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moothie for the Mind心靈思‧慕‧惜

Smoothie for the Mind心靈思‧慕‧惜

By Ruby Chen

來一杯思慕惜(Smoothie),豐富你的心靈吧。
Smoothie或沁涼入心或營養豐富,水果、鮮奶、時蔬或甚至巧克力餅乾都可能是最佳配方,只要喝了帶來好心情或豐富營養,就是一杯完美的思慕惜。心靈思慕惜(Smoothie for the Mind)也是,自旅居生活和文化觀察中萃取成分,從節慶傳統到文學藝術,從人物訪談到到時事反思......都可能是一則則豐富心靈的故事。你,也是喜歡聽故事的人嗎?讓我調製一杯心靈思慕惜,和你共享!

podcast每週日播出

Available on
Apple Podcasts Logo
Overcast Logo
Pocket Casts Logo
RadioPublic Logo
Spotify Logo
Currently playing episode

#2: 降臨節蠟燭花環和安徒生的冷杉樹//Advent wreath and Andersen's Tannenbaum

Smoothie for the Mind心靈思‧慕‧惜Dec 19, 2019

00:00
19:38
#52 嘉年華假? 滑雪假?

#52 嘉年華假? 滑雪假?

德國在二月下旬正值嘉年華季,送冬迎春,俗稱第五個季節。為期一周的假期也是許多家庭眼中的滑雪假,而全球暖化之下的滑雪產業不止面臨挑戰,也是許多環保人士眼中的加害者。這集節目中,和大家淺談德國的嘉年華文化、滑雪產業的爭議與哀愁,以及先生獨自帶女兒去滑雪,我“被動”參與滑雪假的放假小確幸! #滑雪#嘉年華#德國文化#旅居生活#父女時光#
Feb 22, 202330:46
#51 德國觀點的2022回顧

#51 德國觀點的2022回顧

德國第一電視台日前播出了2022年的回顧(Jahresrückblick),重點在於烏俄戰爭、氣候變遷、能源問題、新冠狀病毒、英女王逝世、運動賽事和伊朗的民眾抗議,這集節目濃縮以上內容,和你分享德國觀點的年度回顧,穿插一些旅居觀察和個人心情。預祝大家,平安順心地迎接2023年!
Dec 28, 202227:11
#50 德國耶誕節前的必備大小事

#50 德國耶誕節前的必備大小事

德國人過耶誕節就像我們過年,忙忙忙!最受歡迎的耶誕市集在哪裡?一棵耶誕樹多少錢?一起來聽聽,德國人耶誕節前忙什麼,怎麼準備過節!
Dec 22, 202229:54
#49 南德中學初體驗

#49 南德中學初體驗

我家也有中學生!相片中的大女兒告別了四年小學(左邊書包),邁入中學(右邊書包)。在德國,五年級就是中學生嘍,媽媽我身為外國人的一路陪伴摸索,也累積了些許心得。這一集中和大家簡介當地中學的學制和課程,最後提出一些疑問和觀察,歡迎一起交流!#紐倫堡 #德國生活 #德國教育 #旅居生活 #家有中學生 #在德國唸書也很辛苦
Nov 15, 202242:32
#48: 預見鄉愁,明年再見

#48: 預見鄉愁,明年再見

再過幾個小時就要登機了,充滿歡樂、回憶、感動的返台暑假即將畫下句點。這集特別訪問了孩子們,請她們分享返台暑假的心情。預見鄉愁,明年再見!#鄉愁 #海外生活 #旅居生活 #教養 #台灣暑假
Sep 09, 202221:41
#47: 德國小學那些讓我驚奇的事

#47: 德國小學那些讓我驚奇的事

宗教課、自行車考試、七八千台幣貴的書包.....隨著大女兒在德國的小學教育畫下句點,我也累積了一些驚奇觀察,和你分享德國小學那些讓我驚奇的事! #德國小學 #德國教育 #宗教課 #德國文化 #旅居生活
Aug 13, 202231:13
#46: 重新愛上詩詞+配音一兩事

#46: 重新愛上詩詞+配音一兩事

原意是讓女兒加強唐詩,沒想到自己一頭栽進好久不見的詩詞世界,有聲書太有魔力!配音 v.s 字幕?台德習慣大不同
Jul 25, 202218:51
#45:觀影心得《我是你的完美男友》

#45:觀影心得《我是你的完美男友》

電影《我是你的完美男友》代表德國角逐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機器人情人帶來的酸甜戀愛,什麼才叫完美情人?不完美也可以很完美嗎?隨著人們對科技的依賴日益加深,這部電影在耍幽默浪漫之餘,格外引人深思。#我是你的完美男友 #德國電影 #ichbindeinmensch #觀影心得 #完美情人 #過程更重要
Feb 27, 202218:16
#44:台灣元宵節vs.德國的燈籠節

#44:台灣元宵節vs.德國的燈籠節

台灣的元宵節看花燈、提燈籠;德國的燈籠活動則是為了紀念聖馬丁。本集和大家分享一段柯裕棻寫元宵節的文字,也分享德國聖馬丁節的提燈傳統! #元宵節 #聖馬丁節 #燈籠活動
Feb 17, 202213:29
#43: 除夕前的海洋療癒

#43: 除夕前的海洋療癒

久久未踏進海生館,在裡面看魚、看水母、看生命的遠古根源。其中,余光中的詩《海不枯,石不爛》深深感動了我,人終究是想要需要尋根的,海洋探索和春節回老家,都是根的呼喚。
Feb 10, 202116:08
#42: 新年新目標和居家檢疫週記

#42: 新年新目標和居家檢疫週記

小時候寫作文的題目常是⟨新年新希望⟩,長大後慢慢懂得把「希望」化為「目標」,執行率似乎高一些。這集節目從奧地利心理學家Mario Schuster的訪談和《刻意練習》中汲取重點,希望幫助大家順利執行2021新年新目標!最後也小小分享我的居家檢疫週記。#居家檢疫 #新年新希望 #執行力 #刻意練習 #新目標 #2021新目標
Jan 23, 202123:42
#41: 烤起司、小豬和倒鉛遊戲--那些德國跨年夜的吃喝玩樂

#41: 烤起司、小豬和倒鉛遊戲--那些德國跨年夜的吃喝玩樂

新年快樂!談完德國的耶誕傳統,這一集和大家分享德國傳統常見的跨年飲食和遊戲,也要聊聊幾項新年常見的幸運物!讓我們回到中古世紀,從德文的跨年夜名稱講起,為什麼叫做Silvesterabend呢?
Dec 31, 202024:20
# 40: 烤鵝、薑餅、熱紅酒--那些德國耶誕的吃吃喝喝

# 40: 烤鵝、薑餅、熱紅酒--那些德國耶誕的吃吃喝喝

雖然在疫情之下,今年德國的耶誕節氛圍格外蕭瑟淡薄,不過全家人窩在一起吃吃喝喝仍是封城下的幸福。這一集就和大家談談德國耶誕的吃喝傳統還有相關習俗吧--烤鵝、薑餅、熱紅酒!祝大家耶誕節快樂
Dec 23, 202033:23
#39: 觀影心得《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酪梨戰爭》

#39: 觀影心得《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酪梨戰爭》

今天這集和德國的文化歷史或旅居生活無關,

是想分享兩部好片,只不過好片往往未必歡樂,因為事實難免傷人。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為什麼這些孩子逐漸陷入近植物人的狀態,

有些是怎麼又甦醒過來的?

所謂的「放棄生存症候群」是什麼?

為人父母的我看了好揪心:-(

《酪梨戰爭》:

從加州開始紅到全世界的酪梨在商業上的成功和光環,

讓墨西哥供應練最上游的農家為了一顆顆血酪梨付出代價,

也讓智利許多人無法和金蛋般的酪梨一樣放心享受水資源,

相關法令和安全商標何時才能上路?

#好片分享 #avocadowar #lifeovertakesme #refugeepolitics #bloodavocado #血酪梨 #難民政策 #放棄生存症候群 #netflix好片#盤中腐事


Dec 13, 202027:24
#38: (中文) 以新聞專業將台灣帶入德語世界--白德瀚

#38: (中文) 以新聞專業將台灣帶入德語世界--白德瀚

「看過我的報導之中,一千個人裡就算只有一位會上維基百科去了解台灣,這也是種成功。」白德瀚長駐台灣近十三年,運用多年新聞專業和電影導演般說故事的能力,多面向地於德語電視和報章雜誌中報導台灣。 在這集訪談之中,他除了和我們分享自己的故事之外,也談談他眼中的台灣,以及「唯一長駐台灣的德國記者」的旅程。 英文訪談請見前兩集,中文版的訪談文字已可見於臉書,歡迎閱讀。

#klausbardenhagen #taiwanreporter #白德瀚 #correspondent #germanreporterintaiwan 

Dec 13, 202014:14
#37- 2:(英文/English)以新聞專業將台灣帶入德語世界--白德瀚

#37- 2:(英文/English)以新聞專業將台灣帶入德語世界--白德瀚

「看過我的報導之中,一千個人裡就算只有一位會上維基百科去了解台灣,這也是種成功。」白德瀚長駐台灣近十三年,運用多年新聞專業和電影導演般說故事的能力,多面向地於德語電視和報章雜誌中報導台灣。 在這集訪談之中,他除了和我們分享自己的故事之外,也談談他眼中的台灣,以及「唯一長駐台灣的德國記者」的旅程。 本英文訪談分為兩集播出,中文版的訪談側寫已可見於臉書,中文版訪談摘要請見#38集。

#klausbardenhagen #taiwanreporter #白德瀚 #correspondent #germanreporterintaiwan

Dec 10, 202036:55
#37- 1: (英文/English)以新聞專業將台灣帶入德語世界--白德瀚

#37- 1: (英文/English)以新聞專業將台灣帶入德語世界--白德瀚

「看過我的報導之中,一千個人裡就算只有一位會上維基百科去了解台灣,這也是種成功。」白德瀚長駐台灣近十三年,運用多年新聞專業和電影導演般說故事的能力,多面向地於德語電視和報章雜誌中報導台灣。 在這集訪談之中,他除了和我們分享自己的故事之外,也談談他眼中的台灣,以及「唯一長駐台灣的德國記者」的旅程。 本英文訪談分為兩集播出,中文版的訪談側寫已可見於臉書,中文版訪談摘要請見#38集。

#klausbardenhagen #taiwanreporter #白德瀚 #correspondent #germanreporterintaiwan

Dec 04, 202028:54
#36: 季節的問候--德國秋季的動植物明星

#36: 季節的問候--德國秋季的動植物明星

好久沒有錄音了!大家最近好嗎?德國的新冠狀病毒第二波來勢洶洶,平均每日確診人數都突破兩萬。

這樣不平靜的深秋,大自然給予的美妙卻仍是一樣的,這一集想和大家聊聊幾種德國秋天常見的動植物:

栗子、松露、西洋梨,松鼠和刺蝟,分享相關小常識之餘,還要替你說一則1843年起便收錄於格林童話的故事《刺蝟和野兔》。

#秋季食材 #栗子 #松露 #松鼠 #西洋梨 #刺蝟 #格林童話 #天涼好個秋 #深秋


Nov 22, 202026:10
#35:日本文學和台灣文學之間的堅實橋樑─林水福(下)

#35:日本文學和台灣文學之間的堅實橋樑─林水福(下)

前一集聽林教授談了他的文學之路以及翻譯谷崎和遠藤的心得,
今天的下集中林教授分享教學觀點、文化大使的經歷、客家子弟的身分,還暢談健身減重心得,從三島由紀夫到飲食大改變,從毛爸經到退休心情。
#林水福 #翻譯大師 #谷崎潤一郎 #遠藤周作 #川端康成 #日本文學 #日文翻譯 #健身型男 #三島由紀夫的健身精神 #沉默 #痴人之愛 #細雪 #客家名人錄2020 #打牛㓓村 #台日交流 #日本不能直譯 #詔安客語 #呂孟哲主持人 #人物訪談 #作家訪談 #譯者訪談 #毛爸經
Oct 15, 202037:34
#34: 日本文學和台灣文學之間的堅實橋樑—林水福(上)

#34: 日本文學和台灣文學之間的堅實橋樑—林水福(上)

喜歡日本古典文學嗎? 

也許你著迷於谷崎潤一郎筆下的虐戀之美,或許遠藤周作的宗教視角帶給你不少啟發,又可能對川端康成精采的短篇小說格外難忘? 

對於不懂原文的讀者,優秀的譯者就是上天無比珍貴的禮物。 

這一集的思慕惜訪談很榮幸能訪問到台灣研究/翻譯日本古典文學的大師林水福教授,於(上)集訪談分享他的文學之路和譯者心情;即將推出的(下)集則有機會聽聽他教學心得、擔任駐日文化大使的經歷、客家子弟的故事,還有三島由紀夫那般文武兼具的健身心情呦!

#林水福 #翻譯大師 #谷崎潤一郎 #遠藤周作 #川端康成 #日本文學 #日文翻譯 #健身型男 #三島由紀夫的健身精神 #沉默 #痴人之愛 #細雪 #客家名人錄2020 #打牛㓓村 #台日交流 #日本不能直譯 #詔安客語 #呂孟哲主持人 #人物訪談 #作家訪談 #譯者訪談

Oct 05, 202042:12
#33: 先生的尋根之旅--蘇台德區德國人的故事

#33: 先生的尋根之旅--蘇台德區德國人的故事

聽過「蘇台德區」嗎(Sudetenland)?蘇俄?台灣?德國?
以上皆非,這其實是德國和捷克歷史上的一個區域,是屬於捷克德國人的故事。
幾週前,我們家趁著暑假陪先生和他的老教母去了幾天捷克,在這趟尋根之旅當中,
我也對這些蘇台德區德國人多了一份了解。
蘇台德區德國人在二戰結束後被迫離開世代生活的土地,回到祖先的德國故鄉。
他們的故事讓我想到二戰後許多灣生等在台日本人返回日本的故事。
今天這一集是雖然有些苦澀卻不失溫暖力量的思慕惜,希望你喜歡。


Sep 12, 202018:31
#32: 議題和唱作,大大樹下的影音旅程--鍾適芳

#32: 議題和唱作,大大樹下的影音旅程--鍾適芳

本集節目邀請到大大樹音樂圖像公司的鍾適芳教授,和我們從她的成長開始談起,分享她對於「議題」和「唱作」的關注和堅持,如何引領著大大樹和相關活動不斷向前。 ---------------------------------------------------------------------------------------------------------- 上週的音頻提到羅姆人和這個流浪民族帶來的的音樂貢獻。 《流浪之歌音樂節》是台灣許多歌迷夏秋之際引領期待的活動,從2001年起開始舉辦的音樂節,以世界音樂、草根性民謠為主要內容,以當代議題為核心。 2015年開始的《當代敘事影展》則以精選的紀錄片打破國界和藩籬,帶觀眾走往或近或遠的彼端,激發起更多思考和對話。 辦理這些活動的大大樹音樂圖像公司在台灣社會的閱聽多元性上一直是重要推手,將聽眾帶往世界之餘,近年和林生祥、鍾玉鳳等人推出的專輯同時也讓台灣社會對於傳統和本土有不同的感動和深思。
流浪之歌音樂節
#當代敘事影展
#唱作 #民謠 #林生祥 #鍾玉鳳 #大大樹 #多元音樂 #民族音樂
Aug 28, 202038:55
# 31: 被誤稱為吉普賽的羅姆人--神祕的遊牧民族

# 31: 被誤稱為吉普賽的羅姆人--神祕的遊牧民族

被俗稱為吉普賽人(Gypsy)的羅姆人(Roma)是許多人去歐洲旅遊的提防重點和惡夢。

在偷竊、骯髒、神祕、居無定所等刻版印象之外,

羅姆人音樂中飽滿的生命力也成為了許多作曲家的靈感,

造就出多手大家耳熟能詳的古典樂曲,

西班牙佛朗明歌舞的主要元素也是來自羅姆文化。

這個神祕的遊牧民族為什麼被俗稱為吉普賽人?

他們從何而來,現況如何?

這一集中和你分享羅姆人的故事。


Aug 23, 202027:50
#30: 兩百六十年的文具王朝--德國輝柏(Faber-Castell)

#30: 兩百六十年的文具王朝--德國輝柏(Faber-Castell)

全球最大的木製鉛筆廠商輝柏(Faber-Castell)一年生產20億枝鉛筆,
在傳統精神和先進科技背後,
成立於1761年的這家德國企業,
歷經工業革命、兩次世界大戰、納粹佔領和紐倫堡大審,
背後有什麼樣的故事呢?
幾週前我參加了輝柏企業的導覽,
今天和你分享所見所聞。
(二寶媽的暑假特別難熬,過幾天再上傳相關圖片,歡迎大家上臉書專頁看看!)
Aug 16, 202021:30
#29: 在餐飲和寫作之間永保戀愛情懷—詹毅文

#29: 在餐飲和寫作之間永保戀愛情懷—詹毅文

從富錦店低調起家的Woolloomooloo沐露,
以移民文化豐富的澳洲料理為靈感,短時間便成為台北餐飲的指標,
過去幾年也發展出展演空間、書店、住宿等,
除了老闆Jimmy和宇芳之外,各個沐露空間最常見到的莫過於毅文。
除了懷抱著戀愛心情投入餐飲,
默默耕耘文字的她最近的創作可見於《比蝴蝶飛得更遠:武漢效應的43種生活》,
歡迎你,和我一起聽聽毅文在餐飲和寫作上的心情!
----------------------------------------------------------------------------------------------------
訪談那天,我和毅文約在沐本書店,雨將富錦街洗得更加綠意盎然。
「我是個工作狂,也是個戀愛狂。」
「我們不要當文青,要當個不怕衝撞的rocker」毅文說。
遠觀淡雅又冷豔的她,近距離談到餐飲管理和寫作,
熱情和執著暖暖流出。
十幾年來的餐飲經歷讓她練就了一身功夫,
最常和同事說要懷著戀愛心情料理餐點。
長年默默寫作的她
也將工作時見到的形形色色人來人往交揉入文字。
歡迎你,和我一起進入詹毅文的餐飲和文字世界。
#woolloomooloo #沐露 #詹毅文 #澳洲料理 #寫作 #比蝴蝶飛得更遠 #武漢效應下的43種生活 #餐飲管理 #餐飲服務 #台北餐飲 #超好喝咖啡 #創作 #手做甜點
Aug 07, 202046:42
#28: 音樂的魅力--〈展覽會之畫〉和辻井伸行

#28: 音樂的魅力--〈展覽會之畫〉和辻井伸行

從《蜜蜂與遠雷》開始,談談這本書如何透過文字呈現聽覺魅力,
書中提到的〈展覽會之畫〉為19世紀的組曲,創作的靈感從何而來?
生來全盲的鋼琴家辻井伸行在美國卡內基音樂廳感人詮釋〈展覽會之畫〉,
他本身的故事更是令全世界嘖嘖稱奇,
除了與生俱來的天賦和後天的努力, 父母親扮演的角色更是功不可沒。
這一集,歡迎和我一起進入音樂的世界!
#音樂教育 #蜜蜂與遠雷 #辻井伸行# #展覽會之畫 #學鋼琴 #教養反思
Jul 25, 202028:51
#26: 德國國民教科書--雷克拉姆出版社的百年故事

#26: 德國國民教科書--雷克拉姆出版社的百年故事

(這一集的許多圖片都可以在臉書專頁看得呦,歡迎造訪www.facebook.com/smoothie4mind ) 今天要從德國最古老的書店Korn&Berg開始,和大家聊聊德國人的中學共同回憶:
雷克拉姆的彩色小書。這間百年出版社如何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和東德時期而屹立不搖?
一起來聽聽雷克拉姆出版社的故事吧!

Jul 17, 202019:35
 #25: 以媒體專業和彩虹力量實踐人權關懷-- 鄒宗翰

#25: 以媒體專業和彩虹力量實踐人權關懷-- 鄒宗翰

這一集的訪談人物鄒宗翰是德國之聲的記者, 從他人生的不同階段開始, 談他對於人的關懷, 媒體工作和同志人夫的心情, 以及那些替他注入活力的人生要素。 希望你喜歡這一杯充滿彩虹力量的心靈思慕惜!
-------------------------------------------------------------------------------------------
訪談結束到今天,鄒宗翰又跨越了另一個里程碑: 政大新聞碩士學位。
一路走來,從英語教學、人權工作、節目主持到新聞工作, 外加兩個碩士,近來又擔任《范琪斐ㄉ寰宇漫遊》固定來賓, 同時開始了自己的Podcast節目(而且每日更新!)…… 身為台灣第一個高調公開成婚的同志媒體人, 他在提倡性平上更是不遺餘力。
這些努力綻放其實都可以追溯到同一個源頭— 對於人的關懷。
#德國之聲 #苗栗愛轉來 #鄒宗翰 #夏立民 #同志婚姻 #性別平權 #同志人夫 #人權捍衛者 #媒體識讀力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Jul 11, 202036:31
#24: 從口譯員到會議引導師的溝通心法--黃致潔

#24: 從口譯員到會議引導師的溝通心法--黃致潔

口譯員和會議引導師,嗯,知道知道,但是不熟悉嗎?
今天的Smoothie Talk要帶你走進這兩種職業的內心,
聽聽女神級的國際溝通專家黃致潔,
從口譯到會議引導師的歷程,
還有千百場的會議教給她的人生哲理。
----------------------------------------------------------------------------------------------
想到口譯員,大家多立即想到超強的語言能力和臨場反應。
聽過會議引導師的人當中,浮現心頭的往往是主持人或司儀的形象。
這些刻板印象的背後有哪些心情和必備特質?
口譯員和引導師的訓練如何可以應用在生活中?
讓我們一起聽聽amazing Grace黃致潔的分享吧!
#口譯 #溝通 #引導師 #國際會議 #跨文化溝通 #主持 #黃致潔
Jun 27, 202038:14
#23: 德國種子,美國綻放--Levi's牛仔褲的誕生

#23: 德國種子,美國綻放--Levi's牛仔褲的誕生

這一集要和大家聊聊Levi’s牛仔褲的誕生,
還有創辦人Levi Strauss的故事。
大家想到牛仔褲都會想到美國,
卻很少人知道生產出世界上第一條牛仔褲的Levi Strauss
其實是土生土長的德國人。
原名為‎Löb Strauss的他成長於巴伐利亞的猶太家庭,
在怎麼樣的時空環境下前往美國?
牛仔褲(jeans)隨著淘金熱工人的需求應運而生,
為什麼叫牛仔褲?英文的jeans和相關字丹寧denim又從何而來呢?

Jun 18, 202016:18
#22: 從罕見疾病編織出的七彩溫度--顧潔如

#22: 從罕見疾病編織出的七彩溫度--顧潔如

我還沒見過顧阿姨本人,
就先感受到她織給我大女兒的粉色溫柔,
細緻柔軟的洋裝躺在我的手上,
溫度默默湧入心坎。
後來慢慢知道顧阿姨除了忙碌於外商銀行的工作,
燒腦、費心又考驗眼力的編織興趣,
從單純的友情關懷至今持續了十幾年,
除了回饋社會,也幫助她和罕見疾病紫質症和平共存。
歡迎你一起聽聽顧潔如的故事:
從編織的療癒到罕病的心情。
同場加映:潔如和Ruby共同的天使朋友黃秀蘭心情分享。#手工藝 #編織 #罕見疾病 #紫質症 #忘年之交
Jun 12, 202027:14
#21: 那些母親節和父親節的小故事

#21: 那些母親節和父親節的小故事

在許多傳統節日極致商業化的今日,
讓我和你分享母親節和父親節背後的小故事:
為什麼康乃馨會成為母親的花朵?
德國的父親節傳統還是脫了不了啤酒?
聽聽這些文化傳統和小故事,
說不定會替你生出一些新的慶祝靈感呦!
這是一杯充滿孝心的思慕惜,
希望你也喜歡。
May 31, 202022:56
#20: 從洞悉人心出發的專業主持--呂孟哲

#20: 從洞悉人心出發的專業主持--呂孟哲

主持過千百場各式活動的孟哲,
在我心中是貓一般的男子。
專業實力和豐富經驗的背後,
是貓的高雅、冷靜,
貓的洞悉人心和快狠準。
------------------------------------------------
孟哲在這一集的思‧慕‧惜訪談中,
暢談他的主持經驗和心情點滴。
光鮮亮麗的中英文主持工作可能有哪些「職業病」?
成功的主持人幾分靠天賦,幾分靠勤練?
和我一起乘著著孟哲的迷人嗓音,
進入他的內心世界吧。
May 23, 202046:22
#19:朗讀在瘟疫蔓延時

#19:朗讀在瘟疫蔓延時

這一集的我要用兩項秘密武器,為你朗讀。
讓我們一起倒轉時光,回到三個月前—
那個恐慌焦慮滿溢、真假消息滿天的二月,
《比蝴蝶飛得更遠—武漢效應的43種生活》
蒐集了43篇文章、43種心情,
我們從中挑選了兩篇,
一起就疫情發酵時的生活效應進行反思和對話。
希望你喜歡這杯雙聲朗讀的思慕惜。#武漢肺炎 #新冠狀病毒 #朗讀 #武漢效應的43種生活
May 16, 202044:11
#18:穿梭世界巷弄的職業旅人--細腿男Justin

#18:穿梭世界巷弄的職業旅人--細腿男Justin

梅雨季還沒來的春天, 我和Justin在台北的小巷弄談了葡萄牙—
他深深愛上而居遊三次到撰寫成書的遙遠國度, 從里斯本沒落的美感中看見新意萌芽;
我們也聊了旅遊寫作那燦爛自由背後的費心雕琢, 當然,還有Justin的旅遊哲學,
以及那一次次穿梭世界巷弄對他產生的生命刻劃。
從葡萄牙到古巴,從部落格到旅遊書, 細腿男Justin累積出哪些旅人心情呢?
和喜歡旅遊的你共享這一杯Smoothie Talk, 一起望梅止渴吧!
#里斯本 #葡萄牙 #歐洲旅遊 #旅遊寫作 #細腿男
May 09, 202039:17
#17: 德國人深愛的皇家蔬菜--白蘆筍//White Asparagus: Germany's Underground King of Vegetables

#17: 德國人深愛的皇家蔬菜--白蘆筍//White Asparagus: Germany's Underground King of Vegetables

大口吃肉,大口喝啤酒是一般人對於德國民族的飲食印象,
偏肉食的德國飲食文化中卻對一種蔬菜情有獨鍾--白蘆筍。
四月中下旬開始的一個月左右是德國的蘆筍季(Spargelzeit),
家家戶戶都把握時機享受一年一次的在地白蘆筍。
這一集的音頻要和大家聊聊德國的蘆筍季,
蘆筍是如何在歐陸鞏固其「皇家蔬菜」的地位的呢?
聊聊白蘆筍的歷史趣事、植物小檔案,以及相關料理。
現在台灣也越來越常見到這種「可以吃的象牙」,
其實台灣在六七〇年代其實也是蘆筍外銷王國呢,
而白蘆筍和綠蘆筍又有什麼不同呢?歡迎收聽,一探究竟!
Apr 25, 202025:06
#16: 從《再見楊德昌》到保險業務的不變初衷--王昀燕

#16: 從《再見楊德昌》到保險業務的不變初衷--王昀燕

大學時期第一次看楊德昌導演的電影,感覺冷冽疏離;
大學時期第一次和王昀燕說話,人軟軟甜甜的。
隨著年紀漸長,經驗讓我我認知到,太多的人事物其實都和其表象相反,例如楊導的電影和王昀燕。
前者的冷冽裡是對於電影和生命的熱情,
後者看似貓咪的溫柔下是對理想的執著和毅力,
而這些力量都可見於王昀燕所著的《再見楊德昌》當中。
隨著該書近日推出精裝版,第五集的思慕惜訪談和昀燕從這本書談起--
談楊德昌作品的魅力,
談獨立再版和寫作,
也談昀燕從文青寫手躍身成為保險業務的心路歷程。
獻給喜歡電影的你,獻給默默堅持的你。
Apr 18, 202031:55
#15: 從廣播DJ到斜槓玩家--歐馬克

#15: 從廣播DJ到斜槓玩家--歐馬克

訪談中歐馬克和我遙望青春,坦承心靈勵志書的部份必要,驚嘆人生中偶遇的珍貴發現;馬克最後也教我們加強聲音感染力的小秘訣,並分享他的心靈思慕惜三大配方。
---------------------------------------------------------------------------------------------------------------------------
從小夢想成為廣播人的歐馬克早在大學時期便達成了志願,至今在飛碟電台邁向第二十個年頭。主持了十餘年的深夜節目《青春點點點》於2017年劃下句點後,馬克繼續主持《哥哥妹妹有意思》《馬克信箱》的同時,也轉型成為成功的YouTuber,並透過精采的線上讀書會一回回刺激聽眾的腦波。
Apr 12, 202033:59
#14:拉丁美洲到詩人的國度--台灣駐葡萄牙代表張俊菲//From Latin America to the Kingdom of Poetry--Taiwan's Representative to Portugual, Vivia Chang

#14:拉丁美洲到詩人的國度--台灣駐葡萄牙代表張俊菲//From Latin America to the Kingdom of Poetry--Taiwan's Representative to Portugual, Vivia Chang

喜愛詩作的外交官到了詩人的國度,外交和文化間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葡萄牙,遙遠的世界彼端,詩人和文學的國度。這個航海強國在十五至十七世紀間揚帆稱霸全球,也賦予了台灣「福爾摩沙」的美名;近年來憑著深厚的歷史、活絡的藝術、動人的風景和鮮美的海產,從歐陸開始漸漸收服了全世界各地旅人的心。 巴西,拉丁美洲大國、足球重鎮,音樂國度,數千年歷史的原住民歷史在十六世紀起多了葡萄牙文化的薰陶,交融出獨特的巴西文化。葡巴文化之間有何差異?巴拉圭又是個怎麼樣的國家?台灣的外交官如何以軟實力在國際間拓展出路?
Apr 07, 202030:12
#13:復活節兔子的小無奈//A Quieter Easter 2020

#13:復活節兔子的小無奈//A Quieter Easter 2020

這一集聊復活節的相關傳統!今天是三月的最後一個周末,以德國的季節劃來看,三、四、五月是春季,所以三月在德國是個很受歡迎的季節,除了宗教意義上的齋戒期和迎接復活節,很大的原因也在於迎春送冬。不過今年的三月很特別,德國人因為新冠狀病毒也多禁足在家,孩子停課、大人在家上班。不過我想今年春天在德國悶悶不樂的,除了人們之外還有復活節兔子吧! 因為通常三月的德國復活節氣氛非常濃厚,不過現在玩具店、咖啡廳和甜點店等都因為疫情而暫停營業,各種復活節造型的巧克力和甜點也少了好些舞台,只能無奈地在超市排排站,盯著人們忙進忙出地囤貨採買。既然今年歐美的復活節氛圍冷清, 我們今天就來替無辜的復活節兔子代言一下,聊聊這個節日的相關傳統吧
Mar 29, 202015:53
#12:從病毒防疫看東西文化差異//Cultural Differences Magnified in the Time of Covid 19

#12:從病毒防疫看東西文化差異//Cultural Differences Magnified in the Time of Covid 19

大家最近都在問歐洲人為什麼不戴口罩?歐洲的現況是後知後覺還是佛系防疫?這一集從東西防疫的迥異態度來談文化差異,分享我的觀察,聊聊當“鄉下老鼠”的心情。
說真的,最近的心靈思.慕.惜有點配方貧乏!
新型冠狀病毒讓全球在2020年一開始就備受考驗,我的生活計畫也全被打亂,三週前因為長輩過世回台,沒想到歐陸快速淪陷,班機被取消後的我提心吊膽,怕在台北成為過街老鼠,乾脆回到偏僻山間外公家,三合院裡的兒時回憶和寧靜慢活,竟也在這疫情告急的時候寫下了一段歲月靜好,鄉間慢活之餘也開始思考東西文化差異如何反映於防疫態度......
Mar 22, 202032:39
#11:以熱忱和專業譜出音樂教育之路—Lia老師//Smoothie Talk:Taking the Best of Both Worlds—Piano Teacher Ms Lia Chen

#11:以熱忱和專業譜出音樂教育之路—Lia老師//Smoothie Talk:Taking the Best of Both Worlds—Piano Teacher Ms Lia Chen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這句話無論是真是假,是行銷或是迷思,許多亞洲父母的確對音樂教育十分注重。Smoothie Talk#2 特別獻給(和我一樣)透過和孩子練琴來「砥礪心志、磨練修養」的家長(深呼吸……相信我,會越來越順),也適合正在考慮讓孩子學琴的家長參考。讓我們一起聽聽在台灣和德國教學經驗豐富的Lia老師分享鋼琴教育的心路歷程、台德音樂教育的差異,以及人生寬闊豐富的思慕惜配方。 Smoothie Talk #2 raises a question: What is an alternative to the tiger mom’s approach, if a parent is struggling with helping her child stay interested in learning the piano ? (and practicing!) Ms. Lia Chen has been a piano teacher for more than 3 decades in both her home country Taiwan and Germany. How does she take the best from both worlds in practicing what she believes to be her natural calling? What are the top 3 ingredients for her “smoothie for the mind” that keep her going and learning?
Feb 22, 202026:32
#10:嘉年華狂歡和憂鬱星期一//Carnivals and Blue Monday

#10:嘉年華狂歡和憂鬱星期一//Carnivals and Blue Monday

在全球化之下,台灣人慶祝萬聖節和耶誕節比例越來越高,慶祝耶誕節之後就是跨年,無論跨年時立下了怎麼樣的新年新希望,也都還有改變心意的機會,因為我們還有春節可以再過一次年,也還有元宵節可以緩衝一下……過了元宵,就真正進入一年的開始。
在歐陸不少國家,雖然沒有春節和元宵來替過節心情持續保溫,不過他們還有所謂的第五季節,大約是二月中下旬到三月初的嘉年華、狂歡節的季節。嘉年華和狂歡節為什麼有「第五季節」的俗稱?歡慶歌舞的傳統背後又有哪些宗教習俗和歷史故事呢? 歡迎收聽!
Feb 17, 202020:25
#9: 鏡頭下的文化差異--旅台德藉攝影師林美琪//Smoothie Talk: Intercultural Experiences behind the Camera-- Magda Lin

#9: 鏡頭下的文化差異--旅台德藉攝影師林美琪//Smoothie Talk: Intercultural Experiences behind the Camera-- Magda Lin

林美琪是心靈思‧慕‧惜的第一位訪談人物。有著親切台灣名字的她來自南德,十多年前踏上台灣這塊陌生的土地,在台北結婚生子,憑藉科班出身的攝影專業和身為母親/藝術家的直覺眼光,替許多家庭留下了新生兒/新手父母的珍貴影像。隨著人生演進中湧入的文化差異和異國體驗,她有哪些觀察、又如何在蛻變中自我調整?
歡迎大家收聽,觀看影片(附字幕)請歡迎到網誌www.facebook.com/smoothie4mind
Jan 27, 202022:32
#8: 情色或藝術? 談奧地利畫家席勒//Egon Schiele: Eroticism or Art?

#8: 情色或藝術? 談奧地利畫家席勒//Egon Schiele: Eroticism or Art?

和克林姆(Gustav Klimpt)同列為奧地利藝術國寶的席勒(Egon Schiele),將世俗眼中的情色汙穢,透過表現主義,昇華成藝術。雖然席勒筆下的裸露在現代不算驚世駭俗,但仍值得我們反思:情色和藝術之間的界線?藝術家在世俗眼中的道德表現如何影響作品評價?
年僅二十八歲便逝世的席勒,因為生命中幾位女性的勇氣成就了藝術家的他,席勒卻也透過畫作,大膽地挑戰世俗對於女性的刻版印象,透過藝術讓人重新思考女性的情慾自主。
這集podcast要和大家說說席勒的故事,談談當時的時空背景和他短暫卻璀璨的一生。
Jan 11, 202024:13
#7: 格林童話的誕生// The Stories Behind Grimms' Fairy Tales

#7: 格林童話的誕生// The Stories Behind Grimms' Fairy Tales

喜歡童話故事嗎?在這個資訊爆炸、一心多用被視為常態的時代,能夠靜靜地、單純地閱聽一則故事就像是做了一回心靈瑜伽。
無論是東方故事中的忠孝節義,或是西方童話的公主王子,在閱讀的當下能夠讓人暫時抽離,從再簡單不過的故事中得到一些勇氣、一份釋然,又或是一股保持希望的傻勁。這種抽離作用,也許正是童話故事流傳百年、歷久不衰的魅力之一吧!世界上最知名久遠的童話莫過於格林童話、天方夜譚、安徒生童話。其中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多是格林童話,而格林兄弟是在怎樣的時空背景下蒐集這些精采豐富的故事,加以編輯出版的呢?今天的心靈思‧慕‧惜和大家談談格林童話出版的時空背景,還有格林兄弟的故事。
Jan 05, 202018:52
#6:【故事】企鵝與猴子:地球兩端的相知相惜//The Penguin and the Monkey

#6:【故事】企鵝與猴子:地球兩端的相知相惜//The Penguin and the Monkey

生於熱帶的猴子認識了以冰雪為家的企鵝,猴子能否適應天寒地凍之下的友情?深厚情誼和南國風光足以讓企鵝克服陌生的炎熱嗎?
感謝現代科技,這樣表皮層的問題多已稱不上煩惱。但是這背後的文化衝突和異國挑戰呢?你是否曾經強迫自己突破舒適圈,去適應某個身心上的新環境?也許是為了夢寐以求的工作機會或割捨不下的戀情;又或許繞了一圈後,你決定,喜歡不見得適合,割捨不下未必非得擁有,唯有自己身心舒坦才有其他細水長流的可能。
這集的內容來自德文童書Pin Kaiser und Fip Husar,談跨文化下的尊重和選擇,我讀了覺得有點感傷卻又很療癒。我簡單的編譯,大家輕鬆的聽,看看影片沈澱心情呦!www.facebook.com/smoothie4mind
Jan 01, 202016:35
#5: 德國文藝復興的重要推手:杜勒// Albrecht Dürer of the German Renaissance

#5: 德國文藝復興的重要推手:杜勒// Albrecht Dürer of the German Renaissance

大家對杜勒熟悉嗎?這位德國文藝復興的重要推手,將寫實主義的技巧和精神從義大利北傳至發揚光大。這位大師除了傳統繪畫技巧,在版畫、雕刻、印刷也貢獻非凡。位於紐倫堡老城區的杜勒故居已有六百年歷史,從中可窺杜勒的工作和生活。一起來聽聽這位藝術大師的故事吧!
Dec 29, 201914:56
#4:【故事】平安夜的耶誕樹//Story Time: The Christmas Eve Tree

#4:【故事】平安夜的耶誕樹//Story Time: The Christmas Eve Tree

一棵彎曲矮歪的冷杉,能當耶誕樹嗎?耶誕節過了後,耶誕樹去哪裡?有時候,奇蹟的發生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本週似的故事朗讀編譯自Delia Huddy的The Christmas Eve Tree,影片書請參考www.facebook.com/smoothie4mind,也歡迎推薦給家長和小朋友一起欣賞呦!
Dec 25, 201914:17
#3: 古歐洲貴族的冬日小幸福--雪橇和壁爐//Sleighs and Tile Stoves from the 17-18 Centuries

#3: 古歐洲貴族的冬日小幸福--雪橇和壁爐//Sleighs and Tile Stoves from the 17-18 Centuries

十七八世紀古歐洲貴族如何消遣冬日時光?精美的雪橇和壁爐背後有什麼小玄機?展出這些文化古董的日耳曼國家博物館也稱得上是國寶。歡迎大家聽我娓娓道來(內容影像可參考心靈思‧慕‧惜的臉書網誌)
Dec 23, 201917:09