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例外状态 State of Exception

例外状态 State of Exception

By 表征与拟像

「例外状态」是「表征与拟像」旗下的一档文化类播客节目。

节目名称取自意大利哲学家阿甘本的政治哲学系列著作《例外状态》,此概念聚焦于当代民主政治的意外后门,也就是说,主权者有权通过悬置宪法而宣布“例外状态”,所有受到宪法保护的公民都成为了「神圣人」,不受宪法保护的人,可以被杀死但不能被献祭。例外状态的另一逻辑后果则是例外状态的常态化,也就是「赤裸生命」将处于永久性的例外状态之中。

「例外状态」关注理论与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前者通过细致入微的理论探讨,澄明当代批判理论之中的诸多困难;后者则以文化研究的视角将理论带入生活,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之中的层层问题。

by「表征与拟像」出品

节目主播:诡谲子@云诡波谲(豆瓣),小柏@LeSpleen(豆瓣)

请大家在「爱发电」(https://afdian.net/@lwztsoe)上打赏支持我们!
Available on
Apple Podcasts Logo
Google Podcasts Logo
Pocket Casts Logo
RadioPublic Logo
Spotify Logo
Currently playing episode

南洋放送局|前往南方以南:泰国、越南、印尼的展览与艺术小组 S4EP7

例外状态 State of ExceptionMay 03, 2024

00:00
59:45
南洋放送局|前往南方以南:泰国、越南、印尼的展览与艺术小组 S4EP7
May 03, 202459:45
反俄狄浦斯!德勒兹与精神分析的政治 S4EP6

反俄狄浦斯!德勒兹与精神分析的政治 S4EP6

反俄狄浦斯!德勒兹与精神分析的政治 S4EP6

 

“无意识的欲望如何对一个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场域进行投注?我们的爱怎么才是普遍的历史的衍生物,而不是爸爸-妈妈的衍生物?”德勒兹为什么要批判精神分析?德勒兹自己的政治立场是什么?

 

在德勒兹看来,俄狄浦斯情结的建构忽略了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将欲望放置于家庭结构和社会压迫之下。实际上,欲望不是缺乏,也不是为了重现俄狄浦斯场景,而是一种自由的生产力量。弗洛伊德的危险在于把“阉割”泛化为一种人类发生学,看成是人类共享的遗产和根基,用它作为既定的普遍秩序来理解主体,忽略了俄狄浦斯情结的建构可能正是社会压迫的效果。

 

那么德勒兹提出了什么样的政治设想来颠覆阳具中心主义的等级制度?德勒兹从游牧民族、未被阉割的儿童和马索克主义者身上借鉴了什么?如果说临床与政治不可分离,我们该如何反思精神分析的僵化,协调临床的特异性与介入的普遍性之间的关系?

 

时间轴

03:48 德乐兹对精神分析主要批判的引文

08:28 机构性精神治疗的原则及马克思主义立场

09:56 德勒兹的政治立场到底是什么?

16:17 弗洛伊德的谵妄:阉割作为“实在”的威胁——走向人类发生学的理论尝试

19:25 德勒兹更接近于哈贝马斯吗?

24:25 游牧与移民、“精神分裂群体”、奈格里的“诸众”概念

27:47 城市空间的建立与儿童游戏空间的类比

29:39 《意义的逻辑》:“性的组织是语言组织的预示”

31:15 《马索克主义:冰冷与残酷》:德勒兹的契约主义

39:24 从激进的雅克-阿兰到保守的米勒

45:47 拉康派围绕“女性享乐“概念的建构是否限制了对女性主义发展的设想?

49:10 如何协调特异性(la singularité)和普遍性(l’universalité)?

51:39 图比南巴:精神分析救不了巴西人

54:44 拉康:菲勒斯的失势,精神分析师的“无知”

 

本期主播

小柏Boo(小红书:例外Boo)

精神分析师、法语译者。巴黎圣-安娜精神病医院实习心理医生,临床方向:青少年、成人精神病、多元家庭关系。巴黎八大精神分析硕士,巴黎七大文学、艺术与当代理论硕士。

 

本期嘉宾

原质,一位国内哲学系研究生。曾经一度痴迷于欧陆哲学,但现在又对其中胡言乱语感到失望,也从事过分析哲学,但无奈做的不够好放弃了。也许是即将成为不断自我内耗的民科独立学者,因为总是担心说的过多,又或者不够多。由于学习不会如何骗人,所以有些放弃在学术圈生存。

 

剪辑&后期

小柏、诡谲子

 

BGM

Nicolas Jaar - Deleuze’s will

 

参考文献

Gilles Deleuze

Présentation de Sacher-Masoch. Le froid et le cruel, Paris, Les Éditions de Minuit

Logique du sens, Paris, Les Éditions de Minuit, coll. « Critique »

L'Anti-Œdipe – Capitalisme et schizophrénie, en collaboration avec Félix Guattari, Paris, Les Éditions de Minuit

Mille Plateaux – Capitalisme et schizophrénie 2, en collaboration avec Félix Guattari, Paris, Les Éditions de Minuit

Monique David-Ménard, Deleuze et la psychanalyse, Puf

Silvia Lippi, Patrice Maniglier, Sœur. Pour une psychanalyse fémniste, Seuil

Frédéric Rambeau, « DELEUZE ET L’INCONSCIENT IMPERSONNEL », in Cahiers philosophiques N° 107 / OCTOBRE 2006

Gabriel Tupinambá, The Desire of Psychoanalysis: Exercises in Lacanian Thinking 

« Politics in the Clinic »

(《临床里的政治》中文翻译:https://www.douban.com/note/852924642/?dt_dapp=1)

De Bolle, Leen, editor. Deleuze and Psychoanalysis: Philosophical Essays on Deleuze’s Debate with Psychoanalysis. Leuven University Press, 2010.

Ferris, Erin. Derrida, Deleuze, Psychoanalysis. Edited by Gabriele Schwab,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7.

Rölli, Marc, and Peter Hertz-Ohmes. Gilles Deleuze’s Transcendental Empiricism: From Tradition to Difference.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16.

Kleinherenbrink, Arjen. Against Continuity,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19.

Ffrench, Patrick. Guattari's Therapeutics: From Transference to Transversality, Deleuze and Guattari Studies, May 2023, vo. 17, No. 2 : pp. 217-235

Faramelli, Anthony. Crisis and Resistance: Institutional Psychotherapy and the Politics of Care, Deleuze and Guattari Studies, May 2023, vo. 17, No. 2 : pp. 196-216

A. Kiarina Kordela. Surplus: Spinoza, Lacan, State Univ of New York Press, 2007.

Agustín Colombo, Edward McGushin, and Geoff Pfeifer, editor. The Politics of Desire,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16.

Kerslake C. Immanence and the Vertigo of Philosophy: From Kant to Deleuze.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9.

Bowden S. The Priority of Events: Deleuze's Logic of Sense.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11.

Martin, Jean-Clet, et al. Variations: The Philosophy of Gilles Deleuze.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19.

Voss, Daniela. Conditions of Thought: Deleuze and Transcendental Ideas.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13.


Apr 08, 202401:04:28
南洋放送局|漂泊的本體論:馬來西亞華人的文學、藝術與文化空間 S4EP5

南洋放送局|漂泊的本體論:馬來西亞華人的文學、藝術與文化空間 S4EP5

南洋放送局|漂泊的本體論:馬來西亞華人的文學、藝術與文化空間 S4EP5


本期节目是我跟粥粥刚从东南亚回来以后在杭州跟羽婷一起录的节目。我邀请羽婷是想一起聊聊我们近期前往东南亚旅行的一些体验。本次节目的录制场地就是羽婷在杭州的“悬针”。我们那天聊了很久,这期节目可以看作是播客的上半部分,主要谈论的是关于马来西亚的旅行经历。不同于一般的游客视角,我和羽婷都是具有文化研究背景的策展人,我们更关注当地的文化艺术生态和不同的实践形式,因此我们讨论的焦点会落在马来西亚当地的文化空间的形式,文学艺术的创作和批评,以及各自的亲身体会。由于马来西亚华人大多能够讲华语,因此我们也能够有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本期嘉宾

黄羽婷

写作者、策展人和研究者,她尤其关注游离在艺术系统的边缘话语、实践和集体工作。

最近,她在杭州开启了新的空间和写作计划——“悬针”(悬一根钢针在杭州

黄羽婷:在烈日的高架上走路


粥粥

剪辑,目前工作生活在广州


本期主播

诡谲子


本期主题

  • 聊了聊这次东南亚之行的行程和感受
  • 马来西亚的文化空间:zhongshan building(中山楼),亚答屋,coex,岛读书店
  • 马华文学:张贵兴、黄锦树、词的流亡
  • 漂泊的本体论:马来西亚华人艺术家作品中的离散身份


 OP/ED

阿牛(陳慶祥) A-Niu(Tan Kheng Seong)【純文藝戀愛】




Mar 29, 202401:22:39
增补他者:理论的克里奥化与「在地他者」的生成策略|S4EP4

增补他者:理论的克里奥化与「在地他者」的生成策略|S4EP4

增补他者:理论的克里奥化与「在地他者」的生成策略|S4EP4


制噪:出售中的课程


他者(the Other)这一来自于黑格尔“主奴辩证法”中的概念,经由后结构主义对黑格尔的批判性重读,呈现了其在消解主体,中心,在场等方面的诸多效用。然而,即使我们跟随后结构主义的脚步(如福柯,德里达,拉康,克里斯蒂娃,伊利格瑞等),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恰恰是其隐含的「欧洲中心主义」与「普遍性主张」。在这样的前提下,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中的他者实际上不过是一种「自我的他者」,是欧洲中心的自我在与一个抽象他者相遇时的一种颤栗的姿态和对自我不可知部分的自恋式探索。与此同时,我们似乎也会面临斯皮瓦克(Spivak)所得出的结论,那就是“庶民无法说话”。 


倘若我们想避开这个斯皮瓦克式的结论并且希望站在边缘的位置上继续发声,就必须思考一种有别于批判理论中的大写他者。本次讲座将借助史书美,王德威,周蕾等华语语系学者的探索路径与理论的「克里奥化」,尝试提出「在地他者」的生成策略。首先,需要对批判理论中的「普遍性主张」进行批判和在地化的处理,突显出批判理论在传播过程中被消失的「在地语境」(全球的60年代);其次,区分大写理论(Theory)与小写理论(theories)之间的根本差异,后者可以看作是一种在地生成的理论(如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批判种族主义,华语语系等)。而在这种理论脉络中的他者(the others)则是复数的,小写的,在地的他者。最后,将我们的视野拉回到亚洲语境,去思考「华夷秩序」中「自我与他者」之间的颠倒,辩证与混同。


本期主播

诡谲子


时间轴

10:55 理论的克里奥化(The creolization of theory):概念介绍

14:43 批判理论与全球60s

21:05 理论之死编年史:伊格尔顿,詹姆逊,周蕾,史书美

27:29 大写理论 (Theory) 与小写理论 (theory) :大写他者 (the Other) 与小写他者 (the others):拉康、克里斯蒂娃、德里达

32:36 大写理论与小写理论的几次纠葛

45:41 华夷秩序中的自我与他者:王德威


参考资料

周蕾(2011),《世界标靶的时代:战争、理论与比较研究中的自我指涉》,麦田 

周蕾(2013),《理想主义之后的伦理学》,河南大学出版社 

王德威(2020),〈华夷之变——华语语系研究的新视界〉,国研纪要 155:45―77 

史书美(2023),〈种族与关系——南方以南的全球60年代〉,《中外文学》 第五十二卷 第二期 

F. Lionnet, S.-M. Shih ed. (2015), The Creolization of Theory, Duke University Press 

F. Lionnet, S.-M. Shih ed. (2005), Minor Transnationalism, Duke University Press


Mar 10, 202459:35
学术速递|巴特勒:生命的脆弱不安和可哀痛性 S4EP3

学术速递|巴特勒:生命的脆弱不安和可哀痛性 S4EP3

学术速递|巴特勒:生命的脆弱不安和可哀痛性 S4EP3

 

这是根据巴特勒在巴黎高师两次研讨课内容所制作的一期播客,主题为:Precariousness & Grievability。

 

在气候灾难和战争频发的背景下,我们不仅失去了意识到失去并哀痛的时间,也在丧失哀痛的情感。巴特勒提出的可哀痛性概念可以被总结成这两个功能:描述、诊断性功能和处方、愿景性功能。第一个功能揭露了当前世界中可悲哀痛性的不平等分配问题和持续性失去、哀痛时间的“不可能性”,而第二个功能则涉及到诉求正义和伦理行动的可能性。

 

如何改变影响我们哀痛情感的认识框架呢?为什么生命是互相依赖、脆弱不安的?能在未来得到哀悼与好好活着本身有什么关系?欢迎收听本次播客。

 

时间轴

01:56 什么是无法被哀痛的生命?

05:03 可哀痛性的不平等分配

07:52 从认识到生命的脆弱不安到负起伦理责任

 

本期主播

小柏Boo

 

参考文献

Judith BUTLER, Frames of War: When Is Life Grievable? , 2016

Judith BUTLER, « Taking Another’s View: Ambivalent implications », 2008

 

BGM

The last dinner party – The Feminine Urge

 

Mar 06, 202418:57
后康德观念论与怀疑主义|S4EP2

后康德观念论与怀疑主义|S4EP2

后康德观念论与怀疑主义

 

本期节目,诡谲子邀请到了制噪课程的哲学讲师咖波,他同时也是诡谲子的大学同学,一起来聊一聊我们制作哲学系列课程的经验与想法。去年,我们上线了一门咖波老师主讲的康德哲学,主要讨论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今年,我们希望可以继续沿着康德哲学的脉络,来弥补「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这往往被忽略的25年哲学。

 

课程连接

怀疑论与系统性:从康德到德意志唯心论(1780-1807)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历史与分析的导论

 

本期嘉宾

 

咖波

神秘的蓝色生物。西蒙菲莎大学哲学系毕业,有过数年的哲学授课经验。哲学上的兴趣庞杂。就历史兴趣来说,古代怀疑论,皮浪主义复兴(波普金论题),十七世纪已降的大陆理性主义哲学(笛卡尔,马勒伯朗士,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康德,牵涉1780年代后泛神论之争的哲学家及其后嗣,乃至十八世纪的新康德主义运动都在我的兴趣范围内。经院哲学与早期科学、宗教与哲学之间的暧昧纠缠也是我的心头好。最近则对中世纪盛期经院哲学和晚期经院哲学颇有兴趣。就当代哲学方面,知识论、形而上学,心灵哲学,应用伦理学,我都有些涉猎、有些则有授课经验。

 

本期主播

诡谲子
例外状态主播

 

本期主题

-       为什么想做这一系列的哲学课程?

-       当代英语哲学学界进入哲学史的方式有哪些?

-       我们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可以怎么理解哲学和进入哲学(方法层面)?

-       这一系列的哲学课程会涵盖哪些哲学史的范围?

-       回顾第一期康德哲学课的收获和新的想法以及课程设计上的优缺点

-       在康德到黑格尔之间——为什么要谈论这部分?

-       什么是怀疑主义?

-       预告一下未来的哲学兴趣和课程规划

 

Mar 01, 202402:07:13
南洋放送局|從街頭到議會:馬來西亞華人的民主參與feat. 「阿薩姆的社會觀察」|S4EP1

南洋放送局|從街頭到議會:馬來西亞華人的民主參與feat. 「阿薩姆的社會觀察」|S4EP1

南洋放送局|從街頭到議會:馬來西亞華人的民主參與feat. 「阿薩姆的社會觀察」|S4EP1

 

本期节目是诡谲子在离开马来西亚之前与阿萨姆共同录制的节目。我跟阿萨姆是在槟城相遇,当时她从吉隆坡外派到槟城,来参与了我在coex做的讲座分享。后来了解到她在马来西亚也做podcast,因此邀请她来面对中国听众聊聊自己在马来西亚的工作与生活。阿萨姆在马来西亚念独中,后在台湾和日本留学,回国后做过记者,目前正在做国会议员的助理。她这次接受我的邀请是想以一个马来西亚华人的身份来谈一谈自己的民主参与。

 

本期嘉宾

 

阿萨姆

「阿薩姆的社會觀察asam social observation」主播

asam是來自馬來西亞的前新聞工作者,本Podcast 《阿薩姆的社會觀察》是結合社會學與政治學理論,分享社會觀察與分析社會現象。

 

本期主播

 

詭譎子

 

本期內容

 

-      自我介绍,个人经历

-      大马这边podcast的接受度和受众范围,为什么想做播客?

-      你在日本留学,算是我在大马这边遇到华人里面不太多的,留台,留中,留英,留新加坡居多,当初为什么决定去日本?

-      能否也介绍一下你关于社会运动的研究?

-      关于议会的工作

 

相关链接

 

「阿薩姆的社會觀察asam social observation」

https://www.youtube.com/@asam0701

https://open.spotify.com/show/6VmKPNMZ1qWBcxHISwTy7r

 

「就是醬LAW」

https://open.spotify.com/show/25jYXoy7ftLzTzUukU8nWy

PARLIMEN MALAYSIA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u2I5HXcZudP59E5Ld10K_g

 

「例外状态」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Q215S8AgeGwAcmGcqgEywYidk6Sxmfgb&si=dEQtwKblZJ5jIs8M

https://open.spotify.com/show/2n6o0n8bSWLD8VRInfm0V2

 

Feb 29, 202401:18:44
何谓东亚?:简中网络里的「东亚论」及其不满 feat.各站停车|S3EP22

何谓东亚?:简中网络里的「东亚论」及其不满 feat.各站停车|S3EP22

何谓东亚?:简中网络里的「东亚论」及其不满 feat.各站停车|S3EP22

 

 

最近,我在简中互联网上发现了一种令人困惑的表述,那就是东亚这个词反复出现在我的眼前,这种以东亚为形容词+名词的构词方式,延伸出来诸如东亚女,东亚父母,东亚家庭等概念。但是,在我眼中,这种概念却是值得警惕和质疑的。因为,在中国的思想脉络当中,实际上是缺乏东亚意识的。那么,东亚这一表述为何变得普遍,为何频繁在中文互联网上被提及,以及为何会有许多人会对东亚女进行主体的自我认同?这些都是引发我跟蛋妞展开本次讨论基本问题。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将反思有关东亚,亚洲,主体性等诸多论述。

 

本期主播

 

诡谲子

蛋妞(「各站停车」主播)

 

本期剪辑

 

诡谲子

蛋妞

 

主要内容

a. 最近互联网上频繁出现东亚女,东亚家庭,东亚社会这样的说法。我比较好奇,这样的说法到底是在指称什么?能指的所指是什么? b.     为什么许多人会使用这样的概念?她们有为何与其进行认同?

                                                   i.這究竟是一種自我指涉的怯懦還是主體的自我膨脹?

1.     前者是面对中国性的唯唯诺诺,后者这是中华帝国主义的无限扩张

b.     我之所以感到疑惑是因为,东亚这个概念隐含了至少两种预设,一种是殖民主义的,一种是后殖民主义的。前者是大東亞共榮圈的基礎,後者是亞洲作為方法的前提。此外,更不必谈众所周知的,由萨义德所批判的东方主义

2.              我其实在朋友圈问了一下大家,这个东亚到底指什么?

a.              儒家文化圈:儒法社会,以及儒法社会发育最完整地区与现代性嫁接后产生的特定情感结构 这个结构的边界不是几国国界 例如西南大多数地区不是

b.              东亚儿女的共同处境:互联网上“东亚女儿/女性”更多表达一种共同处境?因为有很多(东亚特有的)相似成长经历(打击教育/东亚家长的控制欲etc),所以带上这个标签

c.              西方中心主义的视角:虽然一些其他contexts下的以“东亚”自指 确实给人一种欣然走入西方中心主义的规则 又自我膨胀无处安放的错位感…

d.              西方族裔话语:在西方的留学生会自我指认为亚裔,亚女,亚男,这样的族裔话语渗透进来成为了自我确认为东亚女

e.              日本女性主义与韩国女性文学与影视作品所引发的对于东亚女性共同处境的表达。


3.              这样的表述存在哪些问题?

a.              问题首先在于,我们虽然能够看到东亚社会存在某些表面上看似相似的问题,但是这样的概括性表述难以触及每个社会中的实质性问题。不同的东亚国家存在不同的历史脉络,以及政治结构还有应对政策。这些都很难被一个东亚的概念所统筹。


4.              在这个话题之中,我个人比较关心的是何为亚洲,何为东亚的问题。

孙歌的思考和研究能够比较好的帮我们梳理出一些关于亚洲和东亚的论述情况

 

            孙歌,

            目前比较流行的东亚视角有三种:

1.传统的儒家论述

2.受到日本影响的现代化视角

3.关于战争的创伤记忆视角

 

参考文献

 

孙歌,《我们为什么要谈东亚》

-,《中日间的思想》

-,《主体弥散的空间》

-,《寻找亚洲》

萨义德,《东方学》

竹内好,《近代的超克》


Feb 05, 202401:19:21
跨地域如何集体行动?:实践论与44剧场|S3EP21

跨地域如何集体行动?:实践论与44剧场|S3EP21

跨地域如何集体行动?:实践论与44剧场|S3EP21

 

本期节目是我们这个系列采访的第三期,邀请到了冯俊华与潘赫,主要想聊一聊关于副本制作与当代汉语,实践论与44剧场之间的关系和脉络。由于录制时间过长,我将这次采访分为两期发布,本期为下期,主要回顾了实践论与44剧场的一些背景。

 

在这些实践当中,我看到了不同的自我组织的发展脉络以及他们是如何即时性地回应在地问题。

 

 

本期嘉宾

 

冯俊华

1984年生于广东阳江,曾供职于博尔赫斯书店和黄边站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他活跃于多个艺术、出版和社群项目,是副本制作的编辑,一起练功的领手,44剧场和同时编委会的成员。

 

潘赫

1985年生于辽宁沈阳,参加过实践论,参加过若干回44剧场和若干期44月报的写作与展览,开过书店,折叠房间,漫游城市,乐队怪声。

 

本期主播

诡谲子

粥粥

 

剪辑

粥粥

 

Ed

音乐鸣谢「满洲飞儿子」

manchufeierzi - Tunguska Explosion

 

 

本期重点

 

实践论与44剧场

 

1.      介绍一下实践论与44剧场

a.      都做过哪些实践与活动(戏剧,出版)

b.      当时是怎么想到用「实践论」这个词来命名?

2.      你一直是以“合作,联动”的形式在展开活动,以及包括在做剧场的时候,你强调用剧场的名义组织起不同领域实践者的共同工作和自我教育,这一过程不以舞台或行业呈现为第一目的,而把注意力放在大家的相处,这种‘集体,共同’的概念

a.      这些“联动,活动”对于日常的生活有可以参考的经验?(怎么生活?)

3.      集体移动的过程,行走(东北,最近的上海,宁波,武汉等,拜访不同城市的空间团体)他们之间有什么差别?之前你们在沈阳的时候反思的是无聊所带来的无根生产性能否走远的问题,那么在其他不同地方的集体移动中,他们之间有什么差别?(在地性的东西)

4.      什么选择戏剧这个形式 和其他的实践效果有哪些不同?

5.      是怎样聚集到一起的人的呢? 包括共同创作的人和观看演出的人?

6.      这些实践的公共性有多强呢?

7.      「实践论」第二回为什么会想到去东北,以及东北亚这个议题,最后探索出了怎样的叙事?包括金特的小说

8.      谈谈跨国思想交流的经历

a.      你们结识了松本哉还有柄谷行人,日本的当代思想家有什么独特的地方,以及对你们的影响?

9.      如何回顾之前集体工作的经历,我对这个依然还是很好奇

 

附录

 

实践论

 

实践论跟戏剧的关系(实践论中以剧场为方法的部分发展成「44剧场」):

1、在观察社(做“王炜的两种诗剧”时),我的想法是,用剧场的名义组织起不同领域实践者的共同工作和自我教育,包括写作者、艺术家、策划人、空间和社群工作者、行动主义者等,这一过程不以舞台或行业呈现为第一目的,而把注意力放在大家的相处,和对当代汉语文本/主题/现场意识的检讨、辨论上,形成某些共同理解,进而非项目性地推动一些创作和实践的长期变化。

2、金特以驻地作者的身份先到沈阳,把《冷水坑》改成四幕剧,王炜根据“鲁荣渔2682号事件”和“实践论”构思了《航船》,写出框架性的基础剧本,两个戏剧形成首尾漩涡,围绕它们的是一系列文本研习、共同写作、排练和演出,由“实践论”和当地青年联合实现;主要来自参与者的讲座、分享、讨论以“双日圆桌”的名目(指望每两天能做一场)分布在沈阳、哈尔滨、大连,有十九场。

 

实践论跟写作、出版的关系(实践论和副本制作/当代汉语的关系,以及作为一种共同体计划)

1、当时我们正策划“实践论”,有一个叫“才能的溢出”的说法,意思是对当代境遇的追问会推动创作者发展出某种综合性,不需要在文学或文体内部解决所有提问,不需要把自己营造为语言上帝,而“实践论”既是不同“溢出”的连结,也为此提供集体维度的支持。副本制作和金特商量说,就别继续呆在广东了,既然要思考和写东北亚,你跟你的作品应该回东北去,于是我们在“实践论”里给金特准备了一个驻地的名义,他在2016年4月末去了沈阳。

2、2015年7月,金特用三年完成关于广州的小说《西伯利亚》后,又用一个礼拜写出关于东北的小说《冷水坑》,9月,副本制作邀请金特到杭州,他第一次向“实践论”阐述了对东北亚的理解;王炜也触及这一主题,此前,他启发我去想当代汉语与“亚洲”和地缘的联系。

3、2016年3月,我在辽宁和黑龙江拜访了不同城市的空间和团体,之后同潘赫讨论,把沈阳的失败书店作为“实践论”第二回的工作基站。(横跨地域的连接好有意思,让我想起了当时台湾作家去东北的经历)

 

 

Manchufeierzi

Manchufeierzi是以乐队为核心的实践团体,是成立于2017年秋季的注定失败的爆红乐队。乐队没有统一的模式也没有统一的音乐理念,每一个成员都可以有自己对整体的理解,以及对自己在现场中行动的推动,在演出的过程中构建一个共同的劳动现场,在其中,每一个成员的身体、思想、知觉系统都能获得一个完整性(完整性几乎不可能)的表达。

 

演出是完全开放的,在演出过程中,乐手可以随时离场,观众可以随时加入,理论上讲,只要不故意搞破坏,比如争抢别人的乐器,你可以随心所欲。

 

Dec 29, 202301:04:30
在原鄉離散:論無家可歸的困境 feat.策展这门课 S3EP20
Dec 23, 202301:23:07
⁠生命认识论|活着,就是捍卫自己策划死亡的方式 ⁠S3EP19

⁠生命认识论|活着,就是捍卫自己策划死亡的方式 ⁠S3EP19

生命认识论|活着,就是捍卫自己策划死亡的方式 S3EP19

 

——“如果我在自杀之前死了,必定是有人谋杀我”。

 

在“全民抑郁”的“厕文化”时代,当一个人对你说“我好想死”时意味着什么?如何在医学、精神分析临床上干预“非自愿”的死亡?怎样理解作为活着的个体——应该把TA当作生物体、生者还是生命去对待?拉康的“两次死亡”可以给生命带来什么启示?

 

我们会从生物医学认识论和精神分析的框架出发聊聊对生、死的定义。讨论不同学科对生命认识的范式的区别,也是在思考日常生活所面临的伦理问题,想象在永生中毁灭和生存的对抗,也是在想象自己拥有别种生活的可能性。

 

时间轴

01:00 康吉莱姆:生命在于对意义的不满、犯错和游荡

03:10 Corps vivant(生物体),vivant(活物、生者),vie(生命)的区别和研究范式

14:01 伽塔利:从伦理-美学范式和文学出发理解生命

17:42 柏格森:对于医生来说,最好的做法是把病人当作生命来对待

22:05 弗洛伊德、拉康的生死观

25:00 “生者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去死,生是抵抗别人对我赐死的权利”

35:01 拉康的“两次死亡”:萨德、科塔尔综合症与安提戈涅

-    第一次死亡:机能性死亡

-    第二次死亡:主体对自己拥有永恒生活可能性的想象,同时也遭受着自我毁灭式的折磨

48:58 医学和物理学的认识论范式

01:03:20 康吉莱姆的生命概念居然可以帮助治愈抑郁症?

 

主播

小柏Boo

精神分析师、法语译者。巴黎圣-安娜精神病医院实习治疗师,临床方向:青少年和年轻成人精神病、酷儿、多元家庭关系。巴黎八大精神分析硕士,巴黎七大文学、艺术与当代理论硕士。

 

嘉宾

衣刀

法国科技史与科学哲学研究院研究员,巴黎先贤祠索邦大学博士候选人&特邀讲师(教授科目:哲学逻辑学导论;信息科学与哲学),巴黎先贤祠索邦大学哲学学士&硕士,北京大学法国语言文学学士。

 

剪辑&后期

小柏&诡谲子

 

BGM

Hikaru Utada - First Love - 2022 Mix

 

参考文献

Georges Canguilhem, « Le concept et la vie »

Sigmund Freud, Au-delà du principe de plaisir

Jacques Lacan, Séminaire VII L’éthique de la psychanalyse ; Séminaire XVII L’envers de la psychanalyse

Félix Guattari, Les trois écologies

Henri Bergson, La conscience et la vie

François Jacob, La Logique du vivant, une histoire de l'hérédité

Henri Bergson, Mémoire et vie (textes choisis par Deleuze)

 

Dec 15, 202301:10:50
共产主义艺术与审美体制:朗西埃研讨会 | S3EP18

共产主义艺术与审美体制:朗西埃研讨会 | S3EP18

共产主义艺术与审美体制:朗西埃研讨会 | S3EP18


本期节目为一次线上讨论的录音,嘉宾为赵子龙与诡谲子,分别分享了朗西埃讨论共产主义艺术与审美体制的文章。


感谢武汉大学文艺学星狗兔同学的邀请。

Dec 09, 202302:36:07
落脚、串门与联结的社群实践:刺纸与夹山改梁|S3EP17

落脚、串门与联结的社群实践:刺纸与夹山改梁|S3EP17

落脚、串门与联结的社群实践:刺纸与夹山改梁|S3EP17


本期节目是我们这个系列访谈的第四期,我邀请到了刺纸与夹山改梁的编辑陈逸飞。我跟逸飞最初是在练功群里认识的,后来他邀请我去他们小洲的刺纸编辑部看一看,之前每次去到小洲的刺纸空间都觉得人声鼎沸,熙熙攘攘,我也时常能在这里遇见身边的朋友。那时候他们在阅览室中间支了一张小单人床,作为招待所开放给有落脚需求的朋友。此外,我也参与过他们的旅行活动,在去年暑假我跟逸飞、飞鸿等几位朋友一起去了景德镇。今年年后,我也去了逸飞的老家漳浦,他带我在当地逛了逛废墟楼,晚上还在朋友的酒吧里喝酒。与逸飞及广州朋友们相处的这段时间里,是我回国后最快乐的时光,我常常会这样感叹,如果没有他们的工作与实践,我作为个人很难在这个地方活下来。我相信,他们与我,在相同的语境下,都在思考和回应类似的问题,因此我也在他们身上学习到了许多实践的方法,例如空间,串联,驻留,行走。我很想跟逸飞对这些实践经验进行交流,想知道他在这几年里如何理解和反思自我组织,友谊,共同工作,落脚,串联等方法与实践。

 

采访嘉宾

陈逸飞,福建漳浦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实践于广州。《刺纸》主编之一,夹山改梁发起人之一。将于德国总理奖学金项目中开展关于社群艺术与自我组织的调研。


节目主播

诡谲子

 

本期重点

刺纸、夹山改梁

1.      访谈刺纸与夹山改梁的编辑陈逸飞

2.  

你当时从央美毕业,来广州之前,抱有着那些想法?跟后来说经历的这些事情有没有比较大的出入?或者换句话说,你在来到小洲村之前,是否就有了要做社群实践或自组织的自我意识?

3.    

在采访中你提到,你们很多想法都是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产生的,能否谈谈你们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4.    

你会怎么理解私人与公共之间的界限?因为之前我去你们老刺纸的空间时候经常人来人往,当你还能正常工作,我很好奇你是怎么做到不被打扰的?

 

自我组织

“自我组织”一词在中国当代艺术语境中的第一次使用是2005年的广州三年展,展览专门设立了一个叫做“自我组织”的单元,并安排了两场以“艺术的‘自我组织’”为主题的讨论。“自我组织”被描述为“一些存在于传统的艺术体制之外的艺术组织、艺术机构、艺术社区”,而参与这个单元的有机构,小组,也有各种性质的艺术区。鲍栋:当代艺术自我组织在中国,雅昌艺术网,2013

5.      你对「自组织」的理解是怎样的?

6.      你觉得自组织的重要性在什么地方?

7.      最近你也曾到访过韩国与香港,他们那边自组织的经验对你有哪些启发?


刺纸 “做期刊是连接朋友的一种途径”

8.      为什么说“做期刊是连接朋友的一种途径”?具体来说有哪些方式?

9.      能不能谈谈你对朋友的认识?朋友的重要性与意义在什么地方?

10.   你会认为这是一种集体主义吗?或者说,我们又该如何去理解这种在这种高度原子化社会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再连接?


串门儿,联结

11.   你经常会去哪些单位串门?在广州的,或不在广州的。

12.   你在串门儿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哪些收获?也可以谈谈一些印象深刻的经历


招待所、落脚处

13.   我非常好奇你们这一两年下来开放落脚的经验,能不能稍微谈一谈?

14.   当初又是怎样想到可以这样的?我现在还很难给非艺术圈的朋友解释这种驻留的概念。因为他们对于私人空间的理解跟我们有很大差距。

15.   你们是怎么跟驻留的朋友进行相处的?

16.   这种驻留后来有继续转化为新的友谊与实践吗?

17.   能否谈谈你在外出时候的落脚经验?你又是怎么跟当地的朋友进行相处的?


剪辑

粥粥


背景音乐

电影“山谷(Yama Attack to Attack)”配乐 同志はたおれぬ  作编曲:大熊亘

日本东京郊区的“山谷”,曾是日雇工人的聚集地,他们夜晚露宿街头,清晨冲进职业介绍所争抢名额有限的低微工作。在1980年代中前期,这里曾爆发了持续性大规模的抗争运动,并诞生了著名的纪录片《山谷——以牙还牙》。

 

參考文獻

我的广州艺术地图

LEAP 心手相连 | 《刺纸》:“工坊”今昔

游动论:满洲飞儿子和朋友们的西南行(2020.08)

这里可以看朋友们的书 vol.1

兴趣小组or野生学院?艺术家的自组织之道| 初学者电台S2E8

围炉艺话|“亲爱的朋友们,我们来相会” — 夹山改梁艺术小组

《刺纸》,一本致力于做厕所读物的杂志

釜山へ行く首尔へ行く 草芥之梦:日本漫游见闻分享

各地落脚目录

流浪的心情,漳浦来斗阵

游动论 × 步行指南 | “去到词语所在的地方”分享会

Nov 27, 202301:27:10
电子巫术、神圣时间与存在焦虑|S3EP16

电子巫术、神圣时间与存在焦虑|S3EP16

电子巫术、神圣时间与存在焦虑|S3EP16

 

课程链接

研讨课程|“被偷走的”母权制和女性神圣的终结:女神、女巫和女性

 

为什么如今电子巫术这么流行?迷信、巫术和宗教有什么区别?电子巫术产生的根基是否由来已久?为什么科学的进步仍无法阻挡(赛博)巫术的流行?巫术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能是科学产生的条件?女巫的灵性治愈和精神分析的疗效有什么区别?

 

在巫术这一非理性的实践中,我们观察到人回归神圣时间、填补人神经验断裂性的尝试,也承载着人们僭越权力的可能性。面对焦虑和虚无,我们是否需要借助一些力量,去连接人的有限经验和科学曾许诺的确定性之间的鸿沟?正是在大他者失势之际,我们的时代提出了这一急迫的“连接”式需求:如何去沟通阶级、死亡、焦虑与超越性力量、科学经验之间的无声之域?

 

时间轴

一、定义

02:30 迷信、巫术、宗教、神学的区别?

12:17 传统魔法的三种职能:超越、转换、交易

 

二、人神关系:断裂与连续

18:06 西方世界人神关系:“一”与“多”的对立;断裂性

21:00 东方传统人神连续性:弥合裂缝的尝试

24:50 现代“我思”主体和科学的应许之地

 

三、神圣&线性时间的连贯性

28:40 科学的许诺和赛博占卜的治愈方向?

30:20 扬·阿斯曼《回忆空间》&古埃及:神的线性时间和人的循环时间

34:16 巫术:神圣时间的再度引入

 

四、存在的焦虑

39:00 赛博巫术在国内为什么越来越火?占卜、神谕中权力的僭越

42:05 科学应许之地的遥不可及引发的焦虑

46:30 疗愈女巫、精神医学、精神分析

 

主播

小柏Boo

精神分析师、法语译者。巴黎圣-安娜精神病医院实习生,临床方向:青少年、年轻成人、酷儿、多元家庭关系。巴黎八大精神分析硕士,巴黎七大文学、艺术与当代理论硕士。

 

嘉宾

Florent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ENS-Ulm)和法国高等研究学院(EPHE)宗教人类学和宗教历史学博士候选人,巴黎第七大学文学硕士和法国高等研究学院埃及学辅修,泊言馆古埃及语,拉丁语和法语讲师,精通象形文字古埃及语,拉丁语,古法语等古代语言以及法语,英语,日语等现代语言。

 

剪辑&后期

小柏Boo&诡谲子

 

BGM

yeule – An angel held me like a child

 

参考文献

Émile Durkheim, Les formes élémentaires de la vie religieuse

Giorgio Agamben Enfance et histoire

Roger Caillois, Le mythe et l'homme

Mircea Eliade, Aspect du mythe

Henri Hubert et Marcel Mauss, Esquisse d'une théorie générale de la magie

西尔维亚·费代里奇 《凯列班与女巫》

莫娜·肖莱 《“女巫”:不可战胜的女性》

普鸣《 成神,早期中国的宇宙论,祭祀与自我神化》

扬·阿斯曼《文化记忆》;阿莱达·阿斯曼《回忆空间》


Oct 18, 202301:03:04
索多玛式的酷儿母亲:《阿尔戈》、萨德、巴特|S3EP15

索多玛式的酷儿母亲:《阿尔戈》、萨德、巴特|S3EP15

索多玛式的酷儿母亲:《阿尔戈》、萨德、巴特|S3EP15

 

当我们谈论母亲时,总是在谈论“母性镣铐”和“母性惩罚”式的东西,一位母亲能不能在不放弃自己所向往的生育的同时,颠覆父权—异性恋的矩阵秩序?在玛吉·尼尔森极度清醒、打破学科的书写中,有没有对这一问题的回应呢?

 

这期节目想和大家聊一聊她的《阿尔戈》这本书,以及这本书所勾连起的我的一系列理论回忆。她在书中参考了理论家Susan Fraiman的sodomitical mother的概念,这一概念指的是非规范性、非生育性的性行为、超出责任感、工具性的性行为,拥有这样权利的妇女便是索多玛式的母亲。我们将回到尼尔森的理论源头——罗兰·巴特的“中性”概念,以及这一概念意味的“超性别”观念。这会是性别研究和法国理论(巴塔耶、萨德、巴特、布朗肖等)的一次跨时空对话。

 

 

时间轴

01:18 作家与母亲一定不可兼容吗?

04:11 索多玛式(sodomitical mother)母亲的定义

06:53 玛吉·尼尔森书写中萨德式的颠覆

12:30 罗兰·巴特的“中性”概念

15:51 双性性(androgynie)与雌雄同体(hermaphrodite)的区分

20:18 弗洛伊德的母性神话,或“心理双性机制”的进步性与局限

24:25 古埃及母神的“超性别”

29:12 布朗肖的“闲散”(désœuvrement):(可能的性别)书写从黑暗的负片中诞生

 

主播

小柏Boo 巴黎八大精神分析硕士,巴黎圣-安娜精神病医院实习生,临床方向:青少年、酷儿、多元家庭关系。巴黎七大文学、艺术与当代理论硕士。

 

剪辑&后期

Boo&诡谲子

 

BGM

ED Christine and the Queens, 070 Shake - True Love

 

参考文献

玛吉·尼尔森 《阿尔戈》

Georges Bataille, La littérature et le Mal

Roland Barthes, Le neutre

Eric Marty, Le sexe des Modernes

Maurice Blanchot, L’Espace littéraire

 

Sep 25, 202337:16
女性主义运动困境:《芭比》隐藏了什么性别痛点?×OCF |S3EP14

女性主义运动困境:《芭比》隐藏了什么性别痛点?×OCF |S3EP14

女性主义运动困境:《芭比》隐藏了什么性别痛点?×OCF S3EP14

 

*本期播客是例外状态与OCF牛津中国论坛独立活动“赛博格时代的AI与性别Artificiality & Sexuality”合作的先导节目。该独立活动将围绕“中国社会的性别鸿沟困境如何破解?”和“破除人工智能性别偏见:从人工智能的人造性反思性别与有性人范式的建构”这两大主题展开讨论。

牛津中国论坛是全英规模最大,最为严谨的国际性学生学术组织,成立于2013年,汇聚中国话题的各领域专家,以增强世界对于中国的理解,消除困惑和偏见为论坛的使命,致力于增进中国与世界交流。迄今为止,线上论坛全球直播累计观看逾千万人次。

 

《芭比》电影的上映以有力直接的表达直触性别不平等的议题,填补了好莱坞商业片中女性主义主题表达的空白。然而,片中并不是所有元素都和谐且利于叙事目的,怀孕的Midge,无处安放的Allan、芭比与老人的对视和芭比最后与妇科医生的会面都留下了许多暧昧的解读空间。

 

性别究竟是人工塑造并维持的,还是“天生如此”?应该追求一种生理不同出发的差异性女性主义,还是注重性别塑造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和流动性?性别归因——这一涉及到对某一性别本质的阐释,是否会让女性主义在家庭战场和社会空间中止步不前?在《芭比》合家欢故事的背后还隐藏着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陷阱……如何解决性别压迫的系统性问题,似乎还有许多思考的方向。

 

时间轴

06:31 玩具对于维持性别分化人工性的作用

 

痛点之一:不可回避的女性生育特质

18:18 女性孕育的身体特质与人口、生命政治的冲突

24:48 电影对女性生育问题的暗示;针对围产期女性的社会包裹功能

 

痛点之二:性别归因会成为女性主义运动的绊脚石吗?

34:48 肯成为油腻男是因为“基因骚动”还是性别操演?

44:06 性别对立的发展;性别归因论在家庭战场的困境

 

痛点之三:女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合谋&被简化收编

58:14 从天而降的黑石?美泰高度简化了女性主义运动的努力

01:08:14 “我教教你”:好莱坞电影的男性身体与男性叙事

01:12:00 女性主义变成了时尚单品吗?《你好,李焕英》的逻辑

 

主播

小柏Boo 巴黎八大精神分析硕士。巴黎圣-安娜精神病医院实习生,临床方向:儿童、青少年、酷儿。巴黎七大文学、艺术与当代理论硕士。

 

嘉宾

乐冰 G4G学术顾问,RGV运动核心成员,法国里昂大学跨文本跨文化研究所博士候选人,巴黎新索邦大学电影学学士&硕士,师从《电影手册》前主编夏尔·戴松,北京大学法国语言文学与艺术史论双学士。

 

剪辑&后期

小柏&诡谲子

 

BGM

Grimes – Realiti

 

暑期研讨班链接

恋人、母亲、他者:性别的重影与精神分析

Aug 05, 202301:33:26
文艺理论 | 文学共同体:敞开、不介入与界线的僭越 S3EP13

文艺理论 | 文学共同体:敞开、不介入与界线的僭越 S3EP13

文艺理论 | 文学共同体:敞开、不介入与界线的僭越

什么是共同体?是我们昼夜身处其间的社群,还是一种存在关系的亲密持存?走出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话语的古老对立,走出大写主体已然实现的设定,在实在的界线上向内回撤,共同体留有的仅仅是一种存在的姿态。

 

在非实体的、尚未形成的、不运作的共同体中,交流并非日常意义上的信息传递,巴塔耶、布朗肖、南希所说的作家,就在这样的意义上进行书写。书写者以向外敞开的姿态,打开封闭的自我,消解自身的主体性,体验着他者的绝对差异,与此同时,面向未知。恋人也是如此,他们以双向解封的姿态,在爱中走向极限,清空了同质化的、有用性的、既定的道德。爱,或是一首诗,使人或物脱离社会有用性的标尺,使“强交流”得以可能。

 

不为工具性的介入,不为承认关系的实现,不为大写主体的叙事,文学共同体只是勾划出存在的界线,勾划出在自我意识之外,生活如何被他者、语言、死亡……这些无限溢出我们自身的物质所穿透。在这个意义上,阅读和写作既通往极限,又通往生存本身。

 

本期嘉宾

苏林,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硕士,清华大学文艺学博士,现为广西大学文学院预聘副教授。

 

赵天舒,北京大学法语系本科,巴黎索邦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巴黎第十大学美学博士,现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水木博士后。译著有乔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的《天空之蓝》(拜德雅)、罗杰·凯卢瓦(Roger Caillois)的《人与神圣》(三联,即将出版)。

 

本期主播

胡桃楸,清华大学 文艺学PhD在读

 

时间轴

00:54 嘉宾自我介绍 02:00 作为存在姿态的文学

10:38 社会学理论中的community

15:09 从不可能的共同体,到不在场/无回应的交流

21:14反抗者的团结solidarité(加缪),有罪者的僭越(巴塔耶)

23:20 作为“共犯”的恋人

28:36 双向解封vs主奴的同化与占有

35:41一个问题:女性作为永恒的他者

38:08 强交流与弱交流

44:38 巴塔耶的“善恶颠倒”(生平1)

54:24 从不介入到介入:什么是文学?[勘误58:45为“无产阶级读者”]

1:00:34 抄写员巴特比的纯粹抵抗

1:07:45 文学的不介入、思想的不连续与“断片”的意义

1:13:09 断片与体系、小说写作与理论写作(巴塔耶生平2)

[勘误1:15:00为“《无神学大全》第6卷”]

1:18:19 法国现代哲学书写谱系中的“打断”与德国浪漫派的不同

1:20:01 福柯评巴塔耶:从工人工作的哲学到思考言说的哲学

1:26:17 福柯晚年的伦理转向&巴塔耶的存在姿态

1:30:33 存在,是与界线战斗的结果

1:31:51 另一种看待界线的方式:极限经验

 

相关阅读

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

巴塔耶:《内在体验》《被诅咒的部分》《文学与恶》《天空之蓝》《有罪者》

布朗肖:《不可言明的共通体》《文学与死亡的权利》《无尽的谈话》

伊利格瑞:《二人行》《我的爱,向你》

南希:《无用的共通体》

萨特:《什么是文学》

福柯:《僭越序言》《什么是启蒙》

 

背景音乐

ED

Velvet Underground- venus in furs

 

剪辑

胡桃楸

 

*製噪 phônê

暑期课程|他者的身份政治:馬華文學,或理论的克里奥尔化⁠

⁠暑期课程|文学的轮廓:福柯早期文学理论

暑期课程|戈达尔的电影史导论:20世纪的经验与历史

暑期研讨|恋人、母亲、他者:性别的重影与精神分析


Jul 20, 202301:39:19
勒内·夏尔:抵抗运动的盛怒、诗歌的起义 S3EP12

勒内·夏尔:抵抗运动的盛怒、诗歌的起义 S3EP12

勒内·夏尔:抵抗运动的盛怒、诗歌的起义 S3EP12


暑期主题研讨班课程链接:

大家好,这是主播小柏和胡桃楸共同开设的暑期研讨班课程:恋人、母亲、他者:性别的重影与精神分析,请点击链接查看内容和报名详情。


“诗歌是所有明净的流水中在它那些石桥倒影下滞留时间最短的一条。诗歌,重新得到定性的人类内在的未来生活。”(《祝蛇健康》)

他是法国抵抗运动时期的游击队长“亚历山大上尉”,他是书写风格粗粝简练的神秘诗人。行动的抵抗与诗歌的抵抗与他而言同样重要,重新恢复二战后词语的秩序与重量,定性紧迫的将来,他以自身凝结成了诗篇,对抗恐怖与纳粹式的沉眠。决不妥协,“抵抗就是希望。就像那修普诺斯的月亮,今夜在它的四方圆满,明天用目光扫视诗的通道”。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勒内·夏尔的译者张博和从事法语文学教学研究的秦三澍,聊聊勒内·夏尔对于诗歌之意义和任务的定义,以及他与保罗·策兰、兰波的比较。

 

时间轴

08:00 行动起义的紧迫性:游击队长与抵抗运动

24:46 夏尔与保罗·策兰的对比

46:20 诗歌抵抗的任务和定义

49:11 勒内·夏尔诗歌的矛盾性:“对立的东西始终保持对立的存在”

55:49 诗歌的粗粝与文气的通畅引起了中文翻译的问题

01:01:55 张博朗诵《你走得好,阿尔蒂尔·兰波》

01:07:20 夏尔与兰波的比较:青春的挑衅VS永不停歇的稳定抗争

01:22:56 中国勒内·夏尔——昌耀

01:31:02 诗人和殉难者的亲缘性

01:42:42 每个人最喜欢的夏尔的诗句&评价

 

 

主播

小柏Boo(小红书例外Boo),巴黎八大精神分析硕士。巴黎圣-安娜精神病医院实习生,临床方向:儿童、青少年、酷儿。巴黎七大文学、艺术与当代理论硕士。

 

嘉宾

张博,南京大学文学院学士。旅法求学九年,就读于巴黎索邦大学文学院,钻研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发表中法文相关学术论文多篇。现为法国文学全职译者。译有《愤怒与神秘:勒内·夏尔诗选》,安德烈·纪德《窄门》《田园交响曲》《背德者》《人间食粮》《伪币制造者》等。

 

秦三澍,现居上海,从事比较文学及法语文学的研究和教学。

 

剪辑&后期

小柏&诡谲子

 

BGM

ED Hnnu – Egschiglen

 

节目中引用的诗句

我写得简短。我不能再长久缺席。铺陈会导致执念。牧羊人的朝拜在这个星球上再无用处。

 

诗人努力的目标就是把古老的敌人转变为磊落的对手,一切丰饶的未来都取决于这一计划的结果,正是在那里各型风帆矗立、交织、没落并消亡在大陆之风把它的心还给深渊之风的地方。

 

属于雨季的成人与属于晴天的孩子,你们的失败与进步之手对我而言同样必要。

 

活下去,为了能在某一天更加热爱那些昔日你的双手在那过于幼小的橄榄树下仅仅轻抚过的事物。

 

你走得好,阿尔蒂尔·兰波!你在十八年里抗拒友情,抗拒敌意,抗拒巴黎诗人的愚蠢,抗拒你那有些发疯的阿登家庭贫乏的蜂鸣,你做得好,把这一切抛向海风,掷在他们早熟的断头刀下。你早有理由放弃布满懒汉的林荫大道,蹩脚诗人的小咖啡馆,为了牲畜的地狱,为了狡黠者的生意与天真汉的问候。

 

我对妥善安排自己生活的无能起源于我并不仅仅忠于一人而是忠于所有那些让我发现与之具有严肃亲缘性的生灵。这份坚贞在种种矛盾与争论中存续。在这些感受与深意的某一次阻断过程中,幽默感试图让我去设想,那些为了把我消灭而相互联合的生灵。

 

诗人不能在语言的平流层中长久逗留。他必须在新的泪水中盘绕,并在自身的律令中继续前行。

 

诞生于对责任的呼唤与对滞留的焦虑,诗篇,从它布满泥浆与星辰的矿井中升起,将近乎沉静地见证,没有任何已属于它的事物真正存在于别处,在这个由对立物组成的反叛而孤独的世界中。

 

我们的珍贵品性开始了统治

(那吹皱我们眼睑的失眠的风

夜夜翻动已获认可的书页

希冀我所留住的你身上的每个部分

都能在这遍布饥饿年月与巨型泪石的家园上伸展)

 

这曾是那些可爱年华的开端

大地些微地爱过我们我还记得。

 

Jul 09, 202301:58:09
 小出版、自组织与文学实践:阳江青年、ding-ding-fing!、副本制作 S3EP11

小出版、自组织与文学实践:阳江青年、ding-ding-fing!、副本制作 S3EP11


小出版、自组织与文学实践:阳江青年、ding-ding-fing!、副本制作 S3EP11

 

本期节目是我们这个系列采访的第二期,邀请到了冯俊华与潘赫,主要想聊一聊关于副本制作,实践论与44剧场之间的关系和脉络。由于录制时间过长,我将这次采访分为两期发布,本期为上期,主要回顾了阳江青年、ding-ding-fing!合作社、副本制作的一些背景。同时,诡谲子也跟冯俊华交流了有关当代文学实践方面的一些问题。

 

在这些实践当中,我看到了不同的自我组织的发展脉络以及他们是如何即时性地回应在地问题。

 

本期嘉宾

冯俊华

1984年生于广东阳江,曾供职于博尔赫斯书店和黄边站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他活跃于多个艺术、出版和社群项目,是副本制作的编辑,44剧场和同时编委会的成员。

 

潘赫

1985年生于辽宁沈阳,参加过实践论,参加过若干回44剧场与若干期44月报的写作与展览,开过书店,折叠房间,漫游城市,乐队怪声。

 

本期主播

诡谲子

粥粥

 

 

时间轴

 

阳江青年

01:24 阳江青年的内部视角

06:40 作为公共空间的「世界机构」:世界书店、文学社群中的阅读与讨论

08:43 世界书店中的平等精神、日常性、跨领域和阶层的联合状态

11:54 高中时期印象深刻的一些书籍

15:51 阳江当年的文化生态

18:42 “午夜文丛”(陈侗)与《阳江青年的越轨行为》(郑国谷)

26:20 从阳江来到广州之后的冲击与不失

 

从ding-ding-fing!合作社到副本制作

31:55 ddf的成立

37:33 空间的生产:空间功能、出版形式、社群实践

48:15 反学院的意识是如何形成的?

53:40 空间的折叠:从物理空间进入出版空间

1:04:15 副本制作对于当代汉语的理解

 

剪辑

粥粥

 

背景音乐

音乐鸣谢「满洲飞儿子」

manchufeierzi - Tunguska Explosion

 

附录

ding-ding-fing!合作社由冯俊华、何辉、黄丹怡、李宇在2006年联合发起,这是阳江的年轻人离开家乡后,在广州建设替代性生活的尝试。“阳江青年”的前辈们展示了互助网络和社群生活的创造性能量,但新一代将面对不一样的语境。ddf是带有嘲谑的阳江方言,意思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地自行其是,也指大鱼在扭动。“发起ddf合作社包含了保护自己不被变化冲散的直觉,使我们能继续发展从‘阳江青年’来的实践和判断力……(分歧)到2007年底才清晰地表达出来。比如,我们会不会是顺延了在‘阳江青年’的身体经验而未理解其形成,合作社会不会是罔顾已经变化了的社会、政治、文化形势的集体主义和保守化了的地方主义取暖,会不会是一种怀旧情结,它需要怎样更新才能回应新的、也更广阔的现场?……到(2008年初)合作社解散时,我们已经制作了好几种小册子,包括三期《ding-ding-fing!》和一本诗集等。所以,可以说合作社是副本制作的前传。”(冯俊华)

 

副本制作(instance)由邓宁立、冯俊华、彭剑斌创办于2009年2月。我们关注当代汉语及其在文学和艺术中的呈现,并推动相关的创作、实践和出版。“副本”来自网络游戏《魔兽世界》,是对书和阅读的隐喻,也是一种空间的虚拟形态,需要通过联合和冒险才能完整经历;“制作”则强调与身体、劳动的关系,“我把副本制作的生产过程视为一种日课”(冯俊华)。

 

Manchufeierzi是以乐队为核心的实践团体,是成立于2017年秋季的注定失败的爆红乐队。乐队没有统一的模式也没有统一的音乐理念,每一个成员都可以有自己对整体的理解,以及对自己在现场中行动的推动,在演出的过程中构建一个共同的劳动现场,在其中,每一个成员的身体、思想、知觉系统都能获得一个完整性(完整性几乎不可能)的表达。


Jul 03, 202301:43:38
精神分析|不顾一切:拉康的屎料×李新雨 S3EP10

精神分析|不顾一切:拉康的屎料×李新雨 S3EP10

精神分析|不顾一切:拉康的屎料×李新雨 S3EP10

 

暑期主题研讨班课程链接:

大家好,这是主播小柏和胡桃楸共同开设的暑期研讨班课程:恋人、母亲、他者:性别的重影与精神分析,请点击链接查看内容和报名详情。

 

 

在当今社会极权式的道德律令和强迫性的享乐之间,精神分析如何悲剧性地行动、以自身的毁灭和约化成零为代价直面死亡般的焦虑?如果说,一些分析家把拉康当作真理的担保,忽略了没有大他者的大他者这一事实,卢迪内斯库笔下的拉康则表现了小丑、疯癫、急躁、衰老的一面,于是更加展现了拉康坚持的真理动态性,即真理的前提是每个人追求知识时不同的欲望。

 

花花公子、巴洛克、神秘体验、John Cage式的零度分析……从这本拉康小传《不顾一切》中能窥得哪些精神分析不为人知的一面?本期节目将邀请到《导读拉康》《拉康精神分析介绍性辞典》和这本书的译者精神分析家李新雨来谈谈实在界的废料、残余物拉康。

 

时间轴

06:10 拉康自己的“原物”

12:12 花花公子主义(dandysme):从波德莱尔到拉康

17:49 拉康的书写风格和研讨班的差异

23:30 拉康的双重生活与他的三个女儿

25:39 女性享乐、神秘体验与西蒙娜·薇依

39:45 安提戈涅:父权危机下精神分析的伦理&朝向死亡的欲望

54:22 欲望的空间=能述(énonciation)与所述(énoncé)拉开的距离

01:03:30 精神分析最大的效果是?

01:05:23 回到花花公子——当代语境下享乐与疯狂的趋同

01:09:42“拉康像精神分析的John Cage”

 

主播

小柏Boo,巴黎八大精神分析硕士。巴黎圣-安娜精神病医院实习生,临床方向:儿童、青少年、酷儿。巴黎七大文学、艺术与当代理论硕士。

 

嘉宾

李新雨,拉康派精神分析家, “跨拉康圈”主理人。出版译作:《导读拉康》《导读弗洛伊德》《拉康精神分析介绍性辞典》《拉康:不顾一切》。

 

Op

拉康Radiophonie录音

Ed

Japanese Breakfast – Psychopomp

 

剪辑

粥粥&诡谲子

 

参考资料

《Let Them Rot: Antigone's Parallax》

《失重的人》

 

李新雨推荐的两本书

齐奥朗《在绝望之巅》

《凡高之眼:天才创作者眼中的另类世界》

 

Jun 27, 202301:15:27
主体解释学:策展、艺术实践、与马华文学 S3EP9
Jun 20, 202301:22:41
文艺理论|叙事无意义:反小说,或自我的文学史 S3EP8

文艺理论|叙事无意义:反小说,或自我的文学史 S3EP8

文艺理论|叙事无意义:反小说,或自我的文学史 S3EP8


在奥斯维辛、核弹爆炸、信息革命、人工智能之后,我们如何看待传统的文学语言?今天,故事和抒情表现出强烈的媚俗嫌疑,而“反小说”强调一种智识的思考,它对伤怀感悟予以嘲讽,以一种不合时宜的姿态,向读者的个人体验发出挑衅。

与一个小说创作者谈论小说,就如昆德拉所说的,他会向你讲述他自己,但更多的会讲别人,讲他喜欢的别人的小说,讲他的阅读体验。根据自身的价值标准,他会将小说历史的整个过去重新编纂一遍,形成一套自我的文学史。在最宽泛的意义上,每个人都拥有这样一套文学史,拥有一套自我的解释学,它属于自我技术的范畴,而非统一的、标准化的范畴,它在作者或读者等身份之间、写作或阅读等行动之间不断僭越,直到语言的边界。


本期嘉宾

张佳 清华大学比较文学PhD在读,北京师范大学创意写作&文艺学MA

本期主播

胡桃楸 清华大学文艺学PhD在读


时间轴

00:45 嘉宾介绍

01:56 反思文化研究:反学科、反经典、反传统之后

10:50 阅读小说的两种方式 

12:28 诺奖得主安妮·埃尔诺的写作与译介

15:30 爱丽丝·门罗与埃尔诺的性别维度如何不同  

20:30 文学流派与文学史书写的不满

26:20 反叙事与叙事,小说虚构与非虚构元素

30:15 非虚构:商业运作or写作技术

37:32 托马斯·品钦《拍卖第四十九批》中的“插叙”

43:42 《堂吉诃德》的“插叙”

47:51 《项狄传》《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的“延宕”

49:54 意识流写作中的“插入”与“延宕”

51:48 昆德拉的文论,一种作家视角

54:48 小说的商品性

57:50 《包法利夫人》之后的反叛:托马斯·曼、布洛赫、穆齐尔

1:02:33《被释放的祖克曼》中的死亡与知识插入

1:05:48 《地图与疆域》中插入的维基百科

1:06:38 “插入”与“延宕”,引用或延异

1:10:26 理性走向非理性,昆德拉的“终极悖论”

1:14:11 《耶稣的童年》中的文体之变

1:16:22 小说中的观点是流动的、矛盾的


相关阅读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 

詹姆斯·伍德《小说机杼》

安妮·埃尔诺《悠悠岁月》《正发生》《一个男人的位置》

爱丽丝·门罗《逃离》《幸福过了头》

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

瓦特《小说的兴起》

克劳迪奥·玛格丽丝《微型世界》

乔治·佩雷克《我记得》

雷蒙·格诺《乌力波》

福柯《词与物》《疯癫与文明》

菲利普·罗斯“祖克曼系列”《垂死的肉身》

托马斯·品钦《慢慢学》《拍卖第四十九批》《万有引力之虹》

托马斯·曼《魔山》《布登勃洛克家族》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拉伯雷《巨人传》

斯特恩《项狄传》

狄德罗《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

伍尔夫《伍尔夫读书随笔》《墙上的斑点》《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

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

米兰·昆德拉《帷幕》《小说的艺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余华《茨威格是小一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乔伊斯《尤利西斯》

巴特《零度写作》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年》

穆齐尔《没有个性的人》《学生托乐思的迷惘》《两个故事》《三个女人》

索尔·贝娄《赫索格》《洪堡的礼物》

维勒贝克《地图与疆域》

卡夫卡《地洞》

库切《耶稣的童年》《本雅明与拱廊街》

乔治·斯坦纳《语言与沉默 》


背景音乐

OP

雪莲- Jump Trap

ED

Ben E. King - Stand By Me 


剪辑

胡桃楸


Jun 19, 202301:24:23
回访广东艺术自组织的在地脉络:阳江青年、黄边站与上阳台 |S3EP7

回访广东艺术自组织的在地脉络:阳江青年、黄边站与上阳台 |S3EP7

回访广东艺术自组织的在地脉络:阳江青年、黄边站与上阳台 |S3EP7

 

诡谲子在广州生活的这段时间里,深受本地当代艺术氛围的影响,也开始做起了空间,接待和社群链接。这些影响对于我来说是潜移默化的,但同时也是与我内心深处的某些想法和欲望产生共鸣。因此,我希望通过播客的形式,对于身边的一些朋友和他们的自组织进行一些采访和交流。我很想了解这些实践背后的来龙去脉,以及他们在做这种参与式艺术中的经验与教训。

 

本期节目是这个系列访谈的第一期,我邀请到了黄边站的负责人,策展人华哥(梁健华),来跟我们聊聊他眼中的广东艺术自组织的在地脉络。我们首先会从去年华哥在时代美术馆的展览阳江青年的历史背景聊起,作为广东沿海城市对改革开放和商业社会对一种回应,还有世界书店的现代主义文学出版。随后,我们回顾黄边站十多年来的发展轨迹,以及上阳台的社群实践。在这里,我们想讨论在这么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又该如何重新思考个人与集体,公共性与私人性,自我教育,共同工作,社群联合等议题。

 

关键词:

自我教育,联合, 基础建设, 集体, 行动, 共同工作,共同生活, 相互协作

实践:

出版,上阳台, 榕树头旅行社

 

本期嘉宾

梁健华

策展人,艺术家。黄边站当代艺术研究中心负责人,现工作生活于广州 

 

本期主播

诡谲子

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 文化研究MA ,译者,青年批评家,策展人

 

时间轴

 

01:42 阳江青年

展览介绍

04:51 阳江青年的命名,郑国谷(1994)《阳江青年的越轨行为》

06:31 作为空间的世界书店及其建筑风格

16:07 世界书店的命名,文学社群、出版与文本渴求

19:00 现代主义之后? 博尔赫斯书店,午夜文丛,法国新小说,作为方法的出版

25:19 阳江青年所面临的语境与问题,艺术话语的断裂,新感受的渴求

28:20 广州当代艺术系统的确立(2000年前后)

34:00 酒吧餐厅,改开后消费带来的新感性及其失落

45:44黄边站

黄边站介绍,体制外的当代艺术教育

49:39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之后?艺术脉络的断裂与缺失,迷茫与探索

1:00:00 学院内部当代艺术教育的问题:结构问题媒介化,缺乏解释现实的语言1:09:06 黄边站实践介绍

1:21:30 个人还是公共?还是没有公共?

1:23:54 自我教育,联合,基础建设,行动,友谊,集体 

1:53:27上阳台(相关讨论已经在黄边站的后半部分有所触及)

上阳台介绍(2022年结业)

2:02:00旅行团:定海桥,info,松本哉

 

剪辑

粥粥&诡谲子


延伸信息

阳江青年

展览“叱咤于街中”即将于2022年3月12日到5月15日在广东时代美术馆展出,展览起源于2017年由黄边站发起的“阳江青年研究项目”,对90年代至千禧年初阳江及其周边的艺术实践和自组织进行研究性展示。但这并不是一次历史的回返,而是从具体语境出发,将“阳江青年”拥抱社会现场的姿态及互助精神视为激发行动力的方法来考察。我们将陆续分享研究策展小组的研究和写作,第一篇是梁健华撰写的“酒神气质与行动力——站在今天观察阳江青年”。

文章来源:https://read01.com/7G83a4d.html

 

黄边站

黄边站HB STATION(Contemporary Art Research Center)是一个非营利艺术机构,2012年创立于广州,2016年注册为独立的社会民间团体,参与者由艺术家、写作者、策展⼈及相关领域的行动者组成。黄边站尝试通过“研究-实践”的相互推动,建构面向当代情境的共同工作和学习交流平台,并探索一种替代性当代艺术教育形态。

 

上阳台

上阳台 SJT 座落于中国广州的一个普通居民社区,它是互助的、开放的自主空间,也是一种联合运动的平台;2016 年启动,2017 年正式运作至今。它的发起人和紧密参与者包括诸多具有不同身份、但不愿意接受社会和国家体制约束,也不愿意以疏离的原子状态生活的人们,包括艺术家、作家、策划人、厨师、影像工作者,等等。原子自由组织成不同形态的分子(实践单位),通过在分子间实行平等协商的参与式民主,继而持续联合,这些人共同经营并扩大着上阳台 SJT 的可能性。到 2019 年4 月,这样的实践单位已经有十三个。

引用来源:《法兰克福开了个上阳台》[1] (注:由冯俊华执笔,并经李筱天、潘赫修改和确认。本文对上阳台的表述仅代表三人的意见。)

 

参考资料:

梁健华:“虚时而行”讲座回顾(2020,上海外滩美术馆)

梁健华:酒神气质与行动力——站在今天观察阳江青年(2022,时代美术馆)

The new alt|丨顶上-腾挪-上阳台-黄边站…广州独立空间在城中隐蔽地带的日常抵抗(2018,艺术新闻中文版)

黄边站:实验艺术教育的“乌托邦”(2013,羊城晚报)

艺术与社群|广州“上阳台”:作为共治组织和公共空间(2018,澎湃新闻)


Apr 23, 202302:15:46
作为亚裔在联合国会受到系统性歧视吗:联合国的平权之路 S3EP6

作为亚裔在联合国会受到系统性歧视吗:联合国的平权之路 S3EP6

作为亚裔在联合国会受到系统性歧视吗:联合国的平权之路 S3EP6

 

日内瓦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这里是40多家国际组织的总部,拥有700多家NGO。 日内瓦系列播客将聚焦于在国际组织工作的expats群体,事实上他们在成为国际公务员之前就已经是一个全球自由流动的状态,而有着高度全球公民的资格也促成了他们成为联合国等国际机构的工作机会。这个城市以其国际组织的议题和庞大的expats community构建了我们对于世界公民的想象和实践。以一个中国公民的身份,如何在西方主导的国际组织进行国际发展援助和人道主义援助的工作?日内瓦系列将围绕「国际·日内瓦」这一主题展开,探寻每个在国际组织工作的中国人的全球流动的故事。

 

这一期的主题围绕中国人作为少数族裔在联合国的工作体验,联合国作为拥有193个会员国的国际化组织,是否做到了平等地招聘和平等对待不同族裔的员工?联合国各个机构在不同国家的平权项目实施情况如何?这期嘉宾们分享了各自的工作项目和职场中感受到被尊重或不公正的体验。

 

本期内容:

联合国招聘的Diversity and inclusion政策

联合国难民署人事部门(DEI)团队架构和招聘规则

实习工作内容和体验

体会:成就感,任重道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韩国办公室的LGBT平权项目

各自工作时遭遇“歧视”的体验

申请经验分享

 

本期主播:

螺丝:联合国难民署和开发计划署前实习生 目前在field支持叙利亚难民项目

 

本期嘉宾:

Andrea:联合国难民署总部人事部门实习生  日内瓦高级国际发展研究院硕士

Xinra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韩国光州办公室城市反歧视联盟项目实习生 日内瓦高级国际发展研究院硕士

 

剪辑+后期

螺丝+诡谲子

 

背景音乐

Op: Now that my love is gone – Rude Bones

Ed: Faithless the wonder boy- Radiohead

 

Apr 18, 202301:26:40
围产期抑郁:女人位置、母婴关系、父亲功能|S3EP5

围产期抑郁:女人位置、母婴关系、父亲功能|S3EP5

围产期抑郁:女人位置、母婴关系、父亲功能|S3EP5


母亲在成为母亲之前,首先是女性,她要面对性别不平等的现状、对女性身份的种种限制:一方面,她需要认同菲勒斯秩序,另一方面她则要独自面对被社会压抑的女性性和不可言说、不被认同的享乐。婴儿出生的时候也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的出生伴随着父母的自恋式期待与欲望,它先要和周围的人产生关系,完成与母体的分离,习得语言与符号后,才能成为一个主体。我们不能离开“他者”去讨论生产与成长。

母亲的抑郁如何传导给婴儿?父亲情绪的不稳定或缺席对母亲和婴儿有什么危害?如何在社会面强化、支撑母亲的功能?今天我们谈论围产期抑郁和母婴、夫妻关系,而不仅仅是产后抑郁,就是要把婴儿、母亲和第二家长放置在三角模型当中去思考这三方的内在心理和他们主体间的心理机制,了解围产期抑郁的循环性成因,以及在临床中怎么样照料母婴,使得这一困境得到改善。

 

时间轴

03:15 为什么女性在成为母亲之前本身更容易抑郁?

07:13 大写的女性并不存在:女性的“分身”;“额外享乐”的不被认同

13:07 循环性成因:母亲产前抑郁-婴儿的情感缺乏及躯体症状-母亲功能的自我怀疑

19:16 临床中第三方的语言符号功能

27:35 父母的互动对婴儿的影响;“父亲”功能的重要性

35:14 太过母亲的母亲//被欲望的女人

39:20 符号性的父亲隐喻:在母婴关系中引入欲望的缺失

46:44 女性四重身份带来的困境;调和母亲身份有益于其他身份的稳固

 

本期主播

小柏Boo

巴黎八大精神分析硕士。巴黎圣-安娜精神病医院实习生,临床方向:儿童、青少年、酷儿。巴黎七大文学、艺术与当代理论硕士。

个人分析、工作联系方式:zoebaicn@gmail.com

 

嘉宾

安静

法国巴黎大学精神分析与精神病理学博士研究生

临床接待:儿童青少年,大学生。咨询电话:18868894460

 

施思

南京大学哲学学士,硕士,巴黎大学精神分析与心理病理学博士研究生

个人分析、工作联系方式:shisi141040018@gmail.com

 

剪辑+后期

粥粥+诡谲子

 

背景音乐

Op: Cirrus – Bonobo

Ed: Birth in Reverse – St. Vincent

Mar 28, 202301:02:13
(ed.)第十二期 Where are you from? 语言、文化、与身份认同

(ed.)第十二期 Where are you from? 语言、文化、与身份认同

第十二期 Where are you from? 语言、文化、与身份认同


注:本期節目為刪減版 

1.您可以使用anchor(https://anchor.fm/lwzt), Spotify, google podcast, 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完整版的「例外状态」节目。

2.有关制噪课程的相关内容请参看「表征与拟像」公众号。 

3.例外状态「听众群」已经解散,请勿在公众号后台继续询问。 

4.诡谲子的「例外空间」在广州成立,欢迎各位有空可以联系主播来聊聊天,喝杯咖啡,搞搞活动等。 

5.「理论工作坊第一期:后结构主义—德里达,拉康,福柯,徳勒兹」已经开始,请大家在公众号查看参与方式。

请大家在「爱发电」(https://afdian.net/@lwztsoe)上打赏支持我们!)


身份认同这个词可能是在英语人文社科学界比较常见的一个关键概念,这个概念也许对于很多中国的听众来说较为陌生,或许身份认同也尚未在中国被问题化。本期节目,我邀请到了三位我在温哥华的朋友,想来聊一聊我们自己对于身份认同的看法。在我们四人当中,有三人的身份都是 international student 留学生,而有一位则是早年间跟随父母技术移民来到了加拿大。我们几人基本上都有在北美生活过的背景,我跟 lily 则也同时有在欧洲生活的背景。

身份认同之所以在我们看来需要被讨论,恰恰是因为,我发现在现有的符号系统当中无法对我们自身的经验进行概括和总结,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断裂,也是德里达说的 difference and supplement。在这种后结构主义的语境下,身份认同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因为我们认识到了一种剩余,一种在符号之外的剩余。对于身份认同的讨论,恰恰就是想要去捕捉这种剩余,去突显那些没有被符号系统所概括的真实经验。在此,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与后结构主义是共享了同一套元理论假设。基于这个元理论前提,我们本期节目尝试对文化身份做一次较为充分且具有华语视角的经验和理论之间沟通与交流。


时间轴

00:40 主题介绍

02:20 嘉宾介绍

05:20 身份问题的提出 Where are you from?

08:08 对于「Where are you from?」进行问题化 (problematize)

13:03 欧洲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和北美文化语境的差异

14:32 microaggression in everyday life

16:06 移民社会的文化特殊性

18:59 身份意识的出现

20:18 温哥华高中学生的背景分布与文化情景

27:14 走出二元对立的思考方式

31:01 美国社会(洛杉矶)的文化政治

34:23 文化与食物

43:00 什么是「西餐」?

48:37 「东方主义」与「西方主义」

1:05:24 米其林与文化霸权

1:17:01 现代化与西方

1:23:36 「西方与东方 」or 「中心与边缘」?

1:34:20 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的困境

1:36:26 加拿大华人与原住民之间的利益冲突

1:39:17 美国和加拿大对待原住民的差异

1:48:00 华人缺乏对于其他少数族裔的关切,看不见「他者」

1:52:32 对「汉族中心主义」的批判

1:54:48 「边缘」之间的距离甚至远远大于「边缘」与「中心」的距离

1:56:10 汉服,汉族中心主义,与多民族国家的悖论

1:59:30 少数民族,「帝国凝视」,与「被展示的文化」


本期主播

诡谲子(豆瓣 @云波诡谲)

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 文化研究 MA


本期嘉宾

金鱼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艺术史与批判性策展研究 MA

Lily 帕森斯设计学院 时尚文化 MA

Liz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传媒系 BA


延伸阅读:

赵希方,《后殖民理论》

萨义德,《东方主义》

罗伯特・杨 ,《白色神话》

霍米巴巴,《文化的位置》(The Location of Culture)

霍尔,《文化身份问题》

迪克斯,《被展示的文化》

霍布斯鲍姆,《传统的发明》

德里达,《论文字学》

葛兰西,《狱中札记》

玛丽・路易斯・普拉特,《帝国之眼》

约翰・厄里 / 乔纳斯・拉森,《游客凝视》

李育霖(编),《華語語系十講》


背景音乐

Opening《Jump trap》作曲者:雪莲

Ending,《皇后大道东》作曲:罗大佑

Mar 27, 202302:10:57
对谈罗福兴、庄一:“杀马特”的过去、当下与未来 S3EP4

对谈罗福兴、庄一:“杀马特”的过去、当下与未来 S3EP4

 S3EP4 对谈罗福兴、庄一:“杀马特”的过去、当下与未来


簡介

自从李一凡导演的《杀马特我爱你》出圈以来,年年都喊着“不再低调”的杀马特终于再一次暴露在社会的聚光灯下。作为流传于中国互联网的初代亚文化,杀马特自诞生之初便野性十足,独特的视觉风格、语言符号让他们曾经“站在潮流的最顶端”。在节目中“教主”罗福兴也向我们揭秘了早期的杀马特如何通过占领贴吧,疯狂建群、爆照等形式迅速传播,最终成为许多90后不可磨灭的青春回忆。而在2023年的上海,青年戏剧导演庄一创作的“水浒”改编版《四海之内皆兄弟》将为我们再次呈现小说中的经典形象史进、林冲和鲁智深,他们分别由杀马特教主罗福兴与青年话剧演员张露和帕赛饰演。而庄一导演改编版的神奇之处则在于将《水浒》中三人的故事与三位演员现实生活中的人生际遇糅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种亦真亦幻、“打破次元壁”的效果。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杀马特教父”罗福兴与青年戏剧导演庄一。罗福兴与我们聊了聊杀马特的过去和当下,庄一导演则和我们聊了聊他想通过这部话剧讲述怎样一个动人的故事。杀马特x 水浒,究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请收听本期的节目。

 

时间轴

4’33 罗福兴谈“审美的自由是一切自由的起点”

9’18 最初的杀马特

13’21 不同杀马特家族间的爱恨情仇

14’54 早期的杀马特发家和传播如同今天的“饭圈”

18’48 如何成为杀马特的一员

27’37 帝吧入侵与杀马特家族的“人走茶凉”

41’04 “来大城市玩杀马特的都不是真正的杀马特”

42’50 早期的杀马特与溜冰场生活

54’39 庄一介绍“戏痞士”剧团的由来

62’15 如何从中国古典小说中汲取素材并走上戏剧道路

76’10 希望通过《四海之内皆兄弟》传递给观众什么

80’23 最初如何启用素人罗福兴 教主与专业演员的区别

88’09 罗福兴:“戏剧排练就像流水线”

91’19 罗福兴怎么看待和媒体与文化圈的接触

98’55 舞台是结果但最留恋的还是排练过程

102’04 《四海之内皆兄弟》上海版是重排的特别限定版

105’06 庄一导演新戏预告:反思预制菜,关于味觉的故事

119’27 庄一导演谈自己的阅读偏好

 

 

本期主播

法厄同,文化研究爱好者、俄国文学读者。

 

本期嘉宾

罗福兴:杀马特教父

庄一:青年导演、“戏痞士”、编剧、演员; 代表作有《风尘三侠》、《林徽因》、《山居》、《在那遥远的地方2514》、《四海之内皆兄弟》等。 

 

 

參考文獻:

《罗福兴,走出杀马特》

https://mp.weixin.qq.com/s/mu1eYN0yv18KWVb6T9MakQ

《杀马特最后一次大会》

https://new.qq.com/rain/a/20201102A0IVL500

《庄一:我想让大家在剧场里与真实的世界相遇》

https://mp.weixin.qq.com/s/H3Yoe4d2PFw-N2okExs45g

《“戏痞士”庄一与他的水浒版瞬息全宇宙 | 导演专访》

https://mp.weixin.qq.com/s/u4_1wa8jk39qWrklFw6mYQ

 

背景音乐

Opening  Walking In the Sun - Defrix

Ending   I Miss You – 青春美少女/罗百吉

 

致谢:感谢陈挺挺与可仔对本期节目的协助。


Mar 20, 202302:13:09
例外驻留|与留德艺术家Tim聊聊语言、友谊、艺术与生活 S3EP3

例外驻留|与留德艺术家Tim聊聊语言、友谊、艺术与生活 S3EP3

例外驻留|与留德艺术家Tim聊聊语言、友谊、艺术与生活


请大家在爱发电https://afdian.net/@lwztsoe上打赏支持我们!

例外状态公告栏

1.请大家使用Google podcast等泛用性播客客戶端收听我们完整的节目

2.在抑郁症的精神病理学这期节目的留言中,有两位听众留言,我特地帮忙广播一下

· 在北京的有颗太空胶囊希望可以找人一起来读《恋人絮语》

· 在悉尼的小k希望可以找人一起读《主体解释学》,以及一起看展,看演出和瞎聊天。请有意愿的小伙伴在留言中与她们取得联系

--------------------------------------------------------------------------------------------------------

今天邀请到了在德国留学的艺术家Tim来节目里聊聊这几年在德国上学的反思与收获。Tim正好目前也在例外空间进行为期一周的驻留,简单来说就是给朋友提供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我跟Tim恰好是在我刚回国以后认识的,那时候他还住在西安美院附近,不久后就要去德国了。如今我们两年后再次相遇,彼此都有了不少的变化,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对谈,加深彼此的相互了解。



主要内容

语言

  1. 德语是很难学的,你在当时国内学到b1的情况下去到德国,整体的感受是如何的?
  2. 你如何思考母语与外语之间的关系?
  3. 怎样可以快速提高德语?
  4. 你会如何把你对语言的这种感受带到你的作品当中?

友谊

  1. 你在国内当时是社团社长,经常搞活动,去了德国以后突然面对一种新的环境,很孤独,你会怎样反应和理解这种情况?(这对留学生来说其实是很普遍的问题)
  2. 你在德国怎么交朋友?
  3. 你似乎很讨厌当地中国人的艺术圈子,谈谈你的看法

艺术

  1. 出国前后,你对艺术的理解发生了哪些变化?
  2. 你曾说一度想放弃艺术,为什么?后来看了卡赛尔文献展后,又想继续了?
  3. 对你来说,什么是艺术?
  4. 谈谈在欧洲办展的经历

生活

  1. 聊聊这几年在欧洲的生活吧,你喜欢收集,逛跳蚤市场,这里面有什么心得体会?
  2. 你如何理解物品和收藏?
  3. 寿司店打工,以及在国外的一些遭遇


本期嘉宾

危佳乐Tim

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BA, 德国不来梅艺术大学自由艺术系在读,艺术家

小红书:332727445

本期主播

诡谲子
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 文化研究MA ,译者,批评家,策展人


剪輯

粥粥


ED: 草東沒有派對- 我先矛盾

Mar 14, 202301:09:52
(ed.)第十四期 例外状态与我们:共同体、弥赛亚与奇迹的降临

(ed.)第十四期 例外状态与我们:共同体、弥赛亚与奇迹的降临

第十四期 例外状态与我们:共同体、弥赛亚与奇迹的降临


注:本期節目為刪減版

1.您可以使用anchor(https://anchor.fm/lwzt), Spotify, google podcast, 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完整版的「例外状态」节目。

2.有关制噪课程的相关内容请参看「表征与拟像」公众号。

3.例外状态「听众群」已经解散,请勿在公众号后台继续询问。

4.诡谲子的「例外空间」在广州成立,欢迎各位有空可以联系主播来聊聊天,喝杯咖啡,搞搞活动等。

5.「理论工作坊第一期:后结构主义—德里达,拉康,福柯,徳勒兹」已经开始,请大家在公众号查看参与方式。

请大家在「爱发电」(https://afdian.net/@lwztsoe)上打赏支持我们!)



我们当下都处于一种永久性的例外状态之中,为了反思我们的生存处境,我们必须对例外状态这个概念进行一次学理性的回溯,探讨例外状态在政治神学当中的关联与谱系。


时间轴

00:40 intro 本期主题「例外状态」

01:50 例外状态与我们

04:38 政治神学在当代批判理论当中的回归

06:50 政治神学当中的现代性

08:00 定义例外状态

10:36 “主权者决断例外状态”

11:14 例外状态与神圣人

13:25 共同体、替罪羊、与享乐他者

16:13 例外状态的常态化

19:05 如何应对例外状态的常态化?

20:11 本雅明对于例外状态的回应:审美弥赛亚主义

24:55 健康码、核酸检测与福柯谈论的治理术

33:56 “共同体就是共同犯罪”

37:05 节庆与例外状态

42:22 奇迹、主权者、与例外状态

44:33 施密特眼中的左派

50:02 左派理论当中的偶然性


本期主播

诡谲子 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 文化研究 MA


本期嘉宾

孙健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政治哲学 Phd

小柏   巴黎七大 文学、艺术与当代理论 MA


参考文献

本雅明《历史哲学论纲》

阿甘本《例外状态》

施密特《政治的概念》

施密特《政治神学》


背景音乐

Opening《Jump trap》作曲者:雪莲

Ending 《亚细亚的孤儿》罗大佑

Feb 25, 202301:02:03
(ed.)第二十六期 导读巴特勒《性别麻烦》:酷儿理论与性别操演

(ed.)第二十六期 导读巴特勒《性别麻烦》:酷儿理论与性别操演

第二十六期 导读巴特勒《性别麻烦》:酷儿理论与性别操演


注:本期節目為刪減版

1.您可以使用anchor(
https://anchor.fm/lwzt), Spotify, google podcast, apple podcast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完整版的「例外状态」节目。
2.有关制噪课程的相关内容请参看「表征与拟像」公众号。
3.例外状态「听众群」已经解散,请勿在公众号后台继续询问。
4.诡谲子的「例外空间」在广州成立,欢迎各位有空可以联系主播来聊聊天,喝杯咖啡,搞搞活动等。
5.「理论工作坊第一期:后结构主义—德里达,拉康,福柯,徳勒兹」已经开始,请大家在公众号查看参与方式。

请大家在「爱发电」(https://afdian.net/@lwztsoe)上打赏支持我们!)


简介

《性别麻烦》成书于1989年,这部朱迪斯·巴特勒自我坦言是青涩时期写就的理论著作、也是巴特勒的成名作,一经出版便被人文社科领域各学科所引用、并引发了持续的争议,一举跻身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作品之一。于女性主义理论思潮而言,此书被视作对女性主义理论具有挑衅性的“介入”、同时也被奉为开创酷儿理论的奠基性文本之一。

本期节目,我们将循着巴特勒在《性别麻烦》一书中的写作思路、一起重思“性”与“性别”,在批判性地考察女性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看巴特勒的激进性别政治构想的可能性。


本期主播

诡谲子 比利时鲁汶大学 文化研究 MA


本期嘉宾

Elio 哲学学徒


参考文献

1.朱迪斯·巴特勒著.宋素凤译.《性别麻烦》[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9.

2.何磊著.《欲望·身份·生命》[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9.

3.王玉珏著.《主体的生成与反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4.萨拉·萨里著.马景超译.《导读巴特勒》[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

5.汪民安编.《文化研究关键词》[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


背景音乐

Opening 《Jump trap》雪莲

Ending  Sufjan Stevens - Mystery of Love

Feb 25, 202301:34:55
抑郁症的精神病理学 S3EP2

抑郁症的精神病理学 S3EP2

抑郁症的精神病理学 S3EP2


请大家在爱发电https://afdian.net/@lwztsoe上打赏支持我们!


抑郁症能否作为单一的精神疾病实体而被分类,一直是精神病理学领域的争议性话题,其张力在于,抑郁患者心境恶劣、情绪消沉的体验有其统一性,而症状的不同形式及其背后的共病性又是多样的。

本期节目将从抑郁症的历史性发现谈起,带大家了解法国体系的抑郁症疾病分类学,从结构的角度了解抑郁的发病机制和症状的轻重缓急,以及主体的特性。其次,对当代的分类提出批判性的思考:DSM-5的抑郁诊断标准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临床操作起来具有模糊性和不可信度?最后,我将回到弗洛伊德的《哀悼与忧郁》,了解精神分析角度下抑郁和忧郁症主体结构的区别。


时间轴

06:36 “抑郁状态”是很多严重精神疾病的前驱症状

09:22 Falret:循环性精神病(la folie circulaire)与bipolar disorder

13:23 Dépression primaire(初生/初发型抑郁):Endogène内源性与Exogène外源性/心因性

内源性2种:unipolaire(忧郁症型抑郁);bipolaire(双向/躁郁症)

19:33 忧郁症最严重的形式之一:科塔尔综合症(syndrome de Cotard)

22:20 外源性3种:反应性;神经症性抑郁;burn-out

27:41 Dépression secondaire(次生型抑郁):共病性;伴随其他疾病产生的症状

35:38 DSM-5分类标准的批判性阅读

42:00 自杀:精神疾病中的首要危险

48:46 《哀悼与忧郁》:我们为什么总是对他人心怀愧疚和过度自我攻击?


本期主播

小柏Boo

巴黎八大精神分析硕士,巴黎圣-安娜医院儿童与青少年部门心理实习生,临床方向:儿童、青少年、酷儿。巴黎七大文学、艺术与当代理论硕士。


剪辑&后期

粥粥+诡谲子


背景音乐

ED i was all over her – salvia palth


参考资料

FALRET (J.-P.). « Mémoire de la folie circulaire » (1854), Bulletin de l’Académie impériale de médecine, Paris : Ballière, t. XIX, p. 382-400.

COTARD (J.). « Du délire des négations » (1882). Archives de Neurologie, t. IV, p. 152-70 et 282-296.

EY (H.), BRISSET (C.). Manuel depsychiatrie, 6e ed., Paris : Masson, 1989.

FREUD (S.). « Deuil et mélancolie » (1915), Métapsychologie, trad. J. Laplanche et J.-B. Pontalis, Paris : Gallimard, coll. Folio Essais, 1986, p. 145-171.

*牛津中国论坛女性主义分论坛,详情信息和参与方式:https://mp.weixin.qq.com/s/Lcd-pSGLv3UcW90j-Gp-DQ

Feb 18, 202301:00:39
新年对谈|与异托邦共存:重新感知身体与空间 S3EP1

新年对谈|与异托邦共存:重新感知身体与空间 S3EP1

新年对谈|与异托邦共存:重新感知身体与空间


疫情的网格化封控终于在2022年年末迎来尾声,三位主播借农历新年的契机聚在一起聊聊这一年感受到的身体与空间的变异。

社交生活的骤降使得我们的身体钝化,苦闷情绪的共享、与先前状态的割裂也让我们陷入一种集体性但又有个体差异的抑郁状态,对他者的感知似乎又回到了语言交流的状态,身体的触摸与情动成为了符号化后的剩余。

为何在这样的经验中,曾经的家、居所不再是能够舒适停留的空间,而成为了某种过道式的悬置之地?似乎有必要完成对这一“过渡时期”的哀悼,才能让我们的精神重新收回弹性。


时间轴

2:25 作为异托邦的精神病医院

6:50 练拳、推手:身体感知与社群连接

11:20 身体的对抗vs平衡,“接触即兴”

27:00 临床诊疗中的家庭因素与社会因素

31:34 原生家庭是贬义词吗?

33:37 精神健康是一种弹性且柔韧的概念

39:21 预告:抑郁症的疾病分类学

44:40 抑郁状态(神经症结构)的病理、症候与缓解方式

49:07 封控下的抑郁状态与变异空间

55:22 集中隔离——过道式空间 (lieu du passage)

58:31 虚掩的门与非-空间:两种门槛 (seuil)

1:01:46 音乐、声音与语言的贬损

1:06:07 听觉、黑人音乐与语言的剩余

1:10:59 另一种剩余:女性的神秘体验&艺术实践

1:15:07 “例外状态”的新年计划


主播

诡谲子 

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 文化研究MA ,译者,批评家,策展人

小柏Boo 

巴黎八大精神分析硕士,巴黎圣-安娜医院儿童与青少年部门心理实习生,临床方向:儿童、青少年、酷儿。巴黎七大文学、艺术与当代理论硕士

胡桃楸 

清华大学 文艺学PhD在读


参考资料

福柯:《古典时代疯狂史》

卡夫卡:《法的门前》

阿甘本:《例外状态》

霍米巴巴:《文化的位置》

保罗·吉尔罗伊:《黑色大西洋》

朗西埃:《美感论》

第一届“艺术拳力榜” | 是时候来用“拳头”解决艺术问题了!

一起看展|重建在地性:诡谲子文化生活双年展(2022)


ED: St. Vincent- Paris is Burning



寒假开课|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历史与分析的导论 

寒假开课|未知的身体 — 舞动的“我“及东亚感知 

寒假開課|二十世纪美学与思想史:从韦伯到阿甘本 

寒假開課|港台電影:視覺與國族(更新) 

製噪 phônê|微店链接更新(课程合集) 

请大家在爱发电https://afdian.net/@lwztsoe上打赏支持我们!

Jan 25, 202301:27:00
酷儿|浪漫与尊重,由难以启齿的性创伤聊起 例外x姬羊同笼 S2EP32

酷儿|浪漫与尊重,由难以启齿的性创伤聊起 例外x姬羊同笼 S2EP32

酷儿|浪漫与尊重,由难以启齿的性创伤聊起 例外x姬羊同笼 S2EP32


创伤预警:本期节目包含性骚扰和性侵的描述,可能引发不适和创伤发作,请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收听。

还记得德国拉拉约会综艺节目《白马公主》吗?过去的一段时间,第一季的两位嘉宾公开了在现场被性骚扰和侵犯的遭遇,遗憾的是,制作组并未给出真诚的反思,还有观众发出质疑,比如认为她们为何要现在才发声。实际上,仅仅因为保密协议,参与综艺的嘉宾们就很难及时讲出自己的故事。

性骚扰和性侵会因为什么而难以得到诉说和理解?如何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女性创伤?该如何看待亲密关系中复杂的性和隐蔽的暴力,特别是它们发生在两个女性之间时?欲望和爱有什么不同?什么可能是更好的爱、征求合意的方式?


时间轴

04:04 人在遭到侵犯时为什么会「僵住」:精神装置的过载与表征能力的丧失

07:24 创伤是具有主观性的

08:37 不仅仅要关注受害者说的“客观内容”,还要关注她们为何/如何说

(补充:sujet d’énoncé:言说内容的主体或被言说的主体,指主体在言说时必须遵守社会的语言范式和惯习准则,因此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异化了,Ta处于被动的言说位置;sujet d’énonciation言说动作、言说欲望的主体,言说中包含了Ta们个人的意愿)

13:15 主人辞说(discours du maître)和分析师辞说(discours de l’analyste)的区分

15:03 精神分析关注主体建构、客体的选择而非生理性别

18:25 如何厘清同性间侵犯与纠纷的「真相」

22:55 人年轻时为什么容易喜欢上「渣」人?

29:31 「主动」与「被动」并没有好坏高低之分

32:35 「浪漫」与「征询」并不冲突——把TA人当做异质性的TA者

39:22 「两个人在创造什么东西,是被这个社会规范化以后剩余的偶然性」


本期主播

黑羊,Shanshan

播客:姬羊同笼(新)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0eb32e6a1d9e51d68ea8071


本期嘉宾

小柏Boo,巴黎八大精神分析硕士,巴黎圣-安娜医院儿童与青少年部门心理实习生,临床方向:儿童、青少年、酷儿。巴黎七大文学、艺术与当代理论硕士。

了解更多——

关于「如何在性行为中说不」,这里有 11 个问题值得思考

为何说描述前后不一致,其实并不代表性侵受害者在说谎?

播客|别任性89「不就是不」:性同意真的那么难搞懂吗?

女人、女同、伴侣暴力受害者:被三重边缘化的她们


背景音乐

Yeah Yeah Yeahs – Hysteric

Jan 14, 202346:49
族裔研究|黑人现代性的苦涩叙事:奴隶历史,黑人音乐, 与现代主义|保罗·吉尔罗伊(2022),《黑色大西洋:现代性与双重意识》S2EP31
Dec 28, 202256:14
法国理论|巴塔耶:神圣性与不可能的共同体 S2EP30

法国理论|巴塔耶:神圣性与不可能的共同体 S2EP30

法国理论|巴塔耶:神圣性与不可能的共同体 S2EP30


课程链接

发刊词|製噪 phônê : 一种知识生产的再分配

课程合集

请大家在爱发电https://afdian.net/@lwztsoe上打赏支持我们!


欢笑、眼泪、节日、艺术、色情,斗牛比赛、献祭仪式、凌迟现场……对巴塔耶来说,通过这些形式,主体走出自我,朝向他者。交流,共融,意味着心醉神迷、与他者融合,重新找回人类之间连续性。耗费、过剩、曾失去的极度亲密,在对这些神圣体验论述之中,他对抗着同质性和功用性。

巴塔耶零零散散构建的“共同体”概念与普遍定义有什么区别?他所构想的共同体是否是某种转瞬即逝的不可能状态?他推崇的哪些共同体的特性可以给当下语境提供参考呢?通过悬置了共组团体的理性基础,而更强调共同体之间互相刺激的情动体验,这一概念将带我们进一步思考人类性与动物性的边界,自我与他者、革命与政治的关系。


时间轴

03:53 巴塔耶思想性作品的两大脉络:非神学大全&普遍历史(社会科学研究)

08:00 共同体(la communauté)的宽泛定义;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中共同体的“共犯”基础

13:58 巴塔耶反对普遍意义上共同体的理由:走出封闭的主体、反对功用性

20:48 《法西斯主义的心理结构》

24:18 巴塔耶共同体的悖论:死亡的瞬间,共融的有意识主体也将消逝

26:39 献祭与死亡体验;动物性与神圣性的关联

35:37 《天空之蓝》中的僭越

41:03 拉康《研讨班11:精神分析的基本概念》中“巴塔耶式”的死亡驱力

48:35 非神学的神秘体验

55:25 巴塔耶对革命的看法(« Contre-Attaque ». Union de lutte des intellectuels révolutionnaires

01:05:31 布朗肖的共通体与“文学空间”

01:18:14 巴塔耶与列维纳斯的思想对当下语境的参考


本期主播

小柏Boo,巴黎八大精神分析硕士,巴黎圣-安娜医院实习生,临床方向:儿童、青少年、酷儿。巴黎七大文学、艺术与当代理论硕士。


本期嘉宾

赵天舒,北京大学法语系本科,巴黎索邦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巴黎第十大学美学博士,译著有乔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的《天空之蓝》(拜德雅)、罗杰凯卢瓦(Roger Caillois)的《人与神圣》(三联,即将出版)。


参考文献

巴塔耶

《内在经验》(L’Expérience intérieure

《被诅咒的部分》(La Part maudite

《宗教理论》(Théorie de la religion

《主权》(La Souveraineté

《天空之蓝》(Le Bleu du ciel

《色情》(L’Érotisme)

《法西斯主义的心理学结构》( « La structure psychologique du fascisme »)

« Contre-Attaque ». Union de lutte des intellectuels révolutionnaires. 1935-1936. Paris, Éditions Ypsilon, coll. « Contre-Attaque », 2013.

布朗肖

《不可言明的共通体》(La Communauté inavouable

《无尽的谈话》(L’Entretien infini

《文学与死亡的权利》(« La littérature et le droit à la mort »)

《陌异与陌异者》(« L’étrange et l’étranger »)

《等待,遗忘》(L’attente, l’oubli

南希

《无用的共通体》(La Communauté désœuvrée

其他

Surya M., Georges Bataille, la mort à l’œuvre, Paris, Gallimard, 2012.

Hoffmann C., « Le sacré chez Georges Bataille », Communication, lettres et science du langage, Vol.5, n°1, 2011, p.73-81.

Esposito, M., « Une passion en commun. Extase et politique chez Georges Bataille et Simone Weil », Lignes, vol. 17, no°2, 2005, p. 172-192.


背景音乐

Ritmo & Melodia – LiloCox

Dec 03, 202201:27:52
电影研究|华语电影中的身份认同和国族想象X製噪Phônê S2EP29

电影研究|华语电影中的身份认同和国族想象X製噪Phônê S2EP29

电影研究|华语电影中的身份认同和国族想象X製噪Phônê S2EP29


从香港的九七焦虑,到台湾对威权主义的反思,国族议题和身份认同的叙事几乎贯穿新浪潮之后的整个港台电影发展史。可以说,不读懂国族主义,就无法理解当代华语电影。本期我们邀请了在香港中文大学做电影研究的老朋友思宇,为我们解读华语电影中的关于国族身份认同的相关议题。

另外,相关的新课程《港台电影:视觉与国族》开始接受报名了,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在公众号“表征与拟像”中找到具体课程信息。



课程链接

发刊词|製噪 phônê : 一种知识生产的再分配

课程合集

请大家在爱发电https://afdian.net/@lwztsoe上打赏支持我们!


本期主播

梦楚

Warwick 大学文化政策研究MA,前财经记者,现努力做个文化撰稿人

思宇

港中大電影研究僧, podcast和書評freelancer,近現代歷史文化哲學愛好者


时间轴

2:00 “国族”是近代最重要的意识形态之一

2:35 国族电影的起源和发展

5:12 带有国族议题和思想的国族电影序列,包括印度、南韩等,华语电影也在这个序列之中

9:01 战后华语电影延续了国族性的思考,内地和港台电影的不同方向

12:50  “九七焦虑”对香港电影的表达主题的重要影响

15:08 厦语片的产生基于本土话语的产生,广义上也属于华语语系电影

21:23 内地主旋律电影中的“民族主义”与国族主义的延续性

22:35 港台因地缘政治的复杂性而形成的国族议题

35:25 港台电影的国族性有其特殊性,回顾香港电影的国族议题发展脉络

1:01:53 台湾电影新浪潮,威权统治结束,电影开始探讨威权带来的伤痕

1:08:40 台湾国族身份在电影中的展现非常多元

1:13:35 千禧年后,魏德圣导演的《赛德克巴莱》和《海角七号》讲述日治时代的故事,提供国族电影的新视角。

1:16:20 总体来说,台湾电影的国族议题并不像香港的这么焦虑,反而比较多元,并且与其他社会议题相结合

1:22:05 推荐国族议题代表性的港台电影:《野玫瑰之恋》、《客途秋恨》、《英雄本色》、《春光乍泄》、《浊水漂流》、《悲情城市》、《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卧虎藏龙》、《赛德克巴莱》、《海角七号》、《孤味》和《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1:26:58 课程介绍:《港台电影:视觉与国族》


背景音乐

Opening  电影《春光乍泄》主题曲《Happy Together》

Ending  电影《英雄本色》主题曲《当年情》

Nov 18, 202201:33:03
例外状态x落日间|神、不死与疯狂:电子游戏的凡人性S2EP28

例外状态x落日间|神、不死与疯狂:电子游戏的凡人性S2EP28

例外状态x落日间|神、不死与疯狂:电子游戏的凡人性S2EP28

本期播客是例外状态(State of Exception)与落日间播客的一期串台节目,是一期充满即兴和思维火花的交流。

在讨论时,我们在游戏设计,游戏文化,现代生活反思和批判的不同层面上穿梭,发现游戏内外的角色,玩家,还有玩游戏的玩家,和游戏外的我们之间仿佛一面不断折射的多棱镜,相互映照,而游戏批判和游戏设计视角也不断交锋与延伸,这种讨论的复杂性和面向也正是映射着游戏丰富的层次与意涵。

PS:感谢叶梓涛的剪辑、shownotes和对相关资料的详细补充。

课程链接:

发刊词|製噪 phônê : 一种知识生产的再分配

中国视觉现代性研究(1900-1949)

漢娜·阿倫特:極權主義,共和主義與自由主義之思

游戏研究:叙事、魔力与酷儿理论

请大家在爱发电https://afdian.net/@lwztsoe上打赏支持我们!



主播

小柏Boo

巴黎圣-安娜医院精神科实习生,巴黎八大精神分析硕士,巴黎大学临床心理学本科,巴黎七大文学、艺术与当代理论硕士。

嘉宾

叶梓涛

游戏开发者,研究者,译者,「落日间」主理人。

衣刀:

G4G学术顾问&上海游戏正向价值研究院项目经理,“重估游戏价值”运动发起者,法国科技史与科学哲学研究院研究员,巴黎先贤祠索邦大学博士候选人&特邀讲师(教授科目:哲学逻辑学导论;信息科学与哲学),巴黎先贤祠索邦大学哲学学士&硕士,北京大学法国语言文学学士。

时间轴

00:30 自我介绍和相互寒暄

03:49 电子游戏能否承担大屠杀?

06:10 凡人性作为游戏极限

10:14 游戏对大屠杀的处理

13:24 凡人性相对着的另一面:不死性

15:03 魂系游戏与电子竞技

20:20 赛博朋克:边缘行者的精神分析

24:49 SAN值系统是否构成对凡人性的挑战

33:20 游戏设计中的类SAN值系统的设计

39:15 「疯狂比死亡更可怕」SAN值的连续性

42:29 「疯出风格,疯得恰到好处」

46:29 生命政治与在游戏中的折射(不死)

51:25 宫崎英高的作品中对「死亡」的反思

54:25 有关变强的游戏的反思设计的可能性

61:29 电子游戏凡人性游戏设计的可能

64:59 玩家在享乐与受苦之间的返潮

67:52 不死的凡人是不是游戏设计的极限?

73:29 不以死亡/疯狂为边界,甚至复活体现的凡人性?

79:29 夺舍与主体视角转换,玩的意义

84:29 从生命政治到「神志政治」

94:29 游戏哲学作为以存在「意思」为对象的哲学

Shownotes(完整版請查看公眾號)

《德军总部:新秩序》中的二战历史和记忆 [Andrew Denning 深度游戏?电子游戏和历史想象 Deep Play? Video Games and the Historical Imaginary (2021)](https://mp.weixin.qq.com/s/a48nrfGQT95fccVA3rb_oQ)

Trainhttp://brenda.games/train

《Train》是Brenda Romero在2009年设计的一款桌游。在游戏中,玩家的任务是在对手之前沿着铁路运送乘客。在游戏结束时,最后一站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玩家参与了大屠杀。

《第五等级》中的冲绳岛海战的历史创伤游戏 [André Habib 当我们和克里斯·马克玩历史游戏时,我们在玩什么?(2006)](https://mp.weixin.qq.com/s/uZNfeo1tlU1RNiiBLfpGUg)

齐泽克所说的「obscene immortality 淫荡性的永生」(见 [BV1hV4y1777B](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V4y1777B))

新的主体性的形式 - 不死 (undead subjectivity),萨德侯爵,无止境的折磨后活下来。Idealism Kant打开了这种 undeadness - obscene immortality 淫荡性的永生 - 悲剧在于死不了。无限判断:assert a non predicate 非谓词 He is Dead , He isn’t Dead, He is undead - 他是非死人 living dead - 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可以重新开始的态度,日益决定了我们的日常体验。试试这个,再试试那个,这种主体性 淫荡之极,undeadness,不是高尚而是淫荡的永生(obscene immortality)- 象征性阉割(symbolic castration):the awareness of our basic finitude, mortality, is abolished 对自身有限性,可朽性的认识被废除了。

宫崎英高

[Simon Parkin 宫崎英高:把死亡视作做特性而非缺陷 (2022)](https://mp.weixin.qq.com/s/sRd9opXKy0UckX5NCRiw6w)

黑魂 不死院(Northern Undead Asylum) 头目为不死院恶魔(Asylum Demon)

精神分析与治疗中的游戏(为了避免困惑和层次过多,本次播客谈及很少,可见文章 [René Roussillon 游戏与潜能 Le jeu et le

Oct 26, 202201:45:02
政治哲学|我們為什麼要讀阿倫特?X製噪Phônê S2EP27

政治哲学|我們為什麼要讀阿倫特?X製噪Phônê S2EP27

政治哲学|我們為什麼要讀阿倫特? X 製噪Phônê S2EP27


课程链接:

发刊词|製噪 phônê : 一种知识生产的再分配

中国视觉现代性研究(1900-1949)

漢娜·阿倫特:極權主義,共和主義與自由主義之思

游戏研究:叙事、魔力与酷儿理论

请大家在爱发电https://afdian.net/@lwztsoe上打赏支持我们!


漢娜·阿倫特:極權主義,共和主義與自由主義之思

本課程旨在介紹著名猶太思想家,政治哲學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的身平,主要著作及思想。並通過與同時代的其他政治哲學家,如以賽亞·伯林(Isiah Berlin)、列奧·施特勞斯(Leo Strauss)及哈耶克(August von Hayek)進行比較,去探討在二十世紀「極端的年代」籠罩之下的歐美政治哲學圍繞極權主義、共和主義與自由主義的爭論與探討。


节目嘉宾

思灼

港中大電影研究僧

podcast和書評freelancer

近現代歷史文化哲學愛好者


节目主播

诡谲子


节目要点

1. 介绍课程漢娜·阿倫特:極權主義,共和主義與自由主義之思

2. 阿伦特的生平和中文世界的读者接受与误读

3. 阿伦特政治思想与左派和右派之间的区别

4. 阿伦特与保守主义、中国施派的对比

5. 极权主义中的理性与非理性

6. 预告新课「港台電影:視覺與國族」


背景音樂

Ed 玫瑰色的你/張懸

Oct 18, 202259:52
视觉文化 |中国视觉现代性的世纪场景X製噪Phônê S2EP26

视觉文化 |中国视觉现代性的世纪场景X製噪Phônê S2EP26

视觉文化 |中国视觉现代性的世纪场景X製噪Phônê  S2EP26


课程链接:

发刊词|製噪 phônê : 一种知识生产的再分配

中国视觉现代性研究(1900-1949)

漢娜·阿倫特:極權主義,共和主義與自由主義之思

游戏研究:叙事、魔力与酷儿理论

请大家在爱发电https://afdian.net/@lwztsoe上打赏支持我们!


本期节目,我想模仿王德威的《哈佛新编中国文学史》和朗西埃的《美感论》中的形式,与听众们一同走入,中国视觉现代性的世纪场景。此次,非常有幸邀请到了我的好朋友,苗大来开设「中国视觉现代性研究」这门课。苗大的研究领域是比较文学和视觉文化研究。这门课程也是作为我们「制噪」在地化知识生产计划的一个环节。本期节目作为这门课程的导引部分,我希望能与各位听众一起回到历史现场,重新理解和感受中国人在20世纪初的诸种现代性的视觉体验。


本期嘉宾

贪吃蛇:比较文学、文化研究学者、「例外状态」嘉宾

研究领域:视觉文化,中国早期电影史,视觉现代性,女性主义与后殖民理论


本期主播

诡谲子 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 文化研究MA


中国视觉现代性的世纪场景

场景1,1905年 日本仙台 鲁迅 幻灯片事件

场景2,中国电影的诞生

场景3,自由主义与左翼

场景4,软硬电影之争

场景5,国族主义


背景音乐

Ed:蘇三不要哭 Oh! Susanna (中文版 Chinese version)

Oct 16, 202201:11:44
女性系列|跨国语境下的女性约会与生育困境 S2EP25

女性系列|跨国语境下的女性约会与生育困境 S2EP25

女性系列|跨国语境下的女性约会与生育困境 S2EP25


请大家在爱发电https://afdian.net/@lwztsoe上打赏支持我们!


女性的身体既是私人的,也是公共的。在跨国约会的场景中,“亚洲女性”被当作一种标签式的身体被审视,而在生育方面,怀孕生产从来都不仅仅是家庭的意愿,而是隶属于生命政治领域,与人口、经济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在生育之前,公共卫生权力和家庭全心全意地“按照科学”规划产妇,在生育之后,女性突然被抛入孤寂抑郁的围墙之中,独自面对属于个人的特殊体验——身体后遗性痛苦、知识权力施压的焦虑。

本期节目邀请了两位人类学专业的研究者,从跨国视角出发,探讨华人女性约会和生育的困境:与当地白人约会给留学生、新移民带来了什么样的新体验?如何综合个人、社会文化因素做出生育决策?产前、产中、产后的女性面临着怎么样的身心痛苦?


时间轴

05:00 海玥做女性生育研究的初衷

12:12 Empowerment:约会能给跨国新女性赋权吗?

18:08 Tinder、Hinge的匹配逻辑

21:37 Resistance :亚洲女性反抗white supremacy的策略

(约会软件的使用与亲密关系的探索、移民身份的认同)

29:22 福柯提出的 Scientia sexualis 与 ars erotica的区别

38:07 什么因素影响了在荷兰华人女性的生育决策?

48:18 荷兰政府的生育政策(产假、日托服务等);公司友好环境的“爸爸日”实现了男女平等吗?

01:04:40 跨国环境生产过程中女性身体的痛苦与羞耻感

01:17:09 “母乳教”“优生”(赢在起跑线)产生的母职压力

01:24:25 精神分析视角下家庭环境与儿童成长的关系

01:31:25 国内母婴知识博主与荷兰医生权力关系的不同、信息爆炸的焦虑


本期主播

小柏 巴黎八大精神分析硕士,巴黎圣-安娜医院实习生,临床方向:儿童、青少年、酷儿。巴黎七大文学、艺术与当代理论硕士

螺丝 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 人类学MA


本期嘉宾

海玥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社会学和人类学PhD在读,自认为有力量,爱表达


参考文献

Kuan, T. (2015). Love's uncertainty: The politics and ethics of child rearing in contemporary Chin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Kuswara, K., Knight, T., Campbell, K. J., Hesketh, K. D., Zheng, M., Bolton, K. A., & Laws, R. (2021, 2021/05/01/). Breastfeeding and emerging motherhood identity: An interpretative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of first time Chinese Australian mothers’ breastfeeding experiences. Women and Birth, 34(3), e292-e301. https://doi.org/https://doi.org/10.1016/j.wombi.2020.03.005

Bina, R. (2008). The Impact of Cultural Factors Upon Postpartum Depression: A Literature Review. Health Care for Women International, 29(6), 568-592. https://doi.org/10.1080/07399330802089149


背景音乐

ED Björk- Stonemilker

Oct 07, 202201:52:06
翻译的现代性:译者任务、机械复制时代与文本星丛 S2EP24

翻译的现代性:译者任务、机械复制时代与文本星丛 S2EP24

翻译的现代性:译者任务、机械复制时代与文本星丛 S2EP24


请大家在爱发电https://afdian.net/@lwztsoe上打赏支持我们!


20世纪以来,中文知识分子对现代性的想象一直与反思语言、文字紧密相关。白话文、简体字、欧化句法,曾被鲁迅委以“医治”思维方式的重责大任。这是一种广义的文化翻译,也是诡谲子始终坚持的立场——从译入国/译出国的二元框架中,思考知识的暴力与反抗的可能。作为自由译者,何啸风的翻译观基于个人的译介经验,这种狭义的翻译更像一种亲密的阅读。对于译者和读者,不同译本就像围绕同一原作的文本“星丛”,译作本身就是对原作语言的操演(performance )与转造(transcreation)。当我们置身数字媒体、机器翻译、分众传播、赛博连接的时代,应该如何理解“翻译的现代性”?如何承担“翻译者的任务?

这期节目是暑期线下录制的,对我们几个而言都是难忘的经历,但令人激动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分歧有些无从掩饰。


本期嘉宾

何啸风 图书编辑、自由译者

诡谲子 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 文化研究MA


本期主播

胡桃楸 清华大学 文艺学PhD在读


时间轴

01:06 嘉宾自我介绍

02:15 理论翻译与文学翻译

06:35 “文科黑话”是不是理论翻译生产的?

09:58 作为时代症候的“文科黑话”

14:10 滥用成语是译者的无能

16:55 译入语和原作语言孰先孰后

18:40 民国时期的“豪杰译”

20:55 林纾译本的《茶花女》

26:30 创造概念、译者主动性与读者的停滞(le real, habitus, object, rencontre)

34:00 双音节/单音节,口语化/书面化

36:40 鲁迅与“硬译”

40:30 Discipline、规训与“大观园”

43:01 新一波“西学东渐”与年轻译者

46:57 对“机翻”的态度

49:00 sex, gender, sexuality

54:10 东西之间:翻译的现代化、西方理论与在地经验

1:00:15 反西方中心,后现代理论的碎片化扎根

1:04:18 词与物的关系:普遍性/特殊性或“星丛”

1:11:10 译者和读者可能是同一个群体

1:12:36 译者的低工资

1:16:40 作为“信息”的新媒体翻译

1:19:42 酒井直树“作为集体的译者”

1:23:18 自由译者、公众号、碎片化翻译

1:29:38 翻译者的任务是什么?


相关阅读

本雅明 《启迪》

酒井直樹,〈現代性與其批判:普遍主義與特殊主義的問題〉

張君玫,〈後殖民的陰性情境: 語文、翻譯和欲望〉

Jacques Rancière, Disagreement

Judith Butler, Subjects of Desire

Sebastian Budgen, Stathis Kouvelakis and Slavoj Žižek(Ed) Lenin Reloaded: Toward a Politics of Truth


背景音乐

ED

Pete Seeger- What did you learn in school today

Sep 18, 202201:37:15
(ed.)女性系列 |《闪亮女孩》与女性创伤:文学、影视与精神分析视角 S2EP23

(ed.)女性系列 |《闪亮女孩》与女性创伤:文学、影视与精神分析视角 S2EP23

女性系列 |《闪亮女孩》与女性创伤:文学、影视与精神分析视角 S2EP23


请大家在爱发电https://afdian.net/@lwztsoe上打赏支持我们!


美剧《闪亮女孩》用一种超现实的穿越手法刻画了女性受到性暴力创伤后的世界。这一错乱甚至看似疯癫的世界为什么才是遭受创伤女性的真实视角?这部影视的表现方式与其他男性凝视电影有哪些区别?在现实中,创伤后的女性又面临着哪些维权困难和心理困境?

本期节目将从文学、电影、精神分析的角度讨论相关影视剧作品的角色、情节设置,并尝试梳理女性创伤的“巴洛克世界”模型和特殊的时间性。


时间轴

01:55 卡夫卡式的世界与《闪亮女孩》

06:39 弗洛伊德:“癔症所遭受的都是模糊回忆”

11:13 创伤的德勒兹“巴洛克”模型:内外世界没有边界,相对主义成了绝对

15:46 “跟踪”(Stalking)的权力本质:每时每刻、无处不在

20:00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被删掉了的戏码

21:50 女性创伤电影中的性剥削、男性凝视

28:08 《碧曲口述》

32:30 为什么男主只谋杀闪亮的女孩?

36:28 《闪亮女孩》中其他的男性角色

42:03 创伤-复仇题材的影视

50:36 男性导演小组和女性小组工作方式与摄影的区别

(Barbara Hammer, Making Movies Out of Sex and Life, The Feminist Press at 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170-172.)

01:03:23 创伤的时间性: 反应的延迟和“后遗性”(après coup)


本期主播

小柏 巴黎八大精神分析硕士,巴黎圣-安娜医院实习生,临床方向:儿童、青少年、酷儿。巴黎七大文学、艺术与当代理论硕士。


本期嘉宾

谭香山 写小说的,副业文学理论和创意写作博士候选人,读者

阿姝 纽约大学电影研究文学硕士


提到的影视作品

《白日美人》(1967)

《前程似锦的女孩》(2020)

保罗·范霍文《她》(2016)《圣母》(2021)

《亲切的金子》(2005)

《从宫本到你》(2019)

《四五口径女郎》(1981)

李沧东《诗》(2010)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


背景音乐

ED Perfume Genius – Just a room

Sep 18, 202201:11:60
女性系列 |《闪亮女孩》与女性创伤:文学、影视与精神分析视角 S2EP23

女性系列 |《闪亮女孩》与女性创伤:文学、影视与精神分析视角 S2EP23

女性系列|《闪亮女孩》与女性创伤:文学、影视与精神分析视角 S2EP23


请大家在爱发电https://afdian.net/@lwztsoe上打赏支持我们!


美剧《闪亮女孩》用一种超现实的穿越手法刻画了女性受到性暴力创伤后的世界。这一错乱甚至看似疯癫的世界为什么才是遭受创伤女性的真实视角?这部影视的表现方式与其他男性凝视电影有哪些区别?在现实中,创伤后的女性又面临着哪些维权困难和心理困境?

本期节目将从文学、电影、精神分析的角度讨论相关影视剧作品的角色、情节设置,并尝试梳理女性创伤的“巴洛克世界”模型和特殊的时间性。


时间轴

01:55 卡夫卡式的世界与《闪亮女孩》

06:39 弗洛伊德:“癔症所遭受的都是模糊回忆”

11:13 创伤的德勒兹“巴洛克”模型:内外世界没有边界,相对主义成了绝对

15:46 “跟踪”(Stalking)的权力本质:每时每刻、无处不在

20:00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被删掉了的戏码

21:50 女性创伤电影中的性剥削、男性凝视

28:08 《碧曲口述》

32:30 为什么男主只谋杀闪亮的女孩?

36:28 《闪亮女孩》中其他的男性角色

42:03 创伤-复仇题材的影视

50:36 男性导演小组和女性小组工作方式与摄影的区别

(Barbara Hammer, Making Movies Out of Sex and Life, The Feminist Press at 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170-172.)

01:03:23 创伤的时间性: 反应的延迟和“后遗性”(après coup)


本期主播

小柏 巴黎八大精神分析硕士,巴黎圣-安娜医院实习生,临床方向:儿童、青少年、酷儿。巴黎七大文学、艺术与当代理论硕士。


本期嘉宾

谭香山 写小说的,副业文学理论和创意写作博士候选人,读者

阿姝 纽约大学电影研究文学硕士


提到的影视作品

《白日美人》(1967)

《前程似锦的女孩》(2020)

保罗·范霍文《她》(2016)《圣母》(2021)

《亲切的金子》(2005)

《从宫本到你》(2019)

《四五口径女郎》(1981)

李沧东《诗》(2010)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


背景音乐

ED Perfume Genius – Just a room

Sep 11, 202201:11:60
当代艺术|记忆的洞穴与叙事的失灵 S2EP22

当代艺术|记忆的洞穴与叙事的失灵 S2EP22

当代艺术|记忆的洞穴与叙事的失灵 S2EP22


请大家在爱发电https://afdian.net/@lwztsoe上打赏支持我们!

课程链接:「邊緣與認同:華語語系文學與文化生產」(诡谲子主讲)AND 暑期课程|女性主义理论、文本与临床 (胡桃楸、小柏主讲)


7月16日,年轻艺术家姜吉儿的个展“在我之前,洪水滔天”在巴黎ZETO ART Space开幕。大洪水的神话广泛流传在世界各地,构成了人类文明的负片,它存在过的证据成为了洞一样的缺失。叙事之后,总有无法被象征的残余,在这一情况下,书写与绘画的作用又是什么?

本期播客邀请艺术家、策展人和画廊主进行对谈,从大洪水的神话开始说起,讨论为何在许多艺术家的作品中,大洪水都是一个无法绕过的主题。知识和存在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艺术家在创作之中又如何以艺术的方式与死亡和解?个人和集体的创伤性经验如何在艺术中重新被表达和感知?


时间轴

02:47 画廊与“在我之前,洪水滔天”展览介绍

08:43 “神话残余”系列之灭绝动物拟像互动装置;现场观众的反应

27:54 艺术家们的大洪水叙事:多米尼克·冈萨雷斯·福斯特《TH.2058》;玛格丽特·余木《涨潮》

32:01 安里·萨拉 (Anri Sala),《采访(寻找词语)》:记忆与创伤的黑洞

36:37 波尔坦斯基《机遇·命运之轮》《圣地·智利》:婴儿、童年、艺术与死亡的和解

48:46 M-C. Laznik孤独症早筛的临床技术: 《一个对孤独症婴儿运动观察分析的片段》(https://mp.weixin.qq.com/s/ou1Hq0dtKpqUNDczKHKpMg

01:02:30 布朗肖《灾异的书写》:书写见证的不是内容,而是语言的无力与衰弱


本期主播

小柏 巴黎八大精神分析硕士,巴黎圣-安娜医院实习生,临床方向:儿童、青少年、酷儿。巴黎七大文学、艺术与当代理论硕士。


本期嘉宾

许一尧 生于新疆克拉玛依市,“工合” 项目共同创始人。硕士毕业于法国巴黎索邦第一大学及法国里昂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她通过影像、装置及绘画等媒介,关注个体行为与建筑、文化和记忆的联系,她的创作个人经验和身份政治为起点,虚构一些看似不切实际的经历,并将此悖论嵌套在公共空间的规则中,试图使其存在。

姜吉儿 艺术家。1996年生于浙江,2019年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摄影系。2020年入学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于2022年本科毕业,同年九月就读于该校研究生一年级。

智龙 画廊主 ZETO ART Space主理人,法国⻉桑松弗朗什·孔泰大学艺术史博士;巴黎高等文化艺术管理 学院硕士,主修当代艺术市场与鉴赏专业,获法国国家一级当代艺术品投放和传播专家级别认证; 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主修文艺美学。


提到的艺术作品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无人》(personne), 法国巴黎大皇宫Monumenta展览,2010年

多米尼克·冈萨雷斯·福斯特 (Dominique Gonzalez-Foerster),《联合利华系列》(The Unilever Series ) 《TH.2058》,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2008年

玛格丽特·余木 (Marguerite Humeau),《涨潮》(High Tide),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2019年

安里·萨拉 (Anri Sala),《采访(寻找词语)》Intervista (Finding the Words),1998年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机遇·命运之轮》(Chance),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法国国家馆展览现场,2011年


背景音乐

ED Aphex twin - To cure a weakling child


展览信息

见公众号“表征与拟像”:展覽|在我之前,洪水滔天Avant moi, le déluge


Jul 23, 202201:17:19
當代藝術|離鄉以後:關於亞洲、身分、離散的策展回應|feat.後廚 S2EP21

當代藝術|離鄉以後:關於亞洲、身分、離散的策展回應|feat.後廚 S2EP21

當代藝術|離鄉以後:關於亞洲、身分、離散的策展回應|feat.後廚 S2EP21


请大家在爱发电https://afdian.net/@lwztsoe上打赏支持我们!

课程链接:「邊緣與認同:華語語系文學與文化生產」AND 暑期课程|女性主义理论、文本与临床 (胡桃楸、小柏主讲)


作為「他者」的異鄉人,長期生活在別處,總是會有一種格格不入的感覺。然而,即便「他者」回到原鄉卻也永遠無法尋找到自身的位置。這種文化上的疏離與空間上的離散促使我們這些長期生活在他鄉之人重新思考關於自身的身分認同的問題。在西方,我們這群來自亞洲的學生,被指認為Asian,且總是被不斷地追問Where are you from?

我嘗試在當代藝術中尋找討論這些議題的作品,並且在這當中認識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發起於倫敦的後廚策展小組跟我有這相似的關懷與問題意識。我曾有幸參加過一次他們的展覽「离 | 乡:错位与疏离的叙事」,本期節目我邀請到了她們團隊的三位策展人,一起來聊一聊有關策展,亞裔身分,與當代藝術的一些話題。


本期主播

诡谲子 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 文化研究MA


本期嘉賓

何嘉玥Cindy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当代艺术策展MA在读

陈菀澜 Amber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当代艺术策展MA在读

Yuka钱又嘉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当代艺术策展MA在读


【关于后厨 BACKITCHEN】

后厨 (Backitchen)是—个研究型策展小组,致力于推进亚裔艺术及其社会介入与关怀。通过搭建一个利于艺术创作、协作与交流的持续性平台,后厨反思历史和社会话语对“亚裔”身份的塑造,并特别支持那些面临文化领域中结构性不平等的亚裔艺术家。

它由三位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策展学生创立于2022年初。

· 微信公众号: 后厨 Backitchen

· 小红书: 搜索 BACKITCHEN

· INS: @backitchen_

· 联系我们: contactbackitchen@163.com, businessbackitchen@163.com


本期內容

1. 介绍一下后厨这个策展团体

后厨的成立经历:

作为一个研究型策展小组,后厨致力于持续挖掘亚裔艺术及其社会介入与关怀的潜力,希望搭建一个有助于艺术创作、协作与交流的可持续性平台。

“后厨”的字面意义和我们期望的意义

我们拒绝以民族和陆地的概念来重新标签化“亚裔”身份,反之,我们致力于反思“亚裔”如何被既存的历史和社会话语塑造为一个具有物理对象的“想象共同体”。

我们更相信策展是一种关爱的方式。我们深知亚裔在西方当代艺术语境中所面临的结构性不平等。我们不惧怕发声、获取空间。即便面对困难,我们依旧集结在一起。因此,我们特别支持那些因为种族、性别、性取向和社会分工因素而在文化领域中面临困境的亚裔艺术家。


2. 为什么想组建后厨这个策展团体?

Cindy :

· 除了三个人都对海外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等问题有兴趣

· 后厨作为一种功能性空间和流动概念成为了我们策展平台和策展方式

· 对艺术界‘为爱发电’变成贬义词的一种反抗/一种重新审视?

Amber:

· 亚裔群体缺少关注,策展作为自己的一种方式去支持亚裔群体,和关怀亚裔艺术家

· 对自己而言是对世界保持清醒的一种途径,当代艺术关注当代社会的议题

· 实践自己的所学

Yuka

· 对于陌生世界的一种反思和自省

· 对于人文知识如何与策展语言相结合的探索(不是浮于表面的辞藻,而是意义如何借助展览的“语言”的表达出来)


3. 想问问你们为什么来选择到伦敦读策展,而不是读纯艺,读理论,或者是走艺术家?


4. 怎么理解策展人这个角色在当代艺术中的位置以及和机构、艺术家之间的关系?

问:策展研究会做些什么呢?


5. 谈谈这这次的展览经历吧

  • 如何开始关注离散,东亚,身份这个议题的?
  • 在展览的过程中如何突破亚洲的刻板印象?
  • 如何与东南亚的艺术家进行连接?
  • 我们作为东亚身份的当代艺术参与者,如何抵抗西方的帝国之眼的叙事?如何进行自我表述?


6. 之后还计划做一些什么项目?


背景音樂

五條人/理想的世界

狂奔/不稀罕別人給的完整

Jul 22, 202202:18:44
数字亲密:新冠时期的爱情 S2EP20

数字亲密:新冠时期的爱情 S2EP20

数字亲密:新冠时期的爱情 S2EP20


请大家在爱发电https://afdian.net/@lwztsoe上打赏支持我们!

课程链接:「邊緣與認同:華語語系文學與文化生產」AND 暑期课程|女性主义理论、文本与临床 (胡桃楸、小柏主讲)


自2019年底Covid-19爆发以来,我们赖以生存的流动性基础被打破,许多跨国、跨地域的情侣因为边界、疆域等限制无法见面。在此期间,一些国家特别照顾了人们的情感需求,开通了情侣签证,在严格的边界管控中为亲密陪伴搭建平台。然而,无法回避的是,随着例外状态的常态化及封控的间歇性展开,亲密关系已经不得不走向数字化、去身体化。当个人的欲望遭遇社会性的切断,我们的爱欲将如何抒发?

从数字亲密出发,我们试图探讨赛博后现代与生命政治的双重语境下,个体孤独、代际亲缘、与社会化抑郁如何影响了人们的情感结构。在年轻人的眼中,爱情还意味着彼此承认吗?还是身心合一的吗?受虐与施虐是怎样的二元关系?角色扮演、互相命名、符号化恋爱、开放式关系是否打破了传统的爱恋禁忌?电影、小说和理论如何塑造了我们的恋爱观?这是一期讨论“数字化爱情”的节目,但我们却难得地相聚在一起,进行面对面录制。或许,这期节目本身也是一个佐证,关于“数字亲密”的得与失。


本期主播

胡桃楸 清华大学 文艺学PhD在读

诡谲子 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 文化研究MA


本期嘉宾

火禾 中山大学 哲学系MA在读 炼金术师B.Eng. 兴趣使然的acg宅民 长沙好人

Allegra 北外高翻MTI+自由译者,欧洲片影迷+摇滚爵士乐迷,ENFP


时间轴

2:42 话题引入:疫情中的恋爱

10:59 异地(国)恋的普遍化与情感的赛博化

14:37 爱情中的身/心二分法

17:10 二分法的潜在危机:主奴辩证法、PUA与承认的政治

19:45 PUA与SM的区别

23:15 亲密关系中非社会化的、审美化的身份扮演

26:55 性别身份与爱情中的“命名”

[号外] 欢迎报名暑期课程“女性主义理论、文本与临床”

30:46 女性神话:母亲、圣女(处女)、浪女(妓女)

32:08 在代际之间反思亲缘关系与血缘关系

35:43 反思身/心二分法:文字与语音的肉身化

39:05 线上线下的“精神分裂”、表演与面具

46:50 告白是爱情中的事件吗?

51:47 从滨口龙介出发:偶然让我们更依赖想象吗?

55:25 侯麦影片中的爱情与道德

59:25 开放式恋爱关系

1:01:50 我们所理解的禁忌与道德——爱的框架vs爱的转向

1:09:14 遇见百分百女孩

1:12:51 无法遇见的对象:一种忧郁的爱

1:18:56 从可见/不可见到文化律法的悖论

1:20:25 嘉宾畅想

1:25:20 “最低限度的情感”与“爱的多重奏”


相关阅读

汪民安:《论爱欲》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萨特:《存在与虚无》

朗西埃:《美学中的不满》

安吉拉·卡特:《萨德式女人》

波伏瓦:《第二性》

哈拉维:“赛博格宣言”

巴迪欧:《爱的多重奏》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朗西埃:“为什么要杀死艾玛·包法利”

芮塔·菲尔斯基:《现代性的性别》

村上春树:《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

巴特勒:《权力的精神生活》

福柯:《规训与惩罚》

侯麦“道德故事”“四季故事”

推荐的恋爱番:

《终将成为你》 百合番,

互相救赎的故事。

《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 动画电影。森见登美彦+汤浅政明。京都的一夜四季,魔幻又充满感动的少女少年的青春故事。

《青春猪头少年》TV、剧场版《青春猪头少年不会梦到怀梦美少女》 三人互相救赎的故事。

《言叶之庭》 俳句、新宿御苑与禁忌之爱的物语。“隐约雷鸣 阴霾天空 但盼风雨来 能留你在此”。

《冰菓》 “天变冷了呢”,“不,已经入春了”。

《凉宫春日的消失》剧场版。 诉说长门的真正的感情的故事,依然是“世界系”。

短片:

《遇见百分百的女孩》(1983) 村上春树原作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Y4y137SR

电影:

日本:《花束般的恋爱》《偶然与想象》《春天情书》

欧洲:基耶《爱情短片》特吕弗和伯格曼《婚姻生活》

小说:《鹿》萨博·玛格达

音乐:Radiohead - True Love Waits

《me me she》 Radwimps


背景音乐

OP

Ra.D- I’m in Love

ED

王以太- 阿司匹林

Jul 17, 202201:31:10
華語語系|認同與糾葛:論哈金和也斯小說中的認同政治 S2EP19

華語語系|認同與糾葛:論哈金和也斯小說中的認同政治 S2EP19

華語語系|認同與糾葛:論哈金和也斯小說中的認同政治 S2EP19


本期节目为讲座活动录音,只好提供一些基本资料:

詭譎子的文章:

哈金小说中的「原乡离散」:以和为例

也斯小说中的「跨国感性」:一种表述香港身份的第三条路


请大家在爱发电https://afdian.net/@lwztsoe上打赏支持我们!

詭譎子的课程链接:「邊緣與認同:華語語系文學與文化生產



参考文献:

史書美,《視覺與認同》

- 《反離散》

王德威,《華夷風起》

- 《後遺民寫作》

- 《哈佛新編中國文學史》

哈金,《新郎》

也斯,《剪紙》

- 《後殖民食物與愛情》

Jul 09, 202201:39:23
S2EP18 理論及其背面:身分、文化研究、與華語語系

S2EP18 理論及其背面:身分、文化研究、與華語語系

S2EP18 理論及其背面:身分、文化研究、與華語語系


请大家在爱发电https://afdian.net/@lwztsoe上打赏支持我们!

詭譎子的课程链接:「邊緣與認同:華語語系文學與文化生產


在学习理论多年以后,我们彼此都会对自己曾经走过的旅程有上一些反思。这种反思大多是基于自身的经验所带来的一些变化。这种变化也反映在我们各自对于理论的态度和选择上。

本期节目是我们几位主播的一次围炉夜话,尝试通过自身的成长和学习经验来为理论的追求提供一些批判性的回应。我们可以带着怎样的态度进入理论、接触理论、最终走出理论?在节目里,诡谲子也尝试跟朋友们表达自己研究兴趣上的转向,为什么从理论研究转向了华语语系研究?为什么要关注在地的情感经验和历史语境?理论之外我们还可以得到什么?


时间轴

0:45 话题引入

3:05 文化研究的“文化”是什么?

10:27 伯明翰经验、理论选择与在地实践

11:55 新闻事件(护士剃头)与理论的过度阐释

18:00 从《学做工》《识字的用途》到文化再生产、利兹的矿工博物馆

21:00 播客,作为一种“课外文化”

26:25 上海经验:打工谈、女骑手、电子厂工作

35:12 [号外]法厄同情不自禁地唱起《向阳花》

41:10 理论是灰暗的吗?从德国哲学到法国理论

49:20 理论不是铁板一块,它在自我繁殖

52:17 回归经验与文本的第一感觉

57:00 为什么要回到华语语系文学与文化

1:10:21 从日常生活到“做理论”的激情

1:18:15 在世界之中的中国文学

1:24:38 理论的入口或许只是一本恰当的理论书


本期主播

胡桃楸

清华大学文艺学PhD在读,首都师范大学 文化研究MA


本期嘉宾

诡谲子 

比利时鲁汶大学 文化研究 MA

法厄同 

University of Leeds 批判理论 MA


剪辑

诡谲子


Bgm

向阳花/谢天笑

Comfortably Numb/Pink Floyd

Jul 06, 202201:31:35
S2EP17 从“眯眯眼”谈起:时尚行业的审美与文化争议

S2EP17 从“眯眯眼”谈起:时尚行业的审美与文化争议

S2EP17 从“眯眯眼”谈起:时尚行业的审美与文化争议


请大家在爱发电https://afdian.net/@lwztsoe上打赏支持我们!

詭譎子的课程链接:「邊緣與認同:華語語系文學與文化生產


三只松鼠眯眯眼模特事件过去半年之后的再讨论:“辱华”和特定长相的关联是否成立?歧视究竟该如何界定?在盲目与情绪之外,我们如何分享审美现象背后的行业视角?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时尚行业从业者 Doris、时尚专业硕士 Lily ,以及有艺术史和东亚研究专业背景的策展人李琳,从三只松鼠眯眯眼模特风波谈起,一起以时尚艺术等行业视角来剖析这一现象背后的时尚脉络,探讨眯眯眼事件背后的大众心理。


节目内容

1. 三只松鼠眯眯眼模特事件始末

2. 群众心理:情绪激化的过程中是否忽略了基本的思考和逻辑?抽象的观念和标签 vs 对于具体个人的攻击

3. 事件背后的审美偏好讨论:审美是否一成不变?东方人的眯眯眼真的是完全来自“西方”的审美吗?

4. 殖民历史和殖民主义对时尚的影响

5. 时尚行业中的审美变迁与完善,及其带动的社会审美标准变化

6. 当华人来到海外:直面审美中的文化冲突和多元视角

7. 包容度和软实力对时尚市场选择的影响

8. 从专业视角看时尚行业选择模特的标准和偏好


本期主播

瑜冰: 专业方向为艺术史和策展,目前在温哥华做策展工作。


本期嘉宾

Doris:本科专业为社会学,曾在时尚行业从业五年。

Lily:本科专业为创意写作,帕森斯设计学院 MA,时尚行业从业者

李琳: 东亚研究 MA,艺术史方向,有市场营销从业经历,现为商业画廊策展人。


剪辑

马尾&诡谲子


Show notes

马尾&瑜冰


Bgm

The Shanghai Restoration Project/Nanking Road Instrumental

Jun 25, 202201:52:48
S2EP16 日内瓦的「世界公民」想象——在联合国工作的95后们

S2EP16 日内瓦的「世界公民」想象——在联合国工作的95后们

S2EP16 日内瓦的「世界公民」想象——在联合国工作的95后们


请大家在爱发电https://afdian.net/@lwztsoe上打赏支持我们!

詭譎子的课程链接:「邊緣與認同:華語語系文學與文化生產


日内瓦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城市,这里是40多家国际组织的总部,拥有700多家NGO。 日内瓦播客将聚焦于在国际组织工作的expats群体,事实上他们在成为国际公务员之前就已经是一个全球自由流动的状态,而有着高度全球公民的资格也促成了他们成为联合国等国际机构的工作机会。这个城市以其国际组织的议题和庞大的expats community构建了我们对于世界公民的想象和实践。以一个中国公民的身份,如何在西方主导的国际组织进行国际发展援助和人道主义援助的工作?日内瓦系列将围绕「国际·日内瓦」这一主题展开,探寻每个在这的中国人的全球流动的故事。这一期的主题是联合国的实习生们,什么样的履历能够符合联合国的青睐,而联合国的工作是否成为他们职业和未来人生方向的拐点?


时间轴:

5:00 工作内容

10:00 联合国实习申请经验+个人背景

23:00 每个人的资助情况,资助机会

28:00 国际·日内瓦独特的生活方式

42:00 疫情期间线上办公对实习体验的影响

52:30 联合国的氛围 社交文化

59:20 联合国的资源和自我提升

01:11:00 未来的职业规划

01:15:00 联合国是一种理想的追求还是现实的选择


本期主播:

螺丝:联合国难民署multimedia实习生,现于UNDP实习


本期嘉宾:

Naomi:联合国难民署partnership实习生,现为难民署consultant

弗兰克:联合国法律事务厅(纽约)实习生,现为联合国(日内瓦)国际法consultant

宁:联合国图书馆event planning实习生,现就职于巴黎某私企

易小葵:日内瓦国际关系及发展高等学院 IHEID 硕士


背景音乐

ED: Aurora Borealis by John H. Clarke

Jun 21, 202201: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