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台大風險中心 x needsRADIO觀點會客室

台大風險中心 x needsRADIO觀點會客室

By ntursprc2

【觀點會客室】節目由台大風險中心與needsRADIO共同製播
Available on
Google Podcasts Logo
Overcast Logo
Pocket Casts Logo
RadioPublic Logo
Spotify Logo
Currently playing episode

【觀點會客室】〈後疫情時代06〉我們將「網」新天地或黑科技?日常不可不知的資安風險

台大風險中心 x needsRADIO觀點會客室Aug 28, 2020

00:00
47:04
【觀點會客室】〈COP26國際傳真〉李遠哲:我國人均碳排與抗暖行動淪後段班,政府因應力道應加強!

【觀點會客室】〈COP26國際傳真〉李遠哲:我國人均碳排與抗暖行動淪後段班,政府因應力道應加強!

台灣有世界最低的水價、電價,導致養成了高排碳、高資源使用的「體質」,而水電價格正常化這件事,似乎是「政治馬蜂窩」,鮮少政治領袖願意做,這種路徑依賴,轉型契機何在?曾任國際科學理事會會長的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院士指出,近期公共建設聚焦討論高鐵南延、基隆捷運,但他不贊成這樣的資源配置,而應把錢花在綠能發展上,並且徹底檢討稅率,他說,重視永續的挪威前總理2018年訪台時驚訝道,台灣不產石油怎麼石化工業還這麼大!這說明了我們的工業項目需檢討,不該再持續內部成本外部化!

普遍認為,高碳排國家將失去國際分工的經貿位置,以出口為命脈的台灣,會受到甚麼具體衝擊?應做卻難做的減碳作為,在政策溝通與研擬,有甚麼「他山之石」的國際典範,或該如何籲請政府?

※來賓:李遠哲(中央研究院 院士)

Dec 03, 202156:12
【觀點會客室】〈邁向淨零07〉不只三高與抽菸,空汙也讓人少活幾天?!台大風險中心國際傳真最新研究

【觀點會客室】〈邁向淨零07〉不只三高與抽菸,空汙也讓人少活幾天?!台大風險中心國際傳真最新研究

WHO於2021年將PM2.5安全標準的年均標,從10μg/m3加嚴到5μg/m3,並指出交通排廢氮氧化物的健康風險應留意,而我國PM2.5管制政策的標準,卻仍十年不變維持於15μg/m3。

去年英國出現全球首例,法官在死因調查後判定一名9歲女童死於空氣汙染,而其居住城市倫敦主要空汙來源是交通排廢。而女童之死也讓英國倫敦市長Sadiq Khan於2016到2020年推動改善,成效卓著而使住在NO2超標區人口減少93%、超標區的學校減少97%。但我國政策對於柴油大車管制,仍限於無法同時顧及勞動權的兩難泥沼。

又台灣的空污呈現不平等現象,社會經濟條件較辛苦的地區、空汙也較嚴重,導致無煙囪的農業縣,竟承擔著別區的空汙……

※來賓:王瑞庚(台大風險中心 博士後研究員)

Oct 08, 202145:44
【觀點會客室】〈邁向淨零06〉氣候緊急,用電量連續破表!除了剉咧等,我們還可以隨手這樣做

【觀點會客室】〈邁向淨零06〉氣候緊急,用電量連續破表!除了剉咧等,我們還可以隨手這樣做

夏季用電中,「價錢提高」與「電力拉警報」,是大家提到夏季用電的第一印象,可見得「節電」重要,不過我們可以怎麼做到呢?常聽人說「夏季用電深夜洗衣較便宜」,其實是「時間電價」的概念,它等同夏季用電嗎?這到底是甚麼?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國際間對於節電的策略與意義?本集邀請到本中心王奕陽助理研究員來分享他的研究,歡迎收聽!


※來賓:王奕陽(台大風險中心助理研究員)

Aug 30, 202131:19
【觀點會客室】〈疫戰攻防‧權威專訪02〉「接種猝死」與AZ無關?國產更安全嗎、但保護力呢?關鍵十問台大兒醫院長黃立民醫師

【觀點會客室】〈疫戰攻防‧權威專訪02〉「接種猝死」與AZ無關?國產更安全嗎、但保護力呢?關鍵十問台大兒醫院長黃立民醫師

過去一年半染疫死亡逾500例、但接種後不明原因猝死全台竟已傳出快80例!

Q1:「接種猝死」與AZ無關嗎:

指揮中心指出「初步死因研判與心血管疾病或慢性病史相關、與接種無關」;該如何看?

Q2:輝瑞、莫德納副作用更大嗎:

企業將贈政府達1000萬劑輝瑞BNT,250萬劑莫德納抵台;但與我們同樣接種腺病毒載體疫苗(AZ)為主、mRNA疫苗為輔的韓國,接種猝死案反而是輝瑞更高!mRNA疫苗(輝瑞、莫德納)常見副作用是甚麼?

Q3:或者高端更適合長輩嗎?

高端疫苗蛋白質次單元的特性,適合65歲以上、多慢性與心血管疾病史的人接種嗎?

Q4:高端比國際大廠安全?

國際標規是三期試驗萬人、因此追蹤風險小到「萬分之一」,但如今高端擴大二期試驗近4000人、只追蹤到「千分之一」;這種以千分之一來與萬分之一比,專家仍稱「高端副作用比國際大廠低」,該如何看?

疫苗保護力──

Q5:免疫反應等同保護力嗎?

高端總經理接受CNN專訪回覆「保護力」質疑時答「99.8%受試者誘發免疫反應」,這,能跟「保護力」畫等號嗎?

Q6:免疫橋接能證明保護力嗎?

「免疫橋接」過去使用於不同世代疫苗、而非全新疫苗,US FDA更頒布EUA guidance指出是同一廠牌、同一技術、同一生產流程、為要因應變種病毒的增強版,才可使用,陳時中部長6/11亦指出我國為「世界首例要以其取代三期」;這樣替代,有甚麼風險?

Q7:AZ能對抗變種嗎?

食藥署公布EUA標準要看高端的免疫橋接結果指標,是與AZ相比「血清中和抗體值」中兩個數值都達標,一為「原型株活病毒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效價比值」二為「血清反應率」,但目前大流行已非武漢原型株,則AZ對抗Alpha變種株、Beta變種株、Delta變種株的保護力?

Q8:承上,這兩個數值都達標,就能說「保護力和AZ一樣好」嗎?

Q9:WHO 6/18日才有專家示警傳播力更強的Dealta病毒正成為全球主要流行病毒株!英國衛生單位6/14發布最新報告指出,英國所有感染Delta病毒死亡病例中,有將近三分之一的人已打過兩劑疫苗!我國也遭此病毒入侵;高端疫苗持續研發方向,是該朝「加強版第三針」或「廣效型」?

國產疫苗取信國人──

Q10:為取信國人,在陳培哲院士退出食藥署審查委員會、並憂慮「擋不住總統預告普打疫苗的壓力」,有人憂所謂「專家黑箱作業」、「實驗結果不真實」;歐美如何以昭大信?

※來賓:黃立民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醫師/台大公衛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Jun 25, 202141:44
【觀點會客室】〈邁向淨零05〉氣候緊急進逼家門前!如何不讓最壞情況疊加成新常態、甚至化危機為轉機?
Jun 10, 202153:11
【觀點會客室】〈疫戰攻防‧權威專訪01〉近日爆增確診量達過去一年半的三倍!如何篩檢圍堵?

【觀點會客室】〈疫戰攻防‧權威專訪01〉近日爆增確診量達過去一年半的三倍!如何篩檢圍堵?

檢測不足,是國內外許多專家一直提醒、如今也成台灣疫戰失守主因,建設性而言,如何跑在病毒傳播「前」阻斷?

截至5/14,國內病例累計1290例,但短短十一天到了5/24,已新增為4917例,爆增大約3600例,是過去一年半的三倍。台大公衛學系暨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教授、前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接受《觀點會客室》訪問時指出:首先,流行病學原理對於病毒傳播是「幾何指數成長,例如2變4、4變8、8變16、看底數是幾」,他嘆口氣說,人類往往誤會病毒只會線性傳染,1變2變3,這種認知是追不上傳染的;再來,一年多來幾乎所有國家都經歷過社區傳染狀態,「當感染來源無法確認,國際上共識的科學抗疫法,就是不斷擴大檢測」;接著,就涉及大量篩檢工具,最有效的是抗原檢測,「因為若用抗原能檢測出來,代表病毒量高、也就是傳染性高」,這即是國內最常說的「快篩」,「這時要去阻斷傳染,堵住別往下傳」。

但是,抗原快篩有一小部分偽陰/陽的情況,而台北市長柯文哲在每日都百人以上確診後,直接以快篩取代PCR作確診工具,該如何看?詹長權說,這是現在能量可及、而所能使用的最好方法。不過,連只要十多分鐘的快篩,在雙北,民眾反應都要等上「幾天」才抽得到號碼牌,這是被病毒甩在後面追!詹長權指出,其實,就算是比快篩更精準的PCR量能,以國際現況而言,往往隨著疫情而提升,從每日幾千起、到現在大都可以做到每日十萬以上。

小普篩是面對風險群的合適方法?例如彰化葡萄媽媽群聚感染,台中朝陽夜唱團也有同樣情況,而地方政府不約而同,將同時同場域的一千多位進行篩檢, 對此,詹長權肯定這種作法,他舉例,「葡萄媽媽家族成員確診數達十位數,那麼下一群就可能就是百位數」!因此,要有方向性擴大篩檢,才能堵住繼續傳染可能性。

「校正回歸」會不會延遲匡列?如何評估「企業想自行快篩」聲浪?另外,美國CDC公佈新冠也藉空氣傳播後,收治輕症與無症確診者的加強版集中檢疫所,「中央空調」會成防疫破口嗎?

更多內容,歡迎收聽!

※來賓─詹長權 ( 台大公衛學系暨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教授、前台大公衛學院院長 )

May 27, 202139:37
【觀點會客室】〈邁向淨零04〉合久難「分」?!離國際電力趨勢「小而分散」還有多遠

【觀點會客室】〈邁向淨零04〉合久難「分」?!離國際電力趨勢「小而分散」還有多遠

減少「每逢颱風必停電」、減少電力傳輸時的損失、在炎日用電尖峰時舒緩壓力,這是小而分散的優勢,核心就是電力自主,往往使用的是綠能。

雖然,在台灣大家習慣「停電就罵台電」、「缺電罵政府」,但是,小而分散電力其實是國際間追求趨勢。台灣想要,那如何可能──公民電廠?自發自用不必回送台電的模式?儲能技術尚未便宜與普及前綠能發展受阻?

德國轉型模式與台灣相較──在民眾認知、政策引導、自然資源、與既有發電結構等,對我們有哪些啟示?歡迎收聽!

※來賓─黃慧慈(台大風險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德國弗萊堡大學環境與自然資源學系博士)

May 13, 202151:42
【觀點會客室】〈邁向淨零03〉當「數位化」取代「全球化」!明天,我們還跟得上嗎?

【觀點會客室】〈邁向淨零03〉當「數位化」取代「全球化」!明天,我們還跟得上嗎?

經濟學家托馬斯・斯特博哈(Thomas Straubhaar)指出,在後疫情時代,「數位化」將取代「全球化」,會帶來巨大的轉型。明天,我們還跟得上嗎?

數位化與數位化永續,是甚麼?大家常聽到的一些名詞,包含在家工作、5G、超快網速、物聯網、智慧工廠、人工智慧取代實際人力、大數據,這都算是數位化的具體表現嗎?在疫苗大戰下,國際間還有另一攸關存續議題─2050年淨零碳排,數位轉型能有益國家或產業減碳嗎?

又台灣企業對於數位化概念,具體表現在哪些地方?台灣中小企業立國,過去四十年逾九成產業都屬此列,數位化浪潮中是衝擊或轉機?

※來賓──陳米蘭(台大風險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Apr 16, 202132:50
【觀點會客室】〈邁向淨零02〉「綠電革命」或「贖罪券」而已?!RE100綠能百分百,到底行不行?

【觀點會客室】〈邁向淨零02〉「綠電革命」或「贖罪券」而已?!RE100綠能百分百,到底行不行?

來個預測:高科技業老大哥帶頭響應RE100,將掀骨牌效應(例如愛講滅台計畫的韓國大廠也將加入),或「空前絕後」了?

2050年淨零碳排的國際趨勢,RE100對於講本求利的產業而言,綠能的間歇性、並儲能技術未突破前,RE100是否淪「贖罪券」的表面形式(例如不真用綠電、而只去買再生能源憑證)而已?

「台積電成為世界第一家加入RE100的半導體廠牌,與沃旭能源簽約20年」這句標題,耳熟能詳,具體是指說──2050年百分百使用離岸風電嗎?風力發電有間歇性,沒有風時台積電不就慘了?

RE100即 Renewable Energy 100%,綠能百分百到底行不行?更多系列內容,歡迎收聽!

※來賓──溫麗琪(中華經濟研究院 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暨研究員)



Mar 17, 202149:22
【觀點會客室】〈邁向淨零01〉為何全球誓2050淨零碳排?!孩子飯碗與企業下一代存續挑戰

【觀點會客室】〈邁向淨零01〉為何全球誓2050淨零碳排?!孩子飯碗與企業下一代存續挑戰

本集來賓:周桂田教授 (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台大國發所教授)


在疫苗大戰下,國際間還有另一攸關存續議題:2050年淨零碳排。

二月時強大暴風雪侵襲德州進入「重大災難狀態」,聯合國秘書長2020年數度呼籲淨零碳排、2/17宣示將組2050淨零碳排聯盟,日本與南韓拼2050淨零碳排,國際好幾種相應倡議:百分之百再生能源倡議(RE100)、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 (TCFD)、電動車倡議(EV100)…….

上述種種,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同時是台大國發所教授周桂田說,「這不只關乎環境,而是產業競爭、國際貿易、和國內從褐色經濟轉向零碳社會」!他舉例說,台灣是很多大廠如蘋果的供應鏈的廠商,而蘋果響應RE100,若台積電不想被抽單、就要百分百用綠能,所以為什麼找上沃旭能源還一買就20年,而這當中所稱綠能並不包含核能。

不過,反正2050年還很遠?周桂田不這樣認為,他說,2050年時,你孩子正在大展身手,而各企業接班人也必定碰到這問題。他解釋說,過去談「CSR(企業社會責任)」,大家會想像的是,幫助偏鄉、藝術,這當然很好,不過,目前轉向「ESG(環境、社會、企業治理)」,這是一個全球運動,「跟氣候連結一起,看有沒有做到環境友善」,這是去因應氣候災害、或暖化而來的傳染病大流行等。

不過,台灣中小企業立國,他們的量體與編制不易做到,該怎麼回應?周桂田說,政府強制企業編寫CSR報告書,要求企業規模從實收資本額百億元、下修到五十億、2023年更是二十億元以上,就全都必須繳交,因此,若想擴大,自然要符合,目前,「中小企業可以成立聯盟,由政府來輔導接軌」。

台灣的藍綠政府,對核能綠能發展不同期許反應到今年八月的公投上,此其一,最近又比爾蓋茲公開支持核能發展,此其二,「核綠對決」的議題怎麼發展,對台灣做為國際產業鏈一環較合適?周桂田一語點破風險,台灣的溫室氣體95%是二氧化碳、其中70%來自發電,可以見得能源轉型是重要減碳方向,「我們可以有自己的能源方向、但國際產業鏈要求綠能,但我們的綠能發展遲延其他國家快二十年」,他進一步解釋,比爾蓋茲投資的核能,「是第四代核能,與傳統核能會產生核廢料、和地震而來的核安議題,是不同的」,他說,未來十年後第四代技術成熟、台灣當然可以考慮,只是問題在於,此刻既有大部分核電廠所在的新北市,前後兩任市長都反對核廢安置此地,而且,「能源轉型方式還很多,包含減碳與能源效率」,例如價格抑制、科技節能等,周桂田舉自己擔任台大國發所的所長為例,任內將電燈改感應、並改成節能冷氣,光一年減一萬度電。

台灣企業若打「國際盃」或「全球盃」,繞不開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 (TCFD),這是甚麼?2050年淨零排放(Net Zero),亦即碳中和,如何做?為什麼全球都瘋?不過,縱使科學數據明顯證實,全球暖化與人類活動製造的碳排放成正比,然而,面對系統化轉型,如何做到?不去管它,可以嗎?歡迎收聽!

※來賓──周桂田(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台大國發所教授)

Mar 17, 202149:22
【觀點會客室】〈變局新模式10〉桃醫感染紅色警戒!疫情以來最大挑戰,漏夜隔離逾五千人!專家分析若淪陷如何「封城」

【觀點會客室】〈變局新模式10〉桃醫感染紅色警戒!疫情以來最大挑戰,漏夜隔離逾五千人!專家分析若淪陷如何「封城」

本集來賓:溫在弘教授 (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全台逾1/3人口集中於「北北桃生活圈」,桃機捷與雙北捷運彼此互通,若淪陷,如何封城最有效遏止擴散?

21日時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回應民意而公布封城標準,陳時中部長說:「14天內每日確診超過100例以上,且一半以上找不到傳染鏈,才可能封城」。

24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召開晚間臨時記者會表示,將擴大回溯桃園醫院相關接觸者,範圍包括1月6日到1月19日期間的出院病患及其同住者,還有陪病者及其同住者,以及案889就醫時的相關接觸者,共超過五千人。

甚麼是硬封城、半封城、生活防疫區封鎖、人口密度分區封鎖?哪個最能使疫情趨緩?為什麼?

農曆年假大規模返鄉潮/出遊潮,進入倒數計時,北北桃的「漏網案例」到甚麼程度,就有可能全國擴散?歡迎收聽!

※來賓──溫在弘(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Jan 29, 202145:58
【觀點會客室】〈變局新模式09〉Covid-19既變種又速傳!全球大流行?傳播力增強?疫苗恐失效?

【觀點會客室】〈變局新模式09〉Covid-19既變種又速傳!全球大流行?傳播力增強?疫苗恐失效?

本集來賓:賴明詔 (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國立成功大學校長、美國南加大教授)


英國既有「B.1.1.7」、又有「501.V2」,另也傳「南非變種病毒」、「奈及利亞變種病毒」,到底有幾種?這些變種病毒會對人體有何影響?會再掀全球大流行嗎?

變種將使「傳播力增強到70%」、「兒童與成人一樣易受感染」,或大家都在觀察的「流感化」、「慢性病化」,新冠病毒權威如何看待這些說法?

我們該憂慮「疫苗開發速度、難追新冠病毒演化速度」嗎?到底變種病毒可能有使疫苗失效之風險?注射疫苗為求免疫力,然而,感染變種新冠病毒、covid-19之後,是不是就終身免疫?若不是,那保護力能有多久?

更多詳情,歡迎收聽!

Jan 08, 202132:06
【觀點會客室】〈變局新模式08〉2018的「藻礁換深澳」,你買單嗎?環團推2021「珍愛藻礁公投」,籲中油三接遷到更佳場址

【觀點會客室】〈變局新模式08〉2018的「藻礁換深澳」,你買單嗎?環團推2021「珍愛藻礁公投」,籲中油三接遷到更佳場址

本集來賓:蔡雅瀅律師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大潭藻礁義務律師團律師)


2018年大選前一個多月「拿藻礁換深澳」,這個決策,你買單嗎?當時,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宣布的震撼彈,深澳電廠下場、建於大塘藻礁區的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上場,而後,上演了環評由官派代表為主而爭議通過、時任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為此辭官,然後呢?

持續興建。然而,建設中的三接,三月與十一月都發生工作船擱淺、與這個夏天颱風還沒進來就遇工作船以海象不佳而必須駛離躲避,天險地形實非理想的接收港……而儲槽從原規劃的九個、銳減到目前兩個……高雄氣爆與黎巴嫩港口大爆炸殷鑑並不遠,如今三接卻緊鄰大潭、環科、桃科、觀音等4個工業區,有數百家工廠,包含多家第三類毒性化學物工廠…….

環團提出「珍愛藻礁公投」,喊出應找更安全又投報率高的地形來建站、並守護七千年國際矚目的藻礁,而欲於2021年8月集眾力推出公投案,讓全民決定中油三接應否遷離桃園大潭;然而,2025年燃氣欲達發電占比五成,遇台商回流破兆用電將激增,遷址,建設期程來得及嗎?會不會缺電?

歡迎收聽!

Dec 25, 202041:40
【觀點會客室】〈變局新模式07〉國際減碳當道挑戰台灣出口貿易X台商回流用電增X減煤抗空汙的能源轉型X氣候災難─台灣的轉型挑戰

【觀點會客室】〈變局新模式07〉國際減碳當道挑戰台灣出口貿易X台商回流用電增X減煤抗空汙的能源轉型X氣候災難─台灣的轉型挑戰

本集來賓: 周桂田(臺大風險中心主任/臺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

當疫災重創世界秩序交織著氣候災難,遇上國際減碳當道挑戰出口為命脈的台灣經濟,再遇上台商回流破兆元而用電將激增,但,減媒抗空汙為主軸的能源轉型的全民共識,遇到了不小瓶頸……

這些都是「顧腹肚的代誌」,也關係社會是否持續低薪、年輕世代未來希望在哪裡;甚麼是那座從時局邁向未來的「橋」?台灣刻不容緩的轉型挑戰,歡迎收聽!

Dec 15, 202033:54
【觀點會客室】〈變局新模式06〉生死一瞬!還在猶豫,就沒機會!

【觀點會客室】〈變局新模式06〉生死一瞬!還在猶豫,就沒機會!

本集來賓: 王价巨(銘傳大學建築學系教授/行政院災害防救諮詢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防災校園總計劃主持人/內政部深耕計劃‧共同計劃主持人)


地震來了,我的房子會不會倒?就地掩蔽或往外逃?銘傳大學建築學系教授、暨行政院災害防救諮詢委員會的委員王价巨說,民眾若有「都靠政府」、或對自身所處老舊危弱建築的補強處置不彰,會很危險;

他說,地震時,必須依賴反射性動作,所以災防界常說「還在猶豫,就沒機會」!甚麼是從政府到民眾的保命思維?王价巨說,哪些區域危險政府要「說實話」,災害潛勢與建物堅固度,也要成為民眾買房時重要思考,因消費者是有力量改變市場的!

此刻,我們正在經歷56年來最大乾旱。然而研究又指出,2050年台灣遇「風暴潮」來襲時恐土地泡水面積相當於五千個台北小巨蛋,再回溯2016年、2017年、2019年六月,都急降雨炸台、路毀航廈淹,2018年8月南台大雨,高雄五千坑;水多苦惱、但沒水也是,到底怎麼辦?

銘傳大學建築學系教授王价巨說,水也可以是資源、不一定等同災難,只是,要停在合適的地方,能蓄積在公園、就不要影響馬路與住家,「這關乎『總量』與『路徑』管理」、「這必須從前段的規劃面、而非後段工程面做起」。

這幾年極端天氣肆虐,抵擋的武器,有超越「靠冷暖氣」的武器嗎?國體計劃、都市規劃與設計、到單一建築,如何打造「現代方舟」?

歡迎收聽!

Nov 27, 202044:51
【觀點會客室】〈變局新模式05〉撥霾見日、爭口鮮氣,全台排廢前五大源有沒有減成?

【觀點會客室】〈變局新模式05〉撥霾見日、爭口鮮氣,全台排廢前五大源有沒有減成?

本集來賓:吳義林 (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系主任兼教授)

萊豬將開放引發高度關注,食安議題我們尚且有選擇的權利,空氣污染呢?只要呼吸,就接觸的一級致癌物,PM2.5,全台前五大排放源?爭口鮮氣這麼久,空氣到底有沒有變好?受冬季時東北季風影響,境外移入占1/3,哪些縣市要注意了?

吳義林教授專長於成本及效益分析,來做為管制政策訂定的先後順序。

歡迎收聽!

Nov 20, 202030:07
【觀點會客室】〈變局新模式04〉二等公民?!一個台灣、三個天空,空汙治理應分區制宜多管齊下

【觀點會客室】〈變局新模式04〉二等公民?!一個台灣、三個天空,空汙治理應分區制宜多管齊下

本集來賓:王敏玲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曾長期擔任《地球公民通訊》總編輯)

以地區而言,北部空氣品質優於中南部、但兩者都不若花東來得好,北都會型空汙多來自交通移動汙染源、中南部來自工廠與工業等固定汙染源,各有不同的管制策略,該怎麼做?不過,高屏空品區數值令人懷疑,目前共四測站,美濃、前金、屏東、恆春,但恆春站因風大人少故被認為「既失真又美化平均」,108年PM2.5年均還只有9.1μg/m3簡直和花東一樣好,如何做能更具指標意義呢?

環保署擬分季節調節空汙費,欲提升秋冬、降低春夏費率,有人憂不只空汙基金減低533萬將有排擠原使用、又環保署自己的研究報告指出應提高4~6倍才能達到空汙防治效果、再說春夏季空品還可能惡化;這事應該怎麼看?

歡迎收聽!

Nov 13, 202037:22
【觀點會客室】〈變局新模式03〉不只PM2.5減量未達標、有毒空汙物管制還倒退嚕

【觀點會客室】〈變局新模式03〉不只PM2.5減量未達標、有毒空汙物管制還倒退嚕

本集來賓:王瑞庚 (台大風險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空汙季報到!聯合國列為一級致癌物的PM2.,八年前訂出年均濃度15,已比WHO建議值10還高,原本可望2020年有成,如今延後到2023年?!

有毒空汙物(HAPs)管制如「世紀之毒」戴奧辛,竟從四年前預計要管制80多項、如今竟下修成20多項?!

倫敦主要空汙並非工業,而是作為國際大都會往來頻繁的交通要津,交通移動汙染源排廢,如何民怨最小達到道路分級管理、並升級電動車?歡迎收聽!

Nov 06, 202045:09
【觀點會客室】〈變局新模式02〉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新耗電大戶?或減汙關鍵源?學者:需加強綠能科技

【觀點會客室】〈變局新模式02〉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新耗電大戶?或減汙關鍵源?學者:需加強綠能科技

本集來賓:賴慶明 (國立中興大學電機系副教授/台灣智慧電動車及綠能科技協會秘書長)

交通尖峰時刻駛在柴油大公車後面,駕駛嗆鼻薰眼、人行道推車中的嬰孩正剛好跟大排氣管同樣高度,這種種可真難受!

電動公車標榜「零排廢」或「綠能」,能對空汙治理有關鍵影響,但全台電動公車占總數僅5%!為什麼?原來是因車價不具競爭力、高達柴油車三倍之譜,又充電有問題、充電耗費半天但只能支援百公里的短距載客!

更嚴重的是,2017年行政院所宣示的「 2030年實施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即十年後一萬輛電動公車上路,若真能實現,這類新增的用電大戶進入原本的發電總量中,一旦同時充電,只怕要一起跳電了,怎麼辦?

台灣智慧電動車及綠能科技協會秘書長、暨中興大學電機系副教授賴慶明說,最佳解是必須同時仰賴三件事:無線充電的基礎建設讓公車「邊開邊充」、儲能系統來使充電時機能靈活且分散、智慧電網隨時供電力整合彼此幫補。這到底是甚麼樣的配套?國外如日、韓、歐洲、以色列,如何解決充電問題?如何使電動公車成本下降?歡迎收聽。

Oct 23, 202032:14
【觀點會客室】〈變局新模式01〉變局下新模式!抗暖轉型已是進行式?

【觀點會客室】〈變局新模式01〉變局下新模式!抗暖轉型已是進行式?

本集來賓:趙品諭、柯建佑(兩位皆為台灣青年氣候聯盟TWYCC活躍成員,品諭為927青年抗暖大遊行的總召、建佑為聯盟前任執行長)

雙十國慶總統談話重點再次宣布台商回台投資已上看破兆元,又宣告將投入全球供應鏈變革,然而,支持著投資刷新紀錄的大環境,若仍走老路──水電供給優惠、高排廢──在出口導向的台灣,國際市場與大廠,買不買單?青年世代如何看?

《巴黎協定》之所以比《京都議定書》更被認為有所作為,關鍵之一為「國家自定預期貢獻」(INDC)機制;台灣在 2015 年已繳交了第一份的「國家自定預期貢獻」(INDC),但實際上2015到2020年的氣候變遷因應做得怎樣?

對於2020年我政府將再提出的「國家自定預期貢獻」,青年世代上街頭,927青年抗暖大遊行透過「六大訴求」,他們爭甚麼?為什麼說「再不重視、就來不及」,嚴重後果是甚麼?歡迎收聽!

※城市是應對氣候衝擊的第一線,青年抗暖化大遊行上街者戴起蛙鏡遊行過立法院、凱達格蘭大道、西門捷運站、漢口街及新光三越外的轉角,籲請正視氣候緊急,假若再不積極作為,許多地方會被上升的海平面淹沒。

(照片來源:台灣青年氣候聯盟FB:https://www.facebook.com/rocktwycc )

Oct 16, 202044:10
【觀點會客室】〈後疫情時代10〉不浪費一場危機!關於疫情教我們的「永續課」

【觀點會客室】〈後疫情時代10〉不浪費一場危機!關於疫情教我們的「永續課」

本集來賓:倪上筑 (CSRone編輯/專員)

當疫情肆虐到連世界最強國美國總統都染疫,此刻談永續顯然誠意過高?所以,今天要談的是「為何重要」又「如何做到」。

COVID-19帶給人類歷史百年難遇震盪!百年老店慘淡甚至熄燈案例、幾乎遍地烽火四處可聞,觀光產業鏈含旅遊、航空、飯店、餐飲、民生、消費,全面受挫;這給組織領導人上了甚麼「永續課」?

甚麼是CSR、ESG、SDGs?2014年起,金管會要求大型企業須每年公布CSR報告,如何勾勒台灣百大企業較長時間的CSR報告呈現的特色?又與國際大廠相較,其中較顯著的差異?然而中小企業為台灣產業主體,其發展與治理與CSR無關?CSR只是責任最大化、利潤極小化?就只為搏個美名?歡迎收聽!


Oct 08, 202038:33
【觀點會客室】〈後疫情時代09〉氣候不只「變遷」還「緊急」!如何避免30年後若遇強颱,台灣將水淹五千個台北小巨蛋?

【觀點會客室】〈後疫情時代09〉氣候不只「變遷」還「緊急」!如何避免30年後若遇強颱,台灣將水淹五千個台北小巨蛋?

本集來賓:張皪心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

在英文世界喊水會結凍的《牛津字典》,2019年代表字是:「氣候緊急狀態」(climate emergency)。

她取代了「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升級為「全球熱化」(global heating);亞馬遜大火持續燃燒且比去年同期相比暴增86%;近日加州野火不停將其上方整片天空染橘紅宛若煉獄;難民不再是戰爭後的產物而如世界銀行所估計 2050 年全球可能會產生 1 億 4000 萬名「氣候難民」……

台灣也是氣候緊急的重災區,綠色和平研究指出,全球暖化下臺灣海平面上升和暴潮衝擊分析,推估在2050年不積極減碳的情境下,衝擊六都超過290萬人的居住安全,土地泡水面積相當於五千個台北小巨蛋,包括台北盆地中的總統府、立法院等政府機關!

肺炎疫情已讓人疲於奔命,如何騰出手來處理氣候危機?氣候緊急宣言又是甚麼?作出宣示所代表的意義?歡迎收聽!

※城市是應對氣候衝擊的第一線,若不積極減碳,2050年高雄旗津老街也將沈入海平面

(照片來源:綠色和平官網https://reurl.cc/zzlKna )

Oct 07, 202022:49
【觀點會客室】〈後疫情時代08〉集眾智!面對後疫時代巨變一起來「記疫COVID19」

【觀點會客室】〈後疫情時代08〉集眾智!面對後疫時代巨變一起來「記疫COVID19」

本集來賓:林文源(主責科技部人文司「記疫covid-19」平台/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圖書館館長)

「記疫COVID-19」官網上線!雄心壯志宣示「記錄疫情當下、跨域整合資訊、匯集人社力量、著力公眾溝通、回應世界的改變」,COVID-19是翻天覆地的百年難遇大疫,「記疫COVID-19」想達到甚麼目標?做些甚麼?是效法國際間的甚麼平台嗎?

網站上的文章主題包羅萬象,也看到驅動者多為系主任以上等級的資深學者,也就是所謂大眾期盼回答前瞻問題的「權威」,這樣的陣容是其中寫手、或者由其為官網把關文章的品質?

專家、記者、大眾,這些不同觸角、不同媒介、與專業知識度不同的社群,如何利用這個網站增加抗疫能力?歡迎收聽!

(照片來源:記疫COVID-19官網)

Sep 10, 202030:54
【觀點會客室】〈後疫情時代07〉化衝突為轉機的「善意溝通」系統──專訪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教授林明傑

【觀點會客室】〈後疫情時代07〉化衝突為轉機的「善意溝通」系統──專訪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教授林明傑

本集來賓:林明傑(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諮商心理師 /社會工作師)

後新冠時代的失業潮!中美衝突全面化!氣候變遷下災難頻傳!台灣已經受到影響,生存的壓力直線上升……作為「化危機為轉機」的諮商師與社工師,如何看待這樣情境下安身立命的群我關係?

馬歇爾盧森堡(Marshall Rosenberg)博士,聯合國聘請作非洲部落間、歐洲及中東宗教戰爭的衝突化解溝通專家,提出的非暴力溝通(善意溝通),如何應用在自我調適與人際溝通?


歡迎收聽!

Sep 03, 202032:16
【觀點會客室】〈後疫情時代06〉我們將「網」新天地或黑科技?日常不可不知的資安風險

【觀點會客室】〈後疫情時代06〉我們將「網」新天地或黑科技?日常不可不知的資安風險

本集來賓:徐瑞壕(中山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助理教授/中華民國資訊安全學會學術暨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委)

隨著各國解封潮、國際交流慢慢回溫,台灣的防疫下半場,開打!

Work from home、行動裝置不離身、視訊開會,甚至到日常例如:透過非法軟體上網追劇、網路購物、玩變臉APP(變童顏、變老臉、變性別),在萬物連網時代,一不小心,就會造成「把鑰匙給別人」的危險,到底該如何留意哪些情境?

今年520總統就職前後,傳出「總統府疑似遭駭而密件外流」案,有種說法是府內職員因疫情在家工作連上沒加密的網路所導致,我們不特別進入個案,而是談在家工作導致資料外流的風險,原來其實很多?

「數位身分識別證」(New eID)快來了,我們要如何在資安與便利之間自處?

現在許多家中裝有安全攝影機系統,也有業者推「home security AI」強調可透過雲端收到即時影像來監控。但有研究指出,其原有侵入警告機制、反成竊賊計算出入活動的利器,這是為什麼?

川普總統稱TikTok有竊個資與洩密之危機,是真的嗎?

為什麼玩變臉APP(變童顏、變老臉、變性別)會讓個人特徵洩漏、這又將導致甚麼風險?

昔有iphone公司有留後門,全世界蘋果用戶的手機資料都可直接得到,現在有被視做大陸民族企業的華為5G手機,遭歐美耳語「留後門」竊密;關於留後門疑慮,消費者除了抵制不買之外,還有其他做法嗎?

2016年臺灣金融史上第一起駭客入侵,東歐駭客集團席捲了全台大型銀行41台ATM,這種資安漏洞現在已經被補強了嗎?然而,中國大陸「行動支付」自2003年起支付寶開始,如今這類機制蔚為其主流,從攤販到大筆交易都能使用,怎麼好像沒聽過資安問題?

歡迎收聽!

Aug 28, 202047:04
【觀點會客室】〈後疫情時代05〉南機場樂活園區的防疫「心」生活

【觀點會客室】〈後疫情時代05〉南機場樂活園區的防疫「心」生活

本集來賓:方荷生(台北市忠勤里里長,擔任此職務已20多年,2019年獲頒總統文化獎)

隨著各國解封潮、國際交流慢慢回溫,台灣的防疫下半場,開打!

獲頒「總統文化獎」的台北市萬華一帶的忠勤里里長,中年回到從小長大的社區,快一萬人里民中有約1/4都是長輩、300戶中低收入、400個外籍配偶家庭,他認為,「一周一餐是『活動』、天天供餐才叫『照顧』」,於是馬不停蹄地打造「樂活園區」,開發了服務項目──長者共餐、供餐、送餐、社區食物銀行、食享冰箱、課輔班、圖書館、咖啡屋──照顧從老到小。

防疫對里民與他,都不叫新鮮事,而是SARS期間也轟轟烈烈經歷過;作為里的「大家長」,面對獨居長者外出不便,日常物資該如何打理?關於社區據點,長輩稍有幾天放假在家沒外出,難免藥亂吃、水喝太少、作息亂掉,導致人變得活力不再,但是「群聚」與「高感染風險」的長輩社區據點,又是新冠疫情的滋生園地,如何兼顧長輩照顧和防疫呢?和長輩溝通防疫新生活,有溝有通、而且讓他們遵守,他可有秘訣?歡迎收聽!

Aug 13, 202055:52
【觀點會客室】〈後疫情時代04〉公益寒冬!NPO面對後疫新常態的策略

【觀點會客室】〈後疫情時代04〉公益寒冬!NPO面對後疫新常態的策略

本集來賓:劉宜君(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教授/兼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

隨著各國解封潮、國際交流慢慢回溫,台灣的防疫下半場,開打!

「疫情過後一切復舊」似乎成了幻想,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教授兼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劉宜君,引用CNN電視臺、富比士雜誌、衛報、哈佛商業評論而指出,其用名詞「New Normal」(新常態)來形容COVID-19疫情過後的社會秩序。

社福公益團體是社會安全網的重要一環,在疫災中更凸顯其對於長期關懷弱勢族群穩定的力量,但,她的另一個角色,也是疫災的「重災戶」──因其所賴以維生各界捐款,進入寒冬,這也將衝擊其服務量能。今天關心這在媒體上相對隱而未現的衝擊。

夾著上半場的舉世難見的醫療感控水準,與絕大部分仍沒免疫力的國民,一系列後新冠疫情時代的超前佈署的名家專訪,歡迎收聽!

Aug 06, 202027:19
【觀點會客室】〈後疫情時代03〉高齡+疫病頻傳大流行,台灣急需「長照保險」提升防護網

【觀點會客室】〈後疫情時代03〉高齡+疫病頻傳大流行,台灣急需「長照保險」提升防護網

本集來賓:楊培珊(台大社工系主任/教授)

隨著各國解封潮、國際交流慢慢回溫,台灣的防疫下半場,開打!

全世界「最老」的國家群──台灣、日本(高齡化程度世界第一,長輩占比達28%)、南韓、義大利、西班牙──其中除了台灣,其餘都是疫情重災區;被台灣人視作天堂般幸福國度的人性主義強國──瑞典,因政府與專家採抗疫策略為「群體免疫」,常被譏作「佛系防疫」,一千萬人口中染疫而死高達五千餘人,成為已逐漸解封的國際各國名單的「拒絕往來戶」;美國成世界第一的確診與死亡數後,終於,總統川普最近才以身作則開始戴起口罩,但欠缺社會保險使其因應大規模傳染而來的醫療支出,顯得手無寸鐵;「貨出去、但人不進出」的防疫舉措,震盪了全球的服務與觀光產業,而「旅遊泡泡」這類新興模式又僅止於小規模短程移動,無法有效振興產業……

面對疫情,所謂已開發國家的分佈版圖,正在改變中。

台灣在防疫上半場,楊教授說,透過健保制度、嚴謹感控與戰備物資備足、中央與地方網絡綿密,繳出了在「逾千家長照機構雖為『染疫高風險族群』+『群聚』,但住民零確診」的亮眼成績!然而,台灣從高齡社會邁向超高齡(即每五人中就有一位是65歲以上長輩),外國的慘烈光景值得借鏡。

關於提升防護網,楊教授指出,雖然長照2.0開展快速,但使用覆蓋率不到兩成,她建議應在健保成功的基礎上,將現制「長照稅收制」改以「長照保險制」。

夾著上半場的舉世難見的醫療感控水準,與絕大部分仍沒免疫力的國民,一系列後新冠疫情時代的超前佈署的名家專訪,歡迎收聽!

Jul 30, 202049:41
【觀點會客室】〈後疫情時代02〉出國禁令?手機監控?中研院法律所長李建良:防疫兼備法制最需仰賴的是…

【觀點會客室】〈後疫情時代02〉出國禁令?手機監控?中研院法律所長李建良:防疫兼備法制最需仰賴的是…

本集來賓:李建良(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所長暨特聘研究員)

隨著各國解封潮、國際交流慢慢回溫,台灣的防疫下半場,開打!

「蛤!政府怎麼知道我連假出遊到哪去」?「咦!人身自由是憲法保障,這下沒做甚麼怎不准出國?又不是刑案逃犯與欠稅大戶」,「防疫至上嘛!就算政府權力用過頭來限制我們,沒關係啦」……

若有法律授權政府「為所欲為」,那不就淪作大家最難接受的專制集權了嗎?然而,前所未見的超強傳染力,無症狀帶原者與地球村的國際交流均頻成疫情漏洞,因此《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七條中,出現類空白授權的「指揮中心……得實施必要之應變處置或措施」,到底我們能如何兼顧防疫與法制呢?

夾著上半場的舉世難見的醫療感控水準,與絕大部分仍沒免疫力的國民,一系列後新冠肺炎時代的超前佈署的名家專訪,歡迎收聽!

Jul 24, 202050:50
【觀點會客室】〈後疫情時代01〉肺炎疫情過後,一切可復舊?周桂田:已進入「破壞性新常態」

【觀點會客室】〈後疫情時代01〉肺炎疫情過後,一切可復舊?周桂田:已進入「破壞性新常態」

本集來賓:周桂田(臺大風險中心.總計畫主持人/台大國發所.教授)

許多人企盼,「肺炎過後,一切復舊」,然而,臺大風險中心總計劃主持人周桂田指出,國際上目前普遍認為,氣候變遷的災難、與頻率性出現的疫病大流行,是「新常態」!

他更進一步指出「破壞性新常態」──是當「氣候」、「疫病」、「老化」三個元素共時發生,慘烈狀態會比此次新冠肺炎與老化因素交錯更甚!

因此,風險治理需要具前瞻系統化布局,而且不能淪為口號,「現在是『不改變不行』」、「若政治領袖礙於盤根錯節既得利益體系而怠於改變,那我們就對會身歷其境的下一代倡議」。

他舉例,2013年時德國研究曾推測兩情境,冰山溶解發生氣候災難、亞洲不知名病毒造成疫病流行,而政府因此早在數年前即於政策上有布局;差不多時間,2012年義大利卻削減了公共預算,又加上是與大陸頻繁來往的「一帶一路」的合作國,這次成了新冠肺炎重災區。

甚麼是「破壞性新常態」下臺灣的挑戰?如何因應?歡迎收聽!


Jul 10, 202034:36
【觀點會客室】〈點亮台灣08〉「媽省理工」罩地球

【觀點會客室】〈點亮台灣08〉「媽省理工」罩地球

本集來賓:吳心萍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資深主任)

婆婆媽媽力量大!主婦聯盟發揮「媽省理工」的實力,深耕社區,談各種「節能來作為另一種『發電』」!難道是退回原始人生活?不,而是生活智慧王;例如,用電鍋做出一飯一菜一肉一魚的營養料理,炎炎夏日中冰箱整理術又節能又保鮮,呼籲減少使用24小時插電的熱水瓶。

現在,更推廣公民電廠「干豆好」(干豆為關渡古稱,「好」有女性、孩子參與的意義)──和公民電廠媒合平台「陽光伏特家」與台北市政府轄下的關渡國中,共同經營。她們期待,這型式成為公民電廠的序曲!歡迎收聽!


※圖片說明:公民電廠命名為「干豆好」,「關渡」的古稱「干豆」,而透過鑑於關渡國中屋頂的太陽能電板,「好」代表著女性、孩子參與的意義(摘自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官網)

Jul 02, 202031:50
【觀點會客室】〈點亮台灣07〉綠能x賺錢x公益──陽光伏特家的美夢成真

【觀點會客室】〈點亮台灣07〉綠能x賺錢x公益──陽光伏特家的美夢成真

本集來賓:陳惠萍 (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理事長)

三種願望,一次滿足?想像一種新興方式:錢存銀行只能賺微薄利息成了1.1倍,但買塊太陽能板雖一片平均花一萬五千元上下,頭十年回本後、第二個十年開始獲益,總達1.5倍,你還可以選擇捐給身心障礙弱勢,放大你的愛心捐款,持續照亮角落。

綠能x賺錢x公益──這是陽光伏特家dreams come true故事,這份銘刻於轉型中台灣的社企模式,套句時下流行用語:用創新模式、同時達標多種效益!Phoebe陳惠萍,陽光伏特家的共同創辦人,今天不只聊其運作模式──可出租屋頂、可買幾塊太陽能板、更可以綠能公益,還要聊創業難的是,把零推到一,並且整合政府x公益組織x社會企業,如何在不同的運作邏輯下,歡喜逗陣,歡迎收聽!

Jun 18, 202036:32
【觀點會客室】〈點亮台灣06〉為了下一代的綠色紓困與振興

【觀點會客室】〈點亮台灣06〉為了下一代的綠色紓困與振興

本集來賓:吳澄澄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

3月13日立法院通過的600億元防疫紓困振興特別預算,5月8日再通過1500億元。常聽見的「將危機作轉機」、「為了下一代」,這種口號,也正是歐盟的紓困、振興的目標,具體作法是「要綠」;這對於已是新冠肺炎疫情重災區的歐洲各國,透過預算編列、振興標的(如大型公共建設),即將要實施;同樣情況在台灣,對比著台灣現行政策、與立法院將決定新一階段的前瞻計畫預算,綠盟與眾多環保團體聯合聲明中「前瞻計畫納入綠色振興」,如何效法歐盟的原則?歡迎收聽!

圖說:綠盟已經推出的「掃了再買」APP,只要掃描消費品的包裝,即可顯示廠商的違規紀錄 (圖片來源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Jun 11, 202039:38
【觀點會客室】〈點亮台灣05〉京都古城新風貌,文化重鎮綠當道

【觀點會客室】〈點亮台灣05〉京都古城新風貌,文化重鎮綠當道

本集來賓:陳婉娥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南部辦公室‧主任)

廟宇、佛寺、博物館、老街,是大家對京都的第一印象,現在,還多了以銷售綠電為主的「佛寺電力公司TERA Energy」,與林立於幼稚園和中小學、政府機關的屋頂的公民電廠!

對比著台灣,公民電廠常遇融資貸款困難,都會區的集合式住宅大樓中社區共識不足,所謂「我不只用電、還能發電」等觀念傳佈不易、申請流程不夠明朗等問題,京都沒有這些問題嗎?若有則他們如何因應呢?歡迎收聽!

圖說:在日本擁有最多門徒且為京都寺院的代表之一,淨土真宗本願寺本家西本願寺,成立了佛寺電力公司TERA Energy,圖為寺中其中一隅,架起了太陽能板(圖片由陳婉娥提供)。


Jun 03, 202056:30
【觀點會客室】〈點亮台灣04〉農漁/電共生的「綠色衝突」!綠能與生態如何兩全?

【觀點會客室】〈點亮台灣04〉農漁/電共生的「綠色衝突」!綠能與生態如何兩全?

本集來賓:邱花妹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專任副教授/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

綠能與生態永續,照理是相輔相成,但如今竟互相排斥?

以漁電共生為例,農委會2017年欲建立漁業和綠能共構營運模式,希望在魚塭架設太陽能板,規定遮蔽率不得超過40%,其餘的60%必須用於養殖,但產量須達之前三年的七成;這樣的魚塭架設太陽能板實驗,尚未做完、法令也尚未通過,光電業者早已大舉進入台南七股養殖重鎮,紛紛向地主買地、租地,對非地主、而是承租戶的農漁民造成生計與漁產受損。

然而,財產私有制度下,地主與光電業主「兩情相悅」,公民團體在吵甚麼?作為候鳥必經重鎮,保育與綠能發展難兩全,或另有解方?光電業主、地主、政府、承租漁戶、在地居民,如何衝突極小化?歡迎收聽!

May 28, 202048:59
【觀點會客室】〈點亮台灣03〉國際減碳當道X台商回流用電將增X抗空汙為主軸的能源轉型!請小英政府聽聽民意怎麼說

【觀點會客室】〈點亮台灣03〉國際減碳當道X台商回流用電將增X抗空汙為主軸的能源轉型!請小英政府聽聽民意怎麼說

本集來賓:卞中佩 (台大風險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當被喻做「文明的根本要素」、「黑金」的石油,史上第一次竟以跳水式的價格「負值」售出;對比著台灣將迎來因疫情而後勢看俏的台商大回流、投資破兆。在典範轉移之際,台灣的民意又如何反應?

能源轉型對經濟有負面影響?換政黨、換能源政策──核綠抉擇與「政黨藍綠認同」高度重疊?「民眾所認知」的台灣逾半最主要發電方式是核能?資訊爆炸年代,民眾對哪一類能源代理人的信任度最高──是政府嗎?

臺大風險中心「2020年能源轉型調查」中顯示,對於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比例超過20%的政策,有78%的民眾支持;交叉分析也顯示,泛綠民眾中有87%支持再生能源,泛藍民眾也有約63%表示支持;針對台商回流,有破八成的民眾認為,政府應要求回流臺商設廠時提出綠能承諾。更多反應當前民意的民調解析,歡迎收聽!

May 21, 202033:55
【觀點會客室】〈點亮台灣02〉化酷暑為綠能,實驗中的「環境與社會檢核」,是通往「農漁共生」的坦途嗎?

【觀點會客室】〈點亮台灣02〉化酷暑為綠能,實驗中的「環境與社會檢核」,是通往「農漁共生」的坦途嗎?

本集來賓:蔡卉荀 (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主要負責能源轉型議題研究)

2025年三大核電廠除役年限將至,再生能源的發展已是重要趨勢。其中太陽光電的設置可分成兩種:「屋頂型」和「地面型」,距2025年的達標值,前者已超越,不過後者14GW中僅達標0.8GW。借鏡日本的做法,並非種電與農漁相爭,而是「共生」,這種兩全其美的作法如何做到的?

本集討論中央部會和地方政府,如何分頭並進、而非多頭馬車?5月系列主題──點亮台灣,來聊聊更多關於源在你我生活中的想像與實踐!歡迎收聽!

May 15, 202045:42
【觀點會客室】〈點亮台灣01〉理想的居住環境改造進行式

【觀點會客室】〈點亮台灣01〉理想的居住環境改造進行式

本集來賓:林元笠 (社團法人台灣公民自主發電行動聯盟‧理事長/台南社區大學‧專任教師)

比起農地種電引起的爭議,民宅屋頂則是個實踐「一度換一度」的好地方。白天大家外出工作,自家的太陽發電賣給台電,晚上family time使用台電,一來可為多贏─自己、台電、太陽能商,都有獲利,二來不必建置較高成本的儲能設備,避開綠電使人覺得不夠便捷的間歇特質,三來其自主性適合多天災─颱風年年有、地震三不五時震─又受極端天氣影響的台灣。

花蓮縣秀林鄉大同部落,至今70年都沒水沒電,太魯閣族人為求生計只好陸續遷出,僅存15戶老弱凋零族人。在車子都無法開上的深山中,度過漫漫長夜;屏東舊筏灣在八八風災之後,拒絕台電、選擇更適於自然生態與部落文化的綠電。

這系列點亮台灣,來聊聊更多關於能源在你我生活中的想像與實踐!

歡迎收聽!

May 07, 202040:53
【觀點會客室】〈科學家與記者的第一支舞:SMC〉社群網站作為公共論壇?!召喚了民主或民粹?

【觀點會客室】〈科學家與記者的第一支舞:SMC〉社群網站作為公共論壇?!召喚了民主或民粹?

本集來賓:施琮仁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

網路的謠言、毀謗、未審先判,該如何咎責?

「讚」、「瀏覽數」及「殭屍網軍留言」若作為新聞記者的「網民言論」依據,並被誤認為足以代表「全民言論」,那麼政府官員拿網路聲量與意見來訂定政策並分配資源,又將帶來怎樣的影響?

社群網站作為公共論壇,如何可能?歡迎收聽!

Apr 29, 202035:11
【觀點會客室】〈科學家與記者的第一支舞:SMC〉基改食品疑慮竄全球!但在台灣,科學好像不如恐懼有賣點

【觀點會客室】〈科學家與記者的第一支舞:SMC〉基改食品疑慮竄全球!但在台灣,科學好像不如恐懼有賣點

本集來賓:邱玉蟬 (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副教授)


我們與基因改造生物GMO的距離?不就是喝豆漿會想到非基改黃豆比較讚、以及孩子校園午餐於2015年底立法讓基改食品全面退出,沒了吧?!

到底甚麼是基改食品?到底有沒有健康疑慮?當1996年基改作物商業化,量產且全球銷售如今二十年,著名的矛盾是2016年6月,全球122位諾貝爾獎得主連署發出公開信支持GMO,指出這是安全的;矛盾的是,2013年時《歐洲科學家對社會與環境責任網絡》(The European Network of Scientists for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ENSSER)才發表聲明指出,目前科學家對GMO的安全性並沒有共識,這個聲明立場到目前為止沒有改變。

食安是唯一非身外之物的公共議題,歡迎一起關心!

Apr 23, 202035:54
【觀點會客室】〈科學家與記者的第一支舞:SMC〉不得大「疫」!大型公共事件中的溝通效率與信任建構

【觀點會客室】〈科學家與記者的第一支舞:SMC〉不得大「疫」!大型公共事件中的溝通效率與信任建構

本集來賓:羅尹悅 (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台灣民眾對科學家、記者、政府等部門的信任度,民調上來說,比歐美先進國高或低?

「溝通正確」vs.「溝通效率」,專家、政府、記者,與大眾,又該追求甚麼?

在減低新冠肺炎疫災的共同目標之下,歡迎一起關心!

Apr 09, 202040:10
【觀點會客室】〈時代翻新頁(三)〉替未來發聲

【觀點會客室】〈時代翻新頁(三)〉替未來發聲

本集來賓:翁渝婷、徐健銘(臺大風險中心助理研究員)

「替未來發聲」聽來爛漫,實則嚴肅,難道只是俗稱「學子幫教授打分數,未成年兒女教父母討生活」?

有句大實話「政客在乎的,不是下一代、而是下次贏」,是說政治人物為選票往往做出短線決策,因此,乍聽「替未來發聲」好像是對抗政客、實則對抗短視的社會現行價值;那到底如何辦到?

時代在翻頁,台大風險中心以TWiT報告書「鉅變臺灣:啟動長期能源轉型」籲請各界。這當中談到甚麼?歡迎收聽!

Apr 01, 202037:01
【觀點會客室】〈時代翻新頁(二)〉如何把握台商回流刷新頁,趁勢轉型向「又窮又髒」say goodbye?

【觀點會客室】〈時代翻新頁(二)〉如何把握台商回流刷新頁,趁勢轉型向「又窮又髒」say goodbye?

本集來賓:周桂田(《鉅變臺灣:啟動長期能源轉型》總計畫主持人 / 臺大風險中心‧研究員/台大國發所‧教授)

對比著過去年約百億元,近期台商回流投資破八千億元!

支持著投資刷新紀錄的仍走老路──水電供給、高排廢、便宜勞工模式,在出口導向的台灣,國際市場買不買單?超高齡(65歲以上人口比率20%以上)預估2026年報到,當勞動力珍稀,低薪,吸引得到國際人才?招募得到年輕世代?青貧帶來的世代失落,如何保住不延燒成世代矛盾?

老路,以前行得通,但若在新時代卡住,台灣真會又老又窮,那怎麼辦?

時代在翻頁,台大風險中心以TWiT報告書「鉅變臺灣:啟動長期能源轉型」籲請各界。

這當中談到甚麼?歡迎收聽!

Mar 19, 202051:26
【觀點會客室】〈時代翻新頁(一)〉台灣瀕轉型臨界!2020年除防疫外的危機與轉機

【觀點會客室】〈時代翻新頁(一)〉台灣瀕轉型臨界!2020年除防疫外的危機與轉機

本集來賓:趙家緯(臺大風險社會中心 博士後研究員)

「世界經濟論壇」的世界風險報告,首見全球領袖認為「前五大最急迫風險」為環境風險;歐盟宣布其「登月計畫」,是2050年達到「碳中和(指排碳與吸碳相當而達零碳成長)」,對於以外貿作為命脈的台灣,將產生甚麼影響?

甚麼是台灣2019年能源情勢?為什麼專家說,2020年為我「政策重要年」?

時代在翻頁,台大風險中心以TWiT報告書「鉅變臺灣:啟動長期能源轉型」籲請各界一同關注。這當中談到甚麼?

歡迎收聽!

Mar 12, 202055:41
【觀點會客室】〈保命防炎大作戰〉假如「社區感染」…公衛專家提防疫方針

【觀點會客室】〈保命防炎大作戰〉假如「社區感染」…公衛專家提防疫方針

本集來賓:(按姓氏筆劃排序) 

金傳春教授(曾任教台大公衛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SARS期間專家諮詢小組成員) 

陳秀熙教授(臺大公衛學院‧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主任/臺大公衛學院‧副院長) 

詹長權教授(台大公衛學院‧院長) 張靜文教授(台大公衛學院‧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 

鍾國彪教授(台大公衛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所長) 

※本次節目主要內容截取自台灣公共衛生學會主辦「新冠病毒公共衛生社區防疫教育課程」  


自第19例之確診病例起,有別前18例的傳播模式,顯見COVID-19疫情已從原先「境外移入」、「密切接觸家人」兩種傳播模式,朝向更多可能性發展......

美國與我政府的認定不同調,臺灣到底進入社區感染沒?

不明源頭的確診案例,到底該不該公開其活動範圍?

從過去近30起確診案例,專家發現四個重要的平均日數─「感染到發病」、「發病到住院」、「住院天數」,上述均數與SARS相比,又是更長或短?

開學在即,防疫在「頻率」與「場域」上如臨大敵,戰役難有局外人,歡迎一起關心!

Feb 26, 202044:41
【觀點會客室】〈保命防炎大作戰〉解藥問世?!

【觀點會客室】〈保命防炎大作戰〉解藥問世?!

本集來賓:(按姓氏筆劃排序)

吳夙欽教授(清華大學生科所暨醫學科學系‧專任教授)

莊人祥副署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監測應變官/疾管署‧副署長)

陳恆德醫師(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特聘研究員/多次代表我國參加SARS、禽流感等專家會議)

蘇世強院長(埔里基督教醫院‧院長 暨感染科‧主治醫師)

國際快訊傳出解藥問世!美國藥廠吉利德科學公司(Gilead Science)研發的新藥「瑞德西韋(Remdesivir)」,對於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療效良好,然而,從實驗室到工廠、再到臨床被各樣體況者所用,還要等多久?專業把關有哪些考量?

抗生素與疫苗都相對進步的當代,為什麼冠狀病毒讓人聞之色變?傳播途徑是甚麼?口罩與洗手重要大家知道,但這背後的原理您若清楚,則能更明白「關鍵時機」與「個人防疫漏洞」。

歡迎收聽【觀點會客室】!


Feb 12, 202032:51
【觀點會客室】〈聯合國COP25國際傳真〉氣候「要事」燒起來

【觀點會客室】〈聯合國COP25國際傳真〉氣候「要事」燒起來

本集來賓:楊竣文、游宜珍(台灣青年氣候聯盟COP25代表團夥伴)

氣候變遷與減碳作為的聯合國會議,年年都舉辦、屆屆略進展;但,在台灣許多人認為其為「政治冷議題」、新聞版面不敵「五缺」、更難敵「核綠對決」。顯然這議題不大重要?!特別的是竟有人自大學校園就關懷,為什麼認為這重要?

歡迎收聽【觀點會客室】!


Feb 03, 202043:37
【觀點會客室】〈超級比一比!〉總統候選人的能源政策

【觀點會客室】〈超級比一比!〉總統候選人的能源政策

本集來賓:(按姓氏筆劃排序)

李君禮(能源局‧副局長)

周桂田(台大國發所‧教授)

趙家緯(臺大風險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後兩位發言,截錄自臺大風險中心2019/11/12主辦論壇「TWiT鉅變臺灣:啟動長期能源轉型」

「2035年,五成乾淨能源(再生+核能)」vs.「2025年,235(兩成再生,三成燃煤,五成燃氣)」,前者是在野的藍營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市長主張,比一比執政的綠營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總統實踐中的政策。

但是,隨之發展出政策攻防,風電成「八國聯軍」、「割地賠款」?!而臺商回流,用電倍增、則空汙爆表,國病肺癌這下真國造?國際公約要求各國在今年(2020)提出以2050年為目標的長期減碳策略,但,臺灣連起手勢─電力結構規劃─都眾說紛紜、版面只剩「核綠對決」?

真是這樣?那怎麼辦?不論認不認同,專業議題、不該僅以意識形態、胡亂扣帽,歡迎一起瞭解!

Jan 16, 20205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