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音樂漫談 YSH classical music podcast

音樂漫談 YSH classical music podcast

By 葉紹羲 Yip Siu Hay

在樂團工作是什麼回事?
全職做樂團樂手好玩嗎?
能揾食嗎?
玩古典音樂有何苦與樂?
教音樂難嗎?
可以喜歡所有樂曲嗎?
拉樂團的好玩之處何在?
如何培養樂感?

如對以上問題有興趣,不妨收聽這個節目。

《音樂漫談》是香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由全職音樂人主持的古典音樂 podcast 節目。不扮高深,不落俗套;從小提琴技巧,音樂體會,到樂團見聞,無所不談。

yipsiuhay1@gmail.com
Available on
Google Podcasts Logo
Pocket Casts Logo
RadioPublic Logo
Spotify Logo
Currently playing episode

《長話短說》:荃灣大會堂,拆就拆吧!

音樂漫談 YSH classical music podcastMar 01, 2019

00:00
05:06
《長話短說》:荃灣大會堂,拆就拆吧!

《長話短說》:荃灣大會堂,拆就拆吧!

報載,香港政府打算把有 37 年歷史的荃灣大會堂拆卸。此舉在西方民主國家,以至港英時代的香港,是不會發生的。只是,香港非從前的香港,在上的是殘民自肥的民賊,是沒什麼壞事不敢做。看看醫院的情況,便可知所謂的官員如何狠心。他們唯利是圖,自不會可惜區區一個大會堂。然則,香港人也無必要太受這些事影響。我們盡己力保存文化,堅守自己的信念,不同流合污,就算政治黑暗又奈我何?大會堂,要拆就拆!
Mar 01, 201905:06
為何要認識英國的古典音樂?

為何要認識英國的古典音樂?

社會的精英叫下一代「不要忘記過去」,說得真對。香港自 1842 年開埠以來,一大部份的歷史都與英國有關。英國人的處事作風,仍見於香港人身上;香港的海港叫維多利亞港,授課的叫英皇佐治五世學校,以至乘坐的雙層巴士和直播的英國足球比賽,衣食住行都看到英國的影響。既如此,我們沒理由不多聽英國的古典音樂。而抵抗極權文化的入侵,更不能單靠本地文化,還要靠上國的文化。聽英國的古典音樂,你會聽到音樂裏的莊嚴和正直。


https://open.spotify.com/track/0V8MdYktIdFVRo4W0TbFDX?si=ngFjjmmbTKyrRtfmrNc6LQ

Mar 01, 201920:56
為什麼小童音樂會那麼悶?

為什麼小童音樂會那麼悶?

給小兒看的音樂會,為何非莫札特弦樂小夜曲不可呢?當你把一場音樂會變為「照顧小兒分享會」,觀眾已經悶出鳥來,巴不得快點走人。
Jan 26, 201906:29
大會堂有裝修的需要嗎?

大會堂有裝修的需要嗎?

為慶祝大會堂落成五十週年,政府於 2012 年翻新大會堂。工程包括更換大堂地毯和後台冷氣,裝修更衣室,把一幅石板砌成的牆身毀掉改舖石屎。這些工程,旨在破壞,把原本好端端的東西換走,那管何謂民脂民膏。


據報,2021 年政府又會替大會堂「翻新」。如無以外,屆時大會堂的廁所該無一幸免。牆身也許會變為粉紅色,跟對面海的文化中心相呼應。大堂金碧輝煌,有多媚俗便多媚俗。

Dec 28, 201810:19
《長話短說》:指揮的要求(一)

《長話短說》:指揮的要求(一)

不知遇過幾多個指揮,他們都會有這個要求:「請小提琴聲部的後排樂手,拉大聲一點,後面的譜台要比前面拉得大聲!」

指揮之所以這樣說,因為在他的位置,小提琴的音色單薄。如果樂譜上的指示,需要渾厚飽滿的音色,那不可能單靠首席一人完成。偏偏有些首席覺得,如果後面的樂手比自己大聲,是不能接受的事,於是會向後面的樂手訓話,再「演繹」指揮的指示,甚至叫人不要拉得比他大聲。這時便叫人無所適從。

我想,不少首席都不夠自信。人家一旦比自己大聲,身為首席的權威便會蕩然無存,失去存在感,覺得受冒犯而不安。而為了挽回自己的權力,即使講一些與指揮相反的話也在所不惜。這種人,很可憐。目空一切,其實自卑非常。

如果我是首席,後面的樂手,細聲的樂段比我拉得細聲,飽滿的樂句比我飽滿,反應比我更準更少時滯,音色的要求比我更高,我高興也來不及!

須知坐在後排,跟指揮的距離又遠,如果前面的樂手不夠肯定,後面的樂手一定不敢拉奏。然後離指揮越遠,聲音越小,請問那怎會奏出令人滿意的音樂?常常要求人別大聲過自己,別早過自己,這樣不好那樣別做,該做的只是「跟」自己,那有什麼意思?還不如你自己拉飽佢?

遇到這種情況,指揮不能隻眼開隻眼閉。為了音樂,有必要跟首席好好談。

Nov 24, 201807:25
如何喜歡一首歌曲?

如何喜歡一首歌曲?

當一首曲對你很重要,你自然會喜歡它;當一首曲變得屬於你,你自然會喜歡它;當你誠心練一首曲,你自然會喜歡它;當你發現它的可愛之處,你自然會喜歡它。最後,那首曲變為你生命的一部份,你也融於那首曲裏,你想不喜歡它也不能。對一首曲如是,對一個人也如是。
Nov 23, 201812:50
《長話短說》:康文處及其職員的特長

《長話短說》:康文處及其職員的特長

在香港,音樂會開始前,觀眾總要被逼聽一段廣播:「歡迎來臨大會堂音樂廳。為免影響演出者的情緒,請勿在場內吸煙和飲食;未經許可,請勿攝影、錄音及錄影,謝謝各位合作。Welcome to the ⋯⋯」同一內容以廣東話、英文和普通話廣播三次,令演出者的情緒極受影響,良久不能集中。這段廣播有需要嗎?

比如到西九ICC的「田舍家」晚膳。日本侍應臨端上壽司之前,忽然傳來廣播:「各位先生女士,為了不影響廚師的工作情緒,請勿隨地吐痰和大小二便,謝謝合作⋯⋯」這不單冒犯,而且十分無禮,你以後也不會幫襯吧?偏偏康文處自以為是,表面提醒,實則侮辱港人;演出團體的管理層不察,不主動取消這些擾人的廣播,亦令人費解。







Nov 15, 201805:58
先生的難處何在?

先生的難處何在?

父母說:「給小女學音樂,不過想她變得斯文高雅。她學識便可以了,沒打算要她以音樂為事業⋯⋯」

問題是,何謂「學識」?怎樣才算「識」?是考到五級、還是八級便算「識」?然而,比起什麼 AT、LT 和 FT,其實又算不上「識」。那麼博士畢業,連論文也出版了,總可以了吧?對不起,音樂是奏給他人聽的。你可以演奏嗎?你知道如何在樂團裡跟人合奏嗎?懂得進退嗎?作曲?指揮?音樂是一門學不簡單的學問,只能學,卻無學得識的一天。

以小提琴來說,其實是學什麼?學分辨音準,練左手使手指變得靈巧,運動自如;練右手的運弓動作令發聲自然,不失對比。

天份不夠的,能做的不多。但遇上天份不錯卻懶散的學生,應該怎麼辦?除「講耶穌」以外,還能怎樣?他的父母會嚴肅看待,還是由得他?先生又該用什麼標準來教?

練習不夠,練得不好,上課有何用?叫先生如何教?
Nov 15, 201817:39
樂團裡何事最令人失望?

樂團裡何事最令人失望?

指揮做的是什麼?是指揮?錯了,是演繹樂曲。

身為指揮,你的首要工作不是「練樂團」,而是練你自己。練好你的耳朵,提高你對自己的要求,不要得過且過。把你的體會和想法,盡量講給團員知道。

你講的是什麼故事?你的故事有何特別?你如何令團員非喜歡你的故事不可?團員有多落力,視乎指揮有多重視自己的故事(音樂)。你的故事如果比你的生命更重要,團員是不敢不跟你一起。
Nov 11, 201831:01
《長話短說》:觀眾與藝術總監

《長話短說》:觀眾與藝術總監

一個外籍芭蕾舞團的總監,每場表演開幕前,總會走到臺前,用廣東話跟觀眾打招呼,簡單介紹節目。這不是可有可無的舉動,而是真心多謝觀眾的證明。另外,八場表演,竟然有人會來看五、六次。同一樣的製作,只是由不同的芭蕾舞員擔任男女主角。就是因此而看一次又一次?為何他們不會看膩?
Nov 02, 201806:08
《長話短說》:不整齊的小提琴聲部

《長話短說》:不整齊的小提琴聲部

《長話短說》系列的第一集。有指揮說,小提琴聲部發聲不整齊,是因為後排樂手沒「跟住」首席所致。錯得緊要!
Oct 31, 201802:17
四歲學小提琴可以嗎?

四歲學小提琴可以嗎?

幼稚園三歲便學數學了。只要上課集中,練琴認真,就是三歲學琴又有何不可?。我就是這樣過來的。萬事起頭難,但看著指頭的繭一天比一天厚,越練越能體會練琴的趣味。不知不覺過了兩年,然後回頭一望,也不是那麼難熬吧。

學習,是不該有什麼目的。一旦有目的而學,有所為而學,便很難發現學習的樂趣;目的達到以後,更不會繼續學習。「自由了」,但學過的也會慢慢忘記,多可惜。

學習要不帶目的,該盡力而為。不要以為能夠學習是理所當然的事,無什麼稀罕,要珍惜機會。

本集與我小時侯學琴有關,有興趣的聽眾不妨一聽。



Oct 30, 201850:11
如何做個乞人憎的領袖?

如何做個乞人憎的領袖?

根據我的經驗,我發現要成為這種「領袖」,至少要有以下十種特質:

一)無領導才能
二)無主見
三)死不認錯
四)自己顧自己
五)要覺得凡事理所當然
六)要孤芳自賞,目空一切
七)耍脾氣
八)指揮的一切要求,要以自己的演繹作準
九)常搬龍門
十)小家

如想你想成為乞人憎的領袖或樂隊首席,那本集萬勿錯過。
Oct 28, 201840:21
何謂無調性音樂?

何謂無調性音樂?

音樂怎能無調?無調的音樂還算不算音樂?上世紀初有作曲家以為,無調性的音樂未必不可能。

好聽與否還是其次,重要的是,那是音樂創作終須走的一步。
Oct 16, 201831:03
如何改善音準?

如何改善音準?

音準的英文叫 intonation。想音準好,音準先要穩定;想音準穩定,手勢先得正確。

不妨多留意左手所處的狀態。

1. 手肘要放鬆。須知拉 E 弦的角度,跟 G 弦的不同。拉 E/A 弦時,手肘處
於最放鬆的狀態,前臂大致垂直;拉 D/G 時,手肘要往右移,令手指在 D/G 弦的正上方。

2. 手腕要放鬆,別往前推,否則手指尾不方便按弦。也別過份向內彎,令手心貼著琴頸

3. 手腕的角度,讓手心盡量靠近琴頸

4. 手指關節的角度。按弦時,要用指頭按

5. 手指的關係

6. 手指和弦線的距離

7. 拇指該在食指的對面
Oct 16, 201821:08
我如何錄 podcast?

我如何錄 podcast?

最近之所以沒有動靜,是因為去了日本參加一個名為 Rethinking Bach 的研習班。

巴赫的音樂為什麼要 rethink 呢?怎樣 rethink 呢?
Sep 19, 201829:04
為何考入樂團?

為何考入樂團?

是「為何」,不是「如何」。

考入樂團,無非因為喜歡拉樂團。喜歡什麼?樂團裏豐富的音色、每次與不同的音樂人合作而獲得的啟發、融於音樂裏的感覺、聽到美妙和聲後起雞皮的感覺。

獨奏家是孤獨的,因為不論他技巧如何高超,他也不可能獨個演出一首交響曲;再好的樂器,也做不出樂團的氣勢澎湃。演出精彩,但 encore 以後,行色匆匆,他便要飛往下一個國家,同另一隊樂團合作。他們是音樂界的遊牧民族。

相比之下,樂團的音樂人則幸運得多。演出好否,總會有一兩個好同事能互相勉勵。遇到好的客席指揮,大家也會振奮不已。對,是「大家」。

同「大家」一起演奏一首交響曲,那感覺真好。



Sep 18, 201814:31
何謂節奏?

何謂節奏?

Rhythm is the variations of metre.

節奏是節拍的變化,這大概是節奏最言簡意賅的定義。

節拍是一天二十四小時,節奏是作息的先後和長短;
節拍是校規,節奏是校規以外的東西;
節拍是生命,節奏是生活。

明乎此,則無懼節奏矣!
Sep 18, 201815:29
從節拍到節奏?

從節拍到節奏?

一拍 ♩ 除二,得兩個半拍 ♫
一個半拍 ♪ 除二,又得兩個十六分音符 ♬

如此,一拍有幾多個十六分音符呢?
Sep 18, 201803:43
如何令自己變得有樂感?

如何令自己變得有樂感?

何謂樂感?樂感就是放在音樂裏的感情。

想想一首你喜愛的歌曲,交響曲、流行曲、聖詩、一段電影配樂或一首廣告曲。它有何特別之處?輕快?振奮人心?這首曲會在你腦海不停地播嗎?會常常哼著它嗎?試唱一下吧。是如何唱的?

你可以用小提琴,「唱」那首在你心裏的歌嗎?
Sep 18, 201811:37
何謂「絕對音準」?

何謂「絕對音準」?

「絕對音準」是 absolute pitch 的直譯。不是說所拉的音必準無疑,而是一種「高級認音感覺」。基本的認音,是分辨音準高低正確與否而已。至於 absolute pitch,是分辨音準高低以外,還能夠準確認出某音。比如一首歌,你一聽便認出樂曲是何調,而且能用樂器演奏,或者唱出來。

有些聲稱有 absolute pitch 的人,其實只能認音,卻未必能唱出來。那不是真正的 absolute pitch。

「絕對音準」能夠靠後天練出來嗎?能。
Sep 04, 201822:19
小提琴的音準有多難?

小提琴的音準有多難?

眼望譜,耳聽音準,心念情感。左手按弦,手指在指板上舞動;右手拿弓,不停重複着換弓和換弦的工作。兩手的任務不同,既要協調更要聽命於腦袋。明明不是齒輪,卻要比齒輪配合得更好。最後,小提琴是用下巴和鎖骨夾著拉奏的。夾太緊,則很快累;夾太鬆,換把便不順。

小提琴有多少難吧?
Sep 01, 201811:58
如何練小提琴?

如何練小提琴?

練習需要功利一點,要有目標。

目標大小不拘,但要清楚。哪怕是一個小節,甚至幾個音。如果那正是你想練好的,就可以了。以耳代眼,把一個「顯微鏡」裝在耳裏,仔細聽,你拉出來的效果如何?好聽嗎?真的?那中間的錯音呢?音色粗糙,樂句拉得斷斷續續,還說好聽?

別太輕易放過自己,別把標準訂得太低,因為你明明可以做好很多。
Aug 25, 201808:52
你有節拍感嗎?

你有節拍感嗎?

不必擔心先生好壞,樂器貴平,課堂長短,只要你對音樂有那麼一點興趣,一定學得識,且能奏出自己喜歡的樂曲。一切就由節拍感開始。
Aug 12, 2018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