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博士的鳥時光
By Chu Yu Wei
這個頻道會談談鳥類、海洋生態和一些攝影上的話題,希望大家可以輕輕鬆鬆的進入生態人眼中的世界。


EP22 2024 法羅群島的 Bootleg
這段本來不打算發行,因為是自己開車時邊開車邊錄的,錄音品質真的很差。收音品質不良就算了,開車時也無法很專心的講話,即使是自言自語都是需要耗費心力的。因此講話頓頓的、有時會省略好幾個字,所以就想說不要公開好了。後來想想,無所謂啦!這也是一個記錄。
突然想到這個字,BootLeg,靴子腿。這是源自美國禁酒時代,擁有私酒的人會將私酒藏在靴子裡面。後來被音樂人衍伸為私下錄音的音樂帶,尤其是未經發行的現場演唱會、演奏會的版本。這個版本有點那個味道,就是私下的錄音,品質不怎樣,但是也都是一種歷程的分享。再次強調,音質很差、邏輯不是很連貫,還想要聽要有心理準備。

EP21 2024法羅群島唯一錄音
2024/06 又去了一趟法羅群島,為什麼呢?因為 2022 那一次在法羅群島時中了 Covid19,導致對法羅群島一直有種模糊的感覺。因此想說趁著去冰島的路上,順道再到法羅群島一下,讓自己有機會可以好好看看這個美麗的國家。這此也是第一次全程使用露營車,可以說是露營車初體驗。露營車怎麼用電?怎麼打包行李?怎麼吃喝拉撒?全部都是第一次。用聽的可能沒辦法很清楚,建議搭配我的部落格,雖然部落格也在嚴重拖稿中。但是有總比沒有好啊!
https://vocus.cc/salon/drsea/room/202406


第 19 集 有光就有希望
這集不是在聊海洋生物也不是聊看鳥的事,這集比較特別,是在談最近看的幾本書。雖然性質不太一樣,但是都是以科學、真理、文字的角度去探索一個未知。書名的資訊如下:
1、地、關於地球的運動(1-8)
2、最後一個知識人:末日之後,擁有重建文明社會的器物、技術與知識原理作
3、直立猿與牠的奇葩家人:47種影響地球生命史的關鍵生物
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去找來看看喔!

第 18 集 專訪李政璋、張雅凌賢伉儷的馬來西亞探險記(下集)
這是第二集,主要就是把整個馬來西亞的行程講完,然後接著就是聊到有關在電力不足的野外如何保持相機、筆電、空拍機的電力。
總共就只有分上下兩集,這集聽完這個專訪就到一段落了。

第 17 集專訪李政璋、張雅凌賢伉儷的馬來西亞冒險記
這一集很榮幸的請到了3C 破壞王李政璋大師以及最有勇氣敢嫁給他的張雅凌(瑪姬)小姐來專訪。主要是他們最進去了一趟馬來西亞進行尋找陸蟹之旅。為了尋找陸蟹還進入了仍有戰火威脅的不平靜區域。甚至還找到一種當地特有種陸蟹,這陸蟹可是除了模式標本之外,沒有人見到、記錄過活體以及生態資料。這些叢林探訪的冒險故事怎麼可以不來聽聽呢?因為錄的時間太長,會分成上下兩集播出,敬請期待第二集。

第 16 集 鳥類週報專訪 - 鳥老闆與鳥店長小佩對談
這集是新的嘗試,前面十多集都是海博士自己在那邊自嗨、自言自語的。這集多了一個人參與了自言自語的行列。為什麼要寫鳥類週報?當然要訪問鳥類週報的推手,鶵鳥藝文空間的店長鄧小佩了。他算是職業陷害鳥老闆(海博士)的慣犯了,從最早的 365 計畫開始,後來參與島嶼寫作,甚至鶵鳥還出了四本書。鳥店長每次都是說的一副很簡單的樣子,偏偏鳥老闆也每次都相信這個計畫是很簡單的………。總之,來聽聽小佩店長是怎麼開始看鳥的,怎麼看待鳥類週報、怎麼看待看鳥這一件事。

第 15 集 法羅群島唯一一次錄音
這是在 2022/05/22 在法羅群島的錄音。
我們從渥太華搭火車到多倫多,再從多倫多飛冰島。
到了冰島入境歐盟,再轉機到法羅群島。
這趟行程總共 28 小時左右(含時差),真的是很辛苦的一趟。
法羅給我的第一個印象,啊!不就是放大的東嶼坪?
真的啦!沒有騙各位,很多狹灣看起來就像東嶼坪加西嶼坪的感覺。
只是大了很多很多。
因為後來全部的人都中了 covid-19,後面的行程跑的很吃力,
於是這次的錄音就變成法羅群島唯一的一次了。

第 14 集 北極最末次錄音:來追北極熊及北極生活甘苦談
這是離開極地海冰營區的前一天錄音的。(2022/05/14)
隔天就要回到 Pond Inlet 了。
最後一天出門找北極熊,雖然僅是驚鴻一瞥,總算也是看到了。
中午時在北極的藍天下睡午覺,也是人生難得的經驗了。
這些天在海冰上露營有什麼感想呢?
這集分為兩部分,
一部分是在戶外北極風底下錄的,雖然吵雜,但是絕對的現場。
這段只有四分多鐘,就請大家忍耐一下,個人很珍惜的一段錄音。
因為太低溫手機沒電了,只好回到帳棚充電。
另一部分就是回到帳棚內的錄音,安靜了許多。
歡迎大家來聽聽。


第 12 集 極地第三次錄音:極地的聲音(2022/05/12)
極地的聲音?極地有什麼聲音?
極地是非常安靜的,只有呼呼的風聲,還有轟隆隆的發電機的聲音。
帳棚內呢?帳棚內有著嘶嘶叫著的瓦斯暖爐的聲音。
發電機很吵?沒錯,但是沒電就掛了,所有的電池都需要充電。
北極熊不喜歡與人接近,所以是防北極熊來營地探險的重要措施。
也因為氣溫太低,電池消耗快且很難充電,
有些空拍機的充電器就只會亮著充電燈,但是充了整晚也還是沒電。
於是我們有個帳棚裡面有開瓦斯暖爐,唯二的暖爐充電就用了一個。
這集特別在充電帳裡面錄音,讓大家體驗一下北極的聲音。

第 11 集 極地大搬家
這是 2022/05/10 的錄音,進入北極海冰的第三天。
在極地露營就已經夠新鮮且夠辛苦的了,怎麼會突然要搬家呢?
原來是我們露營的地方淹水了,所有的雪都變成雪泥了。
因為這幾天溫度比較高,大概可以到零下 2-4 度左右,
加上我們的活動、帳棚的蓄熱。搞得營地所在的雪開始融化,
但是我們最底下是一層數公尺的海冰,融化的雪水沒地方宣洩。
努力的打了一超長的鑽子想要鑽穿海冰讓水流掉,
無奈打了快兩公尺還是打不穿,只好搬家了。
這天聊的就是搬家的事情,當然還有一些其他好玩的事情。

第十集 進入北極圈後第一次錄音(20220508錄製)
終於進入北極圈了,這是去年北極之旅的錄音,一直拖到現在才整理........
這是進入北極海冰的第二天,依舊是被暴風雪困住動彈不得,氣溫非常地低,只有零下二十多度。
溫度低所有的電池幾乎都失效了,不要說使用,連充電都沒有辦法。
我第一次看見手機顯示溫度低於零下20度無法充電的警告。
鳥老闆是第一次進入北極圈,快跟著我來看看到底北極圈給我怎樣的衝擊。

第九集 出國前的準備
現在航空公司限制這麼多,不論是重量還是內容物。因此特別花了一些時間來聊聊,到底攝影器材要怎麼打包、怎麼攜帶?
除了攝影器材外,還有哪些東西是需要注意的呢?歡迎來收聽。

第八集 北極之行出發前
海博士明天就要出發去北極了。北極長什麼樣?應該說北極的春天長什麼樣?去那邊會看到什麼?會有什麼不同的體驗?
行程是台灣到溫哥華,再到渥太華,接著換兩次小飛機到 Pond Inlet。位於北極圈內,加拿大最北的有人居住都市。
結束後再由冰島轉機到法羅群島,結束後飛到巴黎轉機回台灣。
這一集就是介紹整個行程的大概,歡迎大家收聽。

第七集 本季東沙最後一集錄音
這一集是在本季在東沙錄音的最後一集了。本來還有一集聊到東沙騎三輪車的爆笑經過,但是不知為何居然有 BiBiBoBo 的雜音。
雜音是可以修掉,但是人的聲音也跟著扭曲了。想想還是不要荼毒各位的耳朵,直接上本季東沙的最後一集。
這集比較沈重一點,說了一些為什麼開辦鶵鳥、為什麼要做 Podcast 等等,有興趣的朋友,還是可以聽一下喔!

第六集 拍電視的初體驗
相信聽到這一集,大家都已經知道海博士是藝名了。今天來聊聊海博士頂著這個藝名拍攝的第一個節目的過程。
因為年代 Much 孩子王讓海博士學到了剪接、拍片的技能,而這些當年一起拍攝的朋友,現在也都還在這個圈子裡面。
裡面提到的阿威,就是李威儒,是前一陣子公共電視驚奇 VR 生態館的製作人、導演。
佩儒已經改名了,現在是育芯,開設了曬太陽洋食館,持續秉持著關心環境的理念在做。
湘文也是製作人、導演了,目前仍是在拍和生態相關的節目。
林韋君當然仍在演藝圈繼續拍片中,不僅如此,還當上了瑜伽老師呢!
真的很開心有這群夥伴,讓我的視野更開闊。

第五集 看鳥的起點
海博士到底是怎樣開始看鳥的?戶外活動百百種,為什麼偏偏選到了當年算是冷門的賞鳥活動呢?
這集也沒有影片,純粹是聽聽老人說故事,聽聽海博士聊聊年輕時的往事。

第四集 海博士的由來
一天到晚在講鳥、講攝影,為什麼會叫做海博士呢?相信大家應該都會有這個疑問。
海博士是我參與的第一個電視節目年代電視的『Much 孩子王』時的化名。
一位怕水怕的要死的人為什麼會變成潛水教練?
為什麼博士班讀到一半會跑去參與電視節目的製作?
來聽聽看吧!


第二集 我們來聊聊雁鴨科
因為在東沙看了非常近的凍原豆雁,因此今天來聊一下雁鴨科。
雁鴨科從最大型的天鵝到中型的雁到最小型的鴨,體型差異非常地大。鴨子雖然公鴨體色艷麗非常好認,但是母鴨因為需要抱卵,所以羽色很樸素,不只樸素,還每種鴨子的差異並不大。而公鴨來到台灣也常常都換上非繁殖羽了,也就是和母鳥體色差不多。一個湖面上有上千隻鴨子時,就是痛苦的開端了。
Podcast 中提到的影像請至:https://youtu.be/TOBIyqcr5GQ。也歡迎訂閱該頻道喔!

第一集 海博士的鳥時光開場白
島遠心近,只要有網路,我們就可以靠的很近。這是海博士鳥時間的 SLOGAN。
開播的第一集是在東沙錄音的,說說為什麼叫海博士,海博士開始看鳥的由來,以及當年看鳥的一些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