋:lilikoko_podacst
📮 商業合作&聽眾來信:lilikokopodcast@gmail.com
📦 贊助箱:https://p.ecpay.com.tw/FBFB4FB
🗣 我們是誰
Shawn,現居上海,數據新聞記者,關注個人成長、宏觀經濟、社會科學,喜歡健身、二次元。
Brenda,現居臺北,文化媒體編輯,喜歡梅雨季待在室內被雨聲包圍的感覺。
Sophie,現居臺北,暫時無法定義自己喜歡什麼,初入職場,每天都在重新認識自己。
📢 每週四中午12點更新
🔍 IG搜尋:lilikoko_podacst
📮 商業合作&聽眾來信:lilikokopodcast@gmail.com
📦 贊助箱:https://p.ecpay.com.tw/FBFB4FB

哩哩叩叩Sep 07, 2023
00:00
52:53

EP.167【食慾】看他吃飯⋯覺得真的好好吃!
最近看了《孤獨的美食家》電影版,當中最讓我難忘的一道料理是電影開頭出現的洋蔥湯,那是飢腸轆轆的五郎在巴黎街頭努力找到的一家餐廳,看完電影後我就跑去超市買了兩顆洋蔥,在廚房花了快兩小時,終於也喝到了洋蔥湯。身為愛吃的人,我忍不住在想為什麼這些料理會這麼吸引我?明明透過畫面只能感受到聲音和影像,但影像製作背後的巧思、演員傳達美味的表演,都讓我不游得的被挑起食慾!本集,Brenda會分享過去看過的幾部美食戲劇,也聊聊影像到底是如何散播美味的電波。本集你會聽到:美食戲劇的第一步:讓你餓!!如果攝影機沒有在拍攝,誰會在餐廳裡大喊好吃?透過影像傳達料理的美味,秘訣是蒸氣!時間軸:1:58 為什麼Brenda今年的關鍵字是「食慾」?2:43 《孤獨的美食家》電影上映啦,松重豐是如何成為吃飯吃得很香的人?7:30 《松子的真實人生》讓我意識到,即使是美食戲劇也不可能完全真實10:36 越餓飯越好吃,一定要讓主角飢腸轆轆!12:57 料理設計師飯島奈美如何透過餐點製作傳達食物的美味20:47 不同演員傳達出的好吃截然不同,Brenda最喜歡的是女孩子豪邁吃飯23:12 出乎意料的美味表現方式,哪裡來的哈密瓜王子???
Apr 24, 202529:49

EP.166 社群媒體邊緣人的「為何發文?」大哉問
寫日記、拍vlog、拍照、發文、發限動……當代人們記錄生活、表述自我的方式百百種,但記錄有時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你為何記錄」是這集節目最初的提問,卻長出曲折離奇的談話觸角:為了變現、因為習慣、想舒緩心情、希望被別人關心、只要「那個人」看到就好……最後收穫了一套當代社群媒體使用心理指南,人類真是好複雜的生物啊!#本集話題1、murmur日記,就像妮妮的兔子2、和工作脫鉤後,動力源源不絕3、怎麼讀懂社群媒體世界的空氣#標題底圖出處Photo by Georgia de Lotz on Unsplash#時間軸01:54 各種工作os,都寫進murmur日記裡09:13 寫寫寫,當自己最大的啦啦隊11:14 長大後看妮妮揍兔子,好有道理13:56 為什麼Shawn到荷蘭後開始拍vlog?19:56 拍vlog和記錄生活,是兩碼子事!21:48 正為住房公積金煩惱中……歡迎聽友給建議!25:20 朋友相聚必拍底片,照片洗出來就像送禮29:35 低度社群媒體使用者,像閒雲野鶴,也像間諜!?34:29 發文談離職,是當代網路禮儀38:47 微信朋友圈超過一千人,只看得到一人過得不好的樣子39:43 在社群媒體上的我,字裡行間都是待破解的暗號42:03 公開發文,其實只希望那個人看到
Apr 10, 202547:34

EP.165【韓綜】讓我們一同歌唱:金泰浩的音樂宇宙+ GD = Good Day
音樂和回憶會連結在一起,所以人們到一個年紀後總只喜歡聽老歌。但如果能看著音樂從無到有誕生,對這首歌又會產生更深的羈絆,這就是Sophie喜歡音樂綜藝的原因。最近,Sophie看了韓國節目製作人金泰浩和GD的音樂綜藝《 Good Day》,作為Bigbang歌迷和金PD節目的忠實粉絲,對Good Day的感想是……有些一言難盡!?這是關鍵字 #韓綜 的系列專欄第一集,首次單口,各種亂聊,歡迎隨意聽聽~#本集話題1、看Good Day之前,必須認識無挑歌謠祭2、吃了誠實豆沙包的Good Day觀後感3、MAMA傳奇的14分鐘影響今年選題#推薦的無挑歌謠祭曲目1、G-Dragon、朴明洙《哥要風流 (바람났어)》feat.朴春(2011,西海岸高速公路歌謠祭)2、IU、朴明洙《Leon(레옹)》(2015,嶺東高速公路歌謠祭)3、G-Dragon、鄭亨敦《試試看吧 (해볼라고)》(2013,自由路歌謠祭)4、李笛、劉在錫《言之命至 (말하는 대로)》(2011,西海岸高速公路歌謠祭)5、五大天王(hyukoh、鄭亨敦、長谷川陽平-張基河與臉孔們)《帥氣的庫房》(멋진헛간)(2015,嶺東高速公路歌謠祭)#節目底圖出處:Photo by Linh Pham on Unsplash#時間軸01:22 聊起韓國娛樂圈八卦,精神都來了05:06 被金泰浩音樂綜藝宇宙支配的人生10:20 音樂綜藝的有趣之處:參與、養成、看人受苦13:46 命運多舛的Good Day16:30 集數過半,歌在哪裡?22:43 社畜的疲憊夜晚,因站在同一片土地上而感動(雖然是誤會
Mar 26, 202528:16

EP.164 那些值得花錢的虛擬服務!
大家會給虛擬服務付費嗎?從什麼時候開始願意在這方面花錢呢?又購買了哪些服務呢?本集節目,我們從自身的使用情況出發,從學習、工作、生活方面向大家推薦幾款我們喜歡的虛擬服務,本期節目全程無廣,大家可以安心使用。本集節目:1、學習語言的好方法2、諮詢服務值得購買嗎?3.控制螢幕又有新招啦時間軸:2:18 我以前都是免費仔耶3:05 奇蹟暖暖我都忍住了!一件衣服都沒買4:00 消費陷阱讓人開始購物08:55 實用的學習資源:八十八元購買終身會員13:25 愛到用它的名字命名植物17:52 除了多鄰國,學習語言的另一個app22:20 英文聊天APP與真人教師哪個好啊?31:19 一直看免費的東西,好嗎?40:15 Shawn與螢幕使用時間的比賽44:44 選擇我喜歡的還是被我喜歡的?49:13 觀影體驗升級的方法
Mar 13, 202553:48

EP.163【腐劇】交往20年後被分手,我們還需要長期穩定的關係嗎?
heyyy大家好,本期是Shawn年度關鍵字的第一期節目,沒錯,Shawn今年想聊聊「腐劇」。第一部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美劇「中年失戀危機」,我一直很好奇中年同志的生活,也很好奇,當年齡增長,生活趨向穩定,感情在歲月的累積下生根發芽後,突然的分手、離別將是何種痛苦?如何走出傷痛,如何接受抽離,這些都是我在看這部電視劇時所好奇的。當然,除了電視劇,我們也分享了彼此關於失戀、長期穩定關係的看法~本期聽點:1、三人愛的腐劇推薦2、哪種分手更讓人痛苦3.長期穩定的愛情關係,能被取代嗎?時間軸:1:45 CP感很強的《去唱卡拉OK吧》,也推薦《估算錯誤的心》6:05 大推和山山的作品啦,12:10 Shawn推薦的《解除跆拳道的詛咒》、《緊急求救:孤星》、《中年失戀危機》18:15 Shawn在荷蘭養老院遇到的老年同志爺爺24:50 那些亂七八糟的分手原因-《分手擂台》29:55 終於!恭喜! 嗚嗚嗚,恭喜哦44:15 身邊的長期穩定關係,還有多少呢?48:15 長期穩定的愛情關係,能被取代嗎?
Mar 01, 202559:12

EP.162 2025年,與大家相約兩個禮拜見一次面!
二月快樂~我們終於上線今年的第一集節目,感謝點進來收聽的你🌞
在這集我們報告了關於接下來一年節目的新規劃,在各自忙碌的生活中,希望仍然能夠維持穩定的更新頻率和大家見面,因此有了這次的調整,我們也分享了關於一月的近況,以及最近沈迷的事物。
歡迎留言和我們分享:
🌸吃火鍋一定要加哪種料
🌸新年立志要做,但已經放棄做的事情
🌸最近沉迷的小小興趣是什麼
Shawn和同學的春節火鍋到底有沒有變成黑暗料理?
當天紀錄看這裡➤https://reurl.cc/O5akXX
時間軸:
1:13 大家年末的公司尾牙都算是吃得歡樂,Shawn的春節火鍋是否注定會成為黑暗料理
11:03 一月的近況更新,與已經放棄的新年新希望(一年初始真是學語言的好機會,也同時會是半途而廢的倒數開始)
15:55 這一年我們都在運動方面大有斬獲,誰能想到剛開始做節目時只有Shawn一個人有在規律運動
24:23 節目有新的規劃!請最有組織性的Sophie為大家說明
31:48 Shawn因為箱根驛傳點燃對於跑馬拉松的熱情,大家請都去看《強風吹拂》!!!
43:06 I人的浪漫就是,Sophie蓋印章蓋的很開心,這個印章只有Sophie自己一人
50:45 想要挑戰春節投身一部影視作品的Brenda,參與了一場聊天室狂歡
Feb 14, 202559:23

EP.161 哩哩叩叩四歲了!這或許是我們變化最大的一年!
時間來到年尾,代表哩哩叩叩這個節目又度過了一年,今年是我們的四歲生日!一邊感歎時間怎麼過得那麼快,一邊覺得真是不可思議我們竟然一起做了四年節目。
哩哩叩叩從我們的研究生時期開始,一路到現在有人持續在第一份工作、有人換了一份工作,也有人決定轉換跑道,做這些改變的時候,彼此說不上提供了什麼實質協助,但是在做節目的過程中傾吐和傾聽,是這個節目為我們帶來最大的收穫。
謝謝各位聽友的陪伴,感覺一路上這個節目也歷經滿多變化,謝謝大家總是給予我們最熱情的回應。
這集你會聽到:
我們三人的近況更新,先在這邊祝福所有人平安順利度過今年
個性的改變、人生道路的改變,關於我們今年做出的選擇
節目的未來是什麼,前方還有一片未知,有些時候則要隨緣
時間軸:
2:35 Shawn在歐洲衡水垂死爭扎
7:35 Sophie要準備出差採訪,發現有些心境和Shawn有點類似
10:38 Brenda出差回來啦,謝謝老父親們>
Dec 05, 202401:04:49

EP.160 【夢】如何從癡人說夢,到夢想成真?
白日夢,常被說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是癡人說夢,是異想天開。但幻想自己期待的生活,想像某件事達成的時刻,也不是一件錯事!10月主題月的最後一期——白日夢,我們聊了聊「吸引力法則」,從不切實際到願望達成,吸引力法則究竟做對了什麼?我們該如何實現自己各種各樣的「白日夢」呢?
本集節目,你將聽到:
1、一部關於「吸引力法則」的奇怪影片
2、白日夢成真的關鍵元素
3、三人的”白日夢“
時間軸:
0:50 上期節目的異樣-Shawn的錄音檔缺失了
5:40 Brenda的白日夢:抽獎抽中我吧
6:50 拜拜也是白日夢嗎?
9:05 Sophie:脫離現實的暢想,才是白日夢吧
11:10 Shawn:人生抉擇都是靠白日夢
15:00 Shawn媽媽,種下吸引力法則的種子
19:50 紀錄片-自然法則,吸引定律,心想事成的秘密
25:30 實現白日夢的關鍵:行動
30:30 時間管理也是一種吸引力法則吧
35:10 吸引力法則的操作手冊
37:40 採用吸引力法則的一周
49:45 三人三個月內的美好“白日夢”
Nov 14, 202401:03:06

EP.159【夢】從狗血劇到世界崩壞,你的夢境有多精彩?
你都做過什麼夢?最常在夢中發生的劇情是?最令人害怕的是什麼夢?
本集節目我們和大家分享開心的、恐怖的、最常出現的夢境~有些與我們現實生活毫無關聯,有些卻和現實生活緊密結合。
也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和我們互動,分享你有趣的夢境~
本集節目你將聽到:
1.戀愛腦人看短劇後的狗血夢
2.壓力一大就出現的惡夢
3.另闢蹊徑,破解惡夢的好方法
時間軸:
1:33 Shawn印象非常深刻的狗血夢
9:15 霸道總裁送給我的金戒指
12:30 Sophie常做的惡夢-跑步、山洞、老人
19:55 Brenda的夢境-一個人的秘密空間
23:55 希希來信,生病發燒時的惡夢
28:20 討厭的人為什麼總是出現在夢裡
32:05 夢中出現的動物
36:50 什麼動物最常出現在夢中?
37:25 夢到它,是緣分,又是關係不順
42:30 這個夢,跟現實生活太像了吧!
Oct 24, 202446:43

EP.158【夢】我的人生,就交給你來做決定了!
有一種互動模擬遊戲是,就是你會以第一人稱的視角推進劇情,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件,你會面臨不同選擇,像是要講什麼話、要做出哪種反應,這些不同的選擇也會導向截然不同的結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那種事後想想,希望能做出不同選擇的事件呢?
前陣子Brenda和Sophie看了藤本樹的動畫電影《暮然回首》,當中也有演繹到類似的概念,如果從未遇見這個人,是不是他會過得更好?今天的節目我們想要加入一點互動,如果把我們的人生交到另一個人手上,彼此會做出什麼不同選擇呢?
本集你會聽到:
不管什麼考量一率送到重考專區
不管何時都要考慮脫歐的影響
宇宙啊,究竟誰會是超時空守護者呢?!
時間軸:
2:15 今天的遊戲說明,兼論如何玩壞別人的一天?
4:58 Brenda的抉擇之一:大學考試失利,下一步該怎麼辦?
12:00 Brenda的抉擇之二:在台北住了十年,一些離開台北的工作機會
18:08 Shawn的抉擇之一:研究所要去哪裡讀書?大學直升、出國或出境讀書
23:24 Shawn的抉擇之二:研究所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不同職業、不同城市
28:00 Shawn的抉擇番外篇:一份時空膠囊請查收
34:42 Sophie的抉擇之一:這個想參加、那個也有興趣,是否要顧及情誼呢?
39:14 Sohpie的抉擇之二:或許會是最影響哩哩叩叩這個節目是否誕生的問題
Oct 17, 202449:20

EP.157【夢】就算白天不清醒,晚上也要清醒做夢
沒有翅膀卻能飛、用超能力拯救地球、和喜歡的人到處去玩……「夢」裡什麼都有可能發生,但在經歷各種不可思議的奇妙瞬間時,我們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做夢。
但如果可以在夢中「醒著」呢?
十月主題月「夢」的第一集,我們試著做清醒夢、分享各種成功或失敗的小故事,以及夢如何反射出對現實的擔憂、焦慮、期待和渴望。
本集話題 -
做清醒夢,也有SOP?
我們做了什麼夢?
為什麼總是出現同一個夢?
-時間軸-
00:34 睽違一個月錄音,故作開朗被抓包
01:56 為什麼這個月要聊「夢」?
04:10 介紹本月讀書會書籍、什麼是清明夢
07:47 在夢中「醒著」,我心想事成、飛天遁地
14:00 如何做清醒夢?先從記錄夢境內容做起
19:23 不斷問自己「我在做夢嗎」,其實有點可怕……
23:03 造夢小天才向大腦下訂單:我要做戀愛夢
28:27 許願時間:在夢中享用《黑白大廚》參賽者做的菜
32:11 從逃脫不了的「考試夢」,思考醒著的我被什麼困住了
39:39 大驚!原來清醒夢不是清醒夢
-標題底圖出處- Photo by Sindy Süßengut on Unsplash
❑ 夢境徵求 ❑
這個月的聲音報導想收集不同的夢,歡迎聽友錄音聊聊自己做過的夢,包括但不限於:你是誰(可簡單介紹自己、想被稱呼的名字)、夢境內容、做夢的感受,以及覺得自己為什麼會做這個夢
歡迎把錄音檔寄到:lilikokopodcast107@gmail.com,期待收到你的夢~
Oct 10, 202441:56

EP.156【熱!】麵包加熱會變好吃,人類加熱會變優秀嗎?
「如果你問我,洗澡用冷水還熱水好?不用考慮,當然是熱水澡!關進浴室被霧氣圍繞,辛苦了一天,給自己點回報。」——蛋堡〈熱水澡〉
八月主題「熱!」,我們前面聊了很多熱帶來的傷害,在夏末初秋的這個時刻,這集想反過來聊聊,熱說不定會帶來的好處,就像歌手蛋堡唱著「不用考慮,當然是熱水澡!」,也分別帶來彼此的近況更新和關於炎熱的快問快答,歡迎收聽~
🧊本集你會聽到
Shawn在荷蘭安頓兩週了,雖然節目中沒有聊到,但他頭髮變很捲!
Sophie無法接受露手臂,但可以接受露肚子
Brenda上週去首爾玩,烤鰻魚真好吃!
🧊時間軸
0:57 隆重歡迎調整好時差的Shawn同學,歡迎搜尋Shanw的小紅書「連一卷」持續關注荷蘭留學生活
4:29 Shawn的東北澡堂初體驗——這是一座神廟嗎?
6:07 乾蒸和濕蒸分別帶來的好處
9:20 為什麼夏天天氣這麼熱還要泡溫泉呢,來自中醫的「冬病夏治」
12:43 韓國烤鰻魚!!讚讚讚!!!
15:08 中醫觀點上,寒涼、溫熱的體質和食材對身體的影響是什麼
19:51 今天夏天變得喜歡吃苦的(食物)Brenda
22:20 即使流汗也要吃辣!
26:10 冰棒喜歡吃什麼口味?結果大家都沒在吃冰棒
28:38 游泳能夠幫助減脂嗎,還是會叫放肆的吃吃喝喝,以及關於夏日泳池的戀愛幻想
33:40 會不會因為對身材不自信不太敢穿無袖~以及一個不穿無袖的家庭
35:45 迎接火熱的太陽吧!之默契大考驗
36:36 Sophie的童年記憶與臺南人的驕傲如何被台北改造了
38:19 從冰箱中拿出來的食物能不能直接吃?
Sep 05, 202441:57

EP.155【熱!】看完《溫度的正義》,冷氣立刻調高兩度 ft. 成大建築系教授林子平
「每年的夏天,都將是你餘生最涼的夏天。」這是成大建築系教授林子平在談都市熱島研究時,時常會放在簡報中的文字,旁邊通常會附上一張紅通通的都市氣溫地圖。
林老師說,向政府官員科普高溫研究半天,衝擊力比不上秀出氣溫地圖。有了圖,人們就會比較「為什麼某縣市/區域特別熱」,更想積極找解方。地圖萬歲!林老師稱其為「圖資的正義」。
展現圖資的正義,是為了弭平升溫帶來的不正義。這集哩哩叩叩,我們邀請林子平老師談他六月底出版的新書《溫度的正義》,帶大家認識都市熱島效應、了解溫度的公正轉型之路,以及思考冷氣究竟要開幾度比較ok......
本集話題 -
1、什麼是溫度不正義?都市熱島怎麼退燒?
2、認真研究固然好,溝通得找新方法
3、氣候研究的「職業病」(或開啟斜槓人生?
書籍資訊 -
1、書名:溫度的正義:全球沸騰時代該如何消弭升溫所造成的各種不公?
2、作者:林子平
3、出版社:商周出版
4、簡介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92189
時間軸 -
00:49 科幻一下:「涼爽的溫度」值多少錢?
05:00 有人快樂吹冷氣,有人住家被淹沒
06:46 有色人種易受高溫危害,和種族隔離政策有關
09:28 台灣也有溫度不正義的問題嗎?
11:28 從南港騎到萬華,溫度差直接迎來世紀末
12:43 都市熱島關鍵字:地表、風、樹、冷氣
15:48 倫敦200年前就發現都市熱島效應,然後……
18:16 都市該怎麼降溫?氣候醫師開四大處方
24:21 解方就在那,怎麼讓做事的「人」動起來?
29:38 為了政策溝通,用力實踐「圖資的正義」
33:31 腦中記滿關鍵氣候數據,有問必答!
35:40 除了當學者,還身兼「溫度警察」和「溫度譯者」
Aug 15, 202441:16

EP.154【熱!】我大概活不到世界末日那天——避暑偏方和巴黎奧運炎熱記事
天氣已經熱到連晚上都可能會中暑了!本月主題「熱!」的第二集,想要聊聊如何降溫,以及降溫小物到底有沒有用,也聊聊今年燒燙燙的巴黎奧運,主辦方的永續政策如何讓運動員熱到不行。
本集你會聽到
🔥從綠豆湯到冰美式,這是台南人的驕傲
🔥不可能都要30歲了還是躺在地上睡覺吧
🔥為了開冷氣大吵一架,聽了就很青春的故事
時間軸
1:25 睡地板,果然還是很爽
3:48 如今想起來還是會脖子一涼的夏日鬼故事~~
7:40 連家的孩子又跑出來玩水了,應該算是社區美談?
10:47 我家巷口的綠豆湯和紅豆薏仁湯絕讚!
14:10 小腸湯和涼茶,地區限定的降溫美味!
17:32 冰冰涼涼的商機,手搖、避暑旅遊、猛暑對策
33:13 北京的夏天不開空調怎麼睡?不開就吵起來!
44:50 最熱的一年奧運,巴黎奧運怎麼做?
54:07 奧運選手如何應對炎熱天氣,普通人又該如何調整炎熱天氣的運動?
Aug 08, 202401:01:10

EP.153 衣服上的汗漬,為什麼成為一種會讓人不好意思的事情?
你是流汗狂人嗎? 我是手汗狂人! 在一年比一年更熱的地球,難免要聊聊流汗的話題。流汗為什麼讓人難受? 流汗越多,瘦越快? 流完汗不能洗澡? 本期我們從汗液切入,展開八月關於「熱!」的探討。
本期節目你將聽到:
1、Shawn被實證是犬科男孩
2、關於流汗的迷思與探討
3、被商業資本所塑造的止汗劑
時間軸:
2:45猜猜誰是汗液狂人
9:30健身房,人類汗液大融合
11:35為什麼流汗會讓人不舒服?
14:25中暑要多喝電解質飲品
16:00年紀越大,對熱度的感知就越差
18:25流汗越多,减脂效果並不一定好
22:50流完汗後,什麼時候洗澡最好?
29:15止汗劑,讓每個人變成香香公主
38:30止汗劑的發展史,靠疾病化淤辱駡形成的市場
53:25止汗劑真的安全健康嗎?
56:34人類抗熱的進化,從脫到穿
参考資料:
紐約時報/How to Stop Sweating So Much(https://www.nytimes.com/2023/06/26/well/live/excessive-sweating-treatment.html?searchResultPosition=34)
止汗劑與體香劑在美國的營銷傳奇(https://m.topys.cn/article/8254)
Aug 01, 202401:00:60

EP.152【休息】等待休更、休團、休息的人回來,是種大人的浪漫
活了二十多年,多少會碰到一些喜歡的人,然後被傷到(凝望遠方)……不是啦!是會遇到自己很喜歡的作品和創作者,但當他們宣布休更、休團、休息的時候,我們滿滿的愛該何去何從?
這集節目既是回憶殺,也是花式示愛,shout out to 八分半、一天世界、衣櫥裡的讀者、凪的新生活、葬送的芙莉蓮、排球少年、SHE、柴靜、黃玠、阿基師、金英夏、Bigbang……等等陪伴我們人生的好朋友們,也歡迎大家跟我們分享你的愛,及等待的故事。
#本集話題
1、當喜歡的創作者休更,心情千迴百轉
2、漫畫讀者擅於等待
3、碰到心上人,客套話都是客製化
#節目底圖出處 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 on Unsplash
時間軸
00:43 哩哩叩叩快四年了,大家想休息嗎?
01:33 做節目要三人閒聊,還是要多採訪專家?
03:01 聊到一半,氣氛越來越緊張!?
05:39 大家來交換秘密……我不用聽,沒關係
07:04 如果個人狀態不好,其實什麼都不想做
10:21 喜歡的內容創作者休更了,然後呢?
15:19 當《凪的新生活》、《葬送的芙莉蓮》休更
20:49 不強求要知道結局(但排球少年必須看結局!)
24:32 單飛不解散的SHE、好久不見的柴靜
28:06 睽違八年發行新專輯的黃玠,與雙向奔赴的愛
32:41 在台北夏季旅展碰到阿基師,人好好~
34:59 請韓國作家金英夏簽書,心花朵朵開
36:04 休息、等待,相信會以更好的姿態再見
36:46 Bigbang和〈Still Life〉
Jul 25, 202439:59

EP.151【休息】中醫如何對抗失眠?
在【休息】主題月的第三集節目,我們邀請到了上海市浦東精神衛生中心的李醫生,來和我們聊聊失眠這件事。
作為精神衛生中心醫院的中醫,李醫生接觸到了很多患有相關問題的病人,因此她也製作了一本關於睡眠的科學讀本——《畫說失眠》,以漫畫的管道,從中醫的角度來科普睡眠。
本期節目你將聽到:
1、睡不著怎麼辦? 頻繁醒來是問題嗎?
2、做夢與身體的關聯
3、如何解决失眠問題?
時間軸:
1:30《畫說失眠》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2:13 失眠的現狀如何? 竟然有30%的成年人有失眠問題!
6:40 睡不著就一定是病嗎?
8:35 頻繁醒會造成問題嗎? 年輕人和老年人有很大區別
10:10 中醫的助眠管道—放鬆功,陳昌樂
13:30 入睡時一直胡思亂想怎麼辦?
15:30 如何提高自己的「正氣」?
17:20 健身運動與睡眠有什麼關係呢?
20:20 中醫如何看待“晨型人”與“夜型人”呢?
21:48 夜晚時鐘裏臟器的排毒角色
24:03 中醫會有最佳的睡眠週期嗎?
26:50 夢與臟器的關係
29:30 中醫中提倡什麼樣的睡姿呢?
32:20 中醫如何解决自己的失眠問題呢?
33:47 電商平台上已配好的失眠茶包可以買嗎?
36:40 中醫如何看待褪黑激素呢?
37:51 簡單在家可做的緩解失眠的好方便
Jul 19, 202439:31

EP.150【休息】好好發呆,是什麼樣的體驗? ft.政大國際發呆大賽發起人 天奉
本週我們想要聊聊去年底在政大舉辦的第一屆國際發呆大賽,政大校友Sophie在學生交流版上看到發起人天奉主辦的發文,並注意到共有70多名學生在期末考前參加這次活動,照片上,大家一起坐在草地上發呆的樣子很有趣。而興致勃勃以拿下第一名為目標的參賽者,究竟有沒有得其所望呢?
本集你會聽到:
國際發呆大賽來了!怎麼玩?
認認真真發呆的人呈現出什麼樣的狀態呢?
試過一次睡前冥想發現讓人很著迷耶
時間軸:
1:14 發呆大賽的規則是什麼?
2:14 發起活動的靈感來源是什麼,為什麼很適合引進政大?
7:40 外國學生也來參加發呆大賽,Brenda想到去歐洲玩的日常景象
9:50 「我就是要來贏得比賽!」全副武裝來參賽的人最後怎麼了?
11:52 認認真真發呆的狀態是什麼?認真到讓主辦單位有點擔心!
13:42 學校單位也參與協辦,為什麼會有老師說「預防勝於治療」?
15:59 無意義本身就是有意義,天奉的無意義時刻都在做些什麼?
20:55 討論了一下最近我們看的《腦筋急轉彎2》,天奉意想不到有共鳴的角色是?!
22:07 在人生中度過第一個有記憶的10年,準備好了什麼?
Jul 11, 202425:49

EP.149【休息】我們與古人的隱密床事——讀《床,與床上的人類史》
結束忙碌的一天、回家、洗完澡,整個人懶洋洋地攤在床上,應該是許多人心中最美好的「休息」姿態吧!但若翻開《床,與床上的人類史》,你會發現,古今中外的人們在床上好忙:可以邊生氣邊開會、邊聊天邊幫床伴排序有趣程度,或開啟政治聯姻表演秀……太多事可以做,讓我們覺得又神奇、又好笑、又瘋狂想吐槽。床真的好好玩!
本集話題
🛏 床的用途百百種:舞台、棺材和聊天好所在
🛏 跟伴侶要一起睡,還是分開睡?
🛏 世上的床任你選,你想睡哪張床?
本集提到的文章
Lene Andersen(2016).Hästens: The Best Sleep I’ve Ever Had.
底圖出處 Photo by @felipepelaquim on Unsplash
時間軸
03:03 我的床,神聖不可亂躺
06:27 太累了,床從邊緣開始被污染
07:42 有的高中生站著睡,有的鋪紙板睡
09:36 白色的床,讓人胡思亂想
11:10 中世紀貴族聯姻,婚床成為政治舞台
13:21 皇室接生床四周充滿細菌
14:27 海上的床是搖籃
16:05 臥鋪和山屋,都不容易
20:22 燈一關,是聊天好時機
26:45 女性視角缺失、沒人相信只是柏拉圖
28:17 伴侶要不要一起睡?兩條被子可以嗎?
32:34 墨菲床、流浪用的床、傳聞中被燒的那張床
35:14 想要安安穩穩地睡在鳥窩裡
37:38 我是在睡吊床,還是在運動?
39:49 部落客Anderson的好床尋覓記
Jul 04, 202444:58

EP.148【重啓】棄文從醫,我的三十歲(Shawn要出國讀書啦!)
在媒體行業工作了三年的Shawn,準備要出國讀物理治療啦~本碩都是新聞專業的他,也算是大換方向了。 臨近30歲,從頭來過,Shawn到底是怎麼想的呢?
本期節目你將聽到:
1、Shawn為何從新聞轉向醫學?
2、Shawn是如何準備的? 申請過程會難嗎?
3、為什麼能如此迅速地轉變方向?
時間軸:
1:45嘉賓Shawn閃亮登場
4:20大學、碩士都是學新聞的Shawn,為什麼要轉向醫學
6:45從博士、到碩士,再到大學,Shawn轉變方向的過程
14:20申請過程麻煩嗎?
18:10 PT本科申請,筆試都要考什麼?面試又會問什麼呢?
22:15 為什麼去荷蘭,不去別的國家呢?
23:25 父母知道這件事嗎? 他們是什麼態度呢?
25:20 Shawn的彌天大謊!!!!
28:55靠自己積攢的薪水,出國讀書會夠嗎?
33:30 Shawn不成功的開源節流經驗
37:30為什麼能這麼輕易地决定出國、換工作、換方向呢?
43:10一路走來,其實都是自己在做决定
47:20哩哩叩叩不會停更!!!!
Jun 27, 202451:25

EP.147【重啓】大學畢業後,我選擇重考大學
在上一集聲音報導中,三位來賓分享出國重讀大學的經驗。但不出國也能重啟人生嗎?這是Shawn在做完上一期聲音報道後的疑惑。如果大學畢業後再重考,值得嗎?重讀大學又是什麼感覺?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到了肖肖,她在先後就讀數學系、基礎醫學後,毅然决然地選擇重考大學,去讀自己的理想科系——臨床醫學。
這一路奔波,肖肖重啓的不只是大學專業,還有對人生主導權的爭奪,以及處理與父母的緊張關係。肖肖說,她後來明白,不是重來,人生就會自動豁然開朗。最重要的,是釐清自己的心為什麼「卡住了」,以及能否能在接下來的生活中,解開這個結。
本集節目,你將聽到:
1、第一次讀大學,糾結的四年怎麼過?
2、重啟,如何改善與父母的關係?
3、奪回生活主導權,也是走一段跟自己、跟他人和解的路
時間軸:
02:04 兩次嘗試,從數學轉到基礎醫學,從基礎醫學轉向臨床醫學
08:20 肖肖為何對臨床醫學有如此大的執著?
10:30 基礎醫學畢業後,肖肖為什麼不選擇工作一段時間呢?
12:15 父母對於重啓的不支持與爭吵
14:35 重考大學的憂慮與壓力
16:20 重考大學,還是好難啊!
20:50 學不下去了,但依舊要堅持的理由
21:50 重考大學的流程,擇校也有講究
22:40 重讀高中,狀態卻更好啦
24:45 父母的轉變,從反對到支持
28:50 考數學時失利,但心態轉變了
32:40 重讀大學不是關鍵,關鍵是找到問題所在
35:20 瞭解到更多現實面,肖肖對醫學職業的看法
38:30 作為過來人,肖肖會建議重考大學嗎?
42:50 無論是重啓,還是修修補補,人生都可以繼續前進
Jun 22, 202448:18

EP.146【重啟】那些想成為別人的時刻,和電影《那個男人》
如果重啟人生不是為了讓現在的自己活得更好,而是為了擺脫現有的人生,這個人該怎麼活?這是小說及電影《那個男人》中某個人的故事,也讓我們想起生活中某些「想成為別人」的日子、因為「我是我」而覺得尷尬的時刻,還有勇氣迸發的瞬間。
本集話題
➡️ 巧妙遊走在暴雷邊界的《那個男人》解析
➡️ 那些因為我是我,而感到格格不入的時刻
➡️ 重啟是勇敢爭取新的人生,還是逃避過去?
節目中提到的文章
➤ 換日線|【特別報導】「我也想當日本人!」被歷史留下的「在日朝鮮人」是誰?為何至今仍飽受歧視?
➤ 轉角國際|日本關東震災94周年 揭開虐殺朝鮮人的黑歷史
➤ 思想空間|朴鮮姬:我在日本讀過的朝鮮學校,和記憶中的柏青哥
底圖出處 René Magritte, La Reproduction interdite, 1937. Oil on canvas, 81.3 × 65 cm. 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 Rotterdam.
時間軸
01:06 簡介電影《那個男人》,以及忍不住一直心動
05:39 有時想變成別人,是因為看上他的皮囊
07:57 想要看起來「兇兇的」,其實早就是啦
10:43 和嚮往的人做一樣的決定,卻失去對生活的掌控權
13:00 讓律師城戶不安的身份印記:在日朝鮮人
19:01 準「在荷中國人」的擔憂、在歐洲酒吧的不愉快經驗
21:45 身上有單親家庭、留守兒童的標籤,還有朋友的尊敬
25:27 小學時突然感受到階級鴻溝,於是不說話、只觀察
31:57 因為敏感身份陷入尷尬對話時,你會保持沉默嗎?
33:36 忍著身體顫抖,為相信的價值觀發聲
40:42 拋棄過去重啟人生,和堅持現有身份生活,都不容易
Jun 20, 202450:30

EP.145【重啟人生】30歲後,他們決定重讀大學
30歲,一隻腳似乎已邁入中年。
很少會再因為被叫叔叔阿姨而皺眉; 身邊的朋友陸續結婚; 自己也逐漸成為職場的「老油條」,一邊恐懼「35歲門檻」的到來,一邊對新人感慨「年輕真好」。
人生的軌道似乎已基本定型,即使跳槽也很難逃出原有框架,用時間換來的經驗難以割捨,只能留下「深耕」,夜夜長嘆「曠野何在?」
但,人生真的就要這樣前行嗎? 本期節目,我們採訪三位藉由重讀大學來重啟人生的嘉賓,他們在30歲前後選擇重新踏入校園,換不同科系,去不同國家。 他們為什麼會做這樣的決定? 遇到了哪些困難? 重啟後,人生就會更好嗎?
本期節目你將聽到:
1、30歲重新出發,是逃避,也是探索
2、語言不過關,錢也沒存夠,能重啟嗎?
3、如何判斷自己該重啟?
三位嘉賓的小紅書:
羅同學:羅同學在芬蘭
啦啦美:啦啦美lalami
建哥:不騷的騷年
時間軸:
0:55 羅同學的「出走日記」:重啟,是想去看看不一樣的世界
6:30 建哥的重啟,樹挪死,人挪活
10:53 啦啦美重返加拿大,嘗試後才知道行不行
19:00 重啟不簡單,人至中年的焦慮
21:40 辭去穩定的工作,父母也很難支持
24:15 30歲重返校園,我懷疑我有過動症
26:58 語言也會是攔路虎,除非你不要臉
30:58 出國重讀大學,人生就會順暢嗎?
Jun 13, 202443:08

EP.144【重啟人生】職場新鮮人的「菜味」到底怎麼來的?
我們今天讀的書是《The First 90 Days》,作者是哈佛大學決策科學博士、創世紀顧問公司共同創辦人麥克瓦金斯,他也是一位轉職過渡期輔導專家。這本書的繁體書名是《從新主管到頂尖主管:哈佛商學院教授教你90天掌握精純策略、達成關鍵目標》,我們三個人距離成為一個管理人士還有(很大)一段距離,但關於到新職場的建議以及自我檢查的項目,或許滿受用的。
本集你會聽到:
來自Shawn重大大大大官宣!!!
三人的職場近況大揭㊙️
超級新人來啦⋯⋯還是超級新・人?
時間軸:
1:18 今天讀《The First 90 Days》,別人當主管與我何關?
3:00 底層打工人(我們)的職場近況,誰的久一聽就知道
9:40 初入職場的新鮮人,那個「菜味」到底是怎麼來的
22:29 加入適應職場的四個面向,我們認為哪項最重要?
31:05 面對上司有些事情還是盡量避免,但個性不同還是自己拿齁
42:11 職場找樂子之運動運動睡衣派對
圖說:Brenda的睡衣派對穿搭
Jun 06, 202453:25

EP.143【整理】當天災發生,我們帶著這些東西照顧好自己
這期想要聊聊遇到天災時的防災避難包,該放入哪些東西,該如何整理,思考這個題目的時間點大約是二月,當時怎麼樣也想不到四月初台灣會發生這麼大的地震,就連大陸沿海都能感受到震感>
直到現在仍不時感受到身體隨著土地釋放的能量在搖晃。或許我們沒有僥倖的本錢,所以決定好好討論,該將哪些東西收進我們的防災避難包裡頭。
|這集你會聽到:
🐭沒有無印良品業配
🐭忘記如何急救的急救員
🐭對不起鼠寶
|時間軸:
1:30 Shawn去急救課程,學了哪些東西?
5:25 三個都沒有準備防災避難包的人,為什麼不準備呢?
9:14 關於火災事故,Brenda突然想到自己有些每次搬家都不會捨棄的東西
11:32 緊急做功課!哪些物件符合我們的避難防災需求
12:19 大頭老師介紹過的末日準備者:假定情境進行準備
19:22 基本物品之外,Sophie想到或許可以有一塊太陽能板
25:05 無印良品日本限定防災組合,以及和台灣設計研究院的計畫
32:14 Switch等遊戲機在地震中發揮了意想不的功能
34:12 為紀念關東大地震推出的魔法爐灶,燒報紙就可以用囉!
40:25 安撫身心的精油系列、安森神秘據點
45:37 一封遺書或一支可以錄五小時的錄音筆
49:48 鼠寶!Shawn和Brenda都太too much囉
55:59 牙刷組是為了安定身心,悠遊卡是為了感受家人的陪伴感
|延伸閱讀
在中国,有28万年轻人在为末日做准备 | 当下新消费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a4y1e7qk/?spm_id_from=333.999.0.0&vd_source=f6ff9ebe2e1e14e8b468b2acfb3e1290
無印良品日本官網「防災用品類」:https://www.muji.com/jp/ja/store/cmdty/section/S2001310
無印良品防災用品策展網頁https://www.muji.com/tw/ohhhh/?fbclid=IwAR2hH-0iE7mC-aK_USGL-5rbUTTSlIKwiI3lZ2NvASs0L7FhfNOTDmZTKG8#
轉角國際〈任天堂免費替能登半島災民維修主機:日本震災時,電玩主機的防災妙用?〉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7715532
大安森林公園首設爐灶座椅組
https://pkl.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43E05059FCC72525&sms=72544237BBE4C5F6&s=9947813DCA5B12D1
貓行為獸醫師林子軒《貓咪地震防災須知》
https://www.facebook.com/catbehaviorconsulter/posts/pfbid034MX4p5ZLm3rBTpNzan35JPrFnWuAgdKc2cUdUb8H12jUy5y7Mu3eJE7gnMMbkFeml?locale=zh_TW
Apr 25, 202401:03:18

EP.142【整理】前男友襯衫、带血工作識別證,笑談我被捅進加護病房的經歷
每次搬家時,我們總會有那樣一抽屜的東西,平時不太用得到,但也不捨得丟掉,這些物品寄託了我們很多回憶,即使曾經物品的主人早已斷了聯系。 這是原本大家在策劃本期節目時,寫的大致方向。
但當我們遇到了大頭老師,一切都變樣了。 大頭老師在一年半前,從鬼門關裏走了一回。 當時正值午休,大頭老師準備去吃飯,結果意外遭遇了血光之災。 後半年住在ICU的她,是如何渡過難關的? 又是如何整理這段經歷、感受的呢?
本期節目你將聽到:
1、前男友的遺留物,好用就不扔
2、一進ICU,上班途中偶遇血光之災
3、二進ICU,血小板低至個位數
時間軸
04:04 同月同日生的蛋糕和前男友襯衫
06:49 失戀後的意外收穫:前男友的襯衫成為工作服!
13:48 室內奔跑,刀光再現! 我被捅了!
17:15 救援與絕望:記述一次突然的緊急狀況事件
20:43 我要死了,性別在這個時候不重要
24:09 人在ICU,非常想洗頭
27:37 媒體人的倔強,在ICU都要拍片
30:59 與死神擦肩而過,二進ICU
34:31 親歷者與見證者的不同,看見可能更可怕
37:58 貓咪的陪伴:養貓後的移動難題與情感連接
大頭老師的視頻: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A411V7qG/?spm_id_from=333.999.0.0
Apr 18, 202441:38

EP.141【整理】溫柔整理生命所留下的 ft.動物標本師陳韋廷
動物的離世,經過動物標本師的還原,對飼主、動保工作者、小孩皆能帶來不同意義,陳韋廷製作動物已有十多年經驗,對他來說,這份工作既像是教育工作者、禮儀師、有時更是陪伴飼主走過寵物離世的陪伴者。
本集你會聽到:
在台灣,一位動物標本師是如何養成的
有時收到委託,為什麼仍會婉拒?
製作標本是取捨,也是與時間賽跑
時間軸:
1:22 動物標本師的工作是什麼?陳韋廷如何走上這份職業道路
4:30 第一次製作動物標本,從害怕到油然而生的成就感
7:25 台灣動物標本師的養成之路,多數的人都是摸石子過河
9:12 為保留動物神韻的技巧,來自以及野外一次次的觀察
12:40 根據不同委託需求,製作動物標本時的思考也會不同
15:39 面對寵物離世,飼主會如何選擇火化或製作標本?
18:57 學習製作動物標本,是為了傳遞生態、生命的教育
25:28 標本師的網紅化和神秘化,如何影響對標本師的工作產生影響?
Apr 11, 202434:47

EP.140【整理】花一個月看收納的書,誕生一位混亂派教主
第一眼看到《男孩一個人也可以獨力完成的收納整理術》,我們心中的性平警鈴大響。有人覺得對男孩有偏見(OS:強調「也」可以,是覺得男孩沒辦法好好整理嗎),也有人為女孩打抱不平(OS:只寫給男孩,是預設女孩「天生就比較會/需要」做家事嗎?)
於是,這集以整理之名,談性別之實。我們討論整理是否真有性別之分、交流從小到大感受到的做家事氛圍,以及,擁抱混亂不整理,真的有這麼糟嗎?
#本集話題
1、做家事,女孩被「好體貼」綑綁,男孩被「娘娘腔」趕跑
2、分工不簡單:誰要建立整理邏輯?個人需求≠整體福祉?
3、未聽先猜,哩哩叩叩的混亂派教主是?
#節目底圖出處 Photo by Nick Page on Unsplash
#時間軸
01:49 你是會整理的人嗎?以及從家庭習得的整理觀
06:50 某男孩表示:收穫不多,但可送書給父母
10:24 我們學到:代辦事項可視化、從孩子角度思考收納
12:37 從整理看人生:不要想像粉紅色大象!
14:45 累的不是收納,是從思考到叫大家做事的情緒勞動
15:46 開聊性別議題:書名是怎麼回事?
19:06 「男孩的習性」存在嗎?專屬女孩的整理術是什麼?
26:18 「女兒就是比較體貼」一次傷害了兩個人
28:50 小時候不被鼓勵做家事,長大做家事成為好男人
31:25 「做家事=好男人」是策略?希望女性不要生二寶變三寶媽
33:38 家務分工難的點除了「誰要做」,還有「理解整理的邏輯」
39:48 「整理或許有理,但混亂萬歲」混亂派傳教區間,請小心收聽
46:55 創教五分鐘,有教義了
48:32 正式宣布創教
47:28 環境反映心境,或許不用太執著整潔或混亂
Apr 04, 202449:34

EP.139【漫遊】在無慣例的某天,讓身心靈肆意漂流
三月漫遊最後一集,要來聊我們自己的漫遊故事~一開始列大綱,腦中響起的是阿桑的《葉子》「我一個人吃飯旅行到處走走停停」。結果剪完第一版,獲得Brenda賜歌洪佩瑜的《無慣例的早晨》,「反正人總會找到適應的方式」開始在腦中迴響。
這樣的轉換,也莫名切合當時錄音的情緒。在這集節目裡,有我們慣常的互相吐槽和嬉笑,但也有誠實剖白自己對「一個人漫遊」的期待——與別人相遇,有時會讓自己不像自己,問了其實並不真的好奇的問題,莫名扮演了過度活潑的姿態。
不過,獨自漫遊雖然好,有時也需要別人把我們拉出一個人的泥淖,或者,和我們一起走走。
原本以為是在聊漫遊,結果思考了很多人生的事……但很開心能以這樣的漫談為三月的漫遊收尾。歡迎你收聽,跟我們一起開啟身體和心靈的漫遊( ~'ω')~
#節目底圖出處 Photo by Tri Vo on Unsplash
#節目音效出處 Sound Effect from Pixabay
時間軸:
01:45 有人最近要拍生活vlog、有人假裝有活力
04:00 正式小聊何謂漫遊、瑪丹娜莊園引發漫遊權之爭
06:46 「你漫遊嗎?」收穫了社畜們的苦澀心聲
09:28 室內心累聽白噪音,戶外散步聽搖滾樂
13:52 人在這,只是心又飄到了哪~裡~
16:40 我在人前很HIGH,但漫遊只想要me time
20:17 閒來無事的下午,當公園好市民&展開靜止對決
25:39 早晨的例行散步,和別人一起走也很好
27:46 從200rmb到5200rmb的citywalk奇人軼事
32:58 週間冷靜、週末活起來的臺北「小菲律賓區」
37:16 和親愛的山林NPC一起去找三角點
41:20 四月節目預告時間~~~
Mar 28, 202442:42

EP.138【漫遊】帶長輩出門玩總被說「勇者」?他們可能比你還緊張!ft.599坐火車慢遊台灣、瑞旅遊
每次聽到身邊有朋友要帶爸媽或長輩自助旅行,旁邊的人總會幫忙捏把冷汗,畢竟我們聽過太多來自子女帶長輩出門的抱怨:花錢價值觀不同、七早八早起床催行程、移動方式一問再問⋯⋯但有沒有可能,出遊這件事情,長輩其實比我們更緊張?
本集,我們訪問臉書自助旅遊社團「599坐火車慢遊台灣」的版主劉昭輝,了解如何經營一個年長者友善的自助旅行討論版,即使是不善於使用手機的「3C幼幼班」也敢大膽發問;以及專門服務樂齡長者的旅行社「瑞旅遊」創辦人劉邦中,看見旅行社如何關注到年長者出遊的需求,哪些又是我們作為年輕人難以覺察和體會的生活細節。
本集你會聽到:
🎒社員超過一百萬人!「599坐火車慢遊台灣」用最友善的方式帶長輩開始自助旅遊
🎒帶長輩出門的疑問一一來解答:為什麼男性長輩比較不喜歡出門,為什麼有榻榻米的溫泉飯店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當年紀漸長,沒有旅伴也沒關係,「一個人旅行」也可以玩得很開心
歡迎進一步了解本集的受訪者
599坐火車慢遊台灣: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tr599/?locale=zh_TW
瑞旅遊:https://www.facebook.com/60gotourservice?locale=zh_TW
時間軸:
1:32 「599坐火車慢遊台灣」如何從朋友間的資訊分享站,成為擁有超過一百萬名成員的活躍旅行社團?
5:25 出外靠社友!最詳細的出遊攻略,搭配社團Logo徽章,出門不免驚
8:20 留言不再有人酸「伸手牌」,有能力的人一起來協助「3C幼幼班」
12:10 以長輩為主,規劃旅遊的幾點注意事項,能玩趕緊出門玩!
15:10 從帶團經驗觀察到越來越多長輩參加旅行社,催生樂齡旅遊品牌「瑞旅遊」
18:06 旅遊體驗從出門前就開始!創「旅僕」角色完整了解客人需求
26:54 那些我們不懂長輩旅遊習慣,背後都是有原因的
34:22 一個人參加旅行團也沒關係!來自超高齡社會的旅遊新觀念
37:26 一期一會!其實我們都是想為長輩創造美好回憶
Mar 21, 202440:59

EP.137【漫遊】因為畫畫,今天也是有趣的一天ft. Hank在畫圖的路上
腦海中第一個跟畫畫有關的記憶,是和一群學齡前小孩擠在畫室畫綿羊……不,好像是在家拿著國語日報,學著當時連載的白蛇傳漫畫畫人臉……還是在幼稚園時第一次用蠟筆呢?那時發現它竟然不會被水彩蓋掉,興奮得仿佛發現了宇宙的祕密……
不管怎麼樣,腦中最初跟畫畫有關的記憶,都好快樂。但為什麼長大後,卻越來越少畫畫?
我們和ig創作者「Hank在畫圖的路上」的Hank,聊了這個問題。我們先是覺得他一系列在路上畫畫的影片很有趣,後來又被他聊畫畫的觀點吸引。這集節目,我們好奇提問他在城市行走時,怎麼發現路上的酷東西?而美術班出身的他,曾一度放下畫筆,又怎麼重新感受畫畫的樂趣呢?
#本集話題
1、本集節目請邊聽,邊看畫/照片
2、想讓時間變慢、記憶變深,宜畫畫
3、那些害怕畫、不想畫、開始畫的心情
#節目中提到的照片和速寫
1、圖片放在哩哩叩叩ig這集貼文裡
2、圖片提供/Hank在畫圖的路上
#哪裡可以找到Hank
歡迎大家在ig追蹤 @hankdopaint,上面有很多有趣的影片、街頭速寫,Hank今年起也有開畫畫課喔!
#封面底圖出處
Photo by Kyoshi Reyes on Unsplash
時間軸:
00:53 歡迎Hank來到哩哩叩叩~
01:28 第一個認識Hank的影片:搜集路上的表情
03:07 過去,為升學、為展覽、為「畫得好」而畫畫
06:55 墾丁打工換宿一個月,不多想,就畫畫 11:03 路上有哪些酷東西?邊看照片邊聊
18:58 要畫哪個路人?畫過後就一直記得他
21:08 網友回饋:原來我能畫,但我過去一直擔心……
28:04 如何拿起畫筆:邊畫畫,也邊生活
29:09 「Hank在畫圖的路上」的下一步是?
Mar 14, 202430:57

EP.136【漫遊】摸乳巷、辭職坡、賊老窩,街道名字還能這麽取?
說到街道名稱,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哪條街?三月的主題是「漫遊」,我們首先從城市街道的名稱開啟這趟漫遊之旅。
我們閱讀了美國作家迪兒德芮.麥斯葛的《門牌下的真相》(the address book, what out street addresses reveal about identity, race, wealth, and power;简体書名為《地址的故事》)。在作者的筆下,街道名稱不再是一個定位的工具,命名的背後,是政治的較量和經濟的運行,影響的不僅是迷路尋蹤的人們,更是生活在其中的每一個我們。
本集節目你將聽到:
1、為街道命名,兩岸邏輯大不同
2、誰上台,誰就有權決定街道的名字
3、諧音梗大爆發,我們把摸乳巷變成money巷
時間軸:
4:40 地址不僅僅是定位,還是社會的通行證
6:50 長輩的認路管道:不記得地名,只看參照物
9:50 各國命名街道的差異:人名、數位和區塊法則
12:08 台南路名的規則:歷史地理、政治、排列組合
18:36 上海街道名稱跟租界有關?最常用來命名的歷史人物是?
25:30 台北街頭名稱出現桂林、重慶、南京……怎麼回事?
31:55 街道的經濟内容:商品即街道名
34:05 彰化的摸乳巷,為什麼會有這個名字?
38:01 屏東的辭職坡,背後有什麼典故?
42:01 街道名字的背後,更是一種紀念與訴說
Mar 08, 202445:56

EP.135 【荷蘭】荷蘭中餐必點「Babi Pangang」?!你所不知道的荷蘭華人移民史
「荷蘭」主題月的最後一期,我們坐上時光機,回到數百年前,看看第一批移民是如何來到荷蘭,他們如何開啟在地生活的。
本期節目我們邀請到了紀錄片導演袁導,他在荷蘭拍攝華人移民的故事,通過第二、第三代華人,接觸到了第一批華人的故事。
本期節目,你將聽到:
1、華人是如何移民到荷蘭的?
2、華人在荷蘭是如何紮根的?
3、那些隱藏在日常生活裏的對華歧視
時間軸:
1:00袁導在荷蘭的生活
1:40袁導是如何開啟拍攝移民故事的?
3:35第一批華人來到荷蘭的地點-鹿特丹
6:25華人船員,從寧波、上海,到英國,到荷蘭
7:40第一批華人是如何在荷蘭生活的?
11:50華人與荷蘭女性的婚姻,被剝奪權利的歧視
17:50荷蘭政府是如何開始意識到中國移民這一群體呢?
21:15第二批華人在什麼背景下來到荷蘭的?
26:40荷蘭華人餐廳的特色菜-芭比鵬剛
29:45第一批華人餐廳與第二批華人餐廳會有競爭嗎?
33:45二代華人的生活現狀
42:20因為我的父母開餐廳,我受到了歧視
45:15是生日快樂歌,但更是種族歧視
50:08二代的興起,為反歧視努力
Feb 08, 202456:39

EP.134 【荷蘭】這裡不缺J人,只是缺少美食⋯⋯機智荷蘭生活這樣過
隨著疫情落幕,「移動」再度成為許多人的日常。來到「荷蘭」主題月的第三集節目,我們也要帶各位聽友來場空中旅行,前往荷蘭。
在這集節目中,尊尊、詠棋和Felicia大方分享他們在荷蘭的生活,我們也抓緊機會拋出各種提問:在荷蘭工作真的不用加班嗎?如何在美食荒漠中生存?「荷蘭川普」去年11月贏得大選,大家自己有感受到荷蘭社會的「排外」氛圍嗎?且聽尊尊、詠棋和Felicia娓娓道來~
-本集話題-
1、在荷蘭工作,能達到work-life balance嗎?
2、我眼中的荷蘭人:說話直、超級J、又友善、又冷漠
3、荷蘭變得排外了?那些不歡迎移民(嗎)的N種觀察
-節目主圖出處- Photo by Noralí Nayla on Unsplash
-節目背景音樂出處- Music by Geoff Harvey、UNIVERSFIELD、William_King from Pixabay
-時間軸-
01:02 認識尊尊、詠棋,和Felicia,大家為什麼去荷蘭?
02:30 荷蘭「工時短」是都市傳說,還是真的?
08:35 工時和上班地點都彈性,方便遛狗,或顧有縫的門(?)
12:13 但天氣好糟——只要出太陽,公園就「長」出一片荷蘭人
15:16 麵包夾起司夾麵包,你能吃幾餐?
18:41 荷蘭好自由?有人覺得是尊重,有人覺得是冷漠
22:03 荷蘭人的「J」屬性,成為外國人融入的阻礙?
25:41 極右、排外的PVV贏得國會大選後,在荷的外國人心聲是?
31:45 退稅優惠減少、語言要求提高,國際生在荷大不易
37:03 為了在荷蘭租屋,與學弟跨時區合作找房
38:31 走在阿姆斯特丹的街上,覺得自己格格不入
42:14 未來還會待在荷蘭嗎?想對遊子們說……
Feb 01, 202446:03

EP.133 【荷蘭】小時候快樂學習,大學怎麼變地獄模式?
在東亞,我們從小有一個明確的方向,那就是考上大學。 但沖過終點後,我們好像也就失去了一個目標,人生的很容易陷入迷茫與掙扎。我們很好奇,如果是換了一個教育系統,結果會不一樣嗎? 如果大學前都是快樂學習,也更早地分流,對於學生而言,會是更好的事情嗎?
我們發現,在荷蘭也有類似台灣「普通大學」和「科技大學」的制度——研究類大學(universiteit,簡稱U類大學)和應用類大學(hogeschool,簡稱H類大學),但是兩地的升學邏輯卻截然不同,背後也展現荷蘭看待教育的態度:「不是最好,而是最適合」。
這集我們邀請到了現在正處於荷蘭教育系統的倩姐,讓她與我們分享,如果生在荷蘭,教育會是怎麼樣展開的呢?
本期節目,我們聊了:
1、U類大學與H類大學的區別是什麼?
2、荷蘭的義務教育是如何進行的? 又是如何對學生進行分流的呢?
3、申請荷蘭大學的注意事項
如果你聽完節目後,還想找倩姐聊聊,你可以在小紅書蒐索「宰妮亞」,就可以找到倩姐啦。
時間軸:
4:05 小六定終生?從小學畢業就開始分流荷蘭教育體系
9:15 在荷蘭,普通大學會比科技大學「好」嗎?
10:12 U類大學和H類大學在找工作時會有差異嗎? 會被區別對待嗎?
11:35 U類大學和H類大學是無法流通的嗎?
16:50 荷蘭會有第一學歷鄙視嗎?
19:20 為什麼在荷蘭,學術與科技工作都是平等的呢?
25:05 在荷蘭,社會和家長會期待孩子考公務員嗎?
27:55 荷蘭的大學生,會清楚自己的方向嗎?
33:40 在U類大學和H大學,讀媒體專業有什麼不同?
38:10 為什麼在讀大學是「地獄模式」?
40:45 從學術圈,來看荷蘭的右轉
46:50 荷蘭大學認為,你讀這個更合適
Jan 25, 202458:15

EP.132【荷蘭】無所事事之必要,荷蘭「Niksen」的生活哲學
說到荷蘭,大家腦海裡第一個浮現的印象是什麼?本集我們要討論的是來自荷蘭的生活哲學「Niksen」——簡單來說就是「放空」,這似乎不是大家對荷蘭的直接印象,但其實這項特質也和我們所認識的荷蘭息息相關。今年進入尾聲了,今年大家都辛苦啦,聽我們聊《無所事事之必要》,一起放空一下。
本期你會聽到:
除了Niksen,來自各國的放空藝術(醃菜也是放空的一種喔)
荷蘭的種種特色是「Niksen」盛行的原因
哩哩叩叩小隊的「Niksen」實驗與心得
時間軸:
1:07 一個Niksen,可以有各種表述
6:27 很會放空的親朋好友⋯⋯幾乎沒有這樣的人
7:50 看著小船來來去去,河邊是適合Niksen的地方
10:15 為什麼荷蘭會產生「Niksen」這樣的生活方式?與我們的生活環境又有什麼不同之處
17:38 一周Niksen實驗,但又很像社群媒體斷捨離實驗(哩哩叩叩年末傳統?!)
19:16 面對社群媒體成癮,如何調教(?)肌肉記憶
26:30 似乎已經是Niksen宇宙的Sophie,重新找到為自己唱歌的喜悅
32:12 天氣冷冷不想起床正是Niksen好時機——滾滾可愛之術
Dec 30, 202340:32

EP.131 三週年,做喜歡的事情,遇見喜歡你的人
沒想到節目就這麼來到第三年。今年我們三人在工作上各自忙碌,但依然會保留週六早上給哩哩叩叩,錄節目、討論主題企劃。身邊的人聽到這個節目三年,都不禁嘖嘖稱奇,我們自己也覺得很奇妙。很感謝今年陪伴我們的聽友們,也感謝每位接受訪問的受訪者們!
本期你會聽到:
三人一言難盡卻又道盡一切的近況
迷惘的人請回答——現在的你在哪裡?
下一年的期待:做想做的題目,持續與聽友交流,以及一點情勒
時間軸:
1:54 大家最近過得好嗎?
6:08 飛鳥夾胸⋯⋯喔不對,是Shawn哭了
12:48 迷惘的時候讀《耶魯大學的人生思辯課》,討論一下彼此現在的位置
26:09 讓我們快樂的回憶、沮喪的回憶,以及面對自我及世界的終極願望
44:17 對於今年做節目的感想,誰是節目大領導?誰是啊我不想做了?誰是情勒寶貝?
1:09:20 想分享給聽眾們的一段話
Dec 07, 202301:12:04

EP.130 【養老】讓愛成為喜劇的能量ft.《邀阿公阿嬤拍B級僵屍片》導演徐紫柔
片名有如輕小說般一看就能理解劇情的紀錄片《邀阿公阿嬤拍B級僵屍片》,是台灣少數以喜劇形式所拍攝的紀錄片,為導演徐紫柔動員家族和社區一起拍攝網路短片《記憶戰隊》的過程,可以看到有失智症的奶奶、家人和社區素人演員共同投入的經歷。
本集很開心邀請導演來到節目中分享《邀阿公阿嬤拍B級僵屍片》的製作過程、在台灣拍攝喜劇紀錄片的挑戰,以及喜劇如何撫慰人心、提供理解失智症的不同角度。
(Brenda私心很喜歡,希望大家聽完這集,能進戲院多多支持這部片!!!)
本集你會聽到:
-與失智症長者對話,有如日本搞笑組合
-溫暖樂觀的喜劇,療癒別人療癒自己
-感動自己的事情自己最知道
相關影片:
《邀阿公阿嬤拍B級僵屍片》預告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tGaQOYpXtY
劇中劇《記憶戰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1m0ijlQiqU&t=3s
《家族的奇幻旅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oTKK1mNSW0
時間軸:
1:02 紀錄片《邀阿公阿嬤拍B級僵屍片》簡介
3:03 徐紫柔導演的背景養成
4:33 前傳《家族的奇幻旅程》——為什麼這家人會在一起拍喜劇短片?
8:28 《家族的奇幻旅程》推出後引發的迴響,又是如何療癒自己
13:20 前輩喜歡的,並不一定是一般觀眾喜歡的
14:24 台灣紀錄片的框架下,沒有喜劇的存在
15:42 鏡頭之外,和奶奶的相處,就像是一來一回的相聲
22:33 對於失智症患者來說,陪伴是延緩的良藥
24:11 讓鏡頭下喜歡的人能成為自己,喜劇的有趣之處在於搭配不同個性
26:57 請素人拍紀錄片又拍短片,戲裡戲外分不清
32:06 當目標是拍攝好的紀錄片,過程的意外都可以是素材
35:15 非典型劇組如何合作、陪伴素人演員們完成短片拍攝
37:59 好多愛的一部紀錄片,讓愛成為喜劇的能量
41:50 那一刻,意識到散播愛與歡樂就是自己要做的事情
45:53 沒有看到成品之前,難以被理解的《邀阿公阿嬤拍B級僵屍片》
50:46 忘記也沒關係,重要的是記住被想起來的那一刻
Oct 26, 202355:36

EP.129【養老】沒有神,也沒有佛的老年生活
本期讀書會,我們一起閱讀佐野洋子《沒有神也沒有佛》這本書。 佐野洋子是日本的繪本畫家,我還挺喜歡她的《死了一萬次的猫》,在無限重生的日子裏,等待到一個終結與句號。
老後的生活想必會很糟糕吧。 老了,身體舊了,零部件損壞了,連內核也可能時常短路,能做的事情可能只有懷念過去了吧。
這是我在看之前對老年生活的想像。 看完後,雖然老後的問題還在,但心情放鬆了下來,就像佐野洋子想傳達的,即使只能懷念過去,但老後的每天也依舊可以好好活著,可以毫無目的地轉來轉去,認真地吃飯、睡覺、如廁吧。
本期節目你將聽到:
1、老年後的生活有多可怕
2、老年與故土的關係
3、老年與孤寂、落寞與死亡
時間軸:
2:40 Brenda理想中的生活與佐野洋子重合
4:25 Brenda養成了不運動就難受的習慣哈哈哈哈
6:40身體不受控與藥罐子,Brenda老後的恐懼
8:40 Shawn害怕老後只能坐輪椅
10:50 Sophie害怕的是大腦的衰退
16:15老後有趣的狀態:一切變得自然
19:06老後與故鄉的關係,故土成為必需品嗎?
21:25故土是肉身很想休息,靈魂很想停留的地方吧
26:54和故土的關係,其實是寫在手相裏的吧
31:13老後面對死亡的恐懼與孤寂
32:46《重啟人生》大暴雷,還沒看的小夥伴別聽!
37:05《活了一萬次的猫》,先是孤寂,所以死亡
39:00《遺言圖書館》,面對死亡,你會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什麼?
41:30淡然的佐野洋子,說出的關於死亡、老年的輕鬆金句
Oct 19, 202356:50

EP.128【養老】遠庖廚55年後,一群高齡男性開始洗手作羹湯 ft.黃意萍
社會上存在許多既定的性別刻板印象,例如男主外女主內、男兒有淚不輕彈、男人不該進廚房……等等。雖然這些傳統觀念漸漸在鬆動,但對目前55歲以上的中高齡族群來說,這已成為多數人根深蒂固的價值觀。而當男性遵循這套觀念——回家不下廚、不隨意表露情緒——過了大半輩子,會碰到什麼事?
嘉義縣水上鄉樂齡學習中心的主任黃意萍發現,許多高齡男性在太太生病或逝世後,不知道如何料理三餐,也不願向子女求助。結果拖著「三高」身體隨便吃,健康狀況在短期內迅速走下坡。在看到這個情況後,黃意萍帶著中心同仁,開始規劃一個名為「男士料理工棚」的課程……
#本集話題
1、如何吸引沒下廚過的中高齡男性來上料理課?
2、上課後,學員們的生活出現什麼改變?
3、樂齡中心在哪?「樂齡」對長照世代的意義是?
#從樂齡學習網,看離你家最近的樂齡中心在哪 https://moe.senioredu.moe.gov.tw/Home/SeniorCenterContact?side_nav=CenterContact_1
#時間軸
00:35 歡迎黃意萍主任、為什麼會為中高齡男性開「男士料理工棚」?
02:17 當太太生病、離開,先生的健康狀況直線走下坡
04:51 父執輩較不太會向子女求助,每餐方便吃就好
06:12 黃意萍分享「一鍋料理」開課策略、男性學員來上課的動機為何
10:47 最難的不是料理技巧,而是打破「我不會」的恐懼
14:07 從自己煮,到組成每月一次對外販售的公益便當團隊
17:27 黃意萍一開始不了解「樂齡」,後來越做越有心得
20:09 什麼是「樂齡」?樂齡做得好,後端的長照就會少
24:27 還有哪些有趣課程:行動支付課、睡眠課
28:41 水上鄉樂齡學習中心成立十五年,有人、有課、有故事
35:26 來自Shawn的回饋:同齡人很重要
37:01 來自Brenda的回饋:學習動力很重要
Oct 12, 202340:55

EP.127【陌生人】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小劇場就爆發了
寫這集文案時,腦中響起王菲的歌《傳奇》: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今天就要聊我們曾遇見、卻難忘的陌生人們,有人是一對上眼就心跳不已,有人是睡前回想才有遲來的心動。這是充滿粉紅泡泡、感謝,以及遺憾的一集,歡迎收聽我們與陌生人相遇的故事~
本集話題:
1、原本九月要找陌生人閒聊兼錄音,為何失敗?
2、與陌生人對上眼的瞬間,我們開始做夢
3、在江湖走跳,總會有陌生人默默伸出援手
時間軸:
01:53 推拿推到一半,邀請隔壁小哥「一起叫」
03:37 找老闆閒聊,被人警惕「你要幹嘛!」
04:55 認真思考,為什麼找陌生人錄音會失敗
06:20 在地鐵上因陌生人心動,「是不是應該要微信!?」
12:55 為了再見一面,改變每天出門上班的時間
14:44 健身時找不到合適的槓片,有人遞了過來
16:09 在很擠的公車上,碰到校園愛情劇第15分鐘的邂逅
19:08 三人選出的浪漫相遇:《花束般的戀愛》、《Fleabag》、《想做飯的女人和想吃飯的女人》
24:22 媽媽聽了第124集,打電話跟我說當年為什麼要幫助陌生人
26:51 「我被幫助了嗎?」讓台中囡仔揪感心的老奶奶
29:53 看陌生人被幫助的影片,就很想哭
32:53 十月節目預告:養老
Oct 06, 202334:44

EP.126 【陌生人】為了學習跟陌生人攀談,我們翻開《調情學》
大家上一次和陌生人說話是什麼時候? 以戀愛為導向的搭訕又是什麼時候呢? 你敢去調情嗎? 覺得調情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嗎? 本期節目,我們閱讀了Jeam Smith的《Flirtology》,沒錯,就是調情學!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什麼是追求真愛的萬用公式,如何面對自我,走進關係吧。
本期節目你將聽到:
1、調情的大眾化
2、三人印象最深的調情方法
3、關於走進親密關係的破局點
時間軸:
2:50 Brenda在國中時聽到flirt時的害羞反應
3:38 Shawn:調情就是高中英文課本裏的禁忌詞彙吧
4:55 Sophie:調情是非日常的
6:20三人在看完書後對調情的重新認知
14:50開放式肢體語言在交流中的作用
16:10和別人講話不可怕,別人和你講話也不可怕
21:30被拒絕也不可怕,因為這也是你的篩選機制
23:10如何去尋找自己的對象呢? 在哪找呢?
27:30注意力到底該放在哪?
33:40喜歡一個人,看的是什麼? 憑感覺會不會太廉價了
35:30三個人的破局點
Sep 28, 202348:38

EP.125 【陌生人】三十歲前夕,我跑到歐洲幫陌生人拍照 ft. Zoe
如果路上突然有人想幫你拍照,你會有什麼反應?對人抱有很大警戒心的Sophie,應該會下意識地說「Nonononononono」,然後火速逃離現場。但她最近卻很關注一個ig帳號 @zoechou222,這是目前在歐洲打工度假的攝影師Zoe所創立的帳號,Zoe在歐洲與許多陌生人相遇,並對他們說:「嗨!我可以幫你拍照嗎?」
Zoe的鏡頭記錄許多溫暖的人事物,原來,一抹微笑、一聲招呼,一個簡單的提問,就能讓陌生人之間串起奇妙的緣分。這集邀請Zoe來到哩哩叩叩,我們有許多好奇的問題想問她,例如:為什麼會開啟陌生人的街拍計畫?自認內向的她找陌生人攀談時會緊張嗎?拍攝過程中發生什麼小趣事?以及,在29歲那年離開臺灣、去到陌生的愛爾蘭,對她而言的意義是?
-本集話題-
1、那些Zoe在拍攝前、中、後的小故事
2、內向者碰上陌生人,要怎麼拍下去?
3、當「打招呼」成日常,是什麼感受?
-時間軸-
00:30 面對今天的來賓,Sophie開場就在緊張
01:40 來聽Zoe自我介紹、為什麼Zoe現在人在歐洲
02:21 在29歲那年,覺得還想再「多做點什麼」
06:38 第一次問陌生人願不願意拍照,對方的反應是?
09:10 在愛爾蘭,發現「打招呼」的奇妙之處
11:38 被人拒絕拍攝,就像談戀愛、找工作一樣
14:15 用影像紀錄狗狗和主人的情誼
15:23 有次要幫一家人拍攝,但小男孩不想被拍
17:15 在河岸邊,遇到一個想撿球的烏克蘭小男孩
19:49 內向者要怎麼不斷與陌生人攀談、拍攝?
22:32 人生有時該轉彎:Zoe的「重新開始」哲學
25:01 看了Zoe的作品,許多人心中漾起笑容
26:23 拍啊拍,有天遇到陌生人說「我想幫你拍照」
28:12 能隨時自在打招呼的愛爾蘭民眾=臺灣的山友
31:01 一個很有愛的結尾~~~
-Zoe小資訊-
1、這集節目有放入部分Zoe拍攝的影片聲音,謝謝Zoe大方答應讓我們使用這些聲音素材
2、Zoe的作品:bio.site/zoechou222
3、Zoe近況:Zoe八月底過後會在北愛爾蘭、英國生活,並開始在歐洲接案拍攝,主要拍「旅行攝影遊記、婚紗旅記、家庭旅記」等主題。如果你在歐洲生活或旅遊時,需要伴遊攝影師,或拍攝與愛人之間的生活紀錄,可以寄信到 zoechou222@gmail.com 跟她聯繫~
-節目主圖出處- Photo by Hisu lee on Unsplash
Sep 14, 202333:30

EP.124【陌生人】為了愛與世界的和平,你願意相信陌生人嗎?
九月關鍵字「陌生人」,我們從美國作家葛拉威爾的《解密陌生人》出發,討論陌生人其實比我們想像的更要複雜,以及一點關於哩哩叩叩的身世之謎。
本集你會聽到:
我們似乎活在一個不容易相信陌生人的社會
在這個世界,誰不是天天被推著deep learning
從《解密陌生人》的角度分享紀錄片《九槍》
時間軸:
0:43 《解密陌生人》書籍簡介
1:54 相信他人,是我們的原始設定嗎?
3:40 健身房的業務積極推銷,我是不相信啦
8:30 Shawn的媽媽不小心買了一千間衣服
13:42 Sophie與法院npc打交道(退散!)
17:46 閔北⋯⋯緬甸⋯⋯緬⋯⋯送到福建!!
20:42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不要相信陌生人,但我們的爸媽卻不是如此
30:27 這樣的我們是一個robot family嗎?
42:36 我們自己作為陌生人,其實也時常被誤判
48:45 關於開頭提到的故事,以及它的複雜之處
50:23 紀錄片《九槍》於九月初上映,非常推薦
Sep 07, 202352:53

EP.123 【藍領】打工仔的終點,在世界的角落開按摩樂園
大家有打零工的經驗嗎? Shawn小時候最想嘗試的是肯德基的售賣員,因為以為可以免費吃炸雞,哈哈哈哈不過最後也是沒有去啦,因為媽媽怕工作後會吃太胖。 不過我們三個都有嘗試過其他的兼職,所以本期你將聽到:
1、Sophie的家教經歷
2、Brenda是金融博物館的講解員
3、Shawn曾當過黑衣人,綜藝節目還可以搜的到!
時間軸:
0:52 Brenda大學到研究所的兼職嘗試,博物館解說好特別!
4:30 Sophie印象最深的是家教,題不會也沒關係!
8:03 Shawn:很想當家教,但又覺得沒什麼可教的
10:15 Sophie一邊兼職,一邊寫論文,一邊還考了證!!
14:25 Shawn小時候被叫去路邊賣水果
16:30 Shawn去拍婚禮,第一次和新郎見面就坦誠相待
21:50拍婚禮的壞處:對婚禮免疫
25:10 Shawn去綜藝節目當黑衣人
29:30 Shawn去演了一場戲
32:45曾經的兼職是否會成為之後的工作呢?
41:40我們對體力勞動不切實際的幻想
彩蛋:Shawn参加的綜藝節目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s411d7aE/?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c51013a73d5c2d875c1709204e06f31c
Sep 01, 202356:07

EP122 【藍領】她寧願自己很辛苦,也要選擇接住家人ft.《茶室女人心》李玟萱
如果工作是一個不能說的秘密,我們該如何找到因為工作而建立的存在意義,如何和別人建立連結?
今年五月由珍珠家園婦女中心策劃、李玟萱撰寫、游擊文化出版的《茶室女人心》,記錄12位曾在茶室工作或從事性交易女性的故事,講述她們為什麼來到萬華,從事一份自己難以開口言說的職業,這裡的人們又是如何以緊密的網絡,接住來到這裡的人。
本集你會聽到:
外國傳教士眼中,台灣婦女堅韌的精神與勇氣
台北萬華,吵吵鬧鬧、團結一心的三合院
當每位婦女的故事都很沉重,要如何寫出個人的獨特之處?
時間軸:
1:01 作者李玟萱如何開始接觸到萬華的無家者和婦女
5:10 同樣生活在萬華,無家者、茶室工作者和性工作者如何看待彼此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9:21 萬華對於勞動工作者的獨特之處,是人與人編織成為緊密的網絡
16:04 早年女性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但換個角度看,她們直面著迎面而來的挑戰
25:04 《茶室女人心》出版後,婦女不再為自己的故事掉眼淚
28:10 寫作策略上,如何呈現婦女們人生故事的獨特性
35:16 婦女們在轉職時遇到的困難,以及可以如何協助她們
41:56 工作不只是維生的方式,而是個人存在的意義
Aug 24, 202344:15

EP.121【藍領】當過公務員,也做過茶農,畢業後我換了7份工作 ft.阿弼
大家能够接受自己的跳槽頻率是多久? 能够接受的跳槽範圍有多大? 如果每份工作最多呆兩年,跨度最大是從公務員到茶農呢?
本期節目我們邀請到了阿弼,他豐富的工作經驗讓我們好奇,為什麼他能够如此隨心地做出選擇,工作對於他而言,又有怎樣的意義呢?
本期節目你將聽到:
1、阿弼的7份工作與換工作的動機
2、茶農與公務員,正職與靈活就業的選擇
3、我們怎麼看待工作的意義?
時間軸:
1:38 阿弼的7份工作內容
3:06 阿弼的大學科系——考公務員的熱門專業
4:58 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如何做出選擇的?
5:28 為什麼嘗試一段時間後,又回去做公務員了?
6:16 每份工作的選擇是如何發生的呢?
8:20 為什麼工作間的跨度會那麼大呢?
9:58 為什麼會去當茶農? 為什麼又離開了呢?
12:33 怎麼樣的工作是比較好的呢?
13:13 在臺灣,公務員和茶農的社會地位、經濟情况會相似嗎?
16:15 茶農和公務員的意義感有什麼區別嗎?
17:50 阿弼的工作接受範圍更廣嗎? 會和身邊人做比較呢?
22:50 頻繁換工作,不會有35歲焦慮嗎?
24:50 Shawn能接受中年失業後去做滴滴司機嗎?
25:33 阿弼靈魂發問:Shawn的領導有不可取代性嗎?
28:35 換了7份工作,阿畢有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了嗎?
33:05 阿弼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喜歡、想要做的事情呢?
36:15 四人的工作意義
42:18「你的工作不代表你……」
Aug 17, 202344:31

EP.120【藍領】體力勞動救不了你,但發瘋可以
雖然上班族沒有暑假,但在製作哩哩叩叩這件事上,我們給自己放了一個月的長假。睽違多時回歸,我們要從「藍領」聊起,這源自Shawn對「脫掉孔乙己長衫」一詞的探究和興趣;《我在北京送快遞》的作者胡安焉接受媒體採訪時,也一直被問:你覺得體力勞動可以讓年輕人擺脫內卷或焦慮嗎?
因此,這集節目我們一起讀了這本書,也試圖討論這個問題。而就在邊聊邊反思自己經驗的過程中,好多面對焦慮、面對壓力、面對主管發瘋和自己發瘋的故事,就這樣傾巢而出了……
-本集話題-
1、沒有哩哩叩叩的日子,大家都做了什麼?
2、體力活能治好內耗嗎?面對工作競爭和焦慮,如何好好發瘋?
3、看完書的大哉問,什麼是「成人」?什麼是「自由」?
-時間軸-
00:35 過去一個月,有笑有淚(?)
05:35 為台灣聽眾解釋:什麼是「脫掉孔乙己的長衫」
09:45 體力勞動能治好什麼?我們三人有一致答案
16:16 人在江湖走,誰能不發瘋
21:51 我沒想到自己能一秒變臉
23:42 認證老記者是「真.成年人」
25:23 我是可理性可生氣的成熟大人
30:59 面對工作中的妖魔鬼怪,要不要忍?
33:38 沒錯,我們是真的離題
34:30 看生活的其他部分,我們如何定義「自由」?
Aug 03, 202339:57

EP.119【熟客】內向的我也能成為某個地方的熟客
Shawn的熟客大宇宙,以及Sophie和Brenda的內向,其實也能找到自己在城市裡的一方角落。
本集你會聽到:
Shawn的推拿師傅成為全辦公室的推拿師傅
Sophie常常換電話號碼的理由
Brenda被動等一塊雞蛋糕上門
時間軸:
3:21 哩哩叩叩的年度目標(雖然已經年中)
7:15 六月來賓們的共通點,結果發現意外的多
9:30 Shawn的熟客理論:知道口味喜好、聊生活經歷、離開時會難過
12:08 Sophie的熟客理論:一個人的時候、回家的時候
14:38 Shawn一路剛隨趙師傅
20:49 Sophie多去幾次餐廳就被老闆記住
23:46 Brenda是健身房的陌生臉孔
27:02 互動是掌握在主動的人手上(談戀愛也是)
30:24 驚呼連連Shawn的外向事蹟
35:06 Sophie在超商感受到被跨過界線的一瞬間
43:01 阿姨是watching you
48:27 高中生Brenda的雞蛋糕大挑戰
52:24 環境很熟、人很冷淡
56:18 城市充電站,I人我來啦
1:00:09 手忙腳亂的六月,更新時間調整的七月
Jul 07, 202301:06:09

EP.118【熟客】我和媒體借觀眾 ft.方君竹
近兩三年陸續與公共電視和TVBS合作,自由記者方君竹製作網路影音專題,將艱深難懂的資訊,轉換為好理解的解釋性報導,搭配吸引觀眾的影像敘事,成為許多觀眾關注的新生代記者。
相比與許多自由或獨立記者,會在媒體組織累積一段經歷後才離開,君竹則是從學生時期開始就已經以自由記者的身份活動。本集邀請君竹來到節目中,分享他如何成為一名自由記者,和不同媒體合作的經歷,以及作為自由記者,他與觀眾之間的關係。
本集重點:
成為自由記者並非初衷
自由記者發揮空間大,承擔責任也多
認識你的觀眾,以及他們的感受
時間軸:
2:31 從學生媒體到商業媒體,自由記者經歷
4:56 為什麼覺得自己比較適合當自由記者
8:22 成為自由記者和進入媒體組織工作的差別
14:47 與媒體合作,政治立場是否會是合作的考量?
18:53 獨立做一篇報導,茫然的時候該怎麼辦?
24:17 做自由記者養得活自己嗎?
28:30 傳統新聞敘事的生存空間之外,談觀眾的情感需要
35:13 沒有經營個人品牌,因為社交能量不夠用
42:34 君竹作為自由記者如何維持工作的紀律?
45:07 工作之外,練習放過自己、喜歡自己
Jun 30, 20234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